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笔下宝宝
“我就说嘛,这么简单的一件案子,怎么分局还需要向局里申请协助!”
刘勇从市局又调来几名骨干侦查员协助分局刑警大队抽调的精干警力组成专案组,对这两起案子展开侦办——
专案组副组长黄海波,跟刘勇说起了十几天前,也就是3月14日午后F台分局接到的另一起入室抢劫强……案的报案。
租住在F台区和义东里5区6号楼5单元301室的时年23岁、来自辽东的“北漂”单身女青年王某某报案。
王某某声称自己在《手递手》报上刊登合租广告后不久,就有一名男青年打她留在合租广告上的手机号码联系她。
这人声称要为他的妹妹租房,于是她就和此人约好在3月14日中午来她租住的301室看房。
没想到此人到后趁她不注意,突然用绳子勒住她的颈部,然后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醒来之后,她发现自己被一根白色尼龙绳反剪双手,下身的裤子被扒到膝盖以下,下身疼痛(她就是被下身的疼痛痛醒的),脖子上勒着一根书包带,自己的手表和钱包也被抢走。
刘勇根据这两起案子的经过,认为是同一个凶手所为,所以并案调查。
专案组开始对这两起案件进行仔细分析,认为这两起案件有如下相同点:
被害人均为外地来京的单身“北漂”年轻女性,都在《手递手》上刊登了寻求共同合租房子的同性的招租广告。
犯罪分子都是假称租房约见受害人,入室后用自带的书包带将受害人勒晕,用白色尼龙绳将受害人捆绑,然后对受害人实施强……,事后抢走受害者的财物。
刘勇认为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的案件,于是专案组向全市范围通报案情,进行串并案。
结果还真让刘勇猜对了,T州分局刑警支队在3月23日给专案组通报了一起发生在2月21日在西潞园52号楼232室的类似案件。
一名外地来京的年轻女子被勒晕后扒下裤子强……后抢走了钱包和随身手机。
刘勇立即调来案综,从提取的犯罪分子的掌印和足印对比分析看,认定这起案件和一F台区3.22、3.14两起案件的犯罪分子为用一个人,具备串并案条件。
专案组,立即将现场提取到的掌印、脚印以及从死者下T提取到的男性体液DNA输入市公安局的数据库。
查询了三四天,结果就是没有结果,说人话就是这个犯罪分子在燕京市没有犯罪前科,这就给案件的排查造成极大的难度,使得专案组从3月23日至3月30日这一个星期的排查一筹莫展。
就在这时。
3月31日下午, F台分局又接到110指挥中心的出警指令,F台区于家坟11号院5号楼4单元201室又发生了一起命案。
刘勇带人勘察现场,发现这又是一起同样子的案子。
租住在这里的时年33岁的江北省来京“北漂”汪某某惨死在床上,双手被绑在床栏杆上,裤子被脱到膝盖以下,死者的随身手机和钱包不见了。
法医验尸后认定汪某某的直接死因系被书包带勒住颈部导致机械性窒息而死,现场勘查中在一张《手递手》报上提取到了指纹,连同从汪某某……
果然,提取到的样本送往市公安局技术处进行技术鉴定和DNA比对,结果可以作同一认定。
刘勇等人大怒,这犯罪分子太猖狂了,竟然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犯下四起案子。
至此,专案组将F台3.22案、F台3.14案、T州2.21案和F台3.31案四起入室强奸、抢劫、杀人案件并案侦查。
4月6日,在市公安局组织协调下,全市12个区县的公安机关的技术队负责同志参加了本案的串并工作会议,通过指纹、掌印、足印以及DNA比对,最终又认定了六起具备串并条件的案件,使得串并案的总数达到了十起!
专案组组长刘勇在串并案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案件除了只能在抓到犯罪分子才有用的指纹、脚印和DNA样本外,
还有一个抓手点——《手递手》报,犯罪分子专门针对在《手递手》上刊登招租广告的年轻外地来京女性作案,很可能还约见过其她符合条件但侥幸死里逃生的女性。
由此,专案组组长刘勇制定了如下两条侦查方案:
查询被害人在遇害前的电话通信记录,从中发现嫌疑人的通讯方式、特点和规律。
搜集被害人刊登过招租广告的《手递手》报纸,对同期及近期所有登过招租广告的女性招租者的信息进行调查,从中发现可能的知情人。
专案组根据收集到了已知受害者的电话信息,从《手递手》报上挑选出八期刊登过这些受害者的招租同性合住的招租广告。
先后查询了60余部手机通话记录,发现这些电话都是用IC卡打出的,专案组对和这些电话通话的IC卡的打入信息进行汇总。
从中圈定了30余部可疑的IC卡电话并在电信部门的协助下调取了这些IC卡电话的全部通话信息。
一开始电信部门还以“保护用户隐私”为由拒绝配合,为争分夺秒起见,部分干警借自己的爱人在电信部门任职的便利“以权谋私”进行私人调查,直到市公安局的公函发到市电信局要求配合调查为止。
最后,通过逐一筛查,确定卡号为曾经和四十余名在《手递手》报上刊登过合租信息的女青年所留的电话号码联系过。
其中就包括丰台3.22案、丰台3.14案和丰台3.31案三起案件的三名受害女青年。
于是,专案组认为XXIC电话卡的持有人有重大作案嫌疑。
随即火速调取了XX号IC卡的全部通信信息,查明到底是谁在使用这张IC卡和曾在《手递手》上刊登招租广告的年轻女性进行联系。
还对这张IC电话卡使用过的30余部IC卡公用电话机进行逐一定位,分析其打电话的时间。
发现拨打电话的时间多在早上7时至中午12时,其使用的IC卡电话机多数分布在CY区的北苑路和安立路两侧,其中在北苑仰山村路口的两部IC卡电话机上使用得最为频繁。
且早上、中午和晚上都使用过,由此专案组进一步缩小了侦查范围,认定嫌疑人很可能就藏身在仰山村。
第613章 终破连环案!!!
终于找到了这个连环案凶手的大约藏身地点。
与此同时,专案组在4月4日这天根据受害人——来自F台区油嘴油泵厂工人齐某某以及F台3.14案的受害人王某某提供的对犯罪分子外貌特征描述。
刘勇立即邀请了市局刑科所的模拟画像专家前来绘制了犯罪嫌疑人的模拟画像,然后火速印上案情通报全市张贴,搜集嫌疑人的线索。
然后,根据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和活动规律,专案组组长刘勇最终制定了两套抓捕方案。
方案一:组织F台分局刑警大队全体女侦查员伪装成招租的单身年轻女性在《手递手》上刊登合租广告,等待犯罪分子主动联系,之后在见面看房的时候伺机抓捕。
但由于这个方案因女侦查员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而被市局领导否决。
这个方案被否决,刘勇与专案组的同志们没有泄气。
很快又上报了第二个方案,那就是先会同市局刑警总队重案大队的侦查员们化装对北苑路仰山村的地形进行实地勘查。
将犯罪分子最为频繁使用的那两部IC卡电话机的具体位置和周围的地形绘制成图,以方便确定埋伏地点。
从4月6日开始组织二十名侦查员分成五个蹲守小组进行轮流蹲守。
同时让齐某某和王某某在侦查员的保护下在几部重点IC卡电话机附近进行秘密辨认。
这套方案最终得到市局领导的批准。
刘勇先是让组里的同志做通了齐某王某两位受害者的工作。
齐某与王某两位受害者也对凶手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地想帮助警察抓住犯罪分子。
一切部署完毕,专案组严阵以待,只待目标现身。
4月6日这天上午8时50分,在北苑路仰山路口,一部IC卡电话机前,一名形迹可疑的年轻男子正欲拨打电话。
此时,正在附近协助警方执行秘密辨认任务的受害人王某某瞳孔猛地收缩——
她一眼就认出,眼前这个男子正是那个曾将她勒晕并实施强……抢劫的恶魔。
那天的恐怖场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她的双手不自觉地颤抖起来。
“就是他!绝对是他!”王某某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眼中闪烁着愤怒与恐惧交织的光芒。
组长刘勇眉头微蹙,低声提醒:“再仔细确认一下,绝对不能认错人。一旦打草惊蛇,这个连环作案的凶手很可能会销声匿迹,再想抓捕就难上加难了。”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不远处的目标,同时示意组员们做好抓捕准备。
“就是他,就算他化成灰,我也认得!”王某某恨声道。
“那好!各单位注意,开始行动!”组长刘勇一声令下。
随即负责蹲守的四名侦查员在接收到组长刘勇“行动”的指令后一拥而上将该名男青年当街摁倒在地并铐上手铐。
侦查员们当场从他身上搜出《手递手》报一张,卡OXX的IC电话卡一张以及两部手机。
其中一部经被害人王某某辨认就是她的被抢手机,而另一部手机则经过核实经过核实系丰台3.22案的死者宋某的手机。
成功抓获连环案犯罪凶手,专案组很是兴奋,没想到这名凶残狡猾的犯罪分子,这么快就落网了。
刘勇迅速将犯罪嫌疑人押送至市局大案队,一场紧张而有序的审讯随即展开。
“姓名!”审讯员厉声问道,目光如炬。
“你们难道不会自己查?”对方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屑。
“我劝你最好端正态度,积极配合!姓名?”审讯员经验丰富,面对这样的挑衅早已习以为常,他冷静自若,继续按照审讯流程步步推进。
“于晨!”嫌疑人最终不情不愿地吐出了两个字,声音中透着一丝不甘。
“年龄!”审讯员步步紧逼,语气不容置疑。
于晨低垂着头,像被抽干了力气般,含糊不清地吐出一个数字:“32!”
“大点声!”审讯员猛然提高了音量,声音在狭小的审讯室里回荡。
“32!”于晨猛地抬起头,声音中带着一丝压抑的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户籍地是哪里?”
“黑江省安北市林业局兴林二委外……”
“……”
“说说吧,2月21号那天你在哪里?”审讯员目光锐利,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知道!时间太久,我记不清了!”于晨眼神闪烁,声音里透着一丝慌乱。
“才一个月而已,你就忘了?”审讯员微微眯起眼,嘴角挂着一丝冷笑,继续逼问。
“我这个人打小脑子就不灵光,记性差!”于晨显然在撒谎,语气中带着几分心虚。
“那好,3月14号、3月22号、3月31号这几天你在哪里?这才没过多久,你总该记得吧?”审讯员步步紧逼,语气愈发严厉。
“……”于晨心中一沉,意识到警方已经掌握了不利于自己的证据,他低下头,决定以沉默应对。
“你以为你不开口,我们就治不了你的罪是吧?”审讯员冷笑一声。
“……”于晨继续耷拉着脑袋,被问急了就在纸上乱写乱画,情绪激动。
第一次对犯罪分子的审讯,只好中断。
后来,几次审讯情况同样如此。
犯罪分子于晨在面对审讯的时候,此人除了声称自己叫于晨,今年32岁,户籍在黑江省安北市林业局兴林二委外,拒绝回答其他任何其他问题。
面对预审员的审讯,连环案凶手于晨始终缄默不语。
被问急了也不说话,只是在纸上写下“只求速死”、“要把案子都带进棺材,给你们留个悬念”、“有种你们就把我给打死”之类的挑衅性语言。
面对如此顽固的凶手,审讯工作陷于了停顿。
这几年,开始文明执法,部里就明文规定不准使用“大记忆恢复术”来获取口供了,所以“大记忆恢复术”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再用了。
为了撬开于臣的嘴,刘勇组织刑警队和预审队组成的突审小组开会对于晨的情况进行分析。
专案组组长,刘勇总结了同志们分析的情况后认为:
一是,这名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残忍,有相当强的反侦查和反审讯能力。
而且其对执法机关有毫不掩饰的仇恨心态,说明之前可能犯过事受过执法部门的处理。
二是,这名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虽然有劫财的动机;
但每次只拿走钱包和手机,从不在现场进行翻动搜寻钱财;
并且专门选择年轻女性作案,将人勒死/勒昏后再行……,充分体现其扭曲的变态心理。
“组长,您说得太对了!我也觉得于晨这个人心理扭曲,甚至有些变态!”预审员王征率先附和,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
“嗯……”其他人纷纷点头,脸上露出赞同的神情,会议室内一时间充满了凝重的气氛。
“既然于晨对我们公安系统如此敌视,是不是应该深入调查一下他之前是否有过犯罪记录?”副组长黄海波也提议道。
“没错,确实应该全面调查。不仅要查他的犯罪记录,还要追溯他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看看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组长刘勇神情严肃,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沉重的责任。
基于这两条分析,突审小组决定从两方面入手寻找突破口,其一和于晨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联系,了解于臣的家庭背景和主要生活经历;
其二对于晨在燕京的社会关系进行排摸,了解于晨在燕京的生活状态,寻找突破口。
专案组迅速展开行动,深入摸排于晨的社会关系,案件侦破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4月6日晚九时许,经过连日侦查,办案人员终于锁定了于晨女友卢某某的住所。
“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在寂静的楼道里回荡。
“谁呀?”屋内传来卢某某警觉的声音。
这几天独居的她显然保持着高度警惕,见有人敲门并没有立即开门。
“卢女士,请别担心,我们是派出所的民警,有件事想请您协助调查。可以开下门吗?”随行的派出所女民警用温和而专业的语气安抚道。
也许是听到女警的声音,卢某某的戒备心稍稍放松。
她小心翼翼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透过缝隙向外张望。
上一篇:大内侍卫,开局祖传刀法大圆满
下一篇:诸天,从一世之尊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