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五十散的价格可不便宜。
这其中能够带来的利润是会让很多人眼红的。
顾易操控着顾烨离去,却没料到刘谌竟跟了上来,拦住了顾烨认真道:“昭德,若有难处,切记要告诉孤。”
刘谌显然是知道此事的难度。
服散是会有瘾的。
要想彻底杜绝此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殿下放心。”顾易认真的点了点头:“臣心中早已计策。”
说着,他的语气一顿。
看着眼前的刘谌,犹豫了一下后还是问出了一个问题:“殿下,臣倒有一问想问问殿下。”
“哦?”
刘谌愣了一下,没料到顾烨会说出这种话,连忙道:“昭德有话便问即可,何须如此客气?”
“倘若有一日——”
顾易试探着开口:“我大汉有四方外敌来犯,殿下会如何?”
刘谌的表情完全变了。
他不理解顾烨为何会说出这种问题来,不由得便警惕了起来。
“昭德可是看出了什么?”他不答反问。
顾易操控着顾烨摇了摇头,轻声道:“殿下放心,臣只是随意问问。”
“随意问问?”
刘谌皱着眉,想了想后还是正了正表情,认真回答道:“若真有那一日,孤便只有一句话。”
“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
刘谌的表情无比认真。
闻言,顾易眼神亦是不由得微微一点,旋即露出了一丝笑容,朝着刘谌拱手一拜。
旋即转身而去。
看着顾烨的背影,刘谌满脸疑惑,根本就想不清楚顾烨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
他又怎么可能想到?
毕竟对于当前的大汉百姓而言,四方蛮夷的威胁甚至还不如后汉之时。
但顾易却能确定——
大战无法避免。
因为鲜卑乌桓等部落已经早已随着时间的流去而再次统一了。
如今大汉边境未曾动乱。
只是因为当初顾琛所留下的那些将领们还在。
四方蛮夷对他们有着浓浓的忌惮。
可这种方式,又能持续多久?.
——————
“臣闻《周易》有云:「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盖天以五气养人,地以五味安形,阴阳和合,疾疢不生。
今有方士妖言,倡服寒石,谓金石久炼可通神明,饵硫磺、云母以求长生。
然《神农本草》明载:石药剽悍,非脏腑所能胜。昔扁鹊治疾,必察膏肓;仲景疗病,唯施汤熨。
岂有舍五谷之正,循金石之邪,以速夭折者乎?
臣观洛阳贵戚,竞相仿效,或肤裂流脓,或狂言见鬼,犹自诩为「行散登仙」。
此非养生,实乃伐性!昔周王绝粒,穆满瑶池,皆上古虚诞之说,
陛下圣德方隆,岂容方技惑众,坏乱人伦?
伏请陛下:
一敕太常,明诏天下,凡方书涉金石邪术者,悉付兰台焚之;
二责郡守,严查巫觋造散之徒,以「左道乱常」罪论;
三命太官令,集岐黄正士,重修《本草》,削石药之妄,申草木之德。
昔成汤祷雨,不祈金石;宣王中兴,唯重农桑。
愿陛下法先帝之道,绝妖诞之源,使四海知服散者非达生,禁散者为大仁!”
——《禁散疏(汉.顾烨)》
第101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禁散”之事注定艰难无比。
且不论那些服散成瘾之人到底有多么难戒。
——对于顾易而言,真正困难的是“服散”对于当前的大汉而言,属于雅事。
只要这种观念没有彻底扭转。
那“禁散”就注定是痴人说梦,哪怕是刘禅下旨都注定无用。
但哪怕此事再怎么艰难。
顾易都必须要做下去。
虽然不知道未来到底如何,但他既然已经来了,就必须要将这种观念扎根在九州子民的心中。
对此,顾易也是做了很多的准备。
他第一刀便对准了曹植等这些个在太学之中有着极高影响力的“服散”之人。
罢免他们的一切爵位,贬出太学。
借此事来彻底拉开了整个“禁散”之事的大幕!
朝野惊颤!
没有人会想到顾烨的态度竟然会如此坚决。
第一刀直接就对准了太学?
这到底要干嘛?
如今的时代已经变了,刘备、顾琛、诸葛亮三人的相继离世,便已经说明了大汉已经彻底脱离了最为巅峰的时期。
同样的,也包括顾氏的影响力。
顾琛能够影响到的,终究也只是一代人而已。
当然,明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对于顾氏仍十分看重,自不会有人蠢到因为什么小事去触怒顾氏。
但如今这件事就不同了。
最关键的是——
顾易此次针对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些世家豪族,太学之中的士子们对此也是颇有微词。
铺天盖地的奏折立刻便压到了蒋琬与刘禅面前。
这些人都十分的聪明。
并不是直接针对顾氏,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人用性命来证明了这一点不可行。
他们只是提出了对“服散”之事的看法。
环境的因素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曹植这种在太学之中本就有着极高影响力的大儒以及天下四方名士都在吹捧着“服散”之事时,这些学子们哪怕就算不服散,也会对此事向往。
也好在当前的皇帝是刘禅。
刘禅这个人,可能在很多时候分不清谁对谁错。
尤其是在这种很多人都抗议的情况之下,他就会更加的犹豫。
但他记着顾琛说过的话。
并将此视为准则。
正是因为曹仁当年利用“五石散”打造出的人马,顾琛对于“五石散”也有着研究与评价。
这就是刘禅的底线。
哪怕截止今日,他仍是认为听尚父的总不会出错。
而蒋琬更是诸葛亮钦定的丞相。
他对于顾烨抱有着极大的希望,也明白服散之事的弊端。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
这一篇篇奏疏就这样被压了下来。
当然,顾易可不会去管这些。
在彻底拿下了曹植等人之后,他立刻便针对当前的科举提出了几项规定。
“服散”之人禁止科举!
——杀招!
这个绝对是杀招!
五石散可并不是什么便宜的东西,大汉如今正在恢复时期,刚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天灾,普通百姓人家是不可能负担的起“五石散”的费用的。
这就是针对那些世族豪强子弟!
顾烨本就在处理了科举之事,他颁布的这些个规定甚至都不需要刘禅的同意。
此事造成的影响远超以往。
断了这些人的科举之路,就已经注定代表了一个家族的衰弱。
如今大汉这些世族们的力量可远远不比当初。
这对于他们而言可谓是致命的。
一时之间,整个朝野内的局势愈发动荡。
派系之争在这种情况之下不觉产生。
双方虽然明面上仍旧是围绕着“服散”之举进行争辩,但实则争论的却是代表着自己一方的利益。
也好在当前大汉的整体方向仍是没有出现错误。
不然的话
这种影响恐怕会不亚于当初的党锢。
可这又能如何?
以当前大汉的整体制度来看,只要刘禅不被蛊惑,那便不会出现根本性的乱子。
顾琛、诸葛亮两人给大汉留下的根基,已经牢牢将大汉固定在了正确的道路之上。
最起码——
现在的大汉还不会出现任何动乱。
消息不断传开。
顾易的这一招效果十分明显,太学之中学子的声音顿时便停了下来。
没有人是傻子,尤其是那些本就没有服散的学子,更是不愿意因为此事而失去机会。
虽然那些服散之人更为疯狂。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