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16章

作者:笔下宝宝

  别人可能早就身心疲惫了,可刘勇却如鱼得水。

  自幼怀揣正义梦想的他,从警察学院毕业,踏入了充满挑战与使命的新环境。

  从警四年来,刘勇就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钻研、不凡的胆略、过人的智慧,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鲜肉”,成长为侦查破案的“多面手”,在刑侦的道路上步步为营,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重案篇章。

  刑警的工作日常,惊险和刺激只是表象,需要众多技术“力量”的支撑。

  在这个与罪恶赛跑的战场上,杜宇深知,每一分知识的积累都可能成为破案的关键。

  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刘勇还经常手握厚厚的刑侦书籍,从法医学的微妙细节到犯罪心理学的深邃洞察

  在刘勇看来,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而他自己,则是那位渴望解锁所有谜团的学者。

  除了理论学习,刘勇更是将实践作为提升自我的磨刀石。

  记得刚入警队之初,刘勇就经常模拟犯罪现场,反复练习着勘查技巧,于蛛丝马迹中寻找线索。

  汗水常常浸湿了衣背,但刘勇的眼神愈发坚定。

  因为他明白,每一次的精准预判,都可能为受害者带来正义的曙光。

  刘勇也相信,唯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才能炼就一双锐利的“鹰眼”,在纷乱中洞悉真相。

  作为一名刑警,要以勇敢奔赴危险、靠专业通往真相。

  而重案的‘重’,不仅是案情重大

  ,更是刘勇他们心中的责任深重。

  置身重案侦查,工作要求心细如发、缜密精湛。

  这样的标杆和追求,让刘勇以攻坚克难为荣,以钻研创新为乐,力求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子都办成铁案和经典。

  有一次,在某小区内,一名男子闯入一居民家中实施犯罪,后逃离现场。

  多耽误一分钟,就会给犯罪分子多一分逃脱和再次伤害他人的机会。

  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刘勇迅速理清思路,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侦查方式,连夜开展走访调查工作。

  经过高效侦办,他很快确定了嫌疑人的逃跑路线及所乘车辆,通过进一步查找乘车的方向,刘勇突然意识到嫌疑人有可能准备前往火车站。

  警车飞驰,同时间赛跑到达了火车站,临近发车,来不及了!

  那一刻,刘勇爆发出了全身的力量,他在候车厅里飞奔,终于,在排队登车的队伍里,发现了嫌疑人。

  手起拷落,刘勇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第581章 亚运会来了!!!

  “亚运成功,众盼奥运。”

  六年前,在汉城召开的亚奥理事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夏国凭借一部纪录片《燕京风光》,以43比22的票数压过倭国广岛,获得了第十一届亚细亚运会的主办权。

  消息传来举国振奋!

  “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夏国人胸中回荡的不仅有爱国情怀,还有拥抱世界的勇气和诚意。

  之后,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不过在开幕前相继发生的一些事情,令这项赛事的意义超出了体育范畴。

  随着金秋十月的即将到来,期盼已久的亚细亚运动会就要到来了。

  这是夏国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举办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

  也是亚细亚运动会诞生以来的40年间第一次由夏国人来承办,可以说意义重大。

  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代表团数和运动员数都超过了前10届。

  为了这次盛会,燕京市民乃至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做好了一切保障工作,才使得这届体育盛会成为了全亚洲的狂欢。

  由于举办亚运会资金短缺,剩下6亿元的资金缺口。

  号召民间集资成了唯一的办法,为此亚组委专门成立了“集资部”,集资的原则是完全自愿、量力而行、越多越好。

  为了响应号召,全国人民包括海外侨胞都纷纷行动起来。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有主意出主意,通过捐款捐物、献诗献歌、义演义卖义诊、义务劳动和撰写文章、知识竞赛、街头咨询、影视宣传、商品宣传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支持、宣传亚运会。

  为了筹备亚运会所需的巨额资金,国家财力有限,社会集资成为必然选择。

  捐赠、出售转播权、卖广告、预售运动员村房子、搞体育彩票、出版邮票、热卖吉祥物、献诗献歌、义演义卖义诊……各个领域纷纷加入到支持亚运会的行列中。

  不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组织了集体募捐,许多普通老百姓也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参与其中。

  有一位老太太将10年攒下来的养老金捐给亚运会,仅仅187块3毛1分钱,许多小孩子捐出他们一袋一袋的毛票、钢镚儿。

  京剧名角程燕秋的弟子李丹琳,自老师去世后再未登台。

  但为了亚运,他重新出山,演出两场《碧玉簪》,所得售票款全部捐赠亚运会。

  燕京京郊的菜农们起早贪黑,试种出50多种外国蔬菜,专供亚运会选用。

  乌市的青年敲锣打鼓开着彩车,义卖亚运奖券。

  少数民族同胞捧来几十丈长的哈达……

  亚运会开始前,各级学校里都在普及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

  就连小学老师也严肃地和学生们说,要开亚运会了,会有很多外国人来,可能会和你们聊天,所以一定要小心措辞。

  小学生们接到这个任务都非常紧张,还临时突击学习了一些英语口语,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了“好肚油肚”。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纷纷伸出援手,提供了慷慨的赞助支持。

  其中,刘氏集团旗下的各大公司尤为突出,他们的鼎力相助为赛事的顺利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个国际化的舞台。

  刘氏集团旗下的各大公司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巧妙地利用这一机会,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与风采,进一步推动了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黎宁运动服饰集团”异军突起,迅速成为国内运动品牌的领军者。

  自刘氏集团控股以来,该品牌便积极赞助国内外各大体育赛事,以此为契机,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品牌的崛起。

  此次亚运会也不例外,“黎宁运动服饰集团”再次担当重任,该集团为赛事提供了全套服饰赞助。

  这不仅彰显了品牌的实力与影响力,更为夏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这与刘之野的前世不一样了,他记得前世燕京亚运会是健力宝以16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当时国内第一家赞助亚运会且赞助额最多的企业。

  健力宝也因此一炮而红。

  而刚刚成立没多久的“黎宁”公司则只赞助了火炬接力专用服装和本国代表团的领奖服装。

  这一世,因为刘氏财团的意外崛起,第一赞助商则成了“黎宁集团”,第二大赞助商是“刘家庄饮料集团”,第三大赞助商是“燕京电器集团”……第十名才是“健力宝”。

  有意思的是第十一名“哇哈哈”,这是来自杭城的一家食品集团,它也是“刘氏控股”旗下的一家集团。

  除了民间,官方也有集资渠道。

  在去年8月9日,首批亚运会基金奖券正式发行,花一元钱买一张有着亚运会吉祥物的奖券,既为亚运会做了贡献,也有赢得奖金的机会。

  这是夏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套“彩票”,也是后世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彩票的前身。

  后来有部风靡一时的儿童电影《我的九月》中就有一段有关亚运会奖券的故事:

  大榆树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建军为了攒钱买奖券支持燕京亚运会,瞒着父母饿着肚子省下早餐钱,后来他还真中了50块钱,并把奖金捐给了亚运会组委会。

  当然,办这样一个大型运动会,光靠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

  体育场馆是否足够、设计水平能不能过关、工程能否如期完工、质量如何保证等等,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新建16个、改建17个场馆,修缮46个体育场馆,新建50万平方米的亚运村和100多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区。

  所有涉及亚运会的工程项目,一律被视为国家重点。

  亚运工程总指挥张总就曾发誓:“亚运工程完不成,我就从燕京的最高点京广中心往下跳。”

  最终,经过6万多名建设者的昼夜奋战,所有比赛场馆和辅助建筑分别提前一年和半年全部建成。

  每当有大型活动,这安保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警备区、武警部队、公安部门都行动了起来,确保要这一届的盛会安全召开。

  刘勇所在的刑侦处分也到了工人体会场的安保任务,开幕式、闭幕式、足球、田径比赛等项目均在这里举行,所以这里安保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刑侦处“重案组”日常任务是破案,由于临时增加保卫亚运会的任务,所以加班训练及执勤便是常事了。

  为展示夏国警察的综合素质,为维护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警队从军事技能、形象、身高、文化、普通话等几方面精心“海选”出了参加亚运会安保任务的警员。

  刘勇作为“老兵”凭借“作战经验丰富”有幸入选。

  这段时间,刘勇和入选的战友们白天进行艰苦的强化训练,晚上则要学习涉外礼仪和一些简单的外语会话。

  这身体上的苦累对他们来说还好对付,关键是要学会那些外语会话;

  对于那些没有外语基础的普通警员来说,除了死记硬背还真没有其他窍门。

  其实有的安保工作在工人体育场建设时就已经开始。

  安保纪律要求特别严格,除非是工地建设人员和大会工作人员,否则,任何人不可以进入。

  时值盛夏,刘勇他们安保人员就顶着烈日和建设工人一道见证着体育场馆的日新月异。

  …………

  举世瞩目的亚细亚运动会即将召开,这将是一次盛况空前的体育运动会。

  然而,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次充满团结、友谊的盛会,却有的人却心有不甘……

  东南T市。

  这里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高速公路、立交桥如蛛网密布,道路上车流滚滚,行人匆匆,向人展示着一派大都市的独特风采。

  在远离闹市50公里的西南方,是一片山地。

  这里群山连绵,峰峦起伏,苍松翠柏,鸟语花香,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景色宜人。

  在风景秀丽的山川之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通向一个世人罕至的幽寂山谷。

  在道路的尽头是一个造型奇特的建筑群,四周高墙壁垒,墙顶布满电网,与周围优美的环境极不协调,给人一种阴森可怖的感觉。

  这个神秘的建筑群就是训练营地,专门训练执行特别任务的特工。

  在大院的一隅,有一幢样式非常特别的建筑物,房子的门窗装嵌着清一色的茶色防弹玻璃,使室内充满柔和的光线。

  在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并排坐着身着戎装的一男一女。

  俩人坐得笔直,像是在等候什么人召见。

  这两个人并非等闲之辈。

  男的叫李栋林,38岁,少校军衔。

  他曾多次潜往“兔子家”刺探情报,不仅躲过“兔子”有关部门的视线,而且收获“颇丰”。

  因此,深受其上司的赏识。

  此刻,他双目微闭,目视窗外,显得有些心事重重。

  女的名叫陈风娇,30岁上下,也是少校衔。

  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方美女,柳叶眉,丹凤眼,长长的披肩发加上淡淡的化妆,又为她增添了几分妖冶。

  挺括的校官服裁剪得非常得体,恰到好处地展示出女性那优美的体形。

  陈风娇也曾多次赴“兔子家”搜集情报,并以色相手段吸收不少人员加入她们。

  因“战绩”突出,她提前加入到校官的行列。

  这会儿,她一扫往日的媚态,脸上冷若冰霜,也是一言不发。

  在被送到这个营地训练之前,上司已经向他们交了底。

  他们制订了一个代号为“血光”的行动计划,而他们俩就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

  “血光”计划远非一般的情报搜集和策贩活动可比,也不是一般的破坏行动……

  要是在往常,李栋林和陈风娇会因受到上司的重用而感恩不尽。

  而这一次,俩人不约而同地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他们心里清楚,以当前大环境,再想去搞破坏,必将遭到世人的唾骂。

  而且,这年头想在“兔子家”搞破坏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