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饺子蘸醋
倒不是因为被揭了短,而是张辰说到了捧小三。
立马有人互相打趣:
“老张,你那个小蜜后来怎么样了?”
“早分了~”
“老白,你那个呢?”
“你说哪个?”
最后还是老李站出来:“好了,都安静,大家注意自己的素质,人家张导还在上面站着呢~”
人群这才渐渐安静下来。
张辰继续:“为什么说投资电影不是个好生意,因为这行对人的专业能力非常高。
你想投资电影,你起码得懂电影吧,但各位懂吗?
咱们山西煤老板的做事风格基本还停留在我信你这个人,我就给你投资。
但偏偏影视行业骗子最多。
能把一个草台班子吹成国际大项目的人太多了。
那些亏钱的老板们,你们想想,是不是就是这么赔钱的。
想投资电影,你起码要知道什么类型的电影能投,电影不是说拍出来就一定能赚钱的,可能连上映都无法上映。
你投资1000万拍一部鬼片,涉及宣传封建迷信,根本没法过审,1000万投资打了水漂,你着不着急,上不上火?
当然,如果诸位就是单纯想睡个女演员,那当我没说。”
哄~
台下又笑了。
男人嘛,说到女人少有不感兴趣的。
还好,今天的聚会开始之初就说了,是内部聚会,不允许外传,也不允许有任何录音录像设备。
张辰说话也就放肆了一些。
“咱们先不说那些骗人的手段,就说正常投资,都没那么简单,这方面,李总应该有亲身经历……”
人群看向老李,老李苦笑:“张导的第一部电影《黑暗侵袭》是我投资的,赚了不少,然后我用赚到的这些钱又陆续投资了几部同类型的电影,全都赔了……”
张辰接话:“他这还算是聪明的,知道投资同类型电影,但还是赔了。
其实不止是他,就算是行内专业人士,也经常有失手的时候,电影这东西,有时候根本不讲道理,就跟赌博一样,你也搞不清他为什么就成功,又为什么失败……”
底下一时间没了声音。
“再来说说那些骗人的手段,在我们影视圈子里,想坑圈外人的钱,太容易了。
我举个例子,有个导演找到你们说有一个电影项目,找到了程龙合作,需要投资,你投不投?
你肯定觉得有程龙,那稳赚的,肯定投。
先投5000万。
等拍到一半,告诉你钱不够了,需要追加投资,你投不投?
多半也会投的吧,再投5000万,这就一个亿了。
然后片子拍完,要做后期,要宣传,这些都需要钱,还得追加投资,你投不投?
不投?
那之前的一个亿打水漂了。
投?
一亿成本的电影上映后,就一定能赚钱吗?
到时候又是个血本无归。
这还只是最简单的手法,剧组里坑钱的手段更多。
剧组拍外景,需要借个民居拍几天戏。
民居主人开价一千。
肯定是没发票的。
然后剧组会怎么做,账上的费用是一万,制片人拿5000,导演拿3000,经手的人再拿个一千几百的,这9000就这么被黑掉了。
你能查出来吗?
一个剧组几百人,猫鼬猫道,狗有狗道,每个岗位都有自己黑钱的门路。
如果是圈内人,可以将这个被黑掉的预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可如果是圈外人,我不夸张的说,你就是安排几个人进剧组盯着,你都控制不住,甚至,连这里面的门道都发现不了。”
此时,下面这些老板们的脸色都不太好,毕竟,被人当傻子,谁心里都不舒服。
更别说是一个个财大气粗,还有势力的煤老板。
可就像张辰说的,他们不懂这里面的门道。
“最近很流行和香港那边做合拍片,我再给你们说说这里面的门道。
诸位都是看着港片长大的,肯定觉得那边的拍摄团队更加专业。
然后他们一般是怎么做的呢?
平时在香港拍电影,一部电影下来,摄影师团队的费用大概是200万。
然后和内地合作的时候,直接开价1200万,别惊讶,他们能干的出来这种事。
内地公司觉得香港团队嘛,人家够专业,咬着牙认了。
然后拍出来的电影上映后,票房一共不到2000万。
参与电影的工作人员,演员,导演,摄影师,道具,所有人都赚钱了,只有投资人赔钱了。
你气不气?
别以为我是在胡说,这是真实。
星美院线就是这么被香港团队坑的,这还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大院线呢,圈内人,照样被坑,你们觉得自己这个圈外人就能幸免吗?”
下面再次沉默。
突然,有人说道:“那如果我们投资的是你的电影呢?”
马上有人附和:“是啊,如果我们投资你的电影呢,你爸和我们都是自己人,总不能坑我们吧?”
老李站起来想说什么,张辰摆摆手示意没事,然后环顾一周:“诸位叔叔伯伯,既然大家是自己人,那我就实话实说了啊。
诸位根本没有机会投资到我的项目,甚至我公司的项目都不可能。
星辰娱乐的项目在整个圈子里都属于优质项目,多少人想溢价加入都进不来。
能加入的要么是有背景,要么就是有资源能帮到这部电影。
比如你有院线资源,或者有宣传资源,或者能利好海外票房,可这些,诸位有吗?”
场面一下子陷入安静。
张辰的话有些刺耳,但全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让人无从反驳。
“那我们该怎么办?总不能让钱放在银行里生锈吧?”
台上的张辰微笑:“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说的,投资电影不是个好生意,但投资电影院是。
自从加入WTO后,国家一直在文化产业方面发力。
目前我们国家的电影总量,每年都以30%的速度在递增。
电影在未来20年都是朝阳产业,电影院作为电影产业的基础配套设施,也同样是朝阳产业。
而且这个产业有准入门槛,没一定身价的人根本玩不起,所以我认为投资这个基本没有风险。
我来给各位算一笔账:
电影院的选址最好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带,核心地带虽然房租贵一些,但巨大的人流量也能带来更多的收益。
我们以北上广深举例。
当今京城王府井、上海南京路等核心地段,商铺的租金约为10元/㎡/天。以一家 5个影厅、总面积 1000㎡的影院为例,月租金约30万元。
然后是放映设备。
全新的 16mm胶片放映机单台价格约50万,5个影厅设备总成本就是250万。
数字放映机要贵一些,单套设备成本约150万元,含服务器、解码器,但长期算下来要划算一些。
不过目前胶片放映机是主流,我们就以胶片机举例。
再说说人员成本:
人员工资这块,一线城市影院员工平均月薪约2000-3000元,一家 50人规模的影院月人力成本我们就按10万元算。
水电费与维护,一个月差不多8万元。
宣传费用:开业初期大概需要投入50万元用于广告、活动策划。
其他费用电影放映许可证:约10万元。
消防与环保审批:约5万- 10万元。
设备押金与耗材:胶片拷贝押金约20万元,单部影片拷贝成本约2万元。
那么一间中等规模的影院,包含5个厅,胶片设备和人员之类的开支一共需要800万。
再说说收入:
票房收入是所有收入中的大头,大约占到80%。
其他的爆米花,饮料约占10%。
银幕广告、阵地广告等占10%。
假设每天放映 5场,平均上座率 30%,5个厅总座位 1000个,票价按照40元算,那么日票房收入为1000×30%×5×40元= 6万元,月票房约180万元。
影院分账 41%,那么分账后的月收入约73.8万元。
扣除成本,租金的30万,人力的15万,水电8万,宣传5万,月利润约15.8万元。
回本周期:800万÷15.8万≈51个月,也就是4.3年。
但注意,这是说的普通影院。
嘉禾不是这个行列。
去年嘉禾一共加盟了8家影院,全部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利润都比这个高,平均回本周期两年半。
一年挣个两百多万,在座的各位肯定都觉得没多大意思。
但别忘了,国内的电影总票房每年都在增长的,并且幅度达到30%以上。
这是一个长久的生意,细水长流,可以传家的。
我想各位老板能有今天的成就,肯定都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了解甚深。
应该没多少人想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吧。
煤炭辛苦,有风险,说不定哪天就折在里面了。
可电影院不一样,有院线指导,经营起来并不难。
经营好了,孩子长大了,可以作为事业传给他。
张辰这一席话,前面还在摆事实讲道理,可后面这几句话,完全就是冲着各位老板的七寸去的。
是啊,自己的苦只有自己知。
没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
很多人根本不求孩子有多大出息,只要本本分分,能守住这份财富就好了。
可即便如此简单,都有好多人做不到。
那些二代们,要么花天酒地,要么就是想着创业。
花天酒地容易学坏,创业那就是拿钱往水里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