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老板,现在香江大部分公司市值差不多都跌没有了。”唐恩直接说道。
除此之外,最恐怖,许多如果此时还持有这些股票的投资者,而他们又是在最高峰买入,这段时间卖出,意味着这些投资者,大部分财富都灰飞烟灭了。
“原来香江四大洋行,怡和洋行排在第一,和记洋行第二,会德丰洋行第三,太古洋行第四。1972年,怡和洋行失去香江置地后,就如同折掉一个翅膀,此时怡和洋行实力已经落后于和记洋行。也就是说,现在香江四大洋行里面,反而是和记洋行排在第一,怡和排在第二,会德丰第三,太古还是第四。只是,这里面太古比较不一样,太古一向财务稳定,债务比较低。”
这些是章廷了解到的资料。
“老板,那你的意思是?”唐恩激动问道。
“上一次已经吞掉了香江置地,这次我们又要寻找合适的洋行吞下去了。”
现在银河投资公司,资金非常充裕。
这一点上,麦理思和唐恩都是非常清楚的。
而现在这些洋行市值又那么低的情况下,确实是吞掉这些洋行的机会。
章廷也知道,即使他资金再充裕,想一次性吞掉这些洋行,基本上不太可能。
除了吃太多,容易难以消化外,怕是Y国也不会那么轻易让章廷直接就吞掉香江的全部洋行。
“麦理思,唐恩,你们分析看看,这次哪一家洋行适合被我们吃掉?”章廷看向两人说道。
哪一家?
麦理思和唐恩猜到老板可能已经想到了,但是,最终还没有做出决定。
麦理思也就分析道:“老板,我先逐一分析。第一,正如你说的太古洋行,太古洋行主要大股东是施怀雅家族,而太古现在债务不多,资金盈利稳定,而且,太古主体是国泰航空,所以,我们现在想吞掉太古洋行,绝对不可能,不是有钱就行,而是施怀雅家族根本不给我们机会。也就是说,只能先放弃太古洋行。”
章廷点点头。
“第二,会德丰洋行。历史上,本来会德丰洋行和和记洋行关系密切,早已分家。而现在会德丰洋行两大股东,一个是约翰.马凳家族,一个是张玉良家族,这两大家族联合起来的股份已经占据60%以上,也就是说,只要这两个大家族没有矛盾,他们一致对外,我们也很难收购。所以,现在也不是机会。”
章廷又是点点头。
“第三,剩下和记洋行。现在和记洋行大股东是祁德尊,占据股份应该也有超过百分之二十以上,并没有绝对优势,除了祁德尊这个大股东外,还有像汇丰银行等等也是和记洋行的大股东。”
章廷又点点头。
“第四,剩下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旗下原来是拥有香江置地,但是被老板已经吞掉了,现在还有九龙仓等洋行,而且,现在怡和洋行是董事长是经验丰富的纽壁坚担任。再加上,怡和依然还是掌握在亨利.约瑟克手中,以约瑟克家族在Y国的关系,现在我们要吞掉整个怡和,其实还是很难。”
章廷点点头。
“不过,在我看来,吞掉整个怡和洋行很难,怡和洋行旗下的九龙仓,我倒是觉得很大机会,据我得知,怡和洋行作为九龙仓最大股东,居然只有10%左右的股份,这比祁德尊控股和记洋行的股份还要低。也就是说,即使我们吞不了整个怡和洋行,但是,吞掉九龙仓洋行还是非常大机会。”
听到麦理思的分析。
章廷拍手称赞。
因为对方说的确实没有任何问题。
只要真的去了解,确实像麦理思说的那样。
“所以,老板,现在我们面前要么先吞掉和记洋行,要么先吞掉九龙仓洋行,至于怡和,太古,会德丰,暂时还不到时间,或者是时机还没有到。只是,具体要先吞哪一家呢?老板,我暂时还没有确定下来。”
“麦理思,你说得不错。唐恩,你怎么想?”
唐恩现在是对外收集商业信息的,他了解到的资料自然也不少。
但是,因为之前章廷没有让他提前搜查香江四大洋行的资料,再加上,香江洋行的情况一直在变化,他也不能完全确定。
现在唐恩说道:“老板,我赞同刚刚总经理的分析。当然,要说,是吞掉和记洋行,还是先吞掉九龙仓洋行。我觉得,还是先吞掉九龙仓洋行。”
“为什么?”
“因为如果我们先吞掉和记洋行,怕是引起钮壁坚的注意,想再吞掉九龙仓洋行就很难了。”
章廷笑了笑。
他知道唐恩的分析算是不错。
实际上,相比起当年那位亨利.约瑟克,钮壁坚更像是老狐狸。
章廷是不得已把对方推上了怡和大班的位置,实际上,章廷更愿意面对年轻气盛的亨利.约瑟克。
历史上,章廷知道,在面对崛起的华资,怡和能够被约瑟克家族保留下来,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钮壁坚。
即使是那样,历史上,九龙仓洋行还是被包裕刚给吞掉了。
现在和历史上不一样,章廷先吞掉了香江置地,还没有吞掉九龙仓洋行。历史上,香江置地一直在怡和洋行的手上。
章廷目光看向两人。
“此次,我想先吞掉和记洋行。”
章廷看向两人说道。
先吞掉和记洋行?
他们自然不知道,历史上,也就是在1975年的时候,和记洋行被汇丰银行趁机拿走,最终又落在李加成的手上。
而现在章廷之所以要先吞掉和记洋行,他确实考虑到汇丰银行以及沈弼等关系。
“老板,为什么?”唐恩问道。
“因为汇丰银行。”
因为汇丰银行?
不仅仅麦理思惊讶,唐恩更是惊讶。
“现在李加成和谁走得最近?”
“老板,是汇丰银行的总经理沈弼。”
沈弼?
这两人立刻不一样。
春节的时候,章廷就和他们谈过了。
沈弼这个人,以及李加成这个人。
“如果和记国际落到汇丰银行的手里,等到合适时机,沈弼上位成为汇丰银行董事长后,他绝对会是把和记国际交给他身边最信任的人。当然,这个人,你们也知道是谁了。”
“李加成!”唐恩直接说道。
以唐恩对于沈弼和李加成夫妇的了解。
从去年开始,李加成夫妇和沈弼一直走得很近,平常节假日一直待在一起,谁知道沈弼收了李加成夫妇多少的好处。
如果是他们,怕是也会像沈弼那样做,肯定会是把和记国际交给李加成这样的人。
这两人很惊讶,老板怎么会想到这些?
章廷不是乱想得。
历史上,确实是按照这样来发展的。
只是,现在还是1974年,现在李加成在各方面又一直处处受到章廷和银河投资公司的打压,很难再像历史上那样。
即使是那样,章廷还是显得有些警惕。
在春节的时候,他已经和麦理思等人谈过了。
如果沈弼和李加成走得太近,还是像历史上那样,沈弼最终在1977年接替桑达士汇丰银行董事长的位置,成为新的大班,而对方又对李加成及其扶持的情况下,那么他只能换人了。
让桑达士这个位置换成其他人。
其中,就是现在汇丰银行副董事长包约翰。
这需要不少时间和关系网。
对于章廷来说,无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再像历史上那样,让和记国际落在汇丰银行的手上,沈弼再借此机会相当于把和记国际白送了李加成那样。
第218章:章廷计划先吞掉和记国际,再强吞九龙仓!取而代之计划!
和记洋行在有逾百年悠久历史的老牌洋行中,本属三、四流的角色,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却迅速崛起,成为股市上光芒四射的明星,而触发这一革命性转变的就是香江一位著名的Y商祁德尊。
祁德尊出生于非洲的罗得西亚南部,早期毕业于Y国文岛的威廉王书院。
1940年,他以炮兵军官的身份前来香江服役,翌年东洋攻陷香江后成为阶下囚。
1942年,祁德尊成功从深水埔集中营逃脱,后在东江惠城担任前方司苓,并先后在印渡、缅国、暹罗及Z国等地服役。
战事结束时,28岁的祁德尊已晋升上校,他先后获授军方十字勋章、OBE勋衔及 CBE勋衔。
1947年,祁德尊从军队退役即重返香江,投身商界。同年,他加入了和记洋行董事局。
1954年,祁德尊出任和记洋行董事局董事长。
1963年,祁德尊向会德丰集团收购其属下的上市公司万国企业有限公司的控股权,并透过万国企业收购和记洋行股权。
1965年,万国企业取得和记洋行全部股权,易名为和记国际有限公司,由祁德尊出任董事长。
自此,和记与会德丰分道扬镳,自立门户。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和记洋行进入了急剧膨胀的新时期。
祁德尊利用部分投资者看好洋行股前景的心理,透过发行新股展开一连串的收购活动。
1966年和记先后收购了屈臣氏、德惠宝洋行,及泰和洋行等3家历史悠久的进出口商行,这3家商行与和记洋行构成了和记集团拓展进出口贸易以及批发零售商业的核心。
屈臣氏创办于1886年,当时已有80年历史,自被和记收购后,逐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从侧重于汽水的制造和销售转向消费货品(其中大部分是食品、药品和有关产品)的制造、推广、供销和零售。
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和记国际已在众多的洋行中脱颖而出,旗下拥有的附属及联营公司已超过50家。
1967年,香江政局动荡,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物业,移居海外。
但祁德尊却看好香江前景,他表示:“我有信心,我对香江、香江人有信心,这是我的家,我的一切利益将留在香江,与香江共存。香江待我不薄,我不会在现时离去。”
和记国际的收购步伐并未因此而停止。
1969年,和记国际透过发行优先股集资7200万港元,收购了著名的黄埔船坞30%的股权。这是和记国际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日后和记黄埔发展的坚实基础。
和记国际收购黄埔船坞后,即重整该公司业务并推向多元化发展。同年,黄埔船坞在红磡兴建一座货柜码头,开始了货柜运输业的发展,又与华资地产公司合作成立都城地产有限公司,发展黄埔船坞内剩余土地。
1970年,和记国际透过黄埔船坞,收购港岛的大型货仓集团均益有限公司,黄埔船坞和均益仓这两家公司在九龙和港岛均拥有大量廉价地皮,令和记国际成了香江最大的地主。
1973年,黄埔船坞将船坞和船舶修理等业务与太古船坞合并,成立香江联合船坞有限公司,在青衣岛投资兴建新型船坞。黄埔船坞则加强地产及货柜运输业的发展。
1974年,黄埔船坞与均益仓联合成立香江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葵涌四号货柜码头,其后又收购了原日资公司经营的葵涌二号货柜码头,逐渐发展成香江最大的货柜码头经营集团。
1970年和1971年,和记国际又相继成立了和宝有限公司及和记地产有限公司,并将它们上市,进一步壮大和记集团的声势。
和宝公司成为和记集团内业务范围最广泛的上市公司,它的主要附属企业是德惠宝洋行,其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进出口贸易、商务、机械、汽车销售和建筑材料供应等等。和宝上市后业务发展迅速,在1973年股市高潮之际成为光芒四射的新星。
同年,和宝旗下的附属公司至少达35家,纯利创下1700万港元的高纪录。此外,和记国际还先后收购了安达臣集团、大亚石业、海港工程、会德丰纺织等公司。
1972年至1973年香江股市狂潮期间,和记集团系的上市公司成为最抢手的热门股票之一。1973年 3月,和记国际的市值高达72.43亿港元,该年度纯利达到1.36亿港元,一度威胁到当时怡和洋行的地位。
到1975年,和记国际已发展成拥有360多家附属及联系公司的庞大企业集团。当时,祁德尊成为香江商界炙手可热的红人,他先后出任立法局议员、行政局非官守议员,1970年更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副董事长,被誉为“战后日子里支配香江商界的最多姿多彩、最富企业家精神的成功人士之一”,是“香江60年代重要日子里开创大企业精神的象征”,“是香江曾经有过或者将来所有的最大企业家之一”。
无疑,祁德尊为和记黄埔日后大展宏图奠下了第一块基石。在祁德尊的主持下,和记国际成为当时香江成长最快的上市公司。
可是,祁德尊对股市的走势判断错误,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又或许他过于雄心勃勃,攻伐过度,未能及时在股市高峰期巩固已取得的成绩。
1973年3月,香江股市从恒生指数1774点的历史性高位回落,股市热潮开始冷却。当时,和记国际并未停止扩张步伐,仍然大量借贷作投资活动,尤其是借入瑞士法郎,埋下了日后危机的导火线。
1974年,和记集团旗下各上市公司的股价已大幅贬值,但集团并没有将这种情况反映在账目上,反而利用卖地收益以及都城地产上市所筹集的资金维持纯利并作派息用途,这是相当冒进的策略,期望股市回升渡过难关。
可惜,股市进一步下泻,到同年12月 10日恒生指数已跌至150点低位。和记国际受到系内各上市公司股价大幅贬值及瑞士法郎大幅升值的双重打击,财政困难迅速表面化。
当时,和记国际在海外的投资,包括Y国、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均表现欠佳,尤其是在印尼的业务,遇上全球石油危机,产生约1亿港元的坏账,消息传来,投资者大量抛售和记国际的股票,到1974年底,和记国际股价已从1973年3月股市高峰期的每股44元跌至1.18元,整间公司市值已跌至3.4亿港元,相当于1973年全盛时期的4.7%。1974年至1975年度,和记国际亏损1.29亿港元。当时,和记国际已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之中,有关公司倒闭的传言满天飞。
1975年9月,和记国际召开股东大会,董事局要求股东供股1.75亿港元,以解除公司的财政危机,但被汇丰银行所代表的股东否决。
而和记国际的债权人则正循法律途径要求和记国际清盘。
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董事局被迫接受汇丰银行的建议,由汇丰银行注资1.5亿港元收购和记国际33.65%控股权,汇丰银行成为和记国际的大股东。
结果,和记国际董事局重组,祁德尊黯然去职。
当时,汇丰银行曾承诺,一旦和记国际恢复盈利,汇丰银行将在适当时候出售和记国际,这就埋下了日后华商李加成入主和记的伏线。
。。。
和记国际旗下拥有360家大公司。
和记国际也是香江现在最大的地主。
历史上,章廷知道,李加成能够一跃而上,成为香江四大家族之首,拥有最多土地的地主,其实和吞掉和记黄埔有非常大的关系。
但是,这里面,绝对不是章廷想象中那么简单。
章廷更是想到了六十年代那次香江挤兑潮引发的香江银行危机,虽然是廖宝珊的廖创兴银行引发的,但是,实际上这背后,还是汇丰银行看上了当时已经如日冲天,各方面都快要追上汇丰银行的恒鉎银行。
最终,香江最大的华资银行,恒鉎银行落在英资的汇丰银行手上。
上一篇: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