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481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有钱,那你就搞硬科幻,像《环太平洋》那样,一年磨一剑;

  没钱,那就在故事和设定上下功夫,做成《月球》那样的软科幻~

  《月球》没什么特效,还不是科幻味十足~”

  “今天咱们不讲《月球》,我真正想说的是电影工业,或者叫重工业电影!”

  “你们都是学电影的,那么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的电影史和香港的电影史。

  好莱坞有一段时间,电视产业对电影产业的冲击非常大,电影都没什么人看了。

  后来靠什么活下来的?

  靠大片!

  重工业电影大片!

  《星球大战》!

  《侏罗纪公园》!

  香港也差不多。

  号称东方好莱坞,后来却没落了。

  大家都说,香港电影市场的没落是因为失去了台湾市场的支持。

  那他们为什么失去了台湾市场的支持?

  这个我曾经和嘉禾的邹文怀先生详细聊过,除了自己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院线开始播放好莱坞电影。

  要知道,最初,台湾院线是不播好莱坞电影的。

  香港电影在那边有统治地位。

  后来香港电影人作死,各种片花骗钱,台湾院线受不了了,这才引进好莱坞电影播放。

  然后被《侏罗纪公园》打的一败涂地。

  香港那时候很能跟风的,什么火跟风什么。

  《007》火了,立马照着搞个《最佳拍档》,《第一滴血》火了,这边就搞个《东方秃鹰》……

  然后他们发现,《侏罗纪公园》他们跟不了,照着抄都抄不会……

  这就是重工业电影。

  和你的工业能力息息相关。

  工业能力不够,连电影你都拍不好。

  为什么每次好莱坞大片上映,国内的电影人就大呼‘狼来了,狼来了’?

  因为完全打不过。

  你能拍爱情,人家也能拍~

  人家拍恐龙,你拍不了~

  人家拍外星人,你还拍不了~

  长此以往,国内观众就会形成依赖,觉得外国电影就是好。

  不相信,欧洲现在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他们的电影不强吗?

  每年都有好电影诞生。

  但和我们一样,打不过好莱坞。

  说白了,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好莱坞能满足你所有的梦~”

  “再说说我们国内:

  我小时候,电影院一度萧条的和录像厅并无二致,感觉整个产业都要完蛋了。

  那时候,冯小钢的贺岁片撑起了一片天,至少让电影院有工开。

  然后张一谋的《英雄》开启了大片时代。

  但《英雄》,也不是工业电影。

  他更像是是张一谋靠着个人的强大号召力撑起来的一部作品。

  所谓的工业电影,肯定要有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

  他是一整个生产流程。

  而不是靠着导演或者演员的个人号召力。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一定要发展工业,电影也是如此。

  在国际上,华夏的电影不算弱。

  每年都有拿奖的,有人认为我们是电影大国。

  但国家对我们的要求却是电影强国。

  为什么积极的推动大片策略,就是为了让电影工业化尽快正规起来。

  完成产业升级!

  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我们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工业品类齐全的国家。

  换句话说,我们是最有可能在电影工业化方面赶上好莱坞的。

  从“一五”计划时期起,中国便坚定地踏上了构建完整工业体系的征程,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众多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欧洲也有电影工业,但他们是都是以剧情片,喜剧片为主;

  这种片子对上好莱坞的大体量商业片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说白了,大家都想见一见没见过的。

  什么是没见过的?

  外星人入侵地球~

  机器人互殴~

  这就是梦,电影造的梦~

  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大投资,大特效。

  高概念、高技术,高投入的顶级商业大片将会横扫世界~

  未来,是视效大片的天下~”

  张辰说的完全是来自后世的感悟。

  这个时间点,如果说谁对未来有最清晰的认识,非他莫属。

  未来的十年间,是视效大片飞速发展的十年。

  《阿凡达》《2012》,到以后的漫威系列~

  说起《阿凡达》,就不得不说卡神。

  卡神真的是个牛人,明明是个卡车司机,第一次拍电影,就能把自己的梦拍成经典。

  后面的大船,也没觉得怎么样,就成了世界之王。

  大家好像就是吃他这套。

  《阿凡达》更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全世界3d电影的发展。

  在阿凡达后的十年间,全世界的3d影院都在疯狂建设,大片几乎都有3d版本。

  但这其实是个错误的方向。

  没看十年后,就没什么人再拍3d电影了吗?

第473章 《环太》开机

  张辰无力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他只能尽量影响身边人。

  这也是他经常来北电分享的缘故。

  只有这一批人的想法变了,他才会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北电的学风也还算开放,一切唯市场论。

  重工业电影,也就只能说说。

  只有数据摆在面前的那一刻,人们才会真正的警醒。

  演讲完的当天,就有视频流出到网上。

  持续发酵~

  等过了一晚上后,突然就火了。

  人们对《月球》感兴趣,同时也觉得张辰说的那些提气。

  有媒体找到了星辰娱乐,想要采访,却惊讶的发现张辰已经启程飞去了横店。

  横店,有吉尼斯世界纪录,有史以来记录的最大的摄影棚,专门为《环太平洋》打造,高100米,长1100米,80米宽……

  此时的摄影棚中,一座‘暴风赤红’的巨大模型矗立其中,周围,则是各种各样的人忙碌着。

  张辰随着郭凡走入,一路上各种问好。

  来到导演组的房间,入目全是各种设计稿和概念图。

  郭凡找到一大摞资料抱了过来:“这是分镜头稿,一共8023个,这是概念图,3031张,这是拍摄计划表,全部在这里了……”

  张辰打开翻了翻,整理的很完善,在册子外围还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做了区分。

  “辛苦你了~”

  郭凡对这部电影的付出,目前为止,远超过他。

  各种各样琐碎的事情都是他定的。

  可以说大方向是张辰定的,但具体的细节,全部是郭凡来落实。

  目前为止,这位都做的不错。

  拍摄计划表他早已经烂熟于心,随便翻了翻后,抬头吩咐道:“你去通知所有的主创半小时后到导演组办公室来开会,我们一起过一下~”

  郭凡去通知了,张辰则找了张椅子坐下,开始慢慢看起分镜稿来。

  特效大片,通常筹备期都特别长,因为要建模之类的,这块的工作量很大。

  反倒是拍起来会很快。

  一般的好莱坞大片,别看动辄就是一年多两年才能上映,但真正的拍摄时间也就三个月,耗费时间的都在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环太平洋》的拍摄应该更快,因为基本没什么实景,全都是特效。

  那就不用到处跑,只要在绿幕前表演就可以了。

  半小时后,他见到了这次《环太平洋》的全部主创。

  美术指导,约翰·巴里,《星河战队》的美术指导;

  特效总监,理查德艾德兰,曾参与《星球大战》系列,《夺宝奇兵》系列;

  摄影指导,宋晓飞,张辰的老搭档;

  动作指导,布拉德利·詹姆斯·艾伦,程龙推荐的,曾经是成家班的成员之一,也是原时空《环太平洋》的动作指导;

  主创团队中一大半都是老外~

  没办法,科幻片这个领域,厉害的基本都在国外。

  张辰环视一周,这些人每个人身后都是一整个庞大的团队,张辰身后则是众多的副导演和执行导演。

  外围,则是中影,上影,万达和老李派来的资方代表,还有华纳的代表史密斯。

  “各位,都汇报一下各自这边的进度,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明天正式开机~”

  “郭凡,你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