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末日前:我的后盾是国家 第75章

作者:零点有雨

  他的遗体会被运到那座早就已经成为无数人精神寄托的烈士墓园,安置在纪念堂之中,成为航天英烈们的代表,接受亿万人敬仰。

  此刻,烈士陵园里,世界政府议事团众多成员已经到来,还有大量的媒体记者、经过选拔后的普通民众等在这里,迎接烈士遗体。

  庄严肃穆的仪式之中,赵建国和众多其余烈士的牌位,静静安眠在了鲜花环绕之中。

  江阳等人同样在此。

  鞠躬默哀,放下鲜花之后,人们才带着有些复杂的思绪离开这里。

  赵建国遗体转运离开,另一个受到世界瞩目的物体被运了出来。

  那是一个封锁严密的金属箱子,里面以真空状态储存着来自月球地下的100余份样本。

  此刻有至少数万名科学家在等待着这一份样本的到来。

  透过直播画面,看着这个金属箱子被飞机运走,江阳心中再度涌现出一抹期待。

  不知道这些来自收割者文明造物的残留,能为我们的文明带来什么……

  这同样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现结果的事情。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无非是再多冬眠几次而已。

  “希望我们的世界能更快发展,能在下一次末日到来之前,拥有足够程度的科技吧……”

  返回基地,江阳再度投入到了不间断的学习之中。

  之前在人类世界攻克冬眠技术的近十年时间之中,江阳便始终在保持着不间断的学习状态。

  如今他在物理、数学、机械等领域所掌握的知识已经实打实的达到了博士程度。

  在前沿科技发展方面的眼界和知识广度更不是普通的物理学博士可比。

  但就算如此,学习也不能停下。

  每次冬眠苏醒的两天时间,一天用来学习,一天用来接触外部世界,增加对世界发展的了解,对于江阳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

第135章 新型储能材料

  世界仍旧如同一部按下了快进键的电影一般,飞快在江阳面前前进着。

  又经过了几次冬眠,江阳再度得到了一个消息。

  对那些月球标本的初步分析已经完成,最终结论是,这极有可能蕴含着一种全新材料的制造逻辑。

  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全新材料,而是一种逻辑。

  这价值就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一种材料仅仅只是一种材料而已,应用范围再广泛也有限。

  但掌握了这种开发新材料的逻辑的话,那就意味着人类世界有可能开发出源源不断的新材料,最终改变整个世界!

  不出所料的,这个消息瞬间引爆了舆论,不知道多少人在关注着。

  但同样很遗憾的是,新逻辑、新材料的研发都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人们也只能在等待之中煎熬了。

  至于江阳……

  5次冬眠,仅仅10天时间的等待之后,一个重磅消息便呈送到了他面前。

  “经过对收割者文明造物特殊结晶工艺研究,我们开发了一种名为‘浸出冷焊’的材料加工工艺。经过研判,我们认为这种工艺在高温超导、高强度合金、高性能储能材料等方面具备极大应用潜力……”

  呼……

  江阳轻轻出了口气。

  他知道,己方能从这些连残骸都算不上的,仅仅只能算是残留物的收割者文明造物上获取的,最多最多也就算是收割者文明最为粗浅的皮毛部分。

  但这并不妨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价值。

  江阳坚信,每一个文明都是从落后时代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强大如收割者文明,难道便没有科技比此刻人类更为落后的时候?

  落后不可怕,能追赶,且能加速追赶就行。而此刻这些知识毫无疑问推动了人类世界的科技进步速度。

  又过了几次循环,仅仅几天时间的等待而已,便再度有重磅消息出现。

  有些出乎江阳的预料,这一次出现突破的竟然不是万众期待的高温超导或者高强度轻型合金,而是储能材料。

  “利用浸出冷焊工艺,科学家在首次在实验室之中造出了储能密度高达10KWh/kg的锰基储能材料,相比起以往最高仅有0.6KWh/kg的储能材料,实现了约17倍的提升。

  并且该储能材料安全性能极高,针刺、撞击都不会燃烧,所需原材料储量丰富,工艺成熟后价格较为低廉,在充放电次数、大电流充电方面也表现出了优异性能。

  据此估算,未来采用该型号储能电池后,电动车的单次充电续航里程有望从目前的最高1000公里提升至1.5万公里以上。

  据记者采访了解,专家表示该型号电池开发进展顺利,产业布局已经开始,有望在5年时间内大规模商用……”

  看到这则新闻,江阳心中满是振奋。

  这仅仅是一块电池吗?仅仅只是驱动电动车吗?

  不。

  这样一种储能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毫不客气的说,可以从最根本层面改变人类世界的运转逻辑。

  如今时代,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具备极高潜力。

  但这种能源之所以无法大规模应用,最为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它们不稳定。

  风总是时有时无,时强时弱。光伏的话,且不说白天黑夜的变化,便连一片乌云飘过都能为发电效率带来极大影响。

  那么,该如何才能完美利用这种能源?

  这就牵涉到了一个问题,储能。

  如果有一种装置,可以将高峰期的清洁电力储存起来,等低谷期的时候释放出去,这样一来,不稳定的清洁电力不就能实现平稳输出了吗?

  可是受限于储能技术,这种完美状况迟迟未能在人类世界出现。

  而现在,这种锰基储能材料的出现,真正解决了这一困扰人类世界发展的痛点。

  或许用不了太久,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便可以退出能源行业,仅仅只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存在;

  或许用不了太久,无边无际的风车和光伏板便会遍布地球,以极低的价格生产出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到全世界,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电力极大充裕的便利;

  或许用不了太久,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的续航时间会提升到一个月以上,便连飞机等载具,也会使用电力作为能源;

  电价降低还会将各种工业品的成本压缩到极致,或许用不了太久,就算是非洲最落后地区的人们,也能没有太大负担的用上各种现代化电器。

  电价的降低还会导致超算基地成本的降低,算力规模将会极大提升,人工智能技术将会迎来飞速发展……

  小小一块电池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它却足以成为撬动世界改变的那根杠杆。

  不出意外的,这个消息再度在网络世界中引爆了舆论,不知道多少人在满是热切的讨论着这个消息。

  “手里有10万预算,大家说我是现在入手车子,还是等新型电池出来?”

  “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

  “楼主不要听上面人胡说!什么折扣,等新型电池出来,现在的电动车就不只是折扣那么简单了,而是会变成垃圾!一钱不值的垃圾!”

  “买不如租啊楼主!”

  “就是,我都打算把我的车子处理掉,安心等新电池出来了。”

  “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好着急啊。”

  看着一个个急切催促的声音,一股优越感从江阳心中浮现。

  “你们就慢慢等五年吧,我可不一样,我只用等两个来月就行了。”

  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清醒时间之后,搭载新型电池的车辆、笔记本、手机等产品便提前推向市场,瞬间便引发了抢购狂潮。

  与此同时,高温超导材料的研发也出现了突破。

  实验室之中,人们首次造出了常压条件下,能在零下40摄氏度保持超导状态的材料,距离真正的室温超导再度跨进了一大步。

  以那一点小小的残留物为基础,在世界政府的统一组织之下,在成千上万的科研学者们万众一心,在整个社会舆论氛围的万众期待之下,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如同井喷一般。

  短时间内,江阳甚至有了眼花缭乱的感觉。

第136章 地下基地集群

  这一次醒来,还有一名世界政府官员专门找到了江阳。

  “江阳同志,我受世界政府议事团委托,前来就大规模地下基地群的建造方案征询你的意见。”

  那位官员有些崇敬的看着江阳,说话、动作之间俱都小心翼翼,很显然具备一定级别,知晓江阳的特殊性。

  “地下基地群?”

  “是的。如今距离上一次末日过去已经有21年,而收割者文明的新一次打击随时可能到来。

  为进一步提升文明生存能力,我们认为,在推动科技提升、大规模扩大航天产业等手段之外,想办法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庇护也是有一定必要的。

  虽然就算进入地下基地群也未必能避免收割者文明收割,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一定没有用处。

  或许未来我们对抗末日的某些手段会引发大规模灾难呢?或者新一次收割的模式会有所不同呢?

  我们的想法是,有备无患。宁愿这些地下基地最终用不到,也不能到需要用的时候没有。

  身为我们人类文明唯一的循环者,您经历过许多次末日,您的特殊经历独一无二。我们认为您有足够的智慧就这个问题作出判断。”

  江阳默然片刻,问道:“地下基地群规模有多大?”

  “很大。几乎每一个地质稳定点都有相关规划,总工期按目前规划是50年,最终目的是,建造出一个足以容纳全部人口的庞大地下基地集群。

  每一个基地都要具备足够的防护力,具备独立运行的能力和足够支撑至少10年的物资储备。”

  “这堪称人类文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了吧……”

  “是的。经过世界政府十几年的筹谋和积累,以及这些年来科技的飞速进步,文明内耗的减少,我们认为,现阶段的我们已经具备了进行这一项庞大工程的能力。

  额外多说一点,依据世界政府中期规划,在接下来十年之中,我们还将在进行这一项前所未有巨大工程的同时,进行月球永久式基地的建设,进行火星载人登陆任务,进行太空-天空-地表-地下四位一体风险监控网络的建设,等等等等巨型任务。”

  江阳点了点头,道:“既然有足够的工程力量,那就建吧,我赞同。

  不管能不能发挥作用,有总比没有好。

  只是同时进行这么多工程,社会层面不会受到影响么?”

  “我们经过评估,会有一些影响,但在可控范围内。

  首先是收割者文明的压力在,其次则是近期以来科技的大幅进步,电价极度降低与人工智能大幅发展所导致的工业品数量极大充裕。

  一台中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放在末日之前可能要一万块,但现在呢?一千块就足够。而比较起来,民众的收入却并未降低,反而会因为众多巨型工程的推进实现上涨。”

  “那就没有问题了。我赞同。”

  “是。我将会向议事团转达您的意见。”

  来人恭敬的向江阳告别。

  刚想投入到学习之中,旁边,周玉眼含泪珠走了过来。

  “怎么了?”

  周玉擦了擦眼泪,声音之中满是悲伤:“刚接到消息,在上一次我们冬眠的过程中,我妈妈她,去世了。”

  江阳见过周玉母亲,那是一个很和蔼可亲的老太太。

  对于从小在社会福利体系下长大的江阳来说,她为江阳提供了许多情感上缺失的领域。

  唯一可惜的是,自己因为参加未来计划的缘故,并未能和她长期相处。便连周玉这个亲女儿,也仅能间隔至少50天,多则200天才能见一次面。

  如今,这位老太太离开了这个世界。

  简单收拾一下,江阳周玉两人以最快速度赶到了那座城市。

  看着老太太的遗像,周玉痛哭到不能自己。

  夜晚降临,江阳周玉两人便住在了这里。

  “其实早在参加未来计划的那一天,我就预想到了今天的局面。我只是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我还以为妈妈会在我也变老之后才会离开。”

  夜色之下,周玉喃喃的说着。

  江阳低声道:“前几天……上一次冬眠苏醒的时候,孙主任的儿子去世了。”

  周玉一怔:“这我倒是不知道。为什么?”

  “年纪大了,总会有很多意外。”

  “孙主任儿子多大岁数了?”

  “61了,只比现在的孙主任小几岁而已。其实按正常年龄计算的话,我们如今也五十多岁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