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第420章

作者:笔下宝宝

  邓茹听了,心头一惊:“啥?你这是还要走?”

  刘之野点了点头,瞧着母亲有些失落,赶忙解释:“不过您别担心,我很快就能回来了。

  组织上有安排,估计用不了多久,我就能调回来。”

  邓茹听闻此言,总算高兴起来,嘴里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妈不指望你当多大官,只盼着咱一家人平平安安,能团聚在一起,妈就心满意足了……”

  “走,咱娘俩回家去,妈给你做面条吃。”

  刘之野不愿老娘劳累,赶忙说道:“妈,您甭忙了,咱娘俩就说说话,我今晚就得走。”

  “不碍事,不耽误你走。上车饺子下车面,你们部队的规矩妈清楚着呢!”邓茹边说边摆摆手。

  刘之野无奈地看着小老太太,忙了里忙外的,抽空还打电话通知其他家人赶紧回家,她儿子回来了。

  甘凝身为区官员,正为下午的会议做着准备。这时,她桌子上的外部响起,来电正是她的婆婆邓茹。

  “小凝啊!”

  “妈,我在呢,您有啥事?”

  “你抽个空回家一趟吧……”

  “啊?妈,我这儿马上要开会了,等开完会再……啥?之野回来了,那好,我这就回去……”

  甘凝兴奋地挂断电话,稍作思索,喊道:“小叶,来一下!”

  叶雯是她的秘书,在外面的办公室忙碌着。

  听到领导的召唤,叶雯立刻起身,快步走进里屋。

  “书记,您有啥指示?”

  甘凝扶了下鼻梁上的眼镜框,对小叶说道:“你去告知其他常委领导,原定于下午的会议取消,改至明日上午。”

  叶雯点头应道:“好的,书记,您还有其他吩咐吗?”

  甘凝微笑着摇头,对她说道:“下午我回家,有事往我家里打电话。”

  叶雯心中诧异,甘书记向来是工作狂,怎会突然翘班回家?

  “书记,您家里是不是有事?需不需要我搭把手?”

  甘凝笑着再次摇头:“没什么事,是我爱人回来了,他时间紧,我得回去见他。”

  叶雯一听,眼睛亮了起来,甘书记的爱人不正是那位率领大军痛击“白眼狼”的刘首长嘛!

  这一两年,报纸上、电视上宣传最多的就是前线的英雄们。

  作为大军实际总指挥,打出又一次漂亮一仗的刘之野,被多方报道。

  现在几乎是妇孺皆知。

  叶雯,一个年轻的小姑娘,对英雄极为崇拜。

  她是甘凝的身边人,常去甘凝家。

  在那里,她有幸见到了刘之野以前的戎装照片。

  照片中的刘之野,从年轻步入中年,面容未变,却愈发成熟,魅力也愈发凸显。

  可惜,叶雯给甘凝当当秘书的时候,刘之野已经前往前线,所以一直没有见过真神。

  可惜,叶雯刚给甘凝当秘书那会儿,刘之野已奔赴前线,故而她始终未能得见这位真神。

  如今,叶雯听说刘首长回来了,顿时如追星的粉丝般激动,忙道:“书记,您也带我回去吧,我还没见过刘首长呢!”

  甘凝听了,不禁“噗嗤”一笑,“你得守好岗位,再说,你就不怕他?他在前线那可是消灭了……”

  叶雯到底年轻,当即回道:“我才不怕呢,刘首长那是在保家卫国,是大英雄!”

  …………

  刘之野归家,老刘家顿时热闹非凡。

  得知他回来的消息,已进入“海子”保健组的刘之泰赶忙请假赶回。

  与他一同前来的,是在协和医院任妇科副主任的妻子贺红梅。

  就连忙于“火车站爆炸案”后续工作的刘铁林,也抽空回了家。

  老爷子、大伯一家、三大爷以及七八个刘家三代人,将三大桌坐得满满当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向刘之野询问着前线的事。

  刘之野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挑着能讲的讲了一些。

  晚上刘之野还得回前线,所以他没敢多喝,只是稍微抿了几口。

  大家也清楚他的状况,等喝得差不多了,便早早地离开了。

  刘竟斋和邓茹这对夫妻,很是识趣地离开了,将时间留给了刘之野夫妇。

  刘之野满含歉意地看着自己的爱妻,说道:“小凝,我离家这两年,让让你受累了,我……”

  甘凝赶忙用手指挡住刘之野的嘴,轻声道:“我不累,辛苦的是你,几十万大军的征战都由你负责,那压力我懂。你不用操心家里,有我在。”

  刘之野将她紧紧拥入怀中,心中感慨:有这样通情达理的妻子,夫复何求啊!

  “不过,我也快回来了!”

  甘凝闻听此言,脸上一喜,问道:“真的吗?”

  刘之野冲她点点头,说道:“我的工作或许会有变动,如果顺利,有望回来担任燕大……”

  甘凝吃了一惊,说道:“呦,那你这是又要升职了啊!”

  刘之野笑着点点头,“升不升职的无所谓,主要是回来了,咱们就再也不用两地分居了。”

  跟家人依依不舍地道了别,刘之野又踏上归途

  这一次,时间没有那么赶,刘之野一行人就没有在坐运输机。

  而是选择了乘坐比较舒适的民航飞机回去。

  停机坪上,几名游客拎着大包小包正向客机走去。

  远处看去,两个登机口井然有序,地面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跑道也宽敞平坦,人数看起来也不是很多。

  不多细数起来,这年头国内的大飞机也不多。

  这时的航运飞机,载客量不多,一般也就几十人。

  载客量一百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全国只有十几架,机场不足一百个,年旅客运输量也就三百多万人。

  这样的情况下,坐飞机自然是一件很潮流的事情。

  刘之野他们乘坐的是一架运7-100型客机。

  这是夏国民航主线上首次采用的国产客机。

  这款机型由西飞公司基于运7进行改进,使用国产设备对其进行民航化,成为一款小型客机。

  拥有52个座位,并装备了空调,累计向各航空公司交付了50架,为国产飞机市场打开了局面。

  这会儿国内客运飞机大多并不是后世常看到的空客,而是运-7,tu_154还有146。

  这时候的旅客登机的梯子也不是像后世的客梯车,可以折叠起来收在飞机上。

  虽然飞机不怎么样,但是飞行员的技术一流。

  这年头的飞行员,可都是军人出身。

  改革开放之初,国内的飞行员也都是“万里挑一”。

  这几年飞行员的短缺难以满足民航业发展的需求。

  于是在今年,国内第十四航空学校便更名为夏国民用航空专科学校,专门培训民用航空人才。

  位于蜀省的该校首批公开招生那天,当地一辆辆公共汽车满载着考生前往招飞体验地,场面蔚为壮观。

  别人看报考的人多,但是录取率非常低,飞行员录取有严苛的要求。

  “这是一次国第一批有高考分数要求的飞行员。”

  这年头坐飞机也不比后世那么享受。

  前几年,飞机的餐桌上吃的还是黄瓜茄子,所以基本上没有航空餐食这一概念。

  飞机餐有点像食堂盒饭,放在铝制饭盒里发给乘客。

  比较精致的飞机餐组合是,白水煮蛋配一块蛋糕,或具有沪海特色的“大白兔奶糖”。

  再人手一支口香糖,让旅客在咀嚼中缓解乘坐飞机时的不适。

  到了七十年代末,机上服务逐步完善。

  空中餐食开始强势升级,国内航班上,提供的食物除了普通餐食外,还包括京城烤鸭等地方特色美食。

  此外,茅台等白酒也曾经出现在一些航班上。

  到了80年代初,夏国出现了第一个“万元户”。

  飞机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交通工具,虽然需持有单位的介绍信等证明材料提前申请,但它再也不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不过机票依然很贵,一张京城至春城的飞机经济舱票价70元左右,这时候平均工资一月大概是40元左右。

  手持一张手工填写的登记牌,您就可以开启一段旅途。

  这时的安检没有后世先进的仪器,香烟、火柴都是可以带上飞机的。

  假如坐的是头等舱,空乘小姐姐还会为您准备各类美食和酒水,京城烤鸭、牛排、西点、茅台、太行、燕京啤酒这些都不在话下。

第510章 新一代装备列装!!!

  回到前指后,刘之野立刻争分夺秒地投入到手头紧急事务的处理当中。

  其中,最为首要的任务便是各轮换部队的换装问题。

  具体来讲,是要为参与“两山”轮战的部队配备新一代的步兵武器以及装备,以提升部队的战斗力。

  这一举措意义重大,将为部队在战场上的表现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任务。

  反击战刚开始那会儿,一款名为AK47的步枪成为了敌军手中的杀戮利器。

  而夏军的步兵班里,只有班长副班长用56冲,8支56半。

  结果夏军一开始在“白眼狼”北部的热带亚热带山地丛林环境中大吃苦头。

  由于56式由于材质和涂料的原因,再加上亚热带丛林地形气候异常潮湿,枪械需要不断地擦拭上油。

  这时间稍一长,枪机就会被锈住,造成不送弹、不退壳等故障。

  所以擦试枪炮的布、油的需求量很大。

  当战士们在打扫战场时,捡到的敌军丢弃在水塘里时间超过一个星期的AK-47,拿起来就可以正常射击。

  毫无疑问,S制枪材料比自己用的要好!

  在这样的背景下,夏军急需一款能够与之匹敌,甚至超越的新型武器。

  于是,在去年春天负责前线作战的刘之野等人的提议下,新一代式步枪应运而生。

  它的诞生不仅是为了满足战场的需求,更是夏国自主武器研发能力的一次大胆尝试。

  去年春,正值对“白眼狼”自卫反击战的关键时期,夏军在南疆的战斗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装备AK47突击步枪的敌军,夏军士兵手中的56式半自动步枪显得力不从心。

  AK47的高射速、高准确度以及其在丛林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让夏军士兵处于劣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迅速做出了决策,要求军工部门研发一种新型的步枪,以满足南疆战场的实际需求。

  这个时期,军工科研人员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他们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种新的武器系统。

  既要能在战场上与AK47抗衡,又不能过分追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免影响到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这一要求实际上是对军工设计人员能力的极大考验,同时也体现了军方的实战需求和对战场环境的深刻理解。

  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刘之野对他们提供了不少的参考建议。

  刘之野回忆起前世的一代神枪81-1,虽然前世他没有摸过这款枪,但是大致还是相对了解一些。

  设计团队根据刘之提供的原始图和参数,又充分考虑到了战场上的实际情况,就初步定型一款新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