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527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起身,拿着策划书前往总裁办公室。

  半小时后,华纳一众高管和评估部门齐聚会议室。

  大卫将张辰的诉求代为转达,并且将策划书传看。

  “哥伦比亚也在筹备类似的项目,导演是大卫·艾默里奇……”一名高管说道。

  “我觉得题材撞车,这恰恰说明了这部《2012》的题材是没问题的,艾默里奇在灾难片这方面的眼光是经过验证的……”另一名高管说道。

  “评估部门怎么说?”总裁问话。

  “根据我们的估算,项目的制片成本大概在1.2亿-1.5亿美元之间,除了特效这块外,最大的不确定项是导演和主演的片酬……”

  “程龙的片酬是多少?”

  “策划书里没写,但他最新的作品《尖峰时刻3》里是固定片酬1500万美金+15%的毛利润分成。”

  “那么张辰呢?”

  “《环太平洋》,他的导演片酬是500万美元+8%的毛利润分成。”

  “为什么会有毛利润分成?”

  “是他自己要求的,他愿意降低固定片酬,改为固定片酬+毛利润分成的模式。

  我们考虑到这样可以降低资金压力,就同意了。

  并且一开始想改为净利润分成,但他明显很明白这套,咬死了必须是毛利润,就是这样。”

  大卫·海曼摊了摊手。

  在好莱坞,所谓的票房分成一般都是毛利润分成,也就是发行方和院线分成后的票房减去制片成本。

  而净利润分成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去发行费用,税费等一系列其他的费用。

  所以净利润分成很容易通过做高发行成本搞成不挣钱或者赔钱。

  《哈利波特》就是用的这招坑的那些小演员。

  《指环王》也是用的这招坑的导演彼得·杰克逊。

  但显然,这两次案例之后,大家都明白了这里面的猫腻,想再用这个坑人就没那么容易了。

  最明显的表现,没人愿意再签净利润分成了。

  拍摄《环太平洋》时,张辰因为没有过成功案例,属于弱势地位。

  按照常理,根本不可能拿到分成。

  但这部戏华纳出资并不多,连30%都不到,再加上张辰愿意自降片酬,华纳就同意了。

  现在看了成片,有些后悔。

  可后悔也没用了。

  “好了,我们还是将关注点多放在现在的项目上吧,谁能告诉我《2012》,你们觉得到底能不能做?”

  总裁发了话,几位高管和评估人员都在思考。

  等了一分钟没人说话,总裁的目光环视一周,最终落在大卫·海曼身上:“大卫,你是优秀的制片人,你觉得怎么样?”

  大卫知道躲不过去,干脆道:“我觉得我们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你觉得这是一次机会?”

  “是的。”

  大卫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们与罗兰·艾默里奇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他现在有项目也不愿意与我们合作,那我们就有必要开辟新的灾难片市场。

  张辰是个不错的选择。

  《环太平洋》就不说了,我相信大家对于他的才华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就说《2012》,从策划案上我挑不到任何毛病。项目背景,盈利前景,制作的细节,看的出来,他准备的非常充分,而且足够精彩,那些故事板大家看了吗,充满奇思妙想,即便是艾默里奇亲自来,也不过如此了吧。”

  “有没有可能把剧本买过来,我们自己操作,或者拿着剧本和艾默里奇合作?”

  这时候,突然有一名高管说道。

  大卫摇摇头:“我问过了,他拍摄的决心很强,不可能出售的。”

  “那有没有可能,我们自己搞,找一个有经验的导演……”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大卫继续摇头:“那样只会彻底得罪他,如果他真的成长起来,我们就相当又错过了一个艾默里奇,甚至是卡梅隆……”

  众人闻言,都沉默下来。

  在好莱坞,六大是牛逼,但如果没有大导演和你合作,照样会衰落。

  要不,现在的六大是怎么来的。

  要知道,好莱坞最初可是八大。

  “你继续说~”总裁又道。

  “我的建议是,尽量合作,与张辰乃至中国官方保持良好的关系。

  他的那些要求,其他的都可以答应他,但最终剪辑权这个不行,但可以同意让他先剪辑一版,如果合格,那就用他的,或者亚洲版本的以他的为主……”

  “OK,就按你说的做。”

第499章 艾默里奇的反应

  华纳的效率很高,张辰给了他们三天时间,但第二天就收到了大卫·海曼的电话。

  “张,我们这边开了个会,大家初步形成的意向是继续合作,和你一样,华纳也同样很看好我们之间的关系。

  你如果有空的话来我的办公室,我们再好好聊聊……”

  “当然,我下午正好有时间~”

  挂断电话,张辰撇撇嘴。

  大卫·海曼说的信誓旦旦,但听听也就罢了。

  公司是不讲感情的,只讲利益。

  大卫·海曼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坑《哈利波特》小演员的事就是这家伙的手笔。

  不过能够和华纳继续合作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端,至少双方有合作的基础。

  真像他说的去找其他的几家公司去谈,光浪费的时间就不知道有多少。

  华纳愿意继续谈,至少证明了他提出的那些条件对方是答应的,至少大部分是答应的。

  果然,下午见到大卫·海曼的时候,对方就开始跟他拉扯了。

  关于片酬,关于人选,关于剪辑权利。

  “张,《2012》是一部灾难电影,特效比明星更加有吸引力,我想这点你比我更清楚。

  引入杰克陈我没有意见,电影也需要一位大牌来撑场面,但我希望你能严格遵守好莱坞标准,电影片酬支出不要超过总预算的35%……”

  35%是一条红线,属于好莱坞约定俗成的规矩。

  大制作一般都遵循这个规律。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尖峰时刻3》,程龙的片酬是1500万美元,塔克是2000万美元,光两位主演就3500万美元,占了制片成本的25%,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一系列大小配角呢。

  当时这部戏的制片成本严重超支,片酬占了总成本的40%。

  主要还是新线不够强势。

  签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比如塔克的pay or play协议,也就是不管这电影拍不拍,都要支付2000万美元。

  最后也果然是大亏。

  华纳当然不可能任由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才有了大卫的提醒。

  如果张辰够聪明,大家就不用撕破脸,否则就得一个条款一个条款的抠了。

  “杰克陈在《尖峰时刻3》的片酬是1500万美金+15%的票房分红……”

  这里的票房分红就是毛利润分红。

  “我认为这有点多了,杰克陈确实具备一定的号召力,但《2012》是灾难片,不是动作片,我觉得他原来那套片酬计算方式并不适用于我们这里……”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1000万美金+10%的票房分成……”

  大卫·海曼给出的报价还算中肯,张辰也觉得差不多这样。

  “那好,回头我去找他聊。”

  张辰不仅是《2012》的导演,还是这部戏的制片人,这些东西也是他需要考虑的问题。

  “你的导演片酬呢?”

  大卫看向张辰的眼睛。

  “和杰克陈的一样吧。”

  “OK。”

  大卫·海曼答应的很痛快,也没有提什么净利润分成之类的鬼话。

  大家都是明白人,再说这个就显得没有诚意了。

  而且在片酬方面大卫也没有任何异议。

  虽然《环太平洋》还没上映,但想让他还像之前一样拿500万美元+8%的票房分成是不可能的。

  华纳显然也知道这点。

  1000万美金+10%的票房分成还是因为《环太》没有上映,如果上映了,且票房良好,直接就是顶格,1500万+15%的票房分成或者2000万美金+20%的票房分成。

  低于这个就免谈。

  片酬谈完了,还有其他角色人选。

  “女主我想用范彬彬,她是《环太平洋》的女主角,可以为我们的影片带来一些热度……”

  “OK,OK,张,你是导演,人选方面你来定,只要不搞成全华人阵容,我就不会有任何意见……”

  这方面,华纳表现的很大度,主角都给了,配角也没什么好争的。

  谁说老外不会做人的。

  当然,这也基于《环太平洋》时,双方良好的合作。

  然后聊到最终剪辑权的时候,大卫终于出手了。

  “张,最终剪辑权我们不能给你,抱歉,这点没得谈。

  但和《环太》一样,我们可以允许你先剪辑一版出来,如果通过我们的审核,我们会尽量采用你这版的。”

  好莱坞一向对最终剪辑权非常看重,除了斯皮尔伯格,卡梅隆等少数几个顶级导演外,别人都不可能拿到终剪权。

  张辰现在显然还不够格。

  张辰也知道现在他还没有争取的资本,最终妥协。

  他原本以为最大的拉扯会在投资比例上,没想到华纳完全没有意见。

  大的方面谈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细节的拉扯,签合同。

  不过那些都有专门的团队来负责。

  大家现在都很清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抢时间。

  这部戏最重要的一个点,就是在哥伦比亚那版前上映。

  华纳这边开始筹备剧组,张辰也开始联系国内,注册,备案,同时为在国内的取景工作提前做准备。

  别的不说,xz的那些戏,可能会需要用到当地政府的配合,这些都需要中影帮忙沟通。

  就连工业光魔,张辰也提前和对方做了沟通,要求留出足够的时间和人手,保证《2012》项目的进度。

  工业光魔方面当然表示没问题,张辰的项目绝对是第一优先级。

  大客户啊,今年的《环太平洋》签了5000万美元的特效合同,明年的《2012》,据说是7000万-8000万美元的合同。

  能够连续两年为工业光魔提供如此大的单子,那还不把他当爷爷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