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跳水蛙蛙
这个时候出租车里静悄悄的,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陈诺感觉背后凉飕飕的。
他掏出一张,递给师傅,道:“行吗?师傅?不好意思,确实没来得及换。”
司机看了看手里的100美金,又看了看他,面色迟疑着说道:“可以是可以,但有没有小一点的,这么多,我大早上找不开啊。”
“不用找了。”陈诺松了口气,说道:“我帮后面两个美女一起给了。”
司机深深地吸了口气,又吐出来,缓缓点头道:“好嘞。”
“那行,拜拜。”陈诺当即推门下了车,找了一下方向,就往大裤衩的大门走去。
刚走了没两步,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尖叫:“陈诺——!”
他回头一看,正是那个短发女孩,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后排车窗摇了下来,整张俏丽的小脸红扑扑的,不知道是风吹的还是怎么回事。
“陈诺!是不是你?”她又叫了一声。
紧接着,另一个脑袋也探了出来,是那个话挺多的长发姑娘。她比短发女孩还不像样,声音都在发颤:“陈诺——真的是你吗?是你,对不对?”
陈诺看着她们,把口罩往下拉了一点,挥了挥手,然后转过身,快步离去。
……
……
半小时之后,一间崭新的录音室里,挤满了十几号形形色色的人。
还有一些进不来的,就挤在门口,围了一圈,外围的有几个个子矮小的踮起脚也看不到里面,急的在那里蹦蹦跳跳。
“好了好了,跟本次录音没有关系的,全都出去。”哈文不耐烦的说道。
随后一阵喧闹,录音室的门关上了。里面终于只剩下相关的几个人,可以正正经经的开始了。
哈文道:“先听歌吧。老张,开始放。”
一段指弹的吉他旋律响起,赵磊想要不紧张,但呼吸却不受控制的有点紧,心跳也有点加速。
因为他无比确信,此时此刻,就是他命运的分叉口。
很快,一首歌放完了。
哈文道:“这是第一首歌,名字叫《画》,陈总,你看怎么样?还是听完再说?”
“听完吧。”
“行。老张,放第二首。”
比起第一首,第二首显得粗糙些,尤其在人声和编曲方面略显稚嫩。赵磊昨天彻夜未眠,和录音师一起熬了一个通宵,总算在今天早上赶出了样品,这首歌虽然远未达到完美,却已是他的极限。
陈诺在听的时候,心中却泛起一丝疑惑。
《成都》这首歌在这个时代已经面世了吗?如果已经出了,那赵磊怎么还会在酒吧驻唱?而且他越听越觉得,这首歌和他记忆中的《成都》存在不小的差别——旋律、和声、甚至几句歌词的走向都略有不同。
这种差别连他这个不太懂音乐的外行人都能听出来,可想而知已经改动了不少。
曲终。
所有人齐刷刷看向陈诺。他沉吟了一下,还是开口:“我觉得第二首不错。”
“啪!”
哈文拍了一下桌子,道:“我们也是这么想的。既然这样,那事不宜迟,要不要现在您就开始练?明天下午就是我们最后一次彩排了,到时候就会录制备播带,只能辛苦一下您,在这一天时间内,把这首歌练出来。”
哈文的态度比之前倒是好了不少,一口一个您啊您的,而且也没说错。
前年他参加春晚的时候,就因为时间紧没有录制备播带。说起来,央视真的是冒着天大的风险。万一现场出了什么事故,在全国人民的面前开天窗,那肯定是新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放送事故,估计台长都要出来鞠躬道歉。
“好,那开始吧。”陈诺点头。
哈文立刻吩咐道:“林老师,你先跟陈总讲谱子,陈总你先对着谱子走一遍。”
话音刚落,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走上来,抱着吉他坐下,摊开曲谱,开始讲解。
陈诺认真听着。
幸好,当年在拍《如果·爱》的时候,他学过不少音乐知识。后来自唱《山楂花》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实战经验。否则此刻真面对密密麻麻的五线谱,他怕是连对拍都跟不上,更别提唱准旋律了。
不过在满屋子的专业人士看来,这首歌本身并不复杂,林老师讲得飞快也是理所当然。
毕竟,这首歌本就是C大调,四四拍,旋律稳定,节奏平缓。对于业内人士来说,看着谱子练上半小时,就能八九不离十弹出来。歌的部分更是如此,旋律不跳、换气技巧要求不高。基本只要音准在线,稍有点音乐基础,跟杨靡刘艺霏差不多的水平就能唱。
讲了大概十多分钟,林老头就说道:“大概就是这样,很简单的,要不要现在你来过一遍?”
呵呵。你特么的。要不是老子上辈子练过无数次……陈诺神色不变,点头道:“行。”
哈文道:“赵磊,你有没有想说的?”
赵磊此时可能比自己上台唱歌还紧张百倍,绞尽脑汁道:“这首歌本身并不难,难的是里面的那种情绪。那种情绪才是我写在歌里,希望能打动人的东西。所以,您唱的时候,最好代入那个场景。”
顿了顿,又道:“爱情,遗憾和怀念,还有人间烟火气。我大概就在歌里写了这些东西。”
录音室里短暂安静了一会儿,陈诺认真地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
就像哈文说的,他明天就要录制春晚的备用带。今天还得回家吃饭、睡觉、做爱……实际上能留给他练习的时间少得可怜。因此每一次试唱,他都必须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陈诺走进录音室的隔音间,戴上耳机,闭上眼睛,让自己慢慢沉浸进去。
换作别的歌,以他目前对音准的掌控和演唱的经验,想在短时间里唱出层次与情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成都》是个例外。
那是他熟悉的城市,有着熟悉的街道和熟悉的名字。
那里装载着他的无数回忆。
爱情,遗憾和怀念——这对他来说,都是他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幻想。
至于人间烟火气,他刚才一路走来见到的算不算?
当他睁开眼的时候,只觉得一切准备就绪。
对着隔音玻璃外的调音师点了点头,耳麦里的伴奏旋即响起。
他张开嘴,对着话筒慢慢的唱了起来。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
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
余路还要走多久你攥着我的手,
让我感到为难的是挣扎的自由。”
这一段,他没有刻意去装饰声音,也没有强求情感的渲染,轻轻唱着,就像是坐在成都的街头。
唱完,他换了口气,跟着心里的感觉,稍微加重了一点感情。
像是在唱一阵深秋的风,绵延的雨。
一只那年他没能拉住的手。
“分别总是在九月,回忆是思念的愁。
深秋嫩绿的垂柳亲吻着我额头。
在那座阴雨的小城裡我从未忘记你,”
唱到这里,他眼前浮现出了一个人。
不是那个波西米亚风的女人,是另一个人,另外一张脸。如果换做是她。
那个时候,他还会毫无眷恋的放弃离开吗?
陈诺在停顿了一个拍子后,继续唱了下去,而下一句歌词就是他心里很多东西的答案——
第469章 春晚
春晚,自诞生之初,便伴随着无数的话题与争议。
无论你是热爱它,还是对它不屑一顾,都无法否认它在中国春节中的特殊地位。
从2000年到2011年,这十一年间,它的全国收视率从未低于30%。其中最高的一次出现在2004年,以41.5%的惊人数字创下十年来的巅峰。换句话说,全国大约3.5亿户家庭中,有超过1.4亿户在那年除夕夜收看了春晚。
更夸张的是,它的收视份额达到了74.15%——也就是说,在当晚打开电视的100户家庭中,有超过74户正在收看春晚。
恐怖如斯。
这种现象的背后,固然有央视平台的巨大影响力,但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电视的家庭普及率已超过95%,而互联网尚未大规模渗透,移动设备更是远未普及。春晚成了大多数中国家庭,尤其是北方家庭除夕夜团聚时的主要娱乐方式,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仪式。
然而,自2006年之后,春晚的收视率开始逐年下滑。
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节目质量下降,也有人说是形式过于陈旧,更有观点认为春晚在互联网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面前,不再承载年轻观众的审美期待。
无论哪种解释,结果却异常清晰——2010年春晚勉力以40.13%的收视率维持颜面,位列十年来第二高。但转眼一年后,2011年的春晚收视率却断崖式下滑至31.04%,创下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
风光仍在,但荣耀已远。
这就是2012年春晚面临的局面。
尤其在三天之前,被BJ新闻爆出赵奔山将缺席今年春晚之后,似乎再没有什么能够让全国人民对春晚重拾期待的了。
但在这种情况下,微博上突然有一个拥有1万多粉丝的时尚博主,没有任何征兆的,在2012年1月17日下午三点十二分贴了一张截图出来。
截图里是用手机记事本打的长长一篇文章。
由于文章里的内容太过离奇,在她的粉丝群体里立刻引起了轰动。原本这个长头发的博主每天发发穿搭或者晒一晒自家的名牌包化妆品,还有一些旅游照什么的,评论区留言的舔狗人数平均每条就二三十个。除非是露露沟或者大腿,才能够有五六十个闻风而来的色狼留言,发一些流口水的表情。
但这篇文章发出来之后,舔狗或者色狼一个个都不淡定了,不发表情改打字了,只过一会儿,留言就突破了上百条。
前面的几条,这个叫“美美的小白羊”的博主还一一做出了回复。
“我靠,小美,真的假的?真的是陈诺?”“真的,他最后把口罩摘下来了,我看得清清楚楚。”
“陈诺这种人可能做出租车?”“我也不敢相信,但这就是事实。”
“小美是陈诺的粉丝?”“是,但这件事也是真的。当时我表姐也在。”
“哈哈,有点扯。”“比小说更荒诞的是现实。”
“为什么没有照片?”“因为太激动了,我和表姐最后看到他脱口罩露脸的时候都懵了,完全没有反应过来。因为当时我们真的也只是试了试,完全没有想到真的是他。太神奇了。”
由于这个博主认真的留言,让这条看上去比小说还荒诞不经的故事博文被越来越多她的粉丝相信,评论转载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最后被一个有二十多万粉丝的娱乐博主看到,转到了自己的微博上。
这一下,直接就造成了裂变式扩散效应,此刻起,这个时尚博主评论区的留言数量就开始每分钟几十上百的速度迅速增加。
“吹牛能打草稿吗?”
“这么荒诞的故事,可信度不足亿分之一。”
“我严重怀疑博主是京城出租车公司派来的托。”
“信这个的人可以给脑子充一下话费,我相信你的智商严重欠费。”
“每天都有谣言,但这个最离谱。”
“博主你写的小说真精彩,我不知不觉就看完了,有续集吗?”
眼见评论越来越多,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质疑和嘲讽的内容,美美的小白羊终于忍不住了,在6点04分时,又更新了一篇微博:
“我理解你们为什么不信。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会相信。今天下午我和表姐本来只是打算逛街的,结果最后坐在星巴克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一直感觉像在做梦。
现在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计程车上没有跟他说——我喜欢他三年了。
是他的海报和照片,陪我度过了高三最难熬的时期。在我低谷的时候,是他给了我安慰与力量,让我最后如愿以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他的每一部电影我都有去电影院支持,但我最爱的,还是《暮光之城2》里,爱德华在阳光下遭受酷刑的那一幕。那种克制的痛苦和压抑的绝望,我每次看都会哭。
我有太多话想跟他说,但就像上一篇博文里写的那样,我只说了三句话。
同为糯米的姐妹们,我想告诉你们——诺诺在现实中真的很温柔,很平易近人。我和表姐跟他素不相识,按理说他完全可以无视我们。但当我表姐叫他的时候,他还是回应了我们。
这对他来说,也许只是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瞬间,但对我和我表姐来说,是一辈子都不会忘的记忆。
现在的我很开心,我的青春没有爱错人。”
这篇文章发出后,“有人坐出租车遇到陈诺”的词条迅速冲上了热搜榜首。虽然仍有很多人表示怀疑,但评论区的风向明显开始发生变化,不少人开始表达了对博主的羡慕,甚至也有“糯米”自称哭着看完全文。
与此同时,不少专业娱乐八卦媒体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文章中除“出租车”之外的另一个关键点——
陈诺下车的地点,是刚刚启用的央视大厦。
虽然在最初的那条微博中,美美的小白羊提到问了“口罩男”是不是去参加央视彩排,但对方否认了。
但如果那个“口罩男”真的就是陈诺,那他会承认吗?
——更何况,这条线索恰好和此前一直流传的“陈诺或将加盟春晚”的传言对上了!
一时间,这篇文章的可信度迅速提升,微博转发量暴涨,娱乐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各类自媒体和营销号也开始跟风炒作,推波助澜。
上一篇:神级道士:1级1个传说宝箱!
下一篇:娱乐:四百斤的胖子,力捧张天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