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594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今天突然有点想法,下本书想写1984年的港娱,只是个想法。

  我是八零后,别看我在书里总喷香港,但关于电影的经典,基本都是港片。

  香港电影人我也有很多很喜欢的,干中学的典范~

  大家有类似的好书,帮忙推荐一下,我学习学习~

  另外,求月票~

第543章 丧尸片?

  首映礼还是比较有用的,昨晚参加了首映礼的观众,当晚全部化身电影吹,自发的当起了自来水。

  “兄弟,听我的,只要明天你看了电影,肯定会说一句卧槽~”

  著名的西祠胡同论坛,有人在上面发表感言。

  帖子一经发出,立马有人在下面回复。

  “卧槽,兄弟,你真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今晚已经卧槽过了……”

  “看来也是今晚参加首映礼的兄弟,我只能说,这个电影,太太太牛逼了~”

  有人忍不住好奇:“比《后天》如何?”

  “《后天》给他提鞋都不配,说句灭自己威风的话,一开始我都想不到这片居然是一个华夏导演拍的……”

  “没错,史诗级的灾难片,以我三十年的阅片经验,《2012》绝对是标杆级的电影~”

  不仅网友自来水,媒体们也集中进行了报道,大家的角度各有不同。

  【《2012》首映礼,首次实现中美互动连线~】

  【大牌云集,论张辰在好莱坞的地位~】

  【史上第一灾难片横空出世~】

  【我预言,新的影史纪录要诞生了~】

  【震惊!程龙转型之作,大获成功!】

  【果然只有我大中国才具备拯救世界的工业实力~】

  首映礼后,清一色的好评。

  大家都是收了钱的,而且电影的质量也的确不错,当然要说好话。

  也不是没有媒体想到另辟蹊径,和大家唱反调。

  但权衡之后都放弃了。

  星辰娱乐现在已经是内娱巨无霸,唱反调短期来看的确能够获得关注,但必然被星辰娱乐拉黑,长远来看,得不偿失。

  别的不说,以后星辰娱乐的首映礼根本不邀请被拉黑的媒体,光是这一条,就够媒体头疼的了。

  要知道,他们就是靠新闻挣钱的。

  你连第一手的新闻都拿不到,这代表什么?代表失去了造血能力。

  多庞大的机构失去了造血能力,最终结果都是变成一滩烂肉。

  网友和媒体的吹捧,感染了一部分网友。

  这些网友立马跑去买零点场的票,却发现要排队。

  零点场都这么多人看?

  然后就有人鬼鬼祟祟的凑到跟前说:“兄弟,《2012》零点场的票要不要?”

  黄牛?

  这年月,能看零点场的,家里都不差。

  别的不说,看零点场,起码得有车吧。

  那个点,出租都少,更别说公共交通了。

  没个车,真看不了零点场。

  面对黄牛的问询,网友也不含糊:“多少钱出?”

  “不贵,160~”

  一番讨价还价,120成交。

  120看场电影,肯定有人觉得疯了。

  别惊讶~

  96年《泰坦尼克号》就已经卖60-80了。

  一般的电影当然没有这么贵。

  这时候的电影票,通常是25-30元/张。

  但一些紧俏的好莱坞大片,尤其是特效大片都会涨价。

  一线城市,大片最高能卖到80元,二线城市也能跟卖60。

  黄牛也只是含泪翻了一倍而已,主要是怕太高就没人买了。

  这帮人《环太平洋》的时候就这么搞过,到《2012》的时候就更轻车熟路了。

  如果说什么人最期盼张辰的电影快快上映,这批人绝对排第一。

  每次张辰的电影上映都是他们赚钱的好机会。

  即便被翻了一倍,但还是有人咬牙买了。

  零点场啊,再过几个小时就能看了。

  看完才好吹牛逼不是~

  同样的情况在各大电影院门口上演,售票窗口外面排起了买票的长龙。

  不差钱的图省事,干脆就买了黄牛票。

  但更多的人则是老老实实的排队买,120元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太贵了。

  可国内的影厅,大部分都只售当天的票。

  因为电影院排片都是临时调整的,第二天的场次时间都不确定,根本没法卖。

  6月7日,首日票房出炉。

  6310万,打破了《环太平洋》的首日票房记录。

  业内预估,《2012》的票房大概在6-7亿之间。

  媒体欢腾,网友狂欢,张辰也再一次成为风口浪尖。

  业内却一片沉默。

  他们已经麻木了。

  上次《环太平洋》,张辰创造的记录已经够多了。

  再次打破自己的记录,似乎也没什么好值得惊讶的。

  至于追赶,呵呵,根本不会产生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

  酒店里

  杨小蜜的脑子里被放了一晚上烟花,就连早上,都是被强行开机的。

  从张辰身上,她学会了一个道理:

  青筋暴起的不一定是手臂。

  背后捅你的也不一定是刀子。

  趁着张辰去卫生间的功夫,杨小蜜赶忙坐到电脑前,装模作样的浏览起网页来。

  背后传来响动,张辰从卫生间出来了。

  感觉脚腕再一次被抓住,杨小蜜立马道:“你快来看,网上有关于《2012》的差评……”

  这句话果然奏效,脚腕被松开。

  杨小蜜让出位置,张辰坐在电脑前浏览起来。

  主要是关于黄牛票的吐槽。

  【120一张票,太夸张了~】

  【人在BJ,工资3800,,120一张票,勉强能接受,但也觉得肉疼~】

  【我180买的,更亏,还好,电影没让我失望,虽然贵,但我认了……】

  张辰皱眉,《环太平洋》的时候就有人吐槽过黄牛票的问题,公司没当回事,因为规模并不大。

  《2012》不一样,规模似乎不小。

  看来需要和院线强调一下了。

  但院线估计也没什么好办法,这种事通常都是内外勾结的。

  张辰心里已经有了决断,抬眼正要再找杨小蜜,却见对方已经穿戴整齐站在门口:

  “张导,我下午还有个试镜,就先走了,你好好休息……”

  杨小蜜说完不等张辰回应,人已经一溜烟的出了门,好像生怕晚一步就会被张辰叫住。

  张辰被这突兀的一幕搞得有些懵,然后,哑然失笑。

  短信是你发的,到了战场上却当逃兵,真是又菜又爱玩~

  门外,杨小蜜看着张辰没有追出来,终于怕怕的拍了拍胸口。

  实在是不想再被传授经验了。

  电影还在火热上映,随着看过的人越来越多,网上的讨论度也更加火热。

  【做到这么极致的灾难片,它就属于那种我们明知道会看到什么,但当你看到的时候还是会感到震惊。】

  【其实片子里我最欣赏的,是美国黄石公园里面的那个家伙,以及我们XZ的那个智慧的喇嘛,在大难临头前的那种疯狂和镇定,殊途同归,其实都是人类极高的智慧所在。】

  【印象最深的一句:这活果然应该交给中国干,只有中国才能完成】

  【《2012》: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解放全人类世界,全靠我们自己。】

  是的,张辰在电影里的那点小心思,被人看出来了。

  全世界的灾难中,只有中国政府准备了热气球。

  虽然只有寥寥几个镜头,根本没有深入阐述。

  但人们已然脑补出答案。

  票房神话还在继续,两天破亿,三天破两亿,七天破三亿~

  最高兴的除了制片方,就属院线了。

  尤其是那些加盟了嘉禾的。

  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

  2004年,国内荧幕数量为2349块。

  之后几年,荧幕数量大概是以每年500块的速度在增长。

  到08年的时候,大概是4500块。

  09年增长了700块,10年增长了1000块,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几年间就变成了三万多块~

  这一世,因为张辰的干预,国产大片的提前诞生刺激了市场,加上煤老板有组织的加入,院线行业远比原始空要发展的好得多。

  08年已经有了6000块荧幕。

  很多煤老板在《环太平洋》的时候尝到了甜头,立马又投资了第二座,第三座电影院。

  按照常理,这些新电影院盖好之后是需要宣传的,想要聚拢一定的人气起码也得半年时间,但他们运气很好的赶上了《2012》。

  根本不需要宣传,观众们都是自发的找电影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