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317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日本外务大臣,也称为日本外相或外务相,是日本内阁中最重要的职位之一,是主管日本外务省的国务大臣,一般由日本执政党内的实力派议员担任。

  不得不说,这位包叔叔,真的是他的幸运星。

  每次与包裕刚的接触,似乎都能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和收获。

  这次通过包裕刚的介绍,结识了日本外相田中先生,无疑为他在日本的商业布局打开了一扇重要的门扉。

  回到家中,上了自己的阁楼房间,林浩然并没有着急洗澡睡觉。

  他打开许久没有进过的书房,坐在躺椅上,思索起来。

  这间书房虽然他如今几乎都不用了,可房间里面一尘不染,显然这里经常被打扫。

  躺椅上,林浩然逐渐闭上眼,可他的脑里,此刻却是异常的活跃。

  本身,他就打算准备去日本投资。

  只不过,因为他在日本并没有任何的人脉。

  再加上日本市场天然性的排外。

  比如,汽车这块,如今日本人大部分基本都是买自己国家的汽车品牌,如日产、丰田、本田等。

  即便是外国品牌汽车质量再好,设计再新颖,也很难在日本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排外性在多个行业都普遍存在,无疑给外来投资者增加了不少难度。

  所以,对于进入日本市场这件事情,他一直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但是,如今有田中先生这条人脉,他进入日本市场这事情,倒是不用考虑得太复杂了。

  “香江这边,有我没我,其实都一样,不管是置地集团还是港灯集团、万青集团,如今都处于稳定高速发展中,或许,我可以趁此机会,考虑一下前往日本发展了。

  那边,如果布局得好,未来多年时间,都如同捡钱一样,相比之下,香江的经济发展虽然也快,但是市场还是太小了。

  而日本,仅仅人口就一亿多人,而且经济发达,一个人口又多经济又发达的市场,前途自然不是香江这个小地方能够比拟的,就这么决定了!”林浩然突然睁开眼睛,喃喃说道。

  美国那边,他几乎不用有太多的考虑,那边只需要暗中对一些未来很有前景的上市企业进行投资就行了,所以,有一家环宇投资公司在美国,他几乎不用操心在美国那边的市场。

  而日本就不一样了,日本的发展模式,其实与香江有些类似,房地产企业疯狂发展,这是美国这种人少地广的地方不能比的。

  所以,日本那边,如今最好就是着重布局房地产行业。

  未来,他凭借着房地产行业,回报率一定很惊人。

  只不过,在日本那边,得重新来。

  而且他也知道,要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并非易事。

  不过,这点难不倒他。

  置地集团那可是香江最大的房地产企业。

  只要他带着置地集团的一支地产业的精英团队过去,以此作为发展的根基,那发展自然就顺利很多了。

第483章 在中环建世界第一高楼!

  转眼间,时间过去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林浩然在家中陪伴父母,吃了一个温馨的早餐之后,便与他们道别,离开了深水湾别墅。

  去到康乐大厦,刚进马世民的办公室,便见马世民正在打着电话。

  林浩然没有打扰他,随便在一张椅子坐下,静静地等待着。

  几分钟后,马世民放下电话。

  “老板,我接到一个消息,怡和洋行管理层决定今天就搬离香江了,另外,西门·凯瑟克似乎被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汇沣银行等股东联合赶下台了,亨利·凯瑟克暂时担任临时大班,但是他的职务也不稳,回去英国之后,估计又是一番激烈的斗争!”马世民有些感慨地说道。

  很显然,西门·凯瑟克成为了这次事件的背锅侠了。

  当然了,西门的责任的确也是最大的,毕竟此事在他的任职期间发生。

  这一次,短短半个月时间,怡和洋行的损失起码高达十几亿港元。

  包括总督府那5亿港元罚款以及在怡和证券公司身上所损失的。

  马世民以前终究在怡和洋行待了这么多年,而且一度做到怡和洋行的高层,所以他对此心情还是很复杂的。

  “没了怡和证券公司,他们在香江也没什么业务了吧?留着自然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在这边,他们也混不下去了!”林浩然笑着说道,对怡和洋行这么着急搬离一点都不感到奇怪。

  在香江,怡和洋行连总督府都得罪了,再加上主要业务几乎没有了,可以说他们对香江根本没有一丝留念了。

  “还是有一点的,比如他们在香江还有几栋商业大厦,这几栋大厦按照如今的市场价格,好歹值个二三十亿港元,此外,还有怡和汽车等业务,都做得还算可以,只不过相比以前的业务,现在这点业务,的确算不上什么了。”马世民点头说道。

  香江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就是怡和汽车,比如奔驰、劳斯莱斯这些豪华汽车品牌,便是与怡和汽车合作,由怡和汽车担任他们在香江地区的经销商。

  只不过,香江终究人太少了,汽车保有量也不算多,所以即便是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年销售额、年利润等,在林浩然看来,都非常一般,不值一提。

  “曾经辉煌的洋行之王,就此没落,真的有些感慨!”林浩然有些感慨地说道。

  “对了老板,财务部那边,下午会出去年的年报表!”马世民又提醒道。

  “好,我知道了!马先生,我也有一事和你商量一下。”林浩然点了点头,随即又说道。

  “老板您请说!”

  “林浩然先生,您如何看待日本市场的前景呢?”他面带微笑地问道。

  “日本市场,确实非常庞大,紧随美国市场之后,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大型市场,在我服务于怡和洋行的那段日子里,公司曾有意在日本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布局,想要将日本发展为一个产品销售市场。

  然而遗憾的是,始终未能得到日本市场的积极接纳,日本国人有一个特点,喜欢支持国产产品,喜欢购买国产的产品。

  因此,至今怡和洋行在日本的市场份额依然有限,导致在日本的投入与收成不成正比,所以无奈怡和洋行又将许多业务从日本撤出,避免更大的损失。

  至于我们置地集团,作为曾经的怡和洋行子公司,也同样如此,目前置地集团也就只有旗下的牛奶国际公司在日本有一点生意,但不多,怎么,老板您莫非想要进军日本市场吗?”马世民好奇地问道。

  “确实如此,我计划进军日本的房地产业。毕竟,与消费品不同,房地产是刚需,不太可能遭遇国民性的排斥。只要我们能够成功获取土地并顺利开发,利润自然水到渠成。”林浩然笑着阐述道。

  “老板,这恐怕不太容易,即便置地集团涉足日本市场,也很可能会遭遇当地其他地产公司的联手排挤,尽管日本市场潜力巨大,但这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马世民眉头紧锁,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没事,你给我准备一个团队,我计划过段时间前往日本,到时候会带这个团队到日本那边去,我昨晚意外与日本的外相见了面,他代表日本政府邀请我去日本拜访,希望我对日本进行投资,我想这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时机!”林浩然笑着说道。

  马世民恍然大悟,怪不得老板突然提起到日本那边的市场。

  置地集团虽然是香江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但实际上一直只专注于香江的地产业,海外市场鲜少有投资,最多也就涉及到濠江那边的投资。

  当然了,如今在林浩然入主之后,置地集团已经在新嘉坡等南洋市场进行布局了。

  特别是在新嘉坡,一切与对香江市场那般看待。

  因为林浩然非常清楚,未来的新嘉坡发展有多利害!

  或许,谁也想不到,未来的新嘉坡,居然能够在经济总量、金融中心地位、产业结构与多元化以及创新投入与科技实力等方面全面超越香江。

  毕竟,如今的香江,可是很大程度上领先新嘉坡的。

  在很多人看来,新嘉坡虽然与香江在很多地方都类似,但新嘉坡在香江面前,最多算一个小弟。

  “好的老板,这点没问题,我会尽量从管理层中抽出一些优秀的成员,组建成一个团队,如果老板您有日本政府的关系,进军日本商界的确会顺利很多!”认识日本高管,那就好办,所以马世民也非常支持。

  毕竟,按照他们的想法,如今香江的地产业可能会陷入危机,这个事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所以,置地集团在香江的地产业,暂时停止大规模投入。

  只保留了一部分的优质业务。

  “那就好办,我打算在这个月出发,我非常看好日本的未来市场,如果发展得好,再造一个置地集团,完全没有问题!”林浩然继续说道。

  仅仅依靠香江这个小市场,置地集团就能够发展成这样一个规模,可想而知,一旦置地集团在海外发展起来,未来的置地集团实力会有多强了!

  “对了老板,中环那块新拍买下来的地皮,我已经联系上美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Gensler公司,打算让他们在那块地皮上设计一栋全球最高楼。

  这方面,我已经询问过总督府的意见了,那边也支持我们在香江建设一栋世界最高楼,到时候,加上我们拍买下来的资金,可能共计要投资30亿港元到40亿港元之间,您没什么意见吧!”马世民继续说道。

  如今,置地集团资金充裕,建设一栋世界最高楼,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噢?总督府这么好说话?”林浩然惊讶地说道。

  这次,总督府在置地集团身上可是亏了不少,虽然那是迫不得已,但显然总督府肯定对置地集团有意见的。

  林浩然甚至都做好了总督府可能处处为难他旗下企业的准备了。

  “老板,这次总督府为了阻止香江爆发地产危机,可算是尽心尽力了,而建造世界第一高楼,显然是有利于提升香江的知名度,继续带动香江的地产业发展,所以他们没有理由来阻止我们,反正又不是他们花钱!”马世民微笑着解释道。

  “说得也是,我没有意见,你看着办就行了。”林浩然点头说道。

  如今,世界第一高楼是芝加哥的希尔斯大厦,建成于1974年,总高度442.3米,加上天线更是高达527.3米。

  林浩然上次去芝加哥的时候,便是在西尔斯大厦上的酒店居住,那体验的确不错。

  按照前世他所了解的历史发展,西尔斯大厦直至1998年,都是全世界最高楼。

  但是,如果香江这边突然要建成一栋超越西尔斯大厦的摩天大楼,那么这个历史,便会因此而改变了。

  香江虽然属于沿海地区,但是建一栋四五百米高的大厦,还是可以的。

  在他穿越过来的那个世界里,香江的第一高楼便是484米。

  而且,它与西尔斯大厦不一样,它楼顶没有没有天线,高度那是实打实的。

  “好,老板,有您同意,那我就放心了。”马世民笑着说道。

  此前,他们商量的是,建造一栋香江第一高楼,超越如今湾仔的合和中心就可以了。

  可是马世民觉得,既然要建,那还不如建一栋世界第一高楼,因为他非常看好香江的未来发展,即便很快会有地产危机来临,那也不过是暂时性的罢了。

  而且,只要世界第一高楼的冠名是他们置地集团,那么他们置地集团也会因此在全世界更为出名。

  如今,马世民也是有了新的追求了,他要让置地集团发展成为全球最顶尖的企业,而他马世民也会成为全球最为顶级的职业经理人。

  虽然以置地集团如今的财力,算得上已经踏入这个行列了。

  可它终究只是一个区域性的企业,也就在香江以及南洋一带比较出名罢了,出了这片区域,就没人认识了。

  所以,置地集团的自身实力不差,但是与国际知名企业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第484章 带40亿港元去日本

  林浩然在康乐大厦待到了下午。

  期间,有媒体想要采访他,不过都被他拒绝了。

  这段时间,他与怡和洋行针锋相对,斗得你死我活,最终还是怡和洋行败下阵来。

  如今,此事算是结束了,但是很显然,市民们的讨论还不可能这么快就结束。

  怎么说,怡和洋行也是一家随着香江殖民历史成长的企业,突然一下子被林浩然干跑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就这么快平息下来呢!

  所以,香江各大媒体如今依然热衷于报道怡和洋行的最新动态,以及怡和洋行与林浩然之间的各种恩怨。

  下午,林浩然终于看到了置地集团的财务报表。

  林浩然拿着财务报表,坐在椅子上,看了起来。

  一旁的财务总监,恭敬地站在一旁,准备随时为老板解释。

  如今的置地集团,可不再是那家上市企业,而是一家实实在在的私人企业。

  私有化了的置地集团,虽然市值很难估算了,但是它的实力,没有人能够否认。

  相比林浩然入主前的置地集团,如今的置地集团不仅仅从怡和洋行手中夺取了葵涌码头、文华东方酒店等资产,甚至还收购了香江电话公司,如今,并入的银河证券公司,更是让置地集团实力再次大涨。

  所以,如今的置地集团,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是怡和洋行控制时期那个只是以地产业为主的企业,而是一家完完全全多元化的综合性大企业。

  置地集团的财务报表,显然更为全面,把旗下所有子公司的营收、余利等数据,都融入进来,最终才是整个集团的所有财务数据。

  财务总监在一旁一边解说,林浩然一边翻看,对置地集团的财务情况有了更充分的了解。

  “目前公司储存现金121.84亿港元,公司债务48.2亿港元,其中18.2亿港元债务在2月份需还,另外30亿港元的债务需要在接下来8个月内分三次还清。”林浩然看着后面这个数据。

  121.84亿港元啊,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据。

  哪怕其中有48.2亿港元是债务,可减轻这笔债务,如今的置地集团依然还有73.46亿港元的余利。

  这还不算置地集团本身的价值。

  他收购置地集团,简直是太划算了。

  怡和洋行这次损失十几亿港元,还真算不了什么。

  因为相对于失去置地集团,那才是大损失。

  这次他前往日本,肯定是要带上一笔资金去的,但是香江这边,也需要用到资金,因为香江这边乃至新嘉坡那边,也是需要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