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55章

作者:笔下宝宝

  最后一句,他说的特别重。

  刘本成是非常赞同教授的话,而出身农村的姜大伟却对教授的这话半信半疑。

  “我以后也能在这儿找到工作,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得那么富裕吗?”

  仿佛他出国不是为了求学问,而是来挣钱的。

  现在的人可能不理解,当你突然来到一个收入比你原来高几十倍的的地方,你会感觉仿佛是掉进了一个金矿,你只想抓住眼前所有你能得到的一切。

  这年头不比后世的国富民强,想出国的人很少有人打算再回国。

  毕业以后能找到工作,从而能在国外呆下去,才是这些人的首要目标。

  90年这会儿,山姆正处在IT高速发展阶段,学计算机专业最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有的留学生们纷纷转向学计算机。

  甚至学文科的也打起了学计算机的主意,即便正规学校进不去也要去社区大学,甚至野鸡大学学计算机。

  由于他们没有一点数理基础,其困难程度是可以想象的。

  刘本成有个学哲学的朋友,怎么都不理解计算机语言中的循环语句“k=k+1”,他居然还抱怨,计算机语言完全没有逻辑。

  在学计算机的狂热下,连刘本成有全额奖学金的室友加好友姜大伟也动心了。

  在姜大伟的撺掇下,刘本成也动起了多学一门手艺的心思。

  有一天刘本成支支吾吾对他教授讲,“教授,我想兼学计算机这门专业!”

  教授听后,十分吃惊地看着刘本成,半响没有说话。

  后来他让刘本成坐下,语气沉重地给刘本成讲了一段让他终身铭记的话。

  教授说:“不管什么专业,只要做得好就不会没出路,作为学生,你不应该过早的考虑未来,而要一心要把学业做好。

  我们做学术研究不光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人类探索未来的责任。

  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对学术的兴趣,他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得好。”

  刘本成闻言有些羞愧难当,作为一名夏国学生,他竟然这么短视,没有一点雄心壮志?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动摇过毕生从事经济工作的决心。

  这年头,抱着只是为了改善生活,而到国外留学的人不在少数,刘本成身边就有好多这样的人。

  后世,改开以后的40多年里,国内就有几百万人涌到国外留学,竟没一人拿到诺贝尔奖。

  不能不说明问题。

  你说是夏国人笨吗,缺乏创造力吗?夏国人不笨,相反而聪明。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会儿,到国外留学的夏国人没几个,却出了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等数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问题是后世的人,能有几个人能像他们那样一心扑在学问上。

  刘本成的导师工作非常努力,他已50多岁了,还每天都很早到办公室。

  有一年圣诞节,在校园里刘本成看见他朝办公室走去,立刻迎上去表示对他的勤奋感到吃惊。

  教授用手势制止了刘本成说下去,在他看来在节假日上班是很自然的事。

  这也影响了刘本成,他后来访问过的若干高校和研究所,发现这里的那些教授与研究员都十分努力工作。

  刘本成,觉得国人并不一定就比人家聪明,如果勤奋上也不如人家的话,怎么可能在科研上比人家做得好。

  国外大学的教育跟国内不一样,管得没这么细,导师只作方向性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自己去找具体的科研题目。

  这对刘本成锻炼特别大,的确,一个研究生如果在学习期间过分依赖于导师,毕业后他是很难独立工作的。

  刘本成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结果,文章一篇接一篇在他所从事专业的顶级刊物上发表,不到四年时间他就拿到了博士学位。

  随后,刘本成博士毕业后就顺利进入了山姆国著名的红杉资本工作锻炼。

  红杉资本于1972年在山姆硅谷成立,这是一家始终致力于帮助创业者成就基业常青的公司,说白了就是著名的风投公司。

  刘本成觉得,红杉资本的创始人,唐瓦伦丁是真正的传奇人物,他是硅谷风险投资教父、风险投资界的四大巨头之一。

  其投资过的公司包括掀起个人计算机革命的苹果、开创游戏机工业先河的Atari、知名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人思科、网络新传奇雅虎,等等一系列知名企业。

  红杉的领导者瓦伦丁专注新“赛道”与“航母”的投资策略:每一个大热的行业或公司里,总能窥见红杉资本的大名。

  瓦伦丁,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影响了投资人的投资人。

  50年代末,著名的“硅谷黄埔军校”仙童半导体公司发明了集成电路,大学刚毕业的瓦伦丁正好成为公司的第一位销售员。

  随着整个半导体市场的壮大,瓦伦丁在1961年一年时间里,创造的个人销售额就超过了仙童上一年的总销售额。

  于是,他很快就被提拔为西部地区的销售经理。

  8年后,出于“继续奔跑”的使命,瓦伦丁成为了山姆国家半导体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1972年,瓦伦丁离开国民半导体公司,在风险投资的路上安营扎寨。

  此前,他小试牛刀,顺着半导体业上下游,投了几个小项目,赚到一些钱。

  瓦伦丁自感摸到了投资的门道,决心投身于此,以度余生。

  于是,他加盟了Capital Group,创建了风险投资分部,并用加州最大、最长寿的红杉树为自己的机构命名,即“红杉资本”。

  为了募资,瓦伦丁敲开了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大门。

  年轻的银行家所罗门翘着二郎腿,扫了一眼瓦伦丁的简历,轻蔑地说:“抱歉,我们只投哈佛商学院毕业的!”

  于是,他们把瓦伦丁打发了。

  原因是瓦伦丁毕业于福特汉姆大学,只是一所不知名的山姆国野鸡学府。

  所罗门银行家并非特立独行:在当时,风投的确是哈佛人的天下。

  开局并不顺利。

  红杉资本的第一期基金募集,花费了瓦伦丁一年半时间。

  之后,他又用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基金如何运作。

  瓦伦丁直到投出第一个项目时,他的公司红杉资本已创立三年了。

  刘本成加入红杉资本后,重点研究瓦伦丁本人以及红杉资本的成长史。

  他发现红杉资本的第一个案子,是向游戏商Atari投资60万美元,Mayfield和另外两个投资者跟投。

  一年后,Atari被卖给华纳公司,红杉资本由此获得4倍回报。

  值得一提的是,早年的风投项目以纯科技类为主,很多投资人是银行家出身,技术上很外行,他们时常求助瓦伦丁评估初创企业的产品和技术,也因此,红杉资本具有独特的优势。

  苹果的乔布斯说过:“那个时候的风投,他们就像你的导师一样,对创业公司的帮助非常多。

  因为早期的风投者,像瓦伦丁,都曾是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或高管。

  这种背景,让投资者在投入金钱之外,也会像导师一样分享他们的才能和经验。”

  对于瓦伦丁的投资风格,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

  因其过于强调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意义,多年以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更通俗的“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瓦伦丁则解释称,“下注于赛道”的原因之一是,天才创业者实则非常罕见。

  他表示,自己至今只见过两个拥有超人洞见的创业者:一个是英特尔的罗伯特·诺伊斯,另一个就是现在正处于敏低谷分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巧合的是,刘本成同样的话也听说过。

  对了,就是在一次家族内部聚会少上,他大爷爷刘之野貌似说过同样的话。

  刘之野当时也说过,山姆国未来像微软、英特尔、英伟达、苹果、亚马逊……这样的高科技公司值得重点投资之类的预言。

  刘本成发现这些年,刘之野的预言也都相继的应验了。

  这难道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第615章 香江行!!!

  “踏呀踏着水路去香江,水路有多长,十里百里千里和万里呀,亲情满香江!

  一百年的荣辱,一百年的沧桑,一百年的离别,一百年的成长,香江,别来无恙!”

  刘勇特别喜欢这首歌,它唱出了一种浓浓的血脉亲情,唱出了每一位国人对香江的思念和牵挂,唱出对香江即将回归的欣喜和感动,也唱出了对香江的祝福。

  这年头,作为党员要出国门必须向组织报备一下。

  刘勇想去香江旅游被批准后已经是五月底了。

  六一以后,刘勇刘本成兄弟俩第一次踏上了香江的土地。

  他们俩先是在京城乘坐飞机抵达宝县,随后在罗湖口岸顺利入境,正式进入香江。

  与见过大世面的刘本成相比,刘勇一直生活在国内,从未踏出国门。

  这一刻,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尽管刘家庄地区在国内已经相当发达了,但与香江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而且这种差距并非短时间内能够轻易追赶上的。

  维多利亚港的海面上,百舸争流,大型海轮来来往往,九龙上空的飞机起起降降,双层大巴和小型车在海边的道路上川流不息。

  直升机在维多利亚海峡上空翱翔,狮子山山峦叠嶂,有长长的扶梯可以上山,而星天小轮的绿色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山顶上设有奢华的观景餐厅让人流连忘返。

  眼前的情景映在刘勇面前的就是一副经济繁荣的立体画卷,让他叹为观止。

  与三哥刘勇前往香江的目的截然不同,刘本成此行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前往“香江刘氏海外投资”总部任职历练。

  作为刘氏家族在金融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或许将在未来执掌这艘庞大的金融巨舰。

  因此,家族对刘本成的培养可谓不遗余力,此次赴“香江刘氏海外投资”挂职锻炼,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考验,更是为即将到来的重大行动铺路。

  作为刘氏的核心人物之一,刘本成当然也知道了这次重大计划。

  所以,到港后的第二天,刘本成就去了“刘氏海外投资”报道。

  如今执掌“香江刘氏海外投资”大权的,是刘氏家族的远房子弟刘述栋。

  他得知本家核心子弟刘勇即将来香江游玩的消息后,不仅亲自过问,还贴心地为其配备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以确保刘勇在香江的行程既舒适又充实。

  此外,刘述栋更是慷慨地表示刘勇在香江期间的所有花销由他来负责,彰显了家族内部人员的深厚情谊与周到关怀。

  起初,刘勇本打算婉拒刘述栋的好意,但刘本成的一句话让他犹豫了。

  “三哥,我觉得您还是接受的好!”刘本成轻声劝道。

  刘勇眉头一挑,略带不解地问:“为什么?我难道还缺这三瓜俩枣的?”

  刘本成压低声音,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咱们兄弟谁也不缺这点钱。

  但您想想,这些‘封疆大吏’主动示好,咱们若是不领情,恐怕会让他们心里不踏实。

  咱们适当的回应,既能维护关系,也能让他们安心不是?”

  刘勇听罢,不禁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嘿,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

  咱们老刘家,如今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他并非愚钝之人,短短几句话便领会了老弟的深意。

  “呵呵,没办法,以咱们刘氏如今的体量还真不比一些小国差。

  这家大业大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分出个内外亲疏不是。

  我们是直系子弟,还没有这些烦恼。

  而那些旁系以及外人,在咱们这艘大船上那个不战战兢兢,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刘本成一语道破。

  就这样,刘勇“从善如流”,坦然接受了刘述栋的示好。

  刘述栋还生怕刘勇这名家族直系子弟在他这“一亩三分地”上出什么意外,不好跟家族交代,就为刘勇还配备了几名五大三粗的保镖和司机,以确保他的安全。

  然而,刘勇却坚决拒绝了这一好意。“开什么玩笑?”他自信满满地说道,“我堂堂刑侦大队长出身,还会怕几个香江的社会人?

  这要是被我同事们知道了,我的脸还要不要了?”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定与自信。

  刘勇保镖与专职司机没要,只留下了一名向导。

  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刘勇了解到这位向导名叫马忠,竟然还是他的燕京老乡。

  马忠在“刘氏香江海外投资”工作也有三四年了,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比较熟悉。

  说起第一来香江,马忠说他几年前第一次被派来香江出差时还差点闹出笑话来呢。

  那天天刚蒙蒙亮就赶紧起床,从不吃早饭的马忠包子油条一顿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