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324章

作者:鱼羽渔钰

  (Ps:月中的保底月票刷新了,求兄弟们动动小手,多多支持一下,这一次的盛世会远超以往!)

第146章 贞观之治始

  相比于之前的几代家主而言,顾煜身死并未在整个九州造成什么大的影响。

  他终究是藏在了幕后。

  只是为顾氏与天下选好了一条出路。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想到他的结局竟然会是如此落幕,当初他对于顾煜同样也抱着很大的期望。

  只可惜顾煜生不逢时。

  以他的才能,他明明可以做的更多。

  若是抛弃了家族单纯为了追逐权位而言,他所建立的功业哪怕就算比不过顾琛顾熙这一种,但至少也能如同顾康顾晟那般,辉煌于一世。

  但就像是他所说的,人最难以把控的情绪就是控制欲望。

  ——不过他自己却是做到了。

  为了家族,他多年不曾出世;

  为了天下,他行万里路,看天下兴衰,寻找出路。

  为了九州,哪怕他已经占据了战场上的优势,只要动兵就算不能一仗直接平了整个突厥,但也会获得不小的功劳,但他亦是克制住了。

  这是一个真正大公无私之人。

  无论是于顾氏而言,亦或是于整个九州而言都是。

  但他这种人也注定会藏匿在幕后,所付出的一切难以被天下人得知。

  伴随着顾煜的双眼微微闭上。

  他身体之中所融合的洛书协律器瞬间便闪了出来,瞬间便出现在了顾易的背包之中。

  同时间,游戏的一条条提示亦是闪了出来。

  【顾煜薨】

  【.】

  并未有太多的成就点,就连游戏都并未认同顾煜所默默付出的一切,他所创立的功绩相比于获得高成就点成就终究还是差了太多。

  不过还好——

  天下人不知,游戏不认,但还有顾氏子弟们知晓。

  只要顾氏能够辉煌的传承下去。

  届时,天下人终究会知晓这一个个于幕后为顾氏奠基之人所付出的一切。

  长安。

  在听闻顾煜薨世的消息之时,甚至就连李世民都罕见的沉默了下来。

  于他而言。

  顾煜就是他的引路人。

  以往的他,虽然有心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但对于盛世的理解终究还是差了太多太多。

  是经历了巨鹿之行的明志;经历了多日的畅谈。

  这才让李世民成功到了今天。

  当然,这并不是在说李世民能够坐上皇帝,是因为顾煜的关系。

  而是他当前的性格。

  对于整个大唐的治理李世民都有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这就是他从顾煜身上所吸引过来的经验。

  当前大唐的一切制度,顾煜昔年所提出的改革算是正式确立了第一步。

  而如今正是李世民继承了一切,开始让大唐不断发扬光大。

  此事确实对李世民造成了一些打击。

  虽然顾煜已经特意交代过绝对不能定下谥号,但李世民却还是生起了这种念头。

  别人不知道顾煜的功劳。

  他又怎能不知呢?

  以他的性格,又岂能让顾煜之名泯然于青史之中?

  这种事旁人自然不会劝阻,也唯有顾泉可劝。

  “陛下可是想让家父死不瞑目?”

  太极殿内。

  唯有君臣二人相互对视,顾泉的声音传遍整个大殿,“顾氏子弟一代接着一代的传承,就如臣一般,当选择走到殿下身旁之时,此生便不会再回到顾氏。”

  “而父亲亦然。”

  他的眼眶也是通红,整个人同样也是十分的悲伤,但作为顾煜的长子,他明白顾煜的心思,不得不说这些话。

  “顾氏自先祖忠武侯传承至今,确有数代先人于九州万民有功,遂得谥号让后人祭祀。”

  “可父亲他.”

  滴滴的泪水不断滚落,顾泉仍是强忍着心中的悲伤,咬着牙说道:“终是无大功于社稷。”

  “若是陛下当真为父亲定谥,父亲定会死不瞑目。”

  看着眼前的顾泉,李世民彻底的沉默了。

  这就是顾氏的不凡之处。

  很多时候。

  他甚至很难想象顾氏到底是怎么走到今天的。

  能够一次次的拒绝触手可及的皇位,能够主动放弃死后的名声。

  这其中哪个不是旁人穷其一生都想要的?

  唯有顾氏——

  能够主动将这一切推开。

  所谓的争执,包括昔日他们兄弟相争的场景,在顾氏之中完全不会出现。

  短时间内尚可,但顾氏可是持续了整整几百年。

  李世民又岂会得知这一切都是源于一代代人自幼的言传身教,以及顾氏那持续的辉煌,而随着顾氏的声望逐渐降低,顾易更是通过通灵玉来限制顾氏子弟。

  若是不然,顾氏或许早已在昔年的汉末乱世之中所彻底分裂。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如此的心绪复杂。

  “朕明白了。”

  他沉默了良久之后这才微微的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此事。

  “臣,谢陛下。”顾泉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便跪了下去,朝着李世民认真一拜,伴随着一滴滴的泪水铿锵道:“父亲言陛下乃是圣天子。”

  “臣与族中兄弟们也相信陛下。”

  李世民明白顾泉的心思。

  顾彦等人皆是没有归朝,按照他们的话而言,他们这是要为大唐守住国门,让整个九州都好好休整。

  他们都相信李世民。

  相信李世民能够在有朝一日带领着他们,踏出九州之地。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口气,认真的点了点头:“朕,明白了!”

  虽然并未给顾煜定谥,但李世民终究还是给了顾煜一个极为庄重的丧礼,并将其葬入了巨鹿。

  而随着丧事结束。

  整个大唐终是再次恢复到了平静,赈灾之事一切顺遂。

  甚至是比以往更加顺利。

  因为李世民挥刀了。

  对于昔年李渊所重用的那些重臣们,在彻底稳定了一切局势之后,李世民终是不再忍让这些人。

  他要让所有人都明白,他李世民确实是一个愿意纳谏的皇帝。

  但却不是一个只知退缩的人。

  对于这些朝臣,他越好么进行罢免,乖乖听话者还能保存性命,但只要心有不甘怀揣着其他心思之人,则是全部流放!

  整个朝堂众臣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但哪怕就是这样,整个大唐朝廷的内部却也是丝毫不乱。

  李世民自己的班底便是大唐朝廷内的根基,而且别忘了还有一众善于治天下的顾氏子弟。

  虽然这些人的属性单独看上去并不算优秀。

  但他们的能力却也足够让他们跟上李世民这种皇帝的步伐,于整个九州开拓盛世!

  贞观二年。

  李世民在吸收了前一年关中大饥之事,提出了建立地方粮食储备,来应对灾荒之事。

  并且——

  除此之外,李世民更是动了修缮水利之心。

  这自然是大事。

  整个朝堂之中围绕着这些事展开了极为细节的议论,议论的东西也不是如同以往那般争论,而是在议论如今这样做是否合适。

  “陛下,天井下百姓疲敝,且昔年隋炀帝徭役之事在前,若是朝廷突然再次动工,恐怕百姓们或有非议啊。”

  长孙无忌一脸正色的说道。

  闻言,房玄龄亦是点了点头:“关中大饥方了,若是突然动土,再出现了什么意外,朝廷恐怕会负担不起啊。.”

  他们二人的性格都有些稳健,自然是建议李世民应等几年再动土。

  ——水利确实是能够帮助百姓。

  但也要分时候。

  “二位此言不对。”还未等李世民开口,一旁的杜如晦便直接说道:“当今九州平稳,四海升平,太傅等人戍边,能挡住四方之敌。”

  “陛下殊不知,臣前些时日还听闻,突厥的人马望到我大唐与顾氏的旌旗便会直接退去。”

  “如今动土绝乃天赐良机。”

  此话一出,不少人亦是点了点头。

  双方并未有什么争执。

  只是因为执政理念的不同做出了不同的判断而已。

  听着众人各陈己见,李世民眉头微蹙,沉默良久后终抬手打断了争论。

  “隋炀帝身为暴君,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何曾顾念过百姓的劳苦安乐?”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长孙无忌等重臣,神色坚毅,“朕心向光明,推行此策唯有一个目的,便是为了天下百姓。纵然因此招致非议,又有何可怕的?”

  此言既出,便如金石落地,清晰昭示了他的决断。

  “朕深知百姓历经战乱疾苦——”他声音沉郁,指尖轻轻叩击着案几,“但此次治水,断然是利远大于弊。”

  “你们且看——”

  他抬眼望向堪舆图,语气骤然激昂,“四方水利荒废已久,河道淤塞、堤岸倾颓,若再拖延,便是坐视民生凋敝!”

  “今岁举全国之力修缮,纵是第一年要勒紧腰带、咬牙硬扛,来日良田灌溉便利,粮食收成必能数倍于前。”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

  “朕意已决——”

  他的话音如重锤落鼓,震得殿中烛影微微摇曳,“自今日起,满朝文武皆当厉行节俭,与民同休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