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62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销售部的经理名叫余小川,三十来岁,“不多,本地的养殖场就能消化。”

  向天山问道:“今年行情如何?”

  “一级苜蓿干草,本地价约750元/吨,魔都和京城的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粤省那边可能还要高些。”

  参会的众人思索着,按目前的产量,即使一年收四茬,也是铁定亏损的。

  余小川仿佛明白众人的心思,补充说道:“还要看产品等级,二级干草550元/吨,三级只有400元/吨。”

  众人的心凉了半截。

  苜蓿干草和草粉的等级主要是根据粗蛋白质含量和含水量来划分的。

  一级干草捆的蛋白质含量不得低于18%,二级16%,三级14%;含水量都不得超过14%。

  九泉干旱少雨,含水量肯定没有问题。但土壤可全都是盐碱滩改良出来的生土啊,营养成份能高到哪里去。

  果然,坐在会议室角落的一个年轻人,提供了养分数据。

  “根据测验,只有最好的几块区域粗蛋白质含量在16%左右,勉强能达到二级干草的标准。”

  完犊子!

  所有人不自觉的用余光观察着郭阳的神情,不敢胡乱说话。

  有人问道:“销往魔都和京城呢,会不会好点?”

  余小川摇了摇头,“外运成本太高,运到京城和魔都,运费每吨都要五百元。”

  向天山想了会儿,“加工成草粉和颗粒怎么样?”

  “苜蓿草粉都是作蛋白质添加料,加入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低,也卖不上价,而且,公司目前的草粉加工设备就老板从国外引进的那一台。”

  会议室冷寂了下来。

  产量低,三级干草居多,运费成本奇高,加工能力不足。

  这还不如不收呢!

  有人心算了下,头茬的每亩收益只有三十几元。

  “要不还是不收了吧?或者直接还田?”

  没人回答他的问题,常年不刈割,紫花苜蓿会失去营养价值。但刈割吧,就是在赔本赚吆喝。

  坐在一旁静静听着的郭阳站起了身,双手拍掌,笑着说道。

  “不能因噎废食,沿海地区的销售渠道要打开,草粉和颗粒加工也得做,即使亏本也要做。”

  “另外,大伙想想,有没有降低物流成本的办法?”

  等苜禾1号上市了,其主要市场还是要销往沿海或者出口。

  但西北太偏僻,不管到哪里都是一两千公里,基础设施又差,很多农产品都面临运输成本高的问题。

  苜禾的苜蓿想要产业化发展,首先就得解决运输成本的问题。

  会议室再次沉寂,连呼吸声都小了下来。

  西北这地方,物流成本降得下来吗?

  良久,才有个吞吞吐吐的声音,“可以考虑加压打捆的密度。”

  闻声寻去,是刚才提供营养成份含量数据的那年轻人,戴着眼镜,一股书生气。

  那年轻人明显紧张了。

  郭阳微笑着,“说说你的想法。”

  胡杰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拘谨的说道。

  “我们的草捆密度只有120kg/m,但进口的干草捆密度为450kg/m以上,集装箱容量可以达到25吨。”

  “从美利坚运到我国沿海的成本只有10美元/吨!”

  “所以,只要我们能在二次加压打捆技术上作出突破,运输容量增加,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有人提出疑虑,“国内可没草产品二次加工的手段啊!”

  “那是老美的技术,我们能行吗?”

  “当然能行!”郭阳掷地有声的说道,也记住了这个年轻人得模样。

  随后两天。

  郭阳消耗了自然能量,提升了几台牧草打捆机,使草捆密度大幅提升。

  同时,也改造出了草捆二次加压机,经过二次加压的干草捆,密度瞬间提升到了500kg/m。

  足足提升了4倍!

  也意味着运输的成本从500元/吨下降到了125元/吨!

第92章 疆省来人

  紫花苜蓿夏天的生长周期在28天左右。

  通常来说,在6~10月期间,可以刈割四茬,以头茬的产量最高。

  盐碱地里,头茬苜蓿亩产才80公斤,全年产量也就是0.3吨左右。

  假设都是二级干草,产地价550元/吨,全年亩产值也只有165元,三级干草的亩产值更是只有120元。

  比种一季小麦的收益都低得多。

  按苜禾农牧的投入方式,每年每亩投入的成本约200元,早就亏到姥姥家去了。

  但经过二次加压后,销往沿海地区可就不一样了,沿海二级干草到场价按1200元/吨计算,三级1000元/吨。

  全年亩产值分别是360元和300元。

  算上运费,二级干草能实现盈利,三级干草亩均亏损降到了25元。

  如果是不刈割或者还田,每亩纯投入200元,总计就是4000万元,再加上新播种的,亏损会直接突破天际!

  时隔大半年。

  疆省农垦的候怀杰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同行的还有生产建设兵团的几人。

  草地里一片丰收景象,刈割下来的牧草排成一条条长龙,晾晒着。

  “老侯,去年这里真的是盐碱滩,而不是荒地?”

  候怀杰眉眼一斜,神情别提有多得意。

  “老唐,我还能骗你不成,原来这盐碱滩白晃晃的,寸草不生。”

  老唐,原名唐勇,是兵团农业局畜牧处的负责人,眼里的震惊神色仍未散去。

  “大半年时间就变成这样了?”

  候怀杰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

  “就两月,二十万亩盐碱地刮除积盐层、土地平整、深翻晒垡、覆沙,全部完成。”

  同行的几人目光打量着,虽然有些苜蓿长势不佳,但也算得上是青葱翠绿了。

  “厉害!这效率真不赖!”

  “改良几年后,这又是一片良田啊。”

  “荒滩变绿洲,老侯你蹭着苜禾做了件大好事啊!”

  称赞的声音不绝于耳,候怀杰也与有荣焉,走路的身形都不自觉挺拔了几分。

  人群里,也有从团场来的代表。

  邹庆面部黝黑,一头寸发,中等身材,着白色衬衣,看着候怀杰得意的模样,忍不住泼冷水。

  “企业投资改良盐碱地,就是耗子啃菜,死路一条。”

  “这地拿来种紫花苜蓿,几十年都回不了本!”

  他身旁的人附和道:“确实,苜蓿的效益不行,还是种棉花好,投入高,但效益也高。”

  其余人也思索着,有人问向唐勇:“老唐,你是管这行的,按苜禾的模式,多少年能回本?”

  唐勇脸色沉了下来,领导派他带队外出考察,就是想博取众长,看能不能保住兵团剩余的苜蓿种植面积。

  但此前去蒙省等地,苜蓿效益普遍不行,很多农场都在计划改种经济作物。

  已经让此行蒙上了一层阴影。

  苜禾的盐碱地改良效果确实不错,但要算经济账?

  是永远算不过来的!

  然而有些东西是不能只顾眼前利益的。

  在畜牧业工作了这么多年,唐勇很清楚牧草在种植结构当中的重要性。

  见唐勇久久没搭话,邹庆又指着地里刈割下来的牧草,一脸的不屑。

  “看这产量,苜禾平均每亩得亏一两百,加上前期改良,每年的种植成本,想回本至少得十年以上了。”

  他的跟班继续附和道:“还有病虫害,兵团就是菟丝子危害太重了,苜蓿产量根本上不来,有时直接绝收。”

  唐勇努力的解释着,“从长远来看,苜蓿对土壤的改良作用是化肥无法比拟的,几年后倒茬,轮作经济作物,产量能大幅提高。”

  邹庆争执道:“唐处长,别的团种棉花一亩地挣大几百元,种苜蓿运气好才挣一两百,谁不眼红啊。”

  唐勇很无奈,群众的事最难处理。

  他忽然想起了领导的感慨。

  急功近利。

  ……

  郭阳亲自给疆省的参观团讲解了一番。

  疆省面积广阔,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是天禾和苜禾的潜在客户区域。

  听完了苜禾简单粗暴的发展历程,唐勇已经不抱有希望了。

  苜禾全靠强大的资金链在支撑着,蒙省的农场也在计划改种,他们兵团还有什么坚持的必要呢?

  “苜禾的项目很有意义,希望伱们能坚持下去。”

  “兵团苜蓿种植历史悠久,苜禾还指望着将来卖种子给你们呢。”

  “唉!苜蓿效益不好,兵团已经没职工愿意种了。”

  郭阳依然面带笑意。

  “明年苜禾会上市新的苜蓿种子,兵团可以考虑引种,同时苜禾也会在疆省成立加工工厂。”

  “牧草加工工厂?”

  “对,主要加工苜蓿干草,以方草捆、草粉和草颗粒为主。”

  唐勇眼前一亮,“疆省的苜蓿面积萎缩得厉害,会不会原料不足?”

  “苜禾也会扩张新的草场,外购原料只是作为补充。”

  “还要扩张?”站在边上的邹庆忍不住问道。

  “没错,苜禾明年计划在疆省开展新的盐碱地改良项目。”

  “还是盐碱地?”

  “对,明年7月,苜禾1号预计会有400万斤左右的种子上市。”

  邹庆,唐勇,参观团,甚至包括苜禾的员工,都呆滞住了。

  你这是推广种子,还是搞牧场呢?

  邹庆感到不可思议,这些钱拿来投资种棉花早就赚翻了吧。

  “今年亏几千万,对苜禾一点影响也没有吗?”

  “谁说苜禾今年亏几千万了?”

  众人愣了愣,半响,邹庆才说道:“我们农场也种苜蓿,按今年的行情,苜禾可不得亏几千万呐。”

  郭阳笑了笑,带着一行人穿过牧场,不一会儿,来到了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