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47章

作者:鱼羽渔钰

  一声惊呼彻底打破了东宫的寂静。

  直至李承乾悠悠转醒之时,李世民这才赶了过来,得知了其中原因。

  李承乾确实太累了。

  本来就多的课业再加上李世民让他渐渐接触朝政,还万分的担忧长孙皇后想要为她祈福,终是将这个少年所击垮。

  而未被旁人发现晕倒,也是李承乾再三要求,他祈福之时旁人绝不能打扰。

  在得知一切之后,李世民的表情也是有些复杂。

  看着榻上脸色有些发白的李承乾,他轻轻叹了口气宽慰道:“不必担心你母亲。”

  “这几日,你便好好歇息吧。”

  虽然李承乾一直很想着休息,但此时的他却并未有什么喜悦之色,仍是在担心长孙皇后。

  李世民轻轻拍了拍他,旋即便径直转身打算离去。

  但就在这时———

  一直站在一旁的顾磊忽地深吸了一口气,猛地跪在了地上,朗声说道:“陛下!小子有话想说!”

  他的表情无比郑重。

  李世民不由得便停下了脚步,诧异的看向了顾磊:“你小子要做什么?”

  顾磊平日极为洒脱,作为平阳公主的子嗣,面对李世民时从不称陛下,而是舅父,平日里也是十分的随意。

  这还是第一次这么正式。

  “天下人皆知陛下愿听谏言,小子虽年幼,但亦有谏言。”

  “不知陛下愿听否?”

  闻言,李世民的眼神之中瞬间便闪过了惊讶之色。

  换做其他皇帝可能还会生气,但对于李世民而言,他倒是颇为欣赏顾磊这种性格。

  他身后的一众大臣们也是十分的惊讶,包括顾兹等顾氏之人。

  谁都想不到顾磊要做些什么。

  “说。”见顾磊如此郑重,李世民也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表情。

  闻言,顾磊向着深深叩首,声音清朗而坚定:“陛下!小子闻《左传》有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今太子殿下所为,正合此道!”

  “其一,殿下夙兴夜寐,勤修课业,此乃储君之本分,思社稷之安也;”

  “其二,殿下初涉朝政,未敢懈怠,此乃思天下之备也;”

  “其三,忧心母后凤体,以至诚之心祈于神明,乃至忘我晕厥,此乃思亲之危,欲备万全也!”

  “殿下忧国、忧政、忧亲,三者皆发于至诚,虽年少而志虑忠纯,克己至此,实乃臣子楷模!”

  “小子狂悖,斗胆恳请陛下,嘉殿下之孝思、勤勉与担当,以彰其德,以慰其心,亦使天下知陛下重孝悌、励忠勤之心!”

  声声稚嫩少年音响彻寝宫。

  李世民诧异的看着顾磊,又看了看床榻之上同样也有些惊讶的李承乾,忽地就笑了笑。

  “好啊!”

  “不愧是顾氏子弟,不愧是朕的外甥。”

  李世民已经有多日未曾笑过了,他并未直接答应而是看了看同样愣住的众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啊?”

  “顾公子所言极是!”

  “陛下,臣以为当嘉奖太子之心”

  声声话音瞬间响起,甚至就连魏征都同意此事。

  李世民笑意渐深,见顾磊仍长跪不起,抬手虚扶:“起来吧。”

  话音未落,已掷下允诺:“朕准了。”

  顾磊霎时卸去拘谨,眉梢飞扬:“谢皇舅父!“

  尾音带着雀跃,再不付刚刚的郑重。

  “你这小子。”

  李世民无奈摇了摇头,旋即也未曾停留,带领着众臣便走了出去。

  宫门外环佩叮当渐远,寝殿里只余纱幔轻颤,沉香袅袅。

  “磊弟当真有气魄。”李承乾倚着蟠龙榻,目光带着赞赏。

  顾磊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压低声音道:“陛下金口一开,那群谏官总得消停些。”

  李承乾刚要颔首,忽如遭雷击般僵住。

  苍白的指节死死攥住床帏,冷汗瞬间浸透后背。

  “腿我的腿!“

  李承乾喉间溢出压抑的嘶吼,整个人蜷缩成弓,额角青筋突突跳动。.

  (Ps:月底了兄弟们,手中的月票该出手了,再不出手就要过期了,臣鱼如此努力,当领此赏!!!)

第159章 万国来朝,科学进步

  李承乾瘸了!

  ——这对于整个大唐朝廷而言,都可称之为一件要命的事。

  他可是太子。

  当朝太子成了一个瘸子,这是从古至今从未有过之事,瞬间便让弥漫在大唐之上的阴霾再次沉重了起来。

  ——朝野人心动荡!

  此事完全无法避免,大唐蒸蒸日上的朝堂自这一日起终是有所转变。

  瘸子当太子那就注定会让有些人心生他念。

  李世民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儿子,而长孙皇后所生之子同样也有着三个。

  这对于他所有人而言都是一件值得冒险的大事!

  李世民根本没有心思去想这些,因为长孙皇后病得越来越重了。

  他甚至都放下了朝政。

  这对于李世民而言,十分的难得。

  其实李世民本来是想将这件事压下来的,最起码不能让现在的长孙皇后知道此事。

  但这种大事又岂能瞒得住?

  长孙皇后终是知道了此事,本来就已经要走到尽头的身体再也承受不住这种打击,终是要彻底走到了尽头。

  ——天意如此,人终难改。

  李世民确实想要留住长孙皇后,但终是只能接受现实。

  倒是有大臣如原本历史一般建议李世民应该大修寺庙,宽恕罪犯为长孙皇后积德。

  但甭说如今的李世民不相信这些,就连长孙皇后自己都不答应。

  要这些所谓的祈愿当真有用,历史上的那些有能先人们又怎会逝去?

  且不说那一个个明君。

  就说顾康、顾熙、顾琛等人,哪一个不是深受天下百姓敬仰的圣人,就连他们都已经逝去了,何况又是她?

  长孙皇后已经开始迎接起了自己的死亡之时。

  长安,立政殿。

  青烟袅袅,整个立政殿内无比的寂静。

  李世民呵退了所有人,就这样坐在榻上抱着长孙皇后,眼神之中不由得正在滴落着泪水。

  “陛陛下莫要伤悲。”

  长孙皇后虚弱的开口,颤抖着伸出双手想要为李世民擦去眼泪,但这种小事对于如今的她而言已然无比吃力。

  但她仍是固执的坚持了下来。

  就这样紧紧盯着李世民,颤声说道:“陛下.臣妾要走了。”

  “在此之前——”

  “臣妾想让你答应臣妾三件事。”

  李世民握住了长孙皇后的手,认真点了点头。

  “我死之后,万不可大葬.不可劳烦百姓,以污陛下圣德.”

  一滴滴的泪水不断从眼中落下,看着眼前的长孙皇后,李世民真的想起了许多。

  想起了昔年起事之时的陪伴。

  想起了自己被毒倒时,睁眼看到长孙皇后牵着李承乾持剑护在自己的身前。

  想起了玄武门之变前的分别

  这一幕幕的场景在加上眼前长孙皇后命若悬丝的模样,让他的心都在不断地发颤。

  “臣妾之家族已受天恩万不能再过优待,人心善变我长孙氏不是顾氏,不可担负社稷之重。”

  长孙皇后的呼吸愈发急促,但她仍在紧紧的盯着李世民,甚至就连那本十分虚弱的手在这一刻都开始有了一些力气。

  “最后——”

  “便是承乾.”

  “陛下,承乾乃是你我嫡长子,为人至善至孝,如今虽有足疾,但废太子要慎重啊!”

  长孙皇后的手愈发用力。

  说话间,眼神之中也是满满的担忧,不断地流着泪水。

  李世民同样也是难以控制悲意,泪水不断。

  “我要去见母后!!!”

  与此同时,东宫。

  李承乾就如同是感觉到了什么一般,正在朝着立政殿而来。

  他的表情十分悲伤。

  这种冥冥之中的感觉让他极为的不安,再加上近日足疾的问题本就已经让他乱了分寸,此时此刻更是显得表情无比难看。

  他已经在尽力赶路了。

  但当他走到立政殿之时仍是来不及再见长孙皇后最后一面。

  就差那么一刻。

  母子二人终是没能见到一面。

  贞观十二年,二月。

  长孙皇后薨世于长安,时年三十八岁。

  谥——文德皇后。

  ——局势顿变!

  虽然李世民听从了长孙皇后的遗愿,并未举行太大的葬礼也并未影响到朝政。

  但随着长孙皇后薨世,他也不由得低落了起来。

  而这种感觉亦是自上而下的受到了影响。

  当然,这并不是代表大唐蒸蒸日上的趋势有所改变,只是李世民需要时间来调整。

  虽然他看似远比原本历史之中的起势过程顺利许多。

  但所冒的风险同样更大。

  长孙皇后虽不能陪他亲上战场,但终是患难与共,那随身携带的毒药便能够说明她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