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这年头买电脑的用户也不是为了玩,只是为了办公。
这用电脑办公,还得配备打印机,就算是组装机加上打印机也得一万五六千,相当于普通人三年的工资。
所以,九十年代中期以前买电脑的基本上都是商业用户,个人用户是寥寥无几。
相比这庞大的人口,商业用户怎比得上家庭用户的市场大?
所以,就在去年,已经成立10余年的连想集团就成功推出了第一款针对家庭用户的“E系列”电脑。
连想也是第一个提出“1+1”电脑概念的计算机企业。
这里的“1+1”,指得是一个家庭一台电脑,这充分暴露出连想将电脑送入每个夏国家庭的野心。
今年,连想又推出新款“万元奔腾”机,更是将带有Intel最新奔腾处理器的586电脑,售价压至万元以内。
就在这一年,许多家庭用户就购买了这款运算速度更快的个人电脑。
而今年暑假在这款电脑上玩《仙剑奇侠传》,也成为很多80后后来的共同回忆。
凭借接地气的售价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连想在个人电脑市场迅速抢占了原本由IBM、康柏等海外厂商以及宏碁等港台厂商所占据的市场份额。
去年2月14日,这个西方人眼中的情人节,燕京中官村的连想公司显然也在体味着甜蜜。
就在这一天,连想的股票在香江联交所上市。
而另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是,10岁的连想,销售额已经超过了长城,京大方圆,浪波,四海等竞争对手,成为夏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
双喜临门,公司上下沉浸在一片兴奋和自豪的氛围中,公司创始人刘船志和几个公司高管却是忧心忡忡。
因为,在这大好的前景下,连想也不是没有隐患。
三年前,一场计算机产业的“黑色风暴”席卷欧美,数以百计的电脑厂商不是倒闭就是亏损。
就是连想一直仰望的业界泰斗IBM也不能幸免,最终,它裁减了4万人,才勉强维持住不到1%的利润率。
而康柏的总裁也因为股价大跌70%被迫辞职。
与此同时,夏国却正大刀阔斧地拆除计算机行业的贸易壁垒,大门打开后,中外电脑生产企业开始短兵相接。
很快,包括连想在内的国内电脑企业就发现,它们已经被卷入了一个自己不熟悉也无法把握的全新的竞争格局。
面对国际巨头的长驱直入,尽管早在93年连想销售额首次排名国内企业第一,但却是10年来第一次没有完成自有电脑销售指标。
就在这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暴在连想内部爆发了。
连想能有今天,其实也离不开一个人的努力那就是倪广北。
倪广北的加盟彻底改变了公司的航向,连想终于有了自己的“技术名片”。
出于尊敬和公司形象的考虑,刘船志随即发起了一场造神运动。
而为了维护“神”的威信,刘船志甚至不惜损伤自己的权威。
连想的总裁和总工程师,这对亲密无间的“双子星座”成了很多企业的榜样。
然而,就在去年,在国际市场上,未来IT领域的霸主微软发起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这也让连想汉卡的销售大受影响。
这几年,倪广北奔波于沪海,香江等地,广揽人才,成立“连海微电子设计中心”。
倪广北这项被称为“夏国芯”的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不过公司的常务副总裁李懒却让一腔热情的倪广北碰了个钉子。
听惯了“是”的倪广北自然不甘心就此罢手,于是,他直接找上了刘船志。
让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刘船志的回答虽然委婉,但竟然是“No”。
这件事情之后,两人的关系迅速恶化,连想的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成了两人的争吵会。
刘船志认为倪广北是在“胡搅蛮缠”,而倪广北则说,“我和你没完。”
其实,“刘倪之争”并不是一独特的事件,它其实是“夏国制造”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时的彷徨与争执。
“刘倪之争”也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
这场争吵一直持续到了去年底。
而在这期间,倪广北以一个技术专家特有的坚持和执拗彻底打动了大股东“刘氏投资”。
以“刘氏投资”为首的股东们开始支持倪广北走技术路线。
就这样,连想集团在大股东“刘氏投资”的大力扶持下,他们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抽调大部分利润继续搞研发。
今后老刘你就别想搞什么房地产了,还是安心的让倪广北教授继续搞研发吧。
也别想搞“贸工技”而是搞“技工贸”吧,否则,这第一大股东“刘氏投资”就不答应。
这一年,在台式机领域占据国内的头把交椅后,连想又开始布局笔记本电脑领域。
到了年底,连想研发出第一台夏国品牌笔记本电脑昭阳S5100。
在这之前,笔记本电脑领域一直由IBM和惠普等海外品牌所“垄断”。
昭阳S5100刚上市,便迎来了开门红。
由连想第一大股东“刘氏投资”联合“燕山资本”、“刘家庄控股”这些超级金融巨头立即对外宣布,要给旗下所有控股企业的中层以上干部配备连想这款昭阳S5100笔记本。
这些企业加起来第一批采购就达到了58000台,助力昭阳S5100瞬间成为了电脑领域的“大明星”。
虽然后世人看来,这款昭阳笔记本又大又重,但在这年头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可是能引来无数人驻足观望。
昭阳系列笔记本上市后一举成功,不仅为夏国电脑厂商开辟了新的战场,而且还曾多次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领导。
后世,很多80后再进入职场后,从公司领取到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连想。
从小时候在家用连想玩游戏的快乐,到上大学在学校机房用连想学习电脑知识的充实,再到工作后用连想笔记本办公的日日夜夜,可以说连想是伴随很多80和90后从小长大的品牌。
到了九六年底,连想已经成为大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电脑。
一句“人类失去连想,世界将会怎样”的广告语,响彻大江南北。
这场涉及各个行业的民族工业保卫战,以夏国品牌的绝地反击而告终,直到多年后仍为人津津乐道。
这一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市场正孕育出着新的花朵,只是这朵花过于娇弱,鲜有人能想象出它未来会迸发出什么样的能量。
就在这一年,路过燕京中官村时,很多人会看到这样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夏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竖立起这块广告牌的女人,叫做章述鑫。
章述鑫是辽东人,她的父亲在抚大钢厂研究所担任总工程师。
她从小就是学霸,章述鑫上学时期的梦想是做夏国的“居里夫人”。
于是,章述鑫高考考入京大学化学系。
可进入大学后,兴趣广泛的章述鑫没有一心扑到科研上,而是爱上文学。
在校期间,刚大二的章述鑫就当上了学生会干部和诗社社长。
在学生会期间章述鑫与同样是学生会干部的新闻系同学刘淑贤就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闺蜜。
受闺蜜刘淑贤的影响,章述鑫又对新闻采访产生了兴趣。
于是毕业后,章述鑫选择拿起了笔,成为了《夏国科学报》的一名记者。
当上记者后,章述鑫采访的第一位人物,就是华人物理学家丁其中老先生。
后来,章述鑫又被借调到夏科院,从事企业战略研究工作。
九十年代中期,国内出现一大波“下海”潮。
耳边一直听说某某“下海”发了财,某某创业大获成功,某某的工厂生意兴隆……
章述鑫从此也动了心。
于是,她也决定辞职“下海”创业。
而章述鑫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她有着自己的方向。
那就是章述鑫前年去老美采访华人留学生时,在斯坦福大学见识过的新兴事物——互联网。
这一年,微软推出Windows 95、Java语言发布。
这也是夏国接入互联网的第二年,被称为夏国互联网商业元年。
这年5月,章述鑫与丈夫张作贤抵押了房子和车子,向银行贷款800万元,创立赢海威公司。
她在燕京魏公村开办了夏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到这里可以使用“赢海威网络”,学习网络知识。
赢海威的用户需要先登记注册,缴纳一笔入网费,然后就可以阅读电子报纸、使用网络聊天室、在论坛里面发言,或浏览外网。
可见,赢海威已经具备后来一些互联网公司的雏形,章述鑫在机缘巧合下成了夏国互联网的先行者。
成立不久后,章述鑫成立的“赢海威”在闺蜜刘淑贤的帮助下就得到了其家族“刘氏投资”的青睐,获得了数千万元的投资。
在夏国,从来不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也是这一年,24岁的宁浪青年丁三石辞去了电信局的工作,提着个箱子去了粤省,两年后,他创办了网宜。
刚成立的网宜,由于发展快速,很快就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这一次领投的是“燕山资本”,成为第二大股东。
同样是在这一年,临安的一名外语教师向亲戚朋友借钱注册公司,做了“夏国黄页”,专门给企业做推广,经过8个月的经营,营业额很快突破100万元,他就是老马。
老马做“夏国黄页”成功后,又聚集“十八罗汉”成立了“阿里爸爸”。
“阿里爸爸”发展的更是快速,很快得到的资本市场的青睐,这其中就有几家海外资本。
相比丁三石,老马显然更为精明,他虽然渴望资本的帮助,但是不愿意放弃不部分公司股份。
经过多番谈判后,“刘氏海外投资”最终胜出。
这家公司投资了2500万美刀才拿下了20%的“阿里爸爸”股份,也是老马当时最大的让步了。
九三年,毕业于宝县大学计算机系的小马。
大学期间,他参与开发股票分析系统等项目,展现出对市场需求的技术洞察力。
宝县大学“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氛围,为其后来创业埋下伏笔。
毕业后,小马进入宝县一通讯公司担任程序员,开始亲历互联网浪潮兴起。
就在这一年,软件ICQ风靡全球,小马意识到中文即时通讯的空白,萌生创业念头……
第629章 第三支柱型产业文旅!!!
“小超人”李则凯已在刘家庄做客多日,期间受到了刘氏家族无微不至的款待。
置身于这座传承数百年的古老宅院,李则凯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什么叫“世家底蕴”。
那些精心保存的古董典籍,世代相传的家训礼仪,处处彰显着这个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作为“华人首富”之子,李则凯向来内敛却难掩骨子里的傲气。
然而在刘氏家族面前,他
相比之下,他们李家虽然富甲一方,却终究缺少了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雍容气度。
而且,跟他们老李家大猫小猫两三只不同。
刘氏家族可谓枝繁叶茂、人才济济。
这个传承有序的大家族不仅开枝散叶,更培育出了一代代杰出子弟。
李则凯向来以“小超人”自诩,眼高于顶,却对挚友刘本成青眼有加。
在他眼中,刘本成已是人中龙凤,其才华与气度令他由衷钦佩,这才放下身段与之深交。
然而刘本成却谦逊地表示:“在我们刘家,老一辈的功业暂且不提,单是同辈之中,我也只能算是个中人之资。”
李则巨一开始是不太相信的,他以为刘本成有点夸大其词了。
但是,真正来到了刘氏家族做客以后,李则凯相信了。
因为在这里他见过或者听闻过太多的人杰了,像是刘本成的族兄刘文、刘武、刘勇、大舅子钟兴国、刘本正,刘本甲……在行各业里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在众多人物中,最令李则凯由衷钦佩的当属刘本成的二哥刘武。
这位铁血军人作为某支精锐部队的军事主官,常年驻守在遥远的西南边陲,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每当,李则凯听刘本成带着崇拜地心情说起他二哥刘武在军中的赫赫战功,李则凯都不禁心驰神往,可惜始终无缘得见这位传奇人物。
虽有些许遗憾,但李则凯此行来刘家庄的主要目的本就是为了放松心情。
李则凯可不是什么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他打小就爱探险。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