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592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对艾默里奇来说,最震撼的镜头有三个,洛杉矶版块滑入大海,黄石公园火山雨和大洪水淹寺庙那一幕……

  太有视觉冲击力了~

  哪怕没有其他的镜头,只凭这三个镜头,《2012》都必将被载入史册。

  科幻电影无法逾越的高峰~

  这一刻,艾默里奇已经决定了,他的那部《2012》没必要拍了,因为拍了也无法超过张辰这版。

  狗尾续貂就没必要了。

  华夏这边,《2012》带给观众的震撼同样是无与伦比的。

  灾难片,大家不是没看过。

  也知道灾难片的路数。

  不管是《龙卷风》还是《后天》,其实更多时候都是在烘托氛围。

  灾难的真实画面只能依靠特效完成,而特效就是钱。

  所以注定了灾难片里灾难的镜头不可能太多。

  而《2012》呢,它的投资并不比其他的灾难片高多少,而灾害类型确实其他灾难片的三倍,那就决定了灾难镜头的质量和数量。

  这是很多人来之前通过自己分析得出的结果。

  《2012》或许是华夏第一部灾难片,但精彩程度未必就能超过国外的那些。

  然而实际呢~

  亮瞎众人的钛合金狗眼~

  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每种灾害都有一个足够震撼的经典镜头。

  其余的时候,张辰对于气氛的烘托更是达到了极点。

  这个其实主要考验的是想象力。

  开车在洛杉矶逃避地震时,从大厦里穿过这个镜头就很有想象力。

  看着柱子向一侧倾倒,汽车像下饺子一样从半空掉落,人的肾上腺素会不自觉的增多。

  观众只感觉酣畅淋漓。

  整部电影,观众只感觉全程无尿点。

  不是在逃命,就是在逃命的路上。

第542章 帮帮王宝强?

  高地中心

  罗杰伊伯特是《芝加哥太阳报》的一名专职影评人,同时也是全美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影评人。

  电影开始播放后,罗杰习惯性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下自己的观影的一些感触。

  第一条便是——视觉效果震撼。

  这方面罗杰承认,真的没什么好挑的。

  《2012》的特效方面极为出色。

  地壳变动引发的全球性灾难,汹涌海啸淹没都市、高楼大厦瞬间崩塌、火山大喷发、飞机坠悬崖等场景,都极为逼真,末日景象呈现出毁灭的极致美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灾难现场。

  看个电影,却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末日灾难的恐怖与压迫。

  这些精彩的特效画面成功地将“末日”这一概念具象化,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共鸣。

  没过一会,他又在本子上写下第二条——程龙的转型非常自然。

  程龙自己也说了,在这部电影里,他不再是个能打的大侠,而是变成了为了家人能够活下而搏命的拼命三郎。

  虽然依旧有摩托车追逐飞机这样的惊险镜头,但只有一处。

  而且全片没有任何程龙化的符号,堪称一大进步。

  电影界一直不给程龙任何表演类奖项就是因为程龙本人的符号化太严重。

  或者叫个人风格过于浓烈。

  过于浓烈的个人风格于演员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周星驰,金凯瑞都是差不多的情况。

  不管什么电影,只要让这些人参演,影片的个人风格立马就会被同化。

  评奖团体很讨厌这点。

  但相同的情况如果放在导演身上则被视为是好事。

  导演只有具备了强烈的个人风格才被认为是好导演,否则就只是工具人。

  罗杰记录之后就放下笔,记录观看,可没过一会,却偷偷皱起了眉头,然后,突然轻蔑的笑了。

  他好像发现了很多小细节,无一不透露着导演的小心思。

  首先是灾难来临之时各国政府应对的态度。

  《2012》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美国选择对民众隐瞒,但最后实际总统选择与民众共同赴死,显示了担当;

  罗杰看到这里轻轻一笑。

  他觉得张辰这是在拍美国的马屁。

  如果是美国导演来拍,那么总统肯定是个怂蛋,平日里他们就是这么骂的。

  但因为张辰不是美国人,所以他不敢这么拍。

  不但不敢这么拍,还把总统安排成英雄。

  然后是意大利。

  灾难发生的时候,意大利人民在祷告。

  墙顶上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地震发生,裂纹正好沿着上帝和亚当对手指的中间裂开,暗示人类繁衍生息这一次次的生命循环即将走向尽头。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暗示着神已经放弃人类了。

  印度很倒霉,海平面反转,整块地面陷入海中。

  日本也差不多,整块沉没。

  哈哈~

  罗杰自认发现了张辰的小心思。

  他恰好是知道华夏和日本的世仇。

  一个华夏导演的末日灾难片中,日本被搞沉没了~

  然后是大英帝国博物馆毁于一旦~

  哈哈~

  他偏巧又知道大英博物馆里有许多华夏文物,都是当年鸦片战场的时候抢来的。

  华夏政府曾经要求归还,但英国方面拒绝。

  既然要不回来,那么干脆大家都别要。

  罗杰猜测张辰大概是这么个想法。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私货嘛,每个导演在拍电影的时候都会夹带。

  他真正觉得有意思的是:

  那么多国家,有的国家选择隐瞒,只对精英开放。

  有的国家则选择对公众公布真相,并陪着民众祈祷~

  唯独华夏不一样。

  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华夏有一个镜头一闪而过,很多热气球升空。

  不仅有生产方舟的工人登上热气球的画面,还有普通民众登上热气球的画面。

  这个镜头很短,夹杂在众多镜头当中,不注意很容易错过,但很凑巧的被罗杰捕捉到了。

  这个华夏人是什么意思?

  暗示华夏政府对待民众的方式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吗?

  想到这些,罗杰很兴奋的将这一发现记录在小本子上。

  然后又随便罗列了几条缺点,譬如角色塑造扁平,每个角色都没怎么发掘。

  写影评就是挑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的电影,挑不出刺,以后谁还会把他们这些影评人当回事。

  想了想,又补充了一条——内涵挖掘不足。

  整部片子只顾玩弄技术,灾难的缘由没有很好地与历史、宗教或哲学对接,缺乏合理的解释,对于人类文明即将毁灭的更深层次探究,在人物快节奏的生死逃亡情节中无暇顾及。

  没错,他真是这么想的。

  很多信教的人真的觉得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惩罚。

  ……

  首映礼很成功,不论是明星还是观众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赞不绝口。

  电影放映完毕后张辰回答了一些媒体的问题,首映礼宣告结束。

  然后是晚宴环节。

  这时候就没媒体什么事了,完全是圈里人的交际宴。

  张辰一走进宴会厅就成为整场的焦点。

  “恭喜张导,又拍出一部大作~”

  “《2012》绝对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灾难片~”

  “张导能不能透露一下,下一部作品是什么题材,我们好提前避开,和张导对上,那真是十死无生啊……”

  扑面而来的恭维话好像不要钱一般,张辰也只能笑着打招呼。

  他虽然不喜欢应酬这样的场面,但今天情况特殊,人家都是来给他捧场的,他作为主人家当然要给予春天般的温暖。

  不过,虽然是恭维话,却不一定是假话。

  《2012》的特效水平的确是全世界最顶尖的那一批。

  不止国内观众,老美观众看了都要惊呼。

  有人拍拍他的肩膀:“你这次又成功了~”

  张辰转头看到来人,赶忙从旁边侍者那里拿过一杯酒,冲着附近几人举杯:“电影质量好是一方面,但要成功,还要仰仗各位前辈的栽培……”

  在他对面,正是韩三坪,任仲伦,阎依云等人。

  张辰已经得到消息,《2012》第一天的排片是81%。

  81%啊~

  这个逆天的排片全世界只有《赤壁》拿到过。

  原时空,《赤壁》上映的时候,中影直接下达任务,这个电影院要求2000万的业绩,那个电影院3000万的……

  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赤壁》的首日排片率高达81%,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那种。

  现在,这个特殊待遇则变成了《2012》的。

  看来大佬还是很照顾他的。

  为了不再被人说暗箱操作,《2012》的同期可谓是大片云集。

  国产的只有一部,《梅兰芳》,不过是在月底,还是点映,不存在竞争关系。

  但好莱坞大片可就多了。

  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迪士尼的《纳尼亚传奇2》都是和《2012》同一天上映。

  索尼的《全民超人汉考克》则在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