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街溜子,你说路上有核弹? 第361章

作者:青红又造孽

  苏野从汽修厂出来之后,不着痕迹的混在了围观人群里,准备暗戳戳的听个墙角。

  既然是熟人作案,这些附近的居民或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线索。

  “哎哟哟,我跟你们说,昨天我路过门口的时候就看老王的车不在家,肯定是又出门了,刚才抬出去的人肯定是方宁了!也不知道哪个杀千刀的害死的方宁,看人家男人不在家就欺负人,不知道她家孩子咋样了,唉……”

  “孩子应该没事,刚才就抬了一具大人尸体出来。”

  “唉,孩子没了娘太可怜了。”

  “要我说,方宁就是因为长得太俊了,这才被坏人给盯上了,太恐怖了,还好我长得丑。”

  “你丑你还有理了,还在这说风凉话,方宁多好一人啊,长得俊还有罪了?”

  “真是,好人不长命啊……之前老王他娘出车祸瘫床上,不都是方宁一把屎一把尿照顾的吗?”

  “那时候方宁还没生孩子呢,刚嫁过来,愣是伺候的自己婆婆连褥疮都没长,这得多么细心。”

  “要不是方宁,她婆婆哪儿能活到看到孩子出世!”

  “我也不是那个意思,你们急啥嘛……”

  不分场合开玩笑的那名村妇,立刻被人按头一顿输出。

  她急忙岔开话题:“咱村平时挺太平的,怎么会突然出这种要人命的案子。”

  “诶,张大娘,咱们这儿得十几年没出过命案了吧?”

第353章 犯罪侧写,18年前的旧案!

  这张大娘是他们村里的耳报神,平时就喜欢串门子,平生最大爱好就是收集情报,再加工之后传播情报。

  天生的记者属性。

  张大娘撇着嘴说道:“太平个屁,平时是没啥事,每次一出事就是个大的。”

  “上次出这种人命案,我算算啊……那得是18年前了吧。”

  “当时那起间杀案,那时候来的刑警、民警加起来乌泱泱几十号人,那才叫一个壮观。”

  “结果呢,闹闹哄哄的挨家挨户查这个查那个的,也没查出个结果来。”

  “这些警察就只是看起来唬人,其实都不行……”

  张大娘越说声音越小,看来也是怕出言不逊被警方听到。

  “你们不说我都差点忘了,18年前的案子算是破不了了,老叶家的为了她闺女眼睛都哭瞎了。”

  “孩子变成那样,换谁都受不了吧,我光想想就头皮发麻。”

  “当时闹得人心惶惶的,警方一直在咱们村里到处查问,吓得我看谁都像凶手,都不敢出门了。”

  “结果真是费了半天劲儿,拉了坨大的,一直没找到杀人凶手。”

  言语间,附近的居民对于18年前未侦破的某桩悬案颇有微词,似乎都在质疑当时警方的办案能力。

  旧案一提,大家都有些害怕起来。

  “你们说,这两个案子会不会是一个人干的?”

  “不会吧,说的那么吓人,18年前的案子闹的那么大,那凶手肯定早就逃到外面去了,怎么可能还敢来咱村下手,那不是自己个儿送人头吗!”

  “再说了,咱村是招谁惹谁了,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就可着咱们村儿霍霍啊?”

  “你说之前的那个凶手逃了?要我说那可不一定,说不准那凶手就是等风头过了,就回来作案了,他能得手一次就能的手第二次。”

  “我觉得应该不是一个人干的,刚才方宁的尸体是被囫囵着抬出去的,跟之前莎莎的案子好像不太一样。”

  “这又提起来了,之前那个凶手还不知道藏哪儿去了呢,我得回去烧烧纸,最近大家晚上都别出门了,尤其是妇女和孩子,吓死人了。”

  “要我说,得让村委再搞搞治安队,找几个青壮年晚上在村里巡逻。”

  “有道理!”

  ……

  人群中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稍微年长一些的人甚至还回忆起了18年前未破解的一宗悬案。

  听其中一个大妈说,刚才看尸体是被囫囵抬出去的,由此她判断跟18年前的案子不太一样。

  要知道,尸体都是被法医仔细的装入裹尸袋抬走的,围观人群只能看到个大概,看不见尸体的真容。

  这大妈是怎么判断出案件性质不一样的?

  心中有了疑惑,苏野直接凑上前自来熟的问道:“大姐,你怎么看出来这案子跟18年前的案子不一样的?”

  苏野嘴很甜,但是这紧要关头大妈不吃他这一套,一脸警惕的看着他。

  来到案发现场的陌生人……

  就在大妈心跳如鼓的时候,却见苏野掏出了警察证。

  大妈拍拍胸口放下心来,这才说道:“哎哟,我也是瞎猜的嘛。”

  “刚才方宁的尸体被搬出去的时候,虽然有那个袋子遮起来了,但是看外形轮廓明显是一具完整的尸体。”

  “你是不知道啊,18年前莎莎死的时候,可是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

  “那时候莎莎才十几岁吧,听说还被侵犯了。”

  说到这里,大妈紧张的喉咙蠕动,仿佛叶莎的尸块又出现在她的眼前。

  渐渐地,脸色都有些难看了。

  显然,当时尸体的惨状给她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对,当年我也参与了帮着找尸体呢。”

  闻言,一个大爷插嘴进来,回忆着说道:“当时,莎莎的尸体被分成了很多块,装在了好几个尼龙袋子里。”

  “最先发现的人是老刘,他冒着暴雨想去看看地里的玉米有没有被大风吹倒,想去扶一扶。”

  “结果就在地头沟渠的泥水里,看到了一个往外渗着血的尼龙袋子,老刘感觉不对劲就打开看了……报了警。”

  “后来你们警察来了,就发动全村人冒着大雨帮忙找其余的尸块。”

  “哎,就在我家玉米地头上的沟渠里也发现了其中一袋。”

  “那块地我到现在看到都瘆得慌,每年上坟我都在那里烧烧纸。”

  18年前的案子,看来是一起未被侦破的强间分尸案。

  凶手分尸通常是为了更方便抛尸,这里扔一点,那里扔一点,不容易被人发觉。

  不过,真要是比较起来,分尸其实也是一种冷血凶残的手段。

  大爷大妈们是没看到方宁凄惨的死状,要不然可能也会改变想法。

  一个是分尸,一个是虐杀……

  虽然手法有些不同,但是毫无疑问凶手都是同样的毫无人性。

  而且,经过18年的过渡。

  如果真是当年逃脱制裁的凶手作案,他的想法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同发生转变。

  间杀分尸演变成侵犯虐杀也不无可能。

  这起没破解的陈年旧案,看来得调出来好好研究研究了……

  苏野心中大概有数之后,又重新返回了方宁的家里。

  痕检还在忙碌的采集证据,实在是太多了……

  凶手根本没打扫,留下了一堆毛发、指纹、足迹、体液……

  跟上个割喉连环杀人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痕检采的那叫一个起劲。

  多一点证据,就能在找到嫌疑人的时候立刻把他钉死!

  江队在汇总完现场得到的线索之后,正在狭小的院子里给下属分配调查任务。

  “根据法医推断,死者死亡时间在昨天夜里2点。”

  “死者生前遭受长时间虐待,作案时间可以推移到夜里的9点到凌晨2点之间。”

  “根据目前已知的线索,推断可能是熟人作案。”

  “迅速分头走访附近几个村落的男性,年龄在30-40岁之间,身高170厘米左右,体重60千克,体型偏瘦。”

  “穿39码的鞋,认识或者知道方宁家的情况,知道户主工作是开货车。”

  “凶手经济状况拮据,可能有外债或者经济纠纷。”

  “感情经历不顺,对女性有歧视态度。”

  “能够熟练使用各种工具,工作可能是维修工、木工之类的工匠。”

  “现场遗留有大量的生物检材,这案子要是破不了,你们一个个的也就不配穿这身警服了。”

  “只要发现可疑的人,一律提取DNA和足迹、指纹等回来进行比对!”

  “是!”

  “是!”

  ……

  随着江队一声令下,手下警员立刻行动了起来。

  江队根据已知的线索,对罪犯做了较为详细的侧写。

  根据现场足迹,痕迹学专家给出了更多的凶手体型特征,甚至详细到了身高、体重、年龄。

  苏野问道:“指纹没比对上嫌疑人吗?”

  比对指纹的速度是最快的,现在看来结果不尽人意。

  江队遗憾的摇头,说道:“由于现场是在农村,白天的时候基本家不闭户。”

  “人来人往的经常有人来串门,现场提取到的指纹倒是有好几组。”

  “最明显的就是订书机上面的指纹,推断肯定是凶手留下的。”

  “可惜,技侦已经一一进行了比对,没有比对出嫌疑人。”

  警察系统的指纹库比对不出嫌疑人,就代表这凶手没有过前科。

  但是,凶手手段之残忍,完全不像是初次杀人的样子。

  他作案时,在享受杀人的过程……

  而且,指纹没比对上,也让苏野对之前旧案的猜想多了几丝不确定性。

  如果18年前的凶杀案与方宁案是同一个凶手,应该能比对上是同一人的指纹才对。

  难道18年前的案子,凶手没有留下指纹痕迹?

  江队愤愤的压低声音说道:“肯定是这附近的人干的,甚至可能就是本村的村民。”

  “我还不信一个个查还能揪不出来!”

  苏野没吱声,还在惦记着十八年前的分尸案。

  如果当时凶手没遗留指纹痕迹,但是既然是间杀,很有可能会留下体液、毛发等生物检材。

  只要把两个案件嫌疑人的DNA进行比对,就可以判断两起案件是不是一人所为了。

  想到这里,苏野问道:“刚才我听附近的村民说,十八年前这个村子里曾经发生过一起分尸间杀案件。”

  “那案子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破。”

  “我想查阅一下当年这起案件的卷宗。”

  闻言,江队诧异的看了苏野一眼。

  这正在查着方宁案呢,怎么会突然要看18年前旧案的卷宗,难道说……

  江队眼皮一抖,问道:“你怀疑这两起案子有可能是同一个凶手?”

  苏野可不敢打包票,他也只是猜测。

  “当年的案子,似乎也是熟人作案。”

  “据村民描述,当时警方排查了附近的村民,但是依旧没找到凶手。”

  “我也只是觉得有这个可能性,具体还得看看当年详细的卷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