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一个方块人咋成神仙了 第88章

作者:科学的三段论

一名身穿黄色道袍的精壮男子气喘吁吁得指着前方说道,“神碑神碑就在前面。”

话音一落.

他面前的几人全都眼前一亮。

原本的疲惫瞬间一扫而空。

“快,带我过去。”

为首的黄袍道士杵着九节杖着急道。

精壮男子点点头,当即带着一行人继续向前。

不一会。

众人穿过密布的丛林,来到了一处空地。

这片空地约莫有几百平。

全然不见一棵大树,只有一个又一个与地面齐平的树桩残留在原地。

地面也不算平整。

到处是深深浅浅的坑洼。

似乎是被某种东西从高处落下砸出来的。

当然。

最吸引众人目光的便是空地边缘那一个高高矗立的石碑。

没错,就是石碑。

一个通体由浅红色花岗岩铸成的超巨大石碑。

高逾数十丈。

一眼望不到顶。

众人站在石碑脚下,拼命抬头仰望。

隐隐约约能看见上面的两团光亮。

只是现在白天。

所以看不真切。

不过单看这座石碑的规模,就已知道非常人所能建造。

为首的黄袍道士杵着九节杖缓缓走上前。

抵到石碑跟前。

伸手触摸感受着石碑的冰凉。

良久,他发出一声感慨:

“此碑真乃神迹,说是神碑一点也不为过。”

东汉末年,道士,黄袍,九节杖。

黄袍道士的名号其实已经呼之欲出。

没错,他便是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大贤良师、天公“六二七”将军张角。

周围一群人分别是他的两个弟弟张宝、张梁以及弟子马元义、唐周、张曼成等人。

当然,现在的他还没喊出这句话。

一年半以后才是甲子年呢。

张角乃冀州巨鹿郡人士。

距离赵云所在的常山郡和太行山不过百余里。

此番他传道到太行山一带。

恰巧有人告知他关于神碑一事。

心生好奇。

便带着弟弟和弟子们前来探查。

只是他们没想到,神碑的传言竟然是真的。

太平道是张角兄弟三人共同创立。

所以他的两个弟弟也和他一样,穿着黄色道袍。

此时,张宝上前道:

“我听闻此间人说,这座神碑并非凡人建造,而是前段时间某日突然之间降临。”

“无征无兆,无声无息。”

“只是睡了一晚的功夫就突然出现了。”

“关键到了夜晚,神碑顶上依旧会有神光闪烁,相隔数十里也能清晰可见。”

“大家都传说这座神碑乃是从天界落下。”

按理来说,有神光指引。

应该很容易找到。

但实际并非如此。

此处乃太行山脉深处,到处是崇山峻岭、苍郁大树。

在远处。

可以越过古树直接看到神碑顶上的神光。

但是一进入太行山脉。

无数的树木遮挡,别说神光了,就是太阳光都异常黯淡。

所以即使是他们。

也废了好大一番功夫才找到神碑。

这时,一旁的弟子唐周忽然问道:

“师父,弟子想问,这世间真有神仙吗?”

真有神仙吗?

张角顿时陷入沉思。

有一句话说得好。

越接近神明,才越清楚神明的真相。

张角亦是如此。

别看他对弟弟和弟子们说自己乃入山采药时偶遇南华老仙,然后才被传的《太平要术》。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太平要术》是他自己写的。

南华老仙也不存在。

这一切其实都是他为了传道,假托神仙之名杜撰的。

只是说多了,不仅身边的人信了,连他自己都快信了。

至于那些仙术。

也基本都是他以前学过的一些戏法。

算不上真正的仙术。

只能算些旁门左道罢了。

符水能治百病就更简单了。

只需要在水中加入红枣、粟米等材料,然后熬成粥。

再提炼出其中的精华。

符纸虽是假。

但吃饱喝足,绝大多数人的疾病都能不治自愈。

当然,其实来的很多百姓也都知道这一点。

但架不住跟着他真有活路。

久而久之,愿意跟随他的信徒也越发众多起来。

他的影响力也遍及了大汉大半的州郡。

至于这世间有没有真神仙。

他是倾向于有的。

只是凡人见不着。

即便是他传道数十载,走南闯北,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大汉,但也从未见过真正的神仙。

但他当然不能将这一切说出来。

作为太平道的首领,他如果都没有底气。

底下的人心就散了。

张角整理了一下道袍,自信说道:

“当然有,只是神仙或高居天界,或隐于洞天福地,都不是凡人能够轻易见到的。”

“就如同这座神碑,你们觉得是凡人能够铸成的吗?”

其他人也走上前,伸手摸了摸这座上百米的石碑。

石碑的表面不算光滑。

毕竟云易制造的时候并非用的磨制花岗岩,而是普通的花岗岩方块。

但表面依旧无比平整。

从上至下,就像是被打磨了无数遍。

如果这座石碑真的是凡人所铸。

那耗费的人力物力一定极为惊人。

他们就生活在这周围。

又怎么可能从来没听说过呢?

所以...

石碑难道真的是从天外降临?

这时,一旁的马元义蹲在地上,忽然指着石碑的底座说道:

“大家快看,神碑的底座和大地是分离的。”

啊?

底座与大地分离?

这是什么意思?

众人疑惑不解得看着他。

马元义没有再开口解释,而是伸出手在底座下方刨了刨。

迅速带出了大量泥土。

一旁的张梁才缓过来,就上前一把拉住了马元义:

“你在干什么?把神碑的基座刨了,万一神碑倒了怎么办?”

马元义轻轻抽开手:

“张梁师叔,我想问一下你,你说一件重物压在松软的泥土上,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