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231章

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03年以前,胡萝卜产业都是晋江的薄弱产业,当时在厦门种植比较多。

  然后有种植户发现晋江的气候,和经过改良的沙壤土非常适合胡萝卜生长。

  才开始大面积引种。

  尤其又喜欢岛国的坂田7寸胡萝卜种子。

  不过这种种子俏,长期缺货,黑市价格最高时1.3万元一罐,一罐只能播种2.5亩。

  在黑市上当受骗买到假种的农户不少,让农业局也颇为的头疼。

  然而,今年却听说有为农户从西北引种了名为‘超级红芯’的胡萝卜种子,效益可能还略微胜出坂田7寸一头。

  这引起了他的怀疑。

  不过这点疑虑已经烟消云散。

  卫国看向旁边一个老技术员,说道:“老周,我现在有点相信你说的亩产超过1.5万斤了。”

  老周是一名有多年农技推广经验的技术员,指着靠里面的一块地笑道:“老板在那边采收。”

  几人走了过去。

  红色的胡萝卜一字排开放在地上,在绿叶的映衬下,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老周上前,从地里捡起刚刚从泥里拔出来的胡萝卜,简单的擦了擦,就一口咬了下去。

  “水分很多,像水果萝卜一样,吃起来很可口。”

  其余人也有样学样。

  “真不错哎!”

  “一点也不辣。”

  农场主陈伯小跑了过来,眼睛里闪烁着狡黠与精明,皮肤因常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而晒得黝黑。

  “领导好,领导好。”

  老周打趣道:“你这一亩收两万斤,今年要发财了啊!”

  “还行,还行。”

  看他没反驳,卫国问:“真有两万斤?”

  陈伯僵在了原地,不过说都说出来了,“有些管的好的地块能有。”

  老周也跟着解释,“陈伯这是个例,我估摸着普通的能亩产1.3万斤就是高产了。”

  卫国在心里默算着,按0.75元/斤算,两万斤一亩就是1.5万元的收益。

  种子每亩投入3000元,算上其中的农资、机械和人工,这个收益绝对超乎寻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晋江紧跟着就依托东石镇创建胡萝卜示范基地。

  又跟着出台了胡萝卜产业规划,让晋江胡萝卜很快就在全省、全国、日韩等地打开了名声。

  陇省永昌。

  2万亩更新了品种的胡萝卜基地,在今年迎来了大幅的增收。

  不仅产量由原来的五六千斤提高到了八九千斤,品质的提高也带动了价格的上升。

  一大批吃到第一口红利的农户借此脱贫致富。

  同样的故事,在前两年就已经在甘谷等山区群众身上发生,不过他们种的是辣椒。

  ——

  郭阳透过豪客850的舷窗向外望去,西北的群山连绵起伏。

  在嘉峪关上空盘旋时,已能看到荒芜的戈壁上出现了绿意。

  同样是傍晚时分。

  戈壁公路边上停了辆旅游大巴,游客悠然的在沙棘林和红麻草丛里拍照。

  郭阳笑了起来。

  奔波的疲惫感也消散了不少。

  回到别墅,让保姆做了份简单的晚餐,吃了后喝一杯红麻茶,锻炼,洗漱,睡觉。

  次日一早,郭阳精神饱满的醒来。

  到办公室后,就让宁小婧去请余小川和余洪海。

  罗修在办公室里帮着清洗茶具,开口道:“老板,伱是不是对宁秘书太冷漠了点。”

  郭阳挑了挑眉,“怎么说?”

  罗修说道:“可能是老板你避嫌太刻意了点,嗯…总之就是感觉你对别人有人情味,对宁秘书就太冷漠。”

  “宁秘书也是个大美女吧,公司现在有人都在传你不近女色,是不是……”

  郭阳说:“我平时也有光明正大的在欣赏她吧!”

  “别人感觉你拿她当机器用。”

  闻言,郭阳眼前一黑,可能是受固有观念的影响,有事秘书干,没事干秘书。

  他在这方面确实比较谨慎。

  难道真过头了?

  这时,宁小婧领着余洪海和余小川过来,郭阳瞄了眼宁小婧,穿着深蓝色套装,简洁而不失优雅。

  没有过多的装饰。

  既有职业女性的干练与自信,又在细微之处流露出柔美与温婉。

  不过宁小婧将两人带过来后,就又回了工位上,没多瞧一眼。

  郭阳思考了一瞬,注意力又回到了余小川和余洪海的身上。

  两人都是从海外赶回来的,一个岛国,一个土耳其。

  郭阳一边泡着茶,一边向两人介绍着嘉禾的出海战略,随后又言明两人升职加薪,但需要长期驻扎海外。

  郭阳问道:“几个海外大区,你们想去哪?”

  余洪海不假思索的说道:“中东,丰凯在土耳其的合资组装工厂也投产了,我去那里,那边刚好也开始辐射欧洲、北非和西亚市场。”

  郭阳看向余小川,“老余呢?”

  余小川说道:“我也更倾向于去中东。”

  郭阳皱了皱眉,说道:“中东那个火药桶,你们两人怎么还撞上车了?”

  余小川解释道:“现在日韩和东南亚的苜蓿市场已经打开了,中东也是苜蓿进口超级大户,还出得起价。

  不过市场一直以来市场都被西班牙把控着,西班牙的加工工艺不一样,中东大户也习惯了西班牙的工艺。

  想争夺更多的中东市场,还得下一番功夫。”

  两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貌似还说的都挺有理。

  郭阳说道:“你们要站在集团的角度,这次是大农业范围,而不是单单农机和牧草,种子以及其它农产品都要考虑。”

  沉静了会儿,几人品茗着茶水,余洪海说道:“老板这茶叶还有没,我出国的时候带点走。”

  “去找谢时杰,我就这么点。”郭阳又说道:“想好了没?”

  余洪海反问道:“老板,你觉得哪个海外大区最重要?”

  郭阳想了想,说:“从表面上看,南美市场更为重要,但对嘉禾来说,非洲的潜力更大。”

  余洪海笑道:“那老余去中东,我去非洲,那么好的土地,给那群懒惰的黑人全都糟蹋了,我要全给它种上粮食。”

  郭阳给两人又掺了茶水,“非洲农业可没有那么简单,抱着你这种心态大概率要吃大亏。”

  两人都是市场开拓的好手,但对农业种植的理解却要差上一大截。

  中东还好,主要是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另外的都是一些花钱砸的农业。

  但非洲情况就完全不一样,郭阳不得不多叮嘱一些。

  “非洲农业落后,只用黑人懒来解释那就太片面了。”

  “对比亚欧和南北美洲,非洲没有大的山系阻隔大洋水汽形成雪山和日常降雨,所以非洲只有雨季和旱季。”

  “旱季干死,雨季涝死。”

  “那刚果金来说,粮食供应几乎全部靠进口,你们是不是都以为当地的人懒?”

  余洪海和余小川对视了眼,然后点了点头。

  郭阳笑道:“并不完全是这样,最主要的还是土壤、光热、水源等环境条件都限制了刚果金种植业的发展。”

  两人好奇的看着他,这有点颠覆了他们的认知,非洲穷和缺粮以往他们都认为黑人懒是主因。

  郭阳说:“刚果是拜热带雨林的淋溶作用所赐,在热带雨季的影响下,这里的土地常年受淋溶作用的侵蚀,土壤里可溶性无机物几乎损失殆尽。

  这意味着农业生产中所需的三大肥中的钾肥极度缺乏。

  一般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钾盐都是溶于水,所以钾元素最容易通过雨季淋溶作用而流失。

  在刚果有种景观,每逢旱季,到处都在烧荒,他们不种地,为什么又要烧荒呢?

  因为草木灰可以作为钾肥,如果不烧荒,若干年后,原来的丛林草地也许会变成荒漠。

  而非洲人的烧荒,恰恰是对生存环境的一种保护,而且有计划的烧荒,总比落地雷引起的突然而至的大火要好得多。

  同时又因为雷电多,土壤不缺氮肥,所以刚果的很多丛林还是非常茂盛的。”

  说到这里,郭阳缓了下,喝口茶水,余洪海连忙问道:“树木茂盛,为什么种粮食就不行?”

  “同样是因为淋溶作用,导致即使是从未开发的原始地块,其土壤腐殖层依然非常非常薄,而腐殖层对于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的生长尤为重要。”

  “另外刚果雨季不缺水,但淋溶作用下的土壤几乎不会保持任何水分,同样不利于传统禾本科植物生长,因为它的根系很浅。”

  “所以即使是热带地区,刚果也只能收一季粮食。”

  “另外当地紫外线也非常的强烈,而植物生长对接收阳光的光谱是有要求的,过强的光线只会阻碍植物的生长,比如说蔬菜纤维特别的粗,入口口感特别老,很多蔬菜还没有长大,也就长老了。”

  余洪海已经有些信心不足。

  手掌捏着实木做成的高档茶几,茶几的边缘被打磨得光滑圆润,手感极佳。

  现在他却无心欣赏这些。

  MD!

  怎么种个地还有这么多讲究!

  “这么难的吗?”

  郭阳笑了笑,“土地、水源和阳光,这还只是非洲很多地方农业欠发达的一部分原因,其它的还需要探究。”

  余洪海问道:“施用化肥呢?”

  “缺少无机盐,施化肥要不了几年土壤就板结废掉了。”

  “就没有改变的办法吗?”

  郭阳笑道:“那肯定有,非洲也不全是这样,比如南非处于温带区,莫桑比克的沿海平原如果能克服水患也可以,还有尼日利亚…也可以种经济作物。总之每个地区的条件不同,需要去总结经验。”

  “前两年就抱紧华夏农垦的大腿,很多援非的专家也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另外,非洲农机市场潜力也挺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后世的非洲农业也并非那么令人绝望。

  尤其是在华夏人的手里,再艰难的情况下,都能把水稻种出来。

  但其实到非洲发展传统种植业,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比开矿更差远了。

  然而,在郭阳的眼里,正是因为非洲农业的发展难度大,才是嘉禾的机会。

  嘉禾虽受上层青睐,但国粮等央企才是国家的亲儿子,南美虽好,未来却是一干央企重点布局的区域。

  嘉禾如果主攻南美,将会面临四大粮商、孟山都等国际资本及国内央企的夹击,并不是明智之举。

  非洲的机会就多了。

  乱世出枭雄!

  国家对非洲的农业多是援助,换取矿产和政治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