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97章

作者:笔下宝宝

  他将此次调研的情况详细汇报,并强调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

  “我们要把目光投向未来,为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贡献力量。”刘之野的话语铿锵有力,为未来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这一系列的行动,不仅巩固了已有的改革成果,更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标志着后勤保障体系正在经历一场持续的、深刻的变革,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而这一切的背后,凝聚着像刘之野这样的领导干部智慧和心血,以及千千万万基层官兵的辛勤付出。

  会议结束后,刘之野并未急于回家,而是独自坐在桌前,陷入了沉思。

  他翻开笔记本,一页页地浏览着密密麻麻的调研记录和改革方案。

  刘之野深知,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第566章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夜色渐深,休息室内只剩下刘之野均匀的呼吸声。

  周昂轻手轻脚地走到门前,借着走廊微弱的灯光,最后确认了一眼首长安睡的模样。

  他熟练地转动门把手,随着一声几不可闻的“咔嗒“声,房门悄然闭合,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

  周昂是一名优秀的后勤部干部,从军也有十多年了。

  站在走廊上,周昂不禁陷入沉思。

  这已是他记不清第多少次跟随首长深入基层视察了。

  作为首长从基层提拔培养起来的后勤骨干,他深知每一次下基层都承载着首长的殷切期望。

  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从容不迫,这段历程不仅见证了他的成长,更让他深刻理解了“后勤无小事“的真谛。

  记得第一次下基层时,他连简单的出行安排都能做得漏洞百出。

  是刘之野没有怪罪他,而是耐心地教他如何根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行动方案。

  从饮食起居到交通安排,从物资储备到应急预案,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周全。

  正是刘之野的言传身教,让周昂在后勤工作中养成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此刻,周昂站在静谧的走廊上,望着窗外点点星光,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

  回到自己的房间,周昂打开笔记本,开始梳理第二天的工作要点。

  台灯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

  作为总后干部,周昂或许不像前线将士们那样冲锋在前。

  但他深知,只有做好了后勤工作,才能为一线部队提供坚实的保障。

  夜色渐浓,周昂合上笔记本,轻轻关上台灯。

  周昂回想起他刚当兵那会儿,内心就感慨不已。

  那一年。

  “你这小子,能调到后勤部那可是你运气好,可别不乐意!好多人想争取还争取不到呢!”指导员面带笑容,轻轻拍了拍周昂的肩膀。

  周昂没有作声,可心里的滋味别提有多难受了。

  记得七八年那会儿,周昂刚投身军旅。

  那个时候的他,内心满是对干一番惊天动地大事业的向往。

  结果新兵训练一结束,周昂就被分配到了汽车连。

  当时周昂暗自思忖,这下可不错,能够学习驾驶技术,日后不管是继续留在部队,还是退伍返乡,都能有一技之长赖以生存。

  然而谁能料到,连方向盘都还没来得及碰一下,就突然被调到团后勤处去了。

  说实话,在那个时候,周昂心里全是埋怨,老是感觉自己的机会被别人中途抢走了。

  周昂来自北河,家里的生活过得颇为拮据。

  山脚下坐落着一个村子,有几间土坯搭建的房屋。

  房屋外面是一片黄土地,天气晴朗时,踩上去一脚都是尘土;下雨的时候,一脚下去全是泥浆。

  父母都是朴实憨厚的农民,终年辛勤劳作,可依然没办法让五个孩子都吃饱饭。

  周昂在家中排行第四,自幼便清楚家里没有能力供他上学念书。

  事实上,周昂上学时学习成绩挺好的,在初中阶段成绩相当突出,然而家里实在没有能力负担我的学业费用。

  他父亲忧愁得连连叹气,母亲流着泪对我说:“小四呀,咱们家实在是没辙了……”

  周昂心中满是不甘,可却毫无办法,只能中断学业回到生产队劳作。

  在那个时候,日子仿若没有尽头的黑色土路,过得迷迷糊糊,心里老是盼望着何时能够出现转机。

  转机,居然真的出现了。

  那一年的寒冬时节,公社下达了征兵通告。

  村里的大队支书敲响了周昂家房门,神情庄重地对他父亲讲道:“老周家的,让老四去应征看看吧,这娃体格健壮,脑袋瓜也机灵。”

  周昂父亲听后没有作声,只是低下头默默抽烟。

  他娘见状顿时着急起来,一把拉住周昂的手问道:“你……你是不是想去呀?”

  周昂点了点头。

  在那个时候,于他们村子而言,投身军旅可是一件足以光耀门楣的大事情。

  周昂一方面憧憬着能够外出开阔眼界,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减轻家里的负担,少一张嘴消耗粮食。

  体检与政审环节均一路顺畅地通过,最终,周昂成为了全村唯一被选中的人。

  收到入伍通知书的当日,周昂他母亲哭得双眼都肿成了核桃,父亲依旧沉默不语,只是从衣兜中拿出一枚被摩挲得锃亮的铜板,放到他手中说道:“小四,到了部队里,要听指挥。”

  当穿上军装的那一瞬间,一种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在周昂心中油然而生。

  新兵连度过的那三个月时光,充满着紧张感且十分充实。

  训练场地传来的呼喊声,班长叠得整整齐齐的被子,深夜突如其来的紧急集合,那是周昂首次体会到军营的“滋味”。

  尽管训练十分艰苦,可日子却过得有模有样。

  新训完毕后,周昂被分配到了汽车连。

  众人都对周昂表示羡慕,称汽车连是个不错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学到技术。

  周昂同样认为自己挺幸运的,心想着终于有契机去学习驾驶汽车了。

  然而就在这个当口,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大转折。

  年终总结之际,团后勤处的冯处长来到汽车连开展蹲点工作。

  冯处长是一位资深干部,听闻曾投身解放战争,有着深厚的资历。

  然而,由于文化水平方面的因素,这些年来他一直未能获得进一步的晋升机会。

  他观看完周昂他们连的训练后,径直指向周昂,接着对连队指导员讲道:“这年轻人挺不错的,让他到我们后勤处工作吧!”

  就这样,周昂被调到了团后勤部门。

  说实在的,那个时候周昂内心着实不好受。

  汽车连太棒啦!可以学习驾驶技术,日后外出运输物资时可神气了。

  但后勤处怎么样呢?人人都讲“后勤兵散漫随意”,周昂听到这话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到后勤处报到的那天,周昂扛着铺盖卷,心里别提多别扭了。

  后勤处有一位姓张的排长,是个古道热肠的老兵。

  他察觉到了周昂的情绪。

  有一回晚上,他轻拍着周昂的肩膀说道:“小周呀,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后勤工作看似不引人注目,然而要是咱们做不好,整个团都会受到影响。”

  他讲得云淡风轻,可周昂听后内心却稍有触动。

  既然已经到这儿了,那就踏踏实实地好好干一番吧。

  起初,周昂于军需股担任保管员一职,所负责管理的皆是诸如被服、厨具这类物品。

  这份工作的任务量并非十分繁重,不过也绝非轻而易举就能完成。

  在那个时期,军队积极倡导学习LF精神,周昂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后,便会主动去协助其他战友开展各项事务。

  像是协助锅炉工推送煤炭、清理炉灰,辅助军械员规整弹药库,日子一长,众人都对周昂另眼相看。

  渐渐地,周昂也逐渐对这份工作产生了喜爱之情。

  然而就在这当口,一件毫无预兆出现的事情险些让周昂酿成大错。

  第二年春季,团里组织开展了一次物资清查工作。

  最终发觉,账目存在差异,有一批被装缺失了。

  后勤处长冯老爷子着急得不得了,亲自领着周昂他们逐个进行核查。

  在清查军需库之际,周昂察觉到账目存在异常情况。

  原来是此前的入库单盖错了章,致使一批物资被漏记了。

  周昂赶忙将情况向冯处长汇报,他看向周昂,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说道:“这次可全靠你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冯处长对周昂的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对他刮目相看。

  没过多久,周昂就被调到了财务股,担任起了出纳一职。

  虽说出纳的工作表面上看似轻松,但其责任却是极为重大的。

  那位资深的财务股长是个极为细致的人,他常常教导周昂:“账目得精细,心态要沉稳,手中掌管的钱财可是国家至关重要的命脉。”

  周昂将这些话深深地记在心里,做事愈发游刃有余。

  即便如此,差错依旧无法完全杜绝。

  曾有一回,某连队的炊事员前来借取款项用于买菜,周昂将钱数了三遍,却发现还是缺了一张十元面额的。

  那会儿脑袋都懵了,满头大汗地找了好一阵子,愣是没找到。

  最后赶到银行进行核对,这才发觉是银行少给了一张。

  周昂带着银行开具的证明返回,总算是将这件事情给处理妥当了。

  虽说有惊无险,可这也让周昂对责任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认知。

  虽说有惊无险,可这也让周昂对责任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的认知。

  在财务股工作了两年之后,周昂得到提拔,成为了后勤参谋。

  回首这一路历程,当年那位“半路截下”他的处长,实际上也是周昂的贵人。

  倘若未曾有过那次调动任职,周昂的人生或许会截然不同。

  不少人都觉得后勤工作是件“轻松事”,但周昂清楚,这一工作的背后承载着诸多责任。

  人生之路,着实奇妙。

  在后勤处工作的第三年,周昂又随军前往两山参加轮战。

  两山战场上炮火连天,烟尘四起,两边人马打得不可开交,刀砍剑刺之间,都是血和命的代价。

  而在战场后头,还有一场不显眼的较量也在默默进行,那就是后勤的比拼。

  战争其实拼的就是后勤保障,在前线那会儿刘之野就非常重视后勤保障工作。

  想想看,一支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的军队,要是心里还没个底,他们怎么能跟那些装备精良、斗志昂扬的敌人对抗呢?

  敌军就陷入了这么个境地,骄傲自大得不行。

  前线出现了挺有意思的一幕:咱们军队的炊事班可是好好款待了打了胜仗回来的战士们,吃得喝得都挺不错。

  反观敌军呢,他们居然连老百姓家里都偷,甚至把手伸到了前线这边!

  一开始那些在边境上狂妄自大,伤害我军民的敌军,终于尝到了自己种下的恶果。

  夏军一反击,仅仅用了十多天的时间,不仅摧毁了他们建的堡垒,还一路势如破竹,直逼他们的……

  这次经历,让敌军安分了几日,可没多久又故态复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