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跳水蛙蛙
“影片冷静剖析了美国社会中的信仰体系、父子关系与师徒依附,并将其融合成一部冷酷而炙热的心理巨作。”
“令人窒息的视觉美感,对传统叙事结构的彻底颠覆,是对观众认知极限的挑战。”
“对个体崇拜、人性弱点、精神空虚的深刻揭示,让人不寒而栗。”
其中,作为欧洲三大影展场刊的《银幕》,不仅把《大师》的海报作为次日的封面,还在内文中写道:“这是一部足以让诺陈的大满贯之梦就此止步的佳作,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他的新作,但是一个普利兹克家族的三代业余导演,他能够拍出佳作的可能性,远小于其他可能。是的,我是想说,一部讲述中国移民的美国故事,很难让人提起兴致。除了陈的名字之外,你还能找到你想观赏它的理由吗?”
对于韦恩斯坦影业来说,看上去这一切都很完美。
可就在这一天,大西洋彼岸的LA的早上,总裁办公室附近却陷入了一片低气压。来往的员工都能听到,从那扇厚厚的隔音玻璃后,传出一连串暴怒狂躁的咆哮:
“%#¥!##@!#!#%@!!!”
没人知道他在骂谁,也没人敢问。哈维·韦恩斯坦对着空气中并不存在的某个“目标”,足足咆哮了十多分钟,直到气喘吁吁、声嘶力竭,才终于停了下来,但脸上的愤怒却依旧未消。
坐在他对面的鲍勃·韦恩斯坦一边用手巾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无奈地叹了口气:“哈维……你该吃药了。”
“闭嘴吧,鲍勃!”哈维怒声打断,“我现在没心情跟你开玩笑!”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指着面前的电脑说道:“看看这个!这么好的一部电影,这么多耀眼的评价,在我们过去的作品里都难得一见!”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他是绝对的天才!瓦昆·菲尼克斯,离开影坛几年后复出,结果演技不退反进了!菲利普·塞默·霍夫曼,更不用说,他的奥斯卡影帝名副其实,还有艾米·亚当斯,劳拉·德恩……每个影评人都对她们在电影里的表现大加赞赏。”
“我刚看了威尼斯影展官方发布的媒体评分统计,在首轮参与评分的25家国际媒体中,有23家给了我们四星以上的高分评价!”
“这么一部十年难遇的佳作,我们把它送到了威尼斯,希望它在那里成为主角,成为焦点!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
说到这里,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咬牙切齿道:“可现在呢?除了这些杂志,谁在讨论它?啊?!现在他妈的网上那些人都在讨论什么?告诉我,鲍勃,是什么?”
“是…………”鲍勃·韦恩斯坦往哈维办公桌的电脑上看了一眼。
他当然知道那里显示的是什么。
事实上,在过来之前,他也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摔了咖啡杯。
为了这些媒体评价,他们动用了很多老关系、再加上影片本身的质量确实过硬,才堆出了这般密集而漂亮的高分好评。花了这么大的力气,目的当然不会单纯。
一方面,是他们惯用的操盘手法——先通过媒体口碑影响评委风向。
另一方面,则是为市场宣传铺路,用权威媒体的背书,吸引大众视线,为后续的全球版权出售、院线谈判争取最好的价格。
而第三层,也是最棘手的一层——普利兹克家族的某些人,联系上了他们。面对那群真正玩资本游戏的狠角色,他们可是亲口拍着胸脯打了包票。
谁能想到,最后却是被这么一桩儿戏一般的插曲,把所有的注意力硬生生从他们的电影身上剥离。
更过分的是,那些发布《大师》好评的各大媒体账号,也纷纷下场,对那个中国人的话题事件连发好几条推文,三条起步,多的五六条,跟着造热度、蹭流量——
让人咬牙切齿。
哈维生气,当然有理由。可他鲍勃不也一样窝火?
鲍勃咬牙道,“哈维,我敢打赌,他就是故意的。他就想看到你我为此发火、抓狂。他想激怒你,他就想你不冷静。只要你失控了,他就赢了。”
哈维·韦恩斯坦重重喘了两口气,脸色狰狞,声音低沉地问:“你真这么觉得?”
“是的,哈维,我确信他在玩一场心理战。”鲍勃盯着他,“我们现在得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他愿意做出这么一个举动,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对自己那部电影没有信心。”
哈维不说话,眼里闪过一丝冷光。
“你想想看,这完全不像他的风格。”鲍勃继续道,“这说明他心里没底。他知道这部片子很有可能不是我们的对手,所以才要靠这种方式博关注,引开媒体的注意力,打乱我们针脚。”
说完之后,鲍勃看着自己的兄长终于冷静了下来。
哈维沉默了两秒,随即缓缓点了点头,声音低低地说:“鲍勃,你说得有道理……很可能就是这样。”
“对,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生气,哈维。”鲍勃起身,俯身看着哈维·韦恩斯坦,眼镜后的眼睛闪烁着凶恶的光芒,“是反击!”
……
10多分钟之后,鲍勃·韦恩斯坦从哈维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回到了隔壁自己的办公室中。
当他坐回桌后的老板椅上,点了一根雪茄。
而后在烟雾缭绕中,他若有所思的按着额头,思考着。
如果《dorp》真的成为那个人演出生涯中的滑铁卢,那么,就如同刚才所商量的那样,相信只要他们用关系拿到一两篇有倾向性的报道,稍稍一带动,那么一定有很多媒体愿意跟风炒作一番,哪怕有一分的不足,也能扩大成十分的失败。
但如果不是呢?又该怎么办?
鲍勃把目光重新放在了电脑屏幕上。
刷新了一下,只见BBC新闻再度针对那件事,出了一个专题报道。
而这次,这些欧洲媒体显然比他们的美国同行更加占了地利和人脉的优势,这次的报道中不仅有账单,还有来自当事人的口述采访。
看着看着,鲍勃的心倒是渐渐地安定了下来。
据他对那个中国人的了解,他不是喜欢出这种风头的人,会这么做,一定有其原因……他的分析应该没有错!
……
……
“……我是一个单亲妈妈,我真的没有想到。其实在我给他服务的全程过程中,陈都没有跟我多说什么话,我也只是做我应该做的,服务好每个客人,我只是尽了我自己的一分职责……”
“……当然,我看过他的电影,我很喜欢他。事实上,我能够服务他这一桌,我非常的高兴。但是我们餐厅的规定,是不允许在客人面前表现得过分热忱。所以,我从头到尾只跟他说过那么一句话……”
“……不是,跟他同行的不是只有莫妮卡·贝鲁奇,还有很多人,这不是约会,我看了一些媒体报道,上面说的都不是真的,这在我看来,就是两个老朋友之间的普通聚会,非常正常。”
“……是的,我的生活很艰难。我不想多说我的私事,但是对于我来说,这笔小费绝对是一笔大钱,交完税之后,它也能够帮助我很多很多。我能够搬进一个好的公寓,能够给我的孩子购买很多玩具,我还能用这笔钱去米兰上大学,学我喜欢的服装设计……”
“……不,陈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只是签了一笔小费单,然后就走了。当我老板告诉我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的,我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跟他说一声谢谢。我想在这里,跟他说真心地感谢你,陈,你用你的善举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不知道我以后还有没有机会为你服务,但我会把这件事一辈子铭记于心。谢谢你50万欧元的小费,Grazie mille!”
当陈诺看完这篇报道,抬起头来,环视一周,见他的舅舅舅妈外公外婆都用复杂莫名的眼神看着他,
他一时无言。
转过脸,看了一眼站在一边看着他不停冷笑的他老爹,最后对沉着脸的潘程蓉,诚恳说道:“妈,我要说是我喝醉了,所以多按了两个零,你信吗?”
第516章 都到这儿来了,谁还不是个校花
此时,对陈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造成的混乱也好,受到的待遇也罢,发表感叹和评论的,又并不是一个梁家辉?
事实上,太极四人组看到的那一条NBC的突发新闻报道,也只是报道威尼斯主城区的“大堵船”事件众多新闻之一。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之内,这一幕被现场直播的画面,被全世界大量的公共新闻台与娱乐媒体转发和评论。
对此,作为东道主的意大利国家广播电视公司(RAI)旗下,专门负责直播威尼斯电影节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的 RAI MOVIE频道的直播后台,在陈诺的船只还未靠岸之时,就已是一片沸腾,满堂欢腾,弹冠相庆。
“直升机!这主意太棒了,马尔科,干得漂亮!”
“现在BBC、德国ARD、法国France 2,还有美国的NBC、ABC、CNN,日本的NHK、TBS,中国的CCTV,韩国的KBS、SBS,甚至连印度的Zee News和阿联酋的Al Arabiya都在跟我们联络,想要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我们的直播画面。”
“乔瓦尼,我们RAI的名字已经登上了意大利趋势榜第一,英国第五,美国推特趋势榜的前三!现在我们推特账号下的留言评论数已经超过四千条,转发量也突破了一万八千次,这才过去不到30分钟——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24小时内,这段直播片段很可能成为我们账号历史上转发量最高的一条内容!”
在众人七嘴八舌的汇报声中,一个头发花白、神情沉稳的意大利中年男人微微一笑,拍了拍站在自己身旁、正因被夸奖而傻笑的年轻人的肩膀,说道:
“马尔科,干得不错。现在我可以告诉你——等你实习结束之后,可以留下来了。我想,RAI MOVIE需要你这样充满想象力的新鲜血液。”
“谢谢,谢谢您,比安基先生!真的太感谢了。”名叫马尔科的年轻实习生又激动又紧张地连连点头。
这位此刻正坐镇直播指挥室的男人,正是本次电影节直播总负责——RAI MOVIE频道节目统筹主任,乔瓦尼·比安基(Giovanni Bianchi)。
他轻轻点了点头,转回身看向前方那堵布满画面分割监视器的墙面。
屏幕上,从多个角度呈现着此刻正在频道演播室中播报的主持人画面——一位黑发、气质优雅的女主播,瓦莱丽娅·莫兰迪,正面色激动地播报刚刚发生的场面。
另一边,直升机传回的空中画面也正在播放:
只见平滑如镜的湖面此刻被划破寂静,一艘艘快艇以一艘白色动力艇为首,呈箭头状排开,在深蓝色水面上拖出一道道长长的白浪,宛如万箭齐发,气势壮观。
瓦莱丽娅的声音仍在直播中激昂地说着:
“陈乘坐的快艇即将抵达丽都岛码头——观众朋友们,我们的空中直播就此结束。但请不要转开频道!广告回来后,我们将继续为你直播陈的红毯亮相!这是诺·陈继年初奥斯卡之后,首次以全新造型公开亮相。他为什么把头发染成鲜亮的红色?他对自己这次的威尼斯之旅有没有信心?他对刚才那些热情粉丝和影迷,又有什么话说?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将在现场采访中为您揭晓,请锁定RAI MOVIE!”
“进广告!”
随着导播一声令下,画面切至广告。
乔瓦尼·比安基轻舒了一口气。
这时,一个声音在比安基身边响起,
“我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不来,那么《大师》的两个男主角都不会来,而且,我有消息,如果没有他,连莫妮卡·贝鲁奇都会缺席。这就是威尼斯电影节的现状。”
乔瓦尼·比安基回头望去,略显惊讶道:“科隆纳先生,你怎么来了?”
不知何时,他的身边多了一位身材瘦削、头发斑白的老者,正是他在RAI电影频道的上司——RAI Cinema执行副总裁,孔蒂·科隆纳,意大利电视电影界资深大佬,主管RAI系统内电影内容采编与播出协调。
“这么大的新闻,我要是还坐在办公室里,那就真成老废物了。”
孔蒂叹了口气,望着墙上正被切换监控画面,“过去八年,马可·穆勒把电影节完全带进了死胡同。他对其他中国电影都很友好,但那有个屁用。真正他应该示好的中国人,他却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把他和他的电影连续几年拱手让给了柏林和戛纳。”
“那个家伙,早就该滚蛋了。幸好,今年他下台了,而陈就来了。看看,这不是普通的流量,这是历史时刻,乔瓦尼。上一次我们意大利成为世界目光中心,应该还是墨索里尼被吊死的时候。”
“哈哈哈。”乔瓦尼被老头子最后那句黑暗笑话整笑了。
孔蒂也笑着道:“说真的,威尼斯电影节有多久没有陈这个等级的明星参加了?我刚才在看红毯直播,我真的感觉很悲哀,什么时候我们的电影节需要那些性感超模穿透视装来博取关注?什么时候凯特·哈德森这种好莱坞的三线演员,都能在我们的红毯上接受3分钟的采访?看看她刚才的表现,一个不到二十个单词的句子,结结巴巴说了五个‘you know’,还需要她的导演赖救场。我发誓,她应该从来都没获得过这种待遇。可能连她本人都不敢相信。”
“哈哈哈哈。”乔瓦尼一个严肃正经的人,都被孔蒂一个又一个的笑话笑得不行了,“亲爱的孔蒂,你说话真是太刻薄了。”
“这不是刻薄,这是事实。陈的到来不仅仅是拯救了我们的收视率,更是拯救了这一届电影节!我如果是巴巴拉,我真的会对他好一点。好了,赶紧通知现场,让前面那些人走快一点,每一组给个几秒的镜头就行了,没有观众会为了看他们而付费,赶紧在陈抵达码头之前,把场地给我空出来。”
乔瓦尼笑道:“放心吧孔蒂,在你来之前,我已经让他们这么做了。”
孔蒂满意点头道:“那就好。我有没有说过,等我退休之后,我这个位置我最看好的人……”说着他脸色骤然一变,“等等,这是怎么回事?”
乔瓦尼转头一看,也顿时大惊,厉喝道:“为什么没有信号了!!直播信号呢!?”
……
……
陈诺走下船去。
陈都凌看着他的背影,以及他面前那夸张的阵仗,被古丽娜扎叫了好几声才回过神来。
“啊……啊!”陈都凌收回目光,低着头对古丽娜扎说道,“不好意思,对不起,你说什么?我没听见。”
古丽娜扎道:“走吧同学,下船了。”
陈都凌以近乎恐惧的目光看着面前的人山人海,那些密密麻麻的镜头和闪光灯,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结巴道:“现、现在?”
古丽娜扎道:“不然呢。”
天不怕地不怕的潘守懿,这个时候也有点被吓住了,“这么多记者,到时候被拍下来,传出去怎么办?要不要我们还是等会,等诺哥先走?”
古丽娜扎心里有些不耐,催促道:“放心,没人会拍你们。”
真的吗?
陈都凌听了这话心里有些半信半疑。
可当她跟潘守懿小心翼翼的下了船之后发现,真的,哪怕近在咫尺的地方,那些镁光灯像不要钱一样朝着某人狂泻,可偏偏一个调转镜头过来的人都没有。
哪怕这些摄影师的大呼小叫并没有得到多少回应,从船上下来的红头发男人并没有挨个理会他们,只是懒懒散散的站在那里,给人一种爱咋咋地的感觉,顶多偶尔变幻一下角度。
可他们宁愿停下来跟旁边的人挤一挤,也没有朝她们闪上一两张的意思。要知道她平时在南航的食堂里吃个饭,都有人会拿出手机来偷偷拍她照片的。
仿佛是看出了她心里的迷茫,旁边有个挺好听的声音说道:“他们是职业记者,不是拍花边新闻的狗仔。对他们来讲,拍我们就等于浪费力气。哪怕发回去,也登不出来,更不会有钱拿,所以他们才不会浪费时间。”
陈都凌转头看去,只见来自XJ的漂亮小姐姐冲她露出一个平淡的微笑,说道:“除非你走到陈总身边,否则你长得再好看…也就那样。毕竟,都到这儿来了,谁还不是个校花呢,对吧。”
……
陈诺并不知道在他身后,年轻的古丽娜扎对更年轻的陈都凌上了一节现实主义教育的课程。
他现在只想快一点把这该死的红毯走完。
经历过刚才漫长的水路之后,他对外界的耐心已经消失殆尽。
他现在只想进影院,去看看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开幕影片,也是最大热门——《大师》,看看他最大的两个竞争对手,在电影里究竟演得怎么样。
这部电影他在上辈子听说过名字,似乎拿到过不少奖。至于说是不是威尼斯的影帝,他这个只关注爆米花电影和商业大片的人,这个时候自然想不起来。但是,既然听说过名字,那就说明这部电影很成功,这的确给了他这一次不小的压力。
毕竟,他现在回想起来,他拍《dorp》的时候,准备时间还是不太足,最终呈现在成片里的效果如何,他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可这一天好像是故意跟他作对似的,他想要快一点进去,却偏偏有人告诉他,必须慢。
当听到现场主持人请他稍等几分钟,因为直播信号出了问题的时候,他脸色一下子变得有点难看,“需要多久?”
看到他的脸色,维多利亚·切蕾蒂不禁在心里暗骂。
拖?怎么拖?
她一个月薪2000欧元的外景主持人,怎么在大庭广众下,把这个身家几十亿的好莱坞大明星拖住?
上一篇:神级道士:1级1个传说宝箱!
下一篇:娱乐:四百斤的胖子,力捧张天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