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505章

作者:笔下宝宝

  刘小涛“哈哈”笑道:“何哥,你也不差,堂堂的侦查兵中队长……”

  “臭小子,算你会说话,得了,我继续给你讲讲咱们侦查兵要注意的……”何秋满意地说道。

  “……隐匿于敌人的视线范围内,对我们侦察兵的意志力与忍耐力而言,无疑是一场极限挑战……”

  何秋时常得在敌方阵地周边潜伏多日甚至数周之久,饱受饥饿、严寒、蚊虫叮咬的折磨,还要时刻承受随时可能暴露的恐惧。

  在一次执行潜伏侦察任务期间,何秋及其战友们于敌人阵地前方的草丛里潜伏了整整七天七夜。

  他们无法生火做饭,只能依靠随身携带的压缩干粮和雨水来解决温饱;他们不能随意挪动身体,只能维持一个姿势,任由蚊虫在身上肆虐。

  有一回,何秋不慎被一只毒蚊子叮了一口,脸上很快鼓起一个大包,又疼又痒,可他强行忍耐着,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唯恐惊动了敌人。

  在这漫长的七天七夜中,他们始终密切留意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最终成功获取了关键情报,为部队的作战行动提供了重要信息。

  何秋说他们面临的最为凶险的时刻,便是与敌军特工正面交火。

  敌军特工也是接受过系统严格的训练,精通游击战术与偷袭手段,常常凭借对地形的熟知优势,对我军发动猝不及防的突袭。

  我们的侦查兵们在和敌军特工对阵时,不仅要有精湛的军事本领,还得拥有冷静的思维和坚毅的斗志。

  某一天,何秋及其战友们在执行侦察任务途中,突然遭遇了一队敌军特工。

  双方于密林中爆发了一场激烈战斗,子弹在耳畔呼啸穿梭,不少战友相继受伤。

  当时何秋是刚当上侦查兵,他却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借助树木当作掩体,灵活地躲避着敌人的攻击,同时伺机寻找反击时机。

  何秋留意到一名敌军特工正打算朝着受伤战友开枪,便毫不犹豫地猛冲过去,与敌人展开了近身拼斗。

  经过一阵激烈的搏斗,何秋最终成功制伏敌人,确保了战友的生命安然无恙。

  执行任务期间,侦察兵们还得直面恶劣的自然环境。

  L山区域是亚热带山岳丛林气候,高温多雨且气候湿润,山林里植被极为繁茂,毒蛇横行、蚊虫猖獗。

  侦察兵们时常要在这般环境中长途行进,身体承受着极大压力。

  何秋有的战友由于长时间在潮湿环境里行军,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与关节炎,可他们仍旧坚持战斗;

  有的战友在穿越山林之际,遭毒蛇咬伤,不过他们简单处理伤口后,便继续前行。

  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与坚定的信念,战胜了大自然的考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任务。

  前年新春佳节来临前夕的一个晚上,何秋领受了一项艰难的任务:

  率领一支 60人规模的特种侦察连,悄悄潜入“白眼狼”境内,将一伙盘踞在山头上的敌军特工予以歼灭。

  这股敌军特工十分狡猾,而且训练有素,给我军带来了诸多困扰。

  何秋清楚地明白此次任务充满危险,可他毫无退缩之意,用心谋划了作战方案。

  他们趟过雷区,越过敌军封锁线,于悄无声息间按时抵达指定地点,而后悄然潜伏。

  连续五天五夜,何秋同战士们忍耐着饥饿、疲惫以及蚊虫的侵扰,几乎未曾合眼,始终维持着高度警觉。

  终于,在第五日的深夜,敌军特工又展开行动了。

  待敌人进入射程范围,何秋一声令下:“打!”

  瞬间,子弹仿若雨点般朝着敌军人群射去。

  慌了神的敌军特工,有的当场被击毙,有的急忙撤回掩体工事内,与我军交火起来。

  何秋却一马当先,引领战士们奋勇突进,同敌人展开了白热化的近身拼斗。

  激烈的枪声中,何秋的耳边充斥着子弹呼啸而过的声音,但他丝毫没有退缩。

  他紧握手中的步枪,目光如炬,迅速判断着敌军的动向。

  敌人的特工显然没有料到他们会如此迅速反击,阵脚大乱。

  何秋抓住这个机会,带领战士们迅速逼近敌军的掩体。

  “跟我来!”何秋低声喝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战士们紧随其后,步伐稳健,眼神中透露出必胜的信念。

  他们彼此之间默契十足,无需多言,便已知道该如何配合。

  子弹在夜色中划出刺目的光芒,硝烟弥漫在空气中,战斗的节奏愈发紧张。

  何秋一个翻滚,躲过了敌人的扫射,随即迅速起身,瞄准掩体后的敌人,扣动扳机。

  一声枪响,敌人应声倒地。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仿佛在战场上跳着一支生死之舞。

  战士们在他的带领下,士气高涨,逐渐占据了上风。

  就在此时,敌军的增援部队从侧翼包抄而来,形势再次变得危急。

  何秋迅速做出判断,命令战士们分头行动,一部分继续压制正面敌人,另一部分则迅速转移到侧翼,准备迎击增援的敌军。

  “我们不能让他们形成包围!”何秋的声音在黑夜中回荡,充满了决绝与力量。

  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执行命令。

  何秋深知,这场战斗的胜负不仅关乎他们的生死,更关乎整个战局的走向。

  夜风呼啸,战火燃烧,何秋与战士们的身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无畏与忠诚,用鲜血和汗水捍卫着脚下的土地。

  他何秋依靠高超的格斗本领与坚韧的战斗意志,连续击毙多名敌军特工。

  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斗志昂扬,仅仅耗时不到一小时,便快速结束了战斗。

  此次战斗共歼灭敌军特工几十人,剩余敌人狼狈逃窜,而何秋所在的特种侦察连全体安然无恙,铸就了耀眼的战功。

  都说上过战场的人,身上怎么会没有伤疤。

  何秋也不例外!

  去年3月,在针对某高地的破袭战斗中,何秋率领全中队于敌军阵地前沿潜伏长达 7天之久。

  期间,他们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一直坚守到战斗打响。

  攻击指令下达后,他凭借机智果敢的指挥,带领全中队成功歼灭敌军 60余人,还炸毁敌军 6门火炮。

  但在回撤的途中,敌军投下的燃烧弹点燃了通道周边的茅草,全连陷入大火的重重围困之中。

  负责断后的何秋面对危险镇定自若,他和战友们一边奋力扑火,一边指挥大家轮流回撤重伤员。

  何秋亲自背起全连中个头最高、体重最重的一名伤员,一只手护着伤员,另一只手紧紧抓着茅草,在崎岖难行的山岩小路上艰难挪动。

  此时,他的膝盖和双肘都被碎石磨破,汗水与血水交融在一起。

  由于当时身患重感冒,再加上连续 7个昼夜的潜伏,何秋身心俱疲,最终昏了过去。

  当烈火引爆地雷的轰鸣声将他震醒后,同志们纷纷劝他先撤离,可何秋坚定地表示:“我身为中队长,只要还有一个战友在后面,我就绝不能走。”

  随后,他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不顾生命危险在烈火中救援被困战友。

  烈焰在何秋的周围肆虐,浓烟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但他却仿佛感受不到疼痛与疲惫,眼中只有那些等待救援的战友。

  他的手掌已经被高温烫得起了水泡,脚底也被碎石划出了深深的口子,但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一步步向火海中摸索。

  每救出一名战友,他都会用尽全力将他们背到安全地带,然后再转身冲进火海。

  最后一次冲进火场时,何秋的体力几乎已经耗尽,眼前的世界开始模糊,耳边只剩下自己沉重的喘息声。

  他踉跄着向前,终于在一处被烈火包围的岩石后发现了最后一名战友。

  那名战友已经昏迷,脸上满是灰烬和血迹。

  何秋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他背起,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站稳。

  他的双腿像是灌了铅,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刀尖上。

  “坚持住,我们一定能出去!”何秋咬紧牙关,对自己和背上的战友低声说道。

  他的视线越来越模糊,耳边只剩下烈火呼啸的声音,但他依然坚持着向前挪动。

  终于,在即将倒下的一刻,他听到了远处传来战友们的呼喊声。

  几名战士冲了过来,接过了他背上的伤员。

  何秋瘫倒在地,再也无法动弹。他的双手依然紧握着,仿佛还在试图抓住什么。

  战友们围在他身边,眼中满是敬佩与担忧。

  何秋的意识逐渐模糊,但嘴角却微微扬起,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做到了,救出了所有战友,履行了作为一名中队长的职责。

  当救援队赶到时,何秋已经被抬上了担架。

  他的脸上满是灰烬和血迹,但那双坚毅的眼睛依然明亮如初。在昏迷前的那一刻,他轻声呢喃:“任务完成了……”随后,他的意识彻底陷入了黑暗。

  当刘小涛得知何秋在烈火中险些牺牲的消息时,震惊不已,脱口而出:“何哥,那你身上的零件没被烧坏吧?”

  何秋没有多言,果断地脱下身上的作训服,露出了布满伤疤的后背。

  何秋的背脊上,疤痕交错,有的深如沟壑,有的浅如细线,但无一不透露着他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痕迹。

  刘小涛的心猛然一紧,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些都是我的勋章。”何秋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仿佛在讲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直视着刘小涛,眼神中没有一丝波澜,却让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

  “何哥,你是怎么挺过来的?”刘小涛终于忍不住问道。

  何秋沉默了片刻,随后淡淡一笑:“信念。只要心中有信念,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望向远方,仿佛在回忆着什么,“每一次倒下,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结束。我还有未完成的任务,还有需要守护的人。”

  “何哥,我明白了。”刘小涛郑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未来有多艰难,我都会像你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退缩。”

  何秋拍了拍他的肩膀,嘴角微微上扬:“好小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第573章 刘武结婚, 家属随军!!!

  时常被何秋二人念叨的发小刘武,前一阵子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而他的新娘,正是那位曾在医院有过一面之缘的李清兰,缘分真是妙不可言。

  那次探亲假结束后,刘武回了部队。

  谁知没过多久,通讯员拿来一封信,说是寄给刘武的。

  刘武拆开一看,里面写的很简单,只说最近医院冷清了许多,李清兰没什么大事,最后还叮嘱他注意身体。

  那字迹秀气端正,透着一股淡淡的温情,刘武看着信纸,心里莫名地一阵暖意,提笔回了信。

  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了书信往来。

  信一来一回,竟成了刘武最期待的事情。

  今年年初,刘武跟李清兰正式订了婚。

  订婚那天,李清兰的母亲笑着对刘武说:“清兰性子软,但心里有主意,以后你们俩好好过日子。”

  “刘武,你一定要好好待我女儿。”李清兰的父亲严肃地说。

  “叔叔您放心,我用性命保证。”刘武挺直腰了板回答道。

  李清兰则站在一旁,低头摆弄手里的围巾,脸上浮着淡淡的红晕,刘武心里又感动又忐忑。

  因为刘武知道,军人的生活注定不能天天陪在家人身边。

  婚期定在今年的国庆节,家里早早开始张罗,刘武特意请了婚假,想着一定要多陪李清兰几天。

  可就在婚礼前几天,部队接到紧急任务,刘武所在的营要负责物资调配。

  任务重,时间紧,刘武根本脱不开身,只能给李清兰去了电话:“清兰,我有任务在身,放心咱们婚礼照常进行。”

  短短几个字,却压得刘武喘不过气来。

  直到两天前。

  “小武,你还不回来吗?后天可是你结婚的日子!”母亲甘凝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透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焦急。

  刘武攥紧了手里的话筒,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妈,我一定赶回来。”

  挂了电话,刘武抬头看了看窗外。

  天刚亮,灰蒙蒙的云低低地压着,营房门口的寒风吹得人脸生疼,远处的山影隐隐约约像一幅未展开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