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零点有雨
至于痛不痛苦,那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而自己没有那么多顾忌,当然是怎么快,怎么痛苦小怎么来。
综合研究下来,还是吞枪最合适。
一旦扣下扳机,子弹会立刻穿透脑部,让人在来不及反应,感受不到一点痛苦之前便会死去,最是方便快捷,安全无痛。
那么……就是现在。
江阳一狠心,用力扣下了扳机,下一刻意识便骤然消失。
再下一刻,江阳骤然醒来,慢慢从床上坐起。
“踏马的,果然是一点痛苦都没啊……”
江阳感叹着,心中满是平静。
临死之前那副图像还清晰印在脑海之中。他不紧不慢的来到书桌前,拿起纸笔,仔细认真,慢慢勾画。
一直到将所有需要记录的东西记下来,他才拿起手机,拨通了那个号码。
第110章 全力以赴
走出自己租住的小屋,来到外面大街上,江阳便看到了车水马龙,人流熙熙。
一片都市繁华气息扑面而来。
江阳心中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嘴角却浮现出了笑容。
“还是有人的地球好啊……”
一个多小时之后,江阳如同之前循环那样,坐在了保密会议室之中。又在几个小时的详细讲述与沟通之中,让所有与会者们俱都接受了自己带来的情报。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上一世所收获到的情报了。
从进入那处通道开始,江阳详细讲述了己方所看到的一切东西,包括那条地下通道与地下腔室的建造年龄、检测到的各种信息,以及最为重要的,在那里所记录下来的各种文字。
此刻,那张经过多重压缩才形成的图像,已经由江阳告知了压缩算法,然后解压缩成了众多文字。
这些文字便呈现在了众多与会者面前。
孙长河严肃道:“立刻交给信息编码、文字破译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解读。
动作必须要快,无论涉及到哪些机构都必须无条件配合。”
“是。”
顾常山答应一声,立刻前去安排。
布置完了这件事,孙长河看向江阳:“依据前几世我们的判断,以及你和航天员们在月球上发现的信息,总结下来,我认为情况是这样的:
那处地下浮空城是灭绝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而它,是可以被氢弹摧毁的。唯一的阻碍在于,浮空城周边存在一种未知原理的负物质场护罩,阻隔了任何外部物体进入。
终结末日的关键点便在于,如何将氢弹送入到地下腔室之中。
而依据你们对那个推测为飞船载具的物体的研究,你们认为,超导材料有可能可以突破这层负物质场护罩的防护,让我们将氢弹顺利送入地下腔室并将其摧毁。”
江阳微微点头:“是。”
孙长河看向了陆兆明。
陆兆明斟酌片刻,道:“江阳同志,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我们的科学体系之中完全没有涵盖所谓负物质场这种东西,我们更不知道超导材料是否真的可以抵御其影响。
当然,这并不影响后续我们的判断——无论如何,这总归是一个可以尝试去突破的点,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所在,必须要去尝试一下。
就先假定超导材料真的可以抵御负物质场影响好了。
可是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究竟是某种恰好具备超导特性的材料同时也具备抵御负物质场影响的能力,还是,不管什么材料,只要具备超导特性便具备抵御影响的能力?
这两者是不同的。对此,你们当初有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或者判断吗?”
江阳微微怔了一下。
这一点他之前倒是真没想到。不过很显然,陆兆明教授的分析也很有道理。
究竟是“超导”抵御了负物质场,还是具备超导特性的这种材料抵御了负物质场?
比如一把金属材质的刀,因为它是金属,所以它具备导电的特性。
某种紧急情况下,它被临时充当连接两条电线的任务。那么在不知道其中原理的人看到,便有可能认为,只要是刀子形状的物体便可以导电。
但这其实是错误的。唯有明白了电力传导的原理才能明白,真正让它导电的是它的材质本身而不是它的形状。
就像此刻,抵御了负物质场侵袭的,同样有可能是那种材料本身,其超导特性仅仅只是它的“形状”而已,完全无关紧要。
江阳微微摇头:“我们当时无法从它上面获取更多信息。
但我认为这同样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除了这一点之外,我们没有其余可以尝试的路线。
我们唯有循着这条路走一走试试看。能否走通,要真走了才知道。”
陆兆明教授默默点头。
孙长河看向他:“那么陆教授,我们有能力制造出一件超导材料护罩,完成向月球的投送,并让它能在月球环境下运行么?”
江阳沉声道:“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地下腔室浮空城所在区域,电力无法使用。这座超导材料护罩如果需要动力的话,只能依靠机械能。”
陆兆明教授额头上渗出了一些汗珠:“我需要讨论一下。”
半个小时后,他重新上线。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我们人类现如今并没有在常压,甚至真空环境下,能在零下三十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保持超导性能的材料。
现如今高温超导研究的最先进成果是铜基超导,常压甚至真空环境下,其能保持超导状态的最高温度是零下140摄氏度左右。
这与那处地下腔室及通道零下三十摄氏度的温度差了110度。
如果换做现阶段已经可以量产的超导材料,那么温度上限便是零下180摄氏度,温差将达到150摄氏度。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要营造出温度足够低的环境,才能让这些材料发挥超导性能。
如果可以使用电力,那问题会简单许多,大不了我们运送一套散热装置上去。
但如果无法使用电力的话……我们就必须要设计一套基于人力,或者化学能驱动运转的散热装置了,同时这一套装置还必须要可以移动,再结合月球的特殊环境和任务的特殊需求,这会很复杂,很困难。”
单单只是想一想,江阳便可以知道这样一套装置究竟会有多么复杂,多么笨重。
但他同时也知道,这是唯一的办法,必须要做到。
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孙长河平静的看着陆兆明:“我们没有别的选择。
召集相关专家,在五天时间之内将这种装置造出来。”
陆兆明微微颤抖着站了起来:“是。”
孙长河转头看向江阳,视线之中多么一抹温和。
“江阳同志,感谢你的忍耐、牺牲和付出。
正是因为你的多次轮回,这一世的我们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我无法保证这一世一定能迎来末日的终结,但我可以保证,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文明,都必将全力以赴。”
第111章 PYDD6
会议结束。江阳坐在座位上有些疲倦的揉了揉额头,然后毅然站起。
他知道,事情还未结束,此刻还未到自己休息的时候。
身边,顾常山也同样站起。
江阳看向他:“走吧,准备给我的训练吧。”
前几世循环都是如此。会议结束之后,江阳便要为登月做准备了。
这一次,顾常山却摇了摇头。
“不,没有训练。”
“哦?”
顾常山认真的看着江阳:“前几次循环,因为你的付出和牺牲,我们已经获取到了足够多的情报。这一世,不需要你再登月了,你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江阳有些急切:“可是,那处通道之中的情形以及浮空城的情况只有我知道,只有我亲自见过。没有我指引的话,航天员们能到那里去吗?”
“他们都是最优秀的战士。有你提供的情报在,相信他们一定可以完成此次任务。以及……”
顾常山顿了顿,神态愈发严肃:“这一世,你不能冒一点风险。”
江阳微微怔了一下,心中随即明悟。
确实,我是不能冒风险的。
如果我最终仍旧死在月球上的话,那么,就算航天员们最终完成了炸毁那处浮空城的任务,循环也依旧会开启,他们的牺牲,地球上所有人的努力都将白费。
这一次登月,我不能去。
“好好休息吧。”
顾常山轻轻拍了拍江阳的肩膀,转身离开。
……
丰山超导实验室大楼灯火通明。
会议室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超导、制冷、机械等各学科专家济济一堂。
陆兆明端坐在会议桌前,神色满是凝重。
这一次会议,他并不是以一名理论物理学家的身份参与的,而是以末日计划指挥部科学总顾问的身份参与并主导的。
“……以上便是我们这次的任务背景以及具体需求。
在座各位都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有什么意见,请畅所欲言。”
会议室中顿时出现了轻微的骚动,但片刻后就平息下来。
在陆兆明的主持之下,分组讨论随之开始。最终,一位专家作为代表举起了手。
“此次任务的核心其实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超导材料,其二,制冷设备。
在这两个部分之中,又以制冷设备最为关键。
而制冷设备会受到那种疑似为负物质场的未知存在的‘腐蚀’,那么,这一整套装置的结构就必须是这样的:
最外层必须全部由超导材料覆盖,它是这一整套装置的铠甲;
超导材料内部为制冷装置,它的外层必须保持在极低温度,以确保超导材料处于‘超导’温度下,不至于失超;
再内部,则是乘员舱以及动力来源。
在无法使用电力的情况下,基于制冷机的工作原理,使用其余形式能源完成这一过程同样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备选有以下三种,热机、人力和重力势能。
热机包括柴油机、汽油机、煤油机等等,凡是通过燃料燃烧来获取动力的设备一律属于热机范畴。
但热机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它自身会释放出大量热量,而这与超导材料所必须保持的极低温度矛盾。
我认为热机可以排除。
其次便是航天员们的人力。
他们可以在制冷机内部,以自己人力驱动压缩机和制冷剂的运转,为这一整套装置营造出足够低的温度,以确保最外层的超导材料不失超,最终起到铠甲的效果。
以及,据现有情报,那处月球地下通道具备向下的坡度,而这一整套装置必然具备较高的质量,如此便具备了一定的重力势能,这些能量也可以利用。
当然,具体有多少,如何统合航天员们的人力和重力势能还需要具体计算。”
陆兆明默然片刻,问道:“以人力和重力势能两种能量代替电力,在平均温度为零下30摄氏度的真空环境之中,将这一套装置的温度控制在至少零下180摄氏度……能做到吗?”
他知道,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无非是以外部能量为制冷剂施加压力,强行令其汽化或者液化,并借助汽化液化过程之中的吸热和放热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无论此刻己方讨论的制冷机,还是普通的家用空调都是基于这种原理。
但能达到如此低温的制冷机很显然与普通空调不同,它已经属于实打实的科学装置范畴了。
极为精密复杂,体积和质量俱都极大。
只依靠人力和重力势能来让它平稳工作,这恐怕比上天还难。
那位作为代表的专家声音也低沉了几分:“这只是整体设计思路。具体能不能做到……”
上一篇:洪荒:我为遁去其一!开局立地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