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我谢谢你哦 第1493章

作者:翻滚的肚皮

  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还亲自写了一篇檄文,痛骂亲爹背叛革命。

  父慈子孝了属于是。

  但回国后多年,便开始有样学样,变得和老爹一样。

  逐渐将心中的理想给抛弃了。

  而他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便是张远现在正在表演的这段戏。

  也就是“魔都打虎”。

  魔都打虎失败,在抓到孔令侃后,被父亲和后妈联手制止,让其不光无功而返,这些皇亲国戚还愈发嚣张。

  最终造成了“打不过就加入”的转变。

  那么,这个人物在打虎前,应该还是有些理想和气魄的。

  张远的表演正是如此,带着些坚毅,甚至还有一丝正气。

  张国利见此不住的点头。

  好啊!

  抓的很准,也很细。

  人这个东西是很复杂的,性格会随时间变化。

  能抓到这个时间点上,经国应有的形象,实属不易。

  水平比之前又见长了!

  “呦,这个小姜纹演的不错嘛!”

  导演组附近,传来一道粗粗的嗓音。

  “你TM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韩三品对着说话的汉子揶揄道。

  “人家比你长的好看多了。”

  说话的,正是姜纹本人。

  所谓的小姜纹,是指张远在金像奖的事。

  他是既老姜之后,唯一拿到金马奖的男艺人。

  虽然只是男配,但姜纹当年也是男配。

  凭借《宋家王朝》拿的这个奖。

  有意思的是,《宋家王朝》的主角其实是宋家三姐妹。

  而其中宋美龄的演员为邬君梅。

  因为演的的确好,被安排在《建国大业》中还演宋美龄。

  也算是专业户了。

  邬君梅演这种有点端着,心思深沉,善恶难辨的上流女人,拿捏的特别好。

  是傻白甜的完全反面。

  “是挺好,有模有样。”姜纹穿这套军统的戏服,刚试完妆。

  “有精神,那眼睛里有劲。”

  “我喜欢。”

  “你不是喜欢和你长得像的吗?”老韩抱着肩膀讽刺道:“就夏宇那样的。”

  “他长的和我年轻时也挺像啊。”姜纹指了指镜头前的张远。

  “那时候,我还很瘦。”

  “得了吧你。”老韩心说你年轻时长啥逼样,啥德性,别人不清楚我还能不清楚。

  就你跟刘晓庆那点破事,我都不惜的说你。

  他俩拌嘴兼斗嘴,毕竟太熟了。

  旁边有一位听在耳朵里,挺同意姜纹的说法。

  不是同意长得像这话题。

  只要长眼就知道不是一款的。

  同样是兰博基尼,姜纹是拖拉机,张远是超跑。

  这位同意的,是关于表演上的说法。

  此人正是昨晚才一起吃过饭的高群舒。

  “是好,这点没毛病。”

  “尤其和同龄人比。”

  一想到这里,高导便嘬了嘬后槽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因为他不止见过张远的表演。

  前几天他就来过这剧组了。

  不过不在这个摄影棚,而是另一处郊外的片场。

  那儿正拍摄西柏坡的戏份。

  前辈高层的演员们都聚在那里。

  除此之外,范围老师也在场。

  而且赵本衫一语成谶。

  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他在片子里演的,就是教员的专用炊事员。

  除了范老师外,还有俩人。

  俩桦宜的人!

  张涵宇饰演刘从文,为埋伏在伟人身边的军统特务,一直担任小灶司务长。

  黄小明饰演李银桥,就是那位著名的一号卫士长。

  这角色的原型是武当俗家弟子,会使太极剑和太极拳,一手真功夫。

  太极拳是真能杀人的,很多传武都一样,只是绝大多数杀人技在建国后被禁了。

  高群舒是特意去瞧这二位的。

  可看下来,张涵宇还好。

  黄小明演的卫兵,总觉得不是有点木,就是有点过。

  尤其在唐国强,范围等一众顶尖高手身边,他的表演就显得没那么自然。

  高导当时觉得,可能是周围的人太强了,衬的他显一般。

  可今天见到张远演的经国。

  就这几句词……呵!

  是不一样。

  横向一对比,他就明白了。

  小明哥是真还差点火候。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一比,就显得张远更松弛,且精准。

  “这可不行……”高导暗自嘀咕着。

  因为他特意去瞧那桦宜二位,可不是闲的没事。

  而是刚好有作品,要与桦宜合作……

第872章 提条件

  自打《征服》火了之后,导演高群舒在业内的声望也狠提了一波。

  不再像以前那般,拍戏拉不到赞助,还得自己掏钱。

  拍完了也没人买,得上赶着去吆喝,找各种小老板讨生活。

  一部戏红了,一切就都变了。

  导演和演员,其实都一样。

  一火,就从孙子成了大爷。

  不光拍的电视剧有人抢着要,还让他顺利进入了电影行。

  上影厂拍《东京审判》时就找到了他。

  虽然票房一般,来回捣鼓到最后,勉强捞了个保本。

  但国内的奖项和提名拿了不少。

  高导见此,心气也足。

  我可以啊!

  拍电影也没拉胯。

  这就开始寻找更大的投资与合作。

  这年头影视行谁有钱?

  帝圈!

  港圈是有钱,但他不熟。

  而且高导擅长的是警匪和暴力题材的影视作品。

  这类作品,港圈比他熟。

  用不上他。

  找来找去,便找到了桦宜头上!

  他带着一份自己新做的警匪犯罪剧本,找到了王家哥俩。

  见到他找上门,桦宜还挺热情。

  已经在走上市流程,很快就要见分晓,公司现在缺的就是人才和好项目!

  但聊了许久后,桦宜的高层对他手中的项目兴趣一般。

  就在他即将失望而归之时,加入桦宜数年,专门负责影片监制和审核的陈国富给高导喊住了。

  “你这个项目,公司觉得一般。”

  “但我手里刚好有个份小说版权,我做了份剧本大纲,要不要一起看一下。”

  这本小说,就是有“华夏谍战之父”美誉的知名作家,麦家所撰写的《风声》!

  《潜伏》火了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谍战热。

  桦宜这边肯定也感兴趣。

  陈国富便找到了麦家。

  麦家的家世很特殊。

  爷爷是基督教徒,外公是地主。

  就这成分,在特殊年代的待遇,可想而知。

  幸好这位脑子够好,凭成绩进入了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改变了命运。

  毕业后又分配到了福州的一家情报机构,负责无线电分析和收发工作。

  就因为这份工作,才让他有了些谍战小说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