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京海,家父高育良,一路狂飙 第69章

作者:最后一天

  “还透支了以后一部分的销售。”

  “至少不少人。”

  “估计一边都不用买厕纸面纸了。”

  “反正等后面正常营业之后,肯定不会这么高。”

  “而且。”

  “其他几家开起来。”

  “又会分走一部分客户。”

  “今天虽然下面的县没什么人到这里来,但附近的开发区,临海区,都是有人专门跑过来到这边采购的。”

  “等其他店开起来。”

  “他们自然不会到这里来买东西。”

  “不过真的七家店前部开起来,一天三四百万的营业额应该还是有的。”

  听了高关山的分析。

  两个女人也开始理智起来。

  不过就算如同高关山说的这样,那营业额也不少了。

  一天三四百万,纯利最少也有五六十万。

  一个月小两千万?

  想想。

  两人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这样的数字,不得不让人惊叹。

  就算是不再做其他地方的扩张,一年都有两个亿的利润?

  陈书婷有些恍惚了。

  建工集团。

  那是陈泰打拼一辈子才弄起来的。

  现在也不过十几亿的家底,那还是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在那里,还要养活上千人。

  和高关山比起来,逊色多了!

  特别是。

  开超市这可是正当营生。

  而且是来钱非常稳定的行当,真正的现金奶牛。

  这些点全部开起来,半年不到就能把所有的成本收回来,这可真是太好了。

  ……

  京州。

  省府大院。

  赵立春在吃完晚饭之后,在外面的路上溜达0 ......

  经过黄严军家门口的时候。

  看到黄严军在家。

  打招呼:

  “老黄回来了。”

  “好几天没看到了,要不到我那喝杯茶?”

  “最近我自己刚培养出来一株不错的松树,正好现在春天到,焕发着生命力。”

  “到我那看看?”

  黄严军刚从京海回到京海。

  此时也刚吃过分。

  听到赵立春的邀请,犹豫了一下,起身出门:

  “那就去看看。”

  “立春同志是此中高手,我也去学习学习,看看你说的这珠松树,到底有没有你说的那么神奇!”

  赵立春的院子里。

  黄严军围着赵立春培育出来的松树。

  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

  “不错。”

  “果然有寓意。”

  “看上有种冲冲破寒冬的劲,散发一股旺盛生命力。”

  不远处的赵立春倒好了茶。

  对黄严军说道:

  “好了,过来喝茶。”

  黄严军啧啧称奇的走到茶桌边上。

  两人坐下来默默喝茶。

  黄严军自然知道,赵立春故意溜达到自己那边,找自己过来,不是为了这个松树,也不是为了喝茶。

  是有事情。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黄严军说道:

  “我在京海的时候,瑞龙到我那里拜访。”

  “之前还真没见过赵公子,听说瑞龙大部分时间也不在京海,真是一表人才。”

  赵立春笑笑说道:

  “你还夸奖他呢!”

  “那小子就是爱玩,平时也不见 着家 。”

  “不过那小子不靠谱。”

  “到京海一趟。”

  “离开之后就和我抱怨,说京海的经济怎么怎么不好,不如京都就不说了,还不如吕州。”

  “这话说的,还让我没办法反驳!”

  “但现在年轻哪里知道。”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就算暂时跟不上其他地方,但以后也会慢慢发展起来的嘛!”

  黄严军欠了欠身。

  他知道。

  赵立春突然提到京海的经济发展,估计是要见到正题了。

  虽然他还不知道赵立春打算说什么。

  不过还是应和道:

  “这也不怪瑞龙这么说。”

  “那是我的老家,我也要这么说,京海的发展真是太慢了。”

  “以前还能和吕州并驾齐驱。”

  “但现在。”

  “已经被吕州甩在身后了。”

  赵立春微微点头。

  说道:

  “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啊。”

  “现在上面提出的要求,经济发展要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拉动地方上经济的发展。”

  “京海确实要加把劲了。”

  “不过。”

  “吕州的经济以前也不怎么样。”

  “自从李达康到了吕州之后,提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要说李达康这人,经济发展还是有一手的。”

  “你觉得。”

  “要是将李达康调到京海。”

  “会不会让京海的情况有所好转,让京海的经济能发展起来?”

  黄严军一愣。

  随即微微皱起了眉头,认真思考起来。

  在黄严军心中,肯定是希望京海的经济能发展起来了,毕竟那是他的老家。

  而李达康搞经济的能力。

  大家有目共睹。

  他所任职的地方,经济都会有所提升。

  要是将他调到京海,确实能给京海带来不错的效果。

  只不过……

  黄严军心里在揣度。

  赵立春的这个提议,是不是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

  毕竟大家都知道。

  李达康以前是赵立春的秘书。

  虽然外面也有传闻,李达康自身有本,而且不站队,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

  黄严军斟酌着说道:

  “李达康到京海的话,确实是也不错。”

  “而且京海的二号现在也处于病休状态,缺少个发展经济的能手。”

  “不过我听说。”

  “达康同志在吕州,上马了不少项目。”

  “这贸然将他调动到京海,会不会对吕州这边造成变动。”

  “要是因为调动,引起吕州那边出现什么问题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赵立春摇头:

  “育良同志不是在那嘛!”

  “育良同志的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非常擅长平稳大局,之前群峰同志慧眼识珠,将他动汉东大学拉出来。”

  “也是看中他这一点。”

  “育良同志到吕州时间不长,更能用公正眼光看事情。”

  “吕州的事情让他接手,也不会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