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只山竹榴莲
“相比于目前大家耗费时间手抄的方式,这样的打印机效率提升是极其显著的!”
一时间,在场的六十多位顶尖科学专家们听到这里,全都惊呆了,一个个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赵学成,脸上都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过了几秒钟的静默,教室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混杂的议论声,所有专家都激动地站了起来,高声讨论起这个划时代的新概念。
“什么?!计算机里的内容都可以打印出来?!”
“我的老天爷啊!这简直是科研效率的飞跃!”
“以前写一份报告要抄好几天,现在直接打印出来就行了?!”
“不行不行,太震惊了!这等于直接提升工作速度一倍有余!”
“我已经等不及要把论文都打印出来了!免去手抄烦恼!”
“设计图和数据表也可以直接打印!这个概念太先进了!”
“快速复印就更方便了,我可以直接复印实验记录本和检测报告!”
“这下传达会议资料就轻松多了,一键高效复印!”
............
整个教室沸腾起来,六十多位专家你一言我一语,个个都激动得手舞足蹈、笑容满面。
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平日里要面对大量手写工作,比如抄写科研报告、记录实验数据、绘制设计草图等。
一想到这些琐碎劳动现在可以通过打印机快速完成,他们每一个人都激动不已,心花怒放。
这简直是办公效率狂飙的加速器,工作量可以直接减少一大半!
更别说,打印机实现的快速复印功能,可以轻松批量准备会议资料、检验报告,极大地释放了工作时间。
光是这一点,就让在场的科学家们对打印机概念无比振奋、备受鼓舞。
他们中的部分人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看到打印机的实物了。
“学成同志!您现在就研制出样机了吗?我们太想看看它的实际效果!”一个科学家激动地问道。
“对对!请给我们做一个打印示范,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另一人也追问到。
“学成,你说的打印机太令我震惊了!它何时能投入使用,我们都等不及了!”一个专家也插话说道。
“是是是!请赶快让我们见识一下打印机的威力吧!”更多专家起哄道。
面对台下专家们热烈的请愿,赵学成不禁笑了笑。
他摆摆手,示意大家冷静下来。
“各位专家,我深知你们的好奇与激动之情。的确,打印机在效率提升方面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
“目前打印机还处在设计阶段,我和团队正在全力以赴进行研发。它绝对会成为办公信息化的利器,使大家的工作效率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这个创新不仅会惠及科研领域,更会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进步发展。我坚信它一定会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赵学成看着这些专家们眼里闪烁的兴奋光芒,心中涌起一股力量。
是的,打印机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它势必会加速社会进步,甚至推动人类文明的飞跃!
这远比单纯的打印概念本身意义更加深远。
……
赵学成从计算机学院回到红星研究所,继续进行打印机和复印机的研发工作。
在他记忆中的那个时空里,第一台打印机是由鹰酱佳能公司在1970年研制成功的。
但是赵学成决心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在1969年就研制出种花自己的打印机,还要确保技术先进于同时代各国。
因为年末将举行第一次GATT组织的博览会,种花将第一次参加这个国际性的技术展览。
届时将会展出种花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其中就包括第三代计算机、汽车、芯片等。
赵学成认为这次博览会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抢占世界打印机技术的先机,直接进入并垄断这个蓝海市场。
为了赶在博览会前研制出打印机,赵学成全力投入工作,连日加班加点地进行设计和试制。
首先,他深入思考打印机的工作原理。
既然打印机是要把计算机中的数字文档转换为纸质文档,那么最核心的技术就是要有一个可以喷墨的打印头。
打印头可以根据文档中的内容针对性地喷射墨水,在纸张上进行图像复制。
赵学成花了一周时间设计出一个高精度的金属喷嘴打印头。
这种打印头集成了5000个微型喷嘴,可以精确控制每一个喷嘴的开启时间和墨水量,从而达到对不同颜色和阴影的还原。
打印头下方是一套精密的传送带系统,可以稳定传输不同材质的纸张,配合打印头的喷嘴轨迹进行图像形成。
接着就是墨水的配方问题。赵学成根据喷嘴的特点,反复试验后研发出一种快干性的专用油墨。
这种墨水干燥迅速,可以防止打印内容在纸面上晕开。
颜色覆盖力强,可以充分还原文档中的效果。
墨水在存储稳定性上也进行了优化,防止喷嘴堵塞。
与此同时,赵学成着手开发打印机的控制系统。
这套系统需要连接计算机和打印机硬件,将用户的打印指令转换为对打印头和传送带的精确控制。
经过两周设计,他成功构建了一套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指令与打印执行的无缝对接。
这套系统的打印控制精度达到了微米级。
在硬件和控制系统准备就绪后,赵学成开始设计打印机的操作界面和使用体验。
他编写了简洁高效的操作界面,用户只需点击打印按钮,就可以将计算机中的文档发送到打印机。
打印界面支持预览和打印参数调整,用户可以灵活选择打印质量、份数等选项后再行打印。
同时,赵学成非常重视打印机的批量复印功能。
通过多组传送带和打印头的组合,设计实现了高速复印功能。
打印机可以在保证打印质量的同时,实现每分钟数十份的打印输出。
这对于大规模复制文件的需求,效率提升是巨大的。
经过一个月日以继夜的攻关设计,第一台打印机的样机终于研制成功,这是全世界第一台实用化的计算机打印机!
赵学成激动地将一份测试文档发送到打印机,打印机“哒哒哒”高速运作的声音过后,一份精美的彩色文档打印输出出来。
“成功了!”赵学成激动地大喊,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这历史性的打印样本,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这源自种花科技的打印机,必将引领全球打印技术的变革!
第308章 开发硬盘和软盘
赵学成没有时间多做停留,打印机的研制只是第一步。
他计划在接下来一个月内再研发出复印机。
相比打印机仅仅实现计算机文档向纸质文档的转换,复印机可以实现已经存在的纸质文档内容的快速复制,这也是办公过程中经常需要的功能。
赵学成根据打印机的技术基础,开始设计一个高性能的图像扫描系统。
这套系统包含高精度的球形镜头、传感器、光源等硬件,可以快速对纸张内容进行扫描数码化。
数字化的文档就可以使用打印机的系统进行打印输出了。
同时,他开发了一个稳定的纸张传输机构。
原稿纸张经过精确的传送装置实现稳定运动,保证图像扫描的清晰度。
复印的打印纸也使用相同的传输系统,与扫描同步进行。
控制系统也进行了升级,实现了扫描图像的数字处理,进行复印的数量选择等功能。
操作界面上增加了复印相关的选项按钮。
用户只需放入纸张原稿,选择复印数量,就可以快速进行一键复印。
经过15天的日以继夜的鏖战,赵学成终于完成了这台集打印和复印于一体的多功能文档处理设备!
它的扫描精度达到了惊人的600dpi,完美地数字化了纸质文本和图片内容。
配合精密的传输系统和打印头,实现了快速批量复印和打印功能。
看到这台装置的诞生,赵学成激动得握紧了拳头。
这标志着种花在打印技术上完全领先了全世界!
没有任何国家能比得上种花的这一创新成果。
他立即联络组织那边,表达了种花带着这台装置参加博览会的想法。
组织当即就同意了,并预祝这项革命性的发明届时在会上大放异彩。
接下来,赵学成和团队将全力冲刺,对设备进行量产优化。
他计划在博览会前制作出50台设备进行展示。
到时候将它们连接在种花自主研发的计算机上进行演示,向全世界展示种花在打印技术上独步天下的实力!
赵学成站在实验室里,看着桌上摆放的打印机和复印机样机,心里涌起一阵满足感。
这两项发明无疑将大幅提高科研和办公的工作效率,对种花的信息化进程意义重大。
但是赵学成明白,要让计算机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光有打印输出还不够,关键是要解决计算机存储问题,实现便携式的大容量存储设备。
如今大部分计算机还在使用老旧的打孔纸带进行数据存储。
这种储存介质容量小,而且不便携带。
纸带上的信息通过打孔的形式编码,要读取信息需要将纸带传输到读取装置进行机械扫描。
这种存储方式有许多问题,容量仅为几百KB,而且纸带易损坏,无法长时间保存数据。
读取速度也非常缓慢,影响计算机性能。
即使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脑如鹰酱的ENIAC使用的也都是这种陈旧的纸带存储系统。
数据频繁丢失是计算机用户最头疼的问题。
按照原本那个时空,鹰酱最近应该研发了磁盘存储器,其体积也有几百公斤之重,需要专门的起重设备安装到大型计算机上。
与纸带相比容量有所提升,但仍是按照MB来计算的。
而且非常不便移动,基本上固定在电脑机房中使用。
赵学成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他要发明一个机械硬盘,实现惊人的256MB容量,同时配套设计一个10MB容量的软盘,这样用户可以方便地携带和交换数据。
这在当今世界将是划时代的创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过。
而如今存储技术还没有形成标准,这是种花一次性抢占优势的大好时机。
根据系统提供的计算机高级工程师技术指南,赵学成开始构思新型机械硬盘的具体设计方案。
与大型电脑用的笨重硬盘不同,他要实现一个小型化的硬盘系统,这样可以内置到个人计算机中,实现真正的便携存储。
首先,他根据指南设计了一个固定转速的盘片旋转系统。
通过高精度的小型马达驱动盘片产生每分钟3600转的稳定旋转。
盘片由磁性材料制成,可以在表面存储数字信息。
然后,他开发了一个飘浮在磁盘上方的非接触式磁头。
磁头组装在一个高敏感的悬浮控制臂上,可以在盘片旋转时保持稳定悬浮,利用感应原理读取盘片表面的磁性变化,而不会接触到表面,避免了磨损。
接着,他设计了一个精密的磁头寻址系统,包含步进电机和线性轨迹,可以在1毫秒内快速精确地移动磁头到盘面上的目标位置,大大提高了读写速度。
通过多组磁头并行工作,读写性能可以达到每秒1MB。
同时,他开发了高效的盘面扇区管理与错误检测算法,将磁盘表面合理分割为扇区进行存储,并增加校验机制,确保数据完整性。
通过一周的连续努力,赵学成终于完成了这个256MB便携式硬盘的设计。
它的体积不超过300毫米见方,重量小于3公斤,可以直接内置到个人计算机中,实现真正革命性的大容量存储!
与此同时,赵学成也在进行10MB软盘的开发工作。
软盘需要实现可移动与传输数据的功能。
他采用了一个圆形塑料基片,内部涂布相同的磁性材料,然后设计了一个精密的保护壳,使用时可以完全露出软盘表面,不使用时壳体可以全面覆盖住磁面,防止意外磨损。
上一篇:我的修仙过于简单
下一篇: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就拒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