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你要当娱乐圈纪委啊? 第413章

作者:吃饺子蘸醋

  如果让他们知道了,稍微算一算立方体公司赚了多少钱,绝对会有人眼红,到时候全是麻烦。

  不如隐身幕后~

  “你知不知道《屏住呼吸》在北美很火的,恐怖片圈子里都在传,我挺佩服你的,同样一个设定,你居然能鼓捣出两部不同的电影来,而且还都是大卖~”

  窦文涛也在旁边附和:“是啊,你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不过这家伙马上又道:“其实我更好奇的是,这部戏你赚了多少钱?这个方便透露一下吗?”

  看到黑框眼镜后面那双小眼睛,张辰就知道对方绝对是故意的,这是报复,报复他刚才问女朋友的事……

  “你看,观众们也很想知道~”

  这家伙生怕张辰不说,还玩起了狭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

  张辰不在意的耸耸肩:“我作为编剧,有5%的票房分成~”

  “那是多少?”

  “大概150万美元吧。”

  这些人并不知道票房分成意味着什么,还在纠结于数字。

  听到150万美元,换算成港币大概就是1200万,是不少,但也不至于让人惊讶。

  梁文道换了个话题:“听说《寂静之地》是中美同步上映?”

  “是的,中国这边是星辰娱乐主控发行,北美那边则是新线……”

  “我知道香港这边的票房很高,内地那边怎么样?”

  不知道是没做功课还是故意给话题,梁文道如是问到。

  “到今天为止已经过了1.5亿~”

  “你的目标是多少?2亿吗?”

  “嗯,2亿吧,这片子想破2亿还是有点难度的~”

  “那你最后能分到多少?”

  “内地所有的电影票房需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和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

  剩余的票房中,影院和院线通常会提留大约57%。剩余的43%中,制片方和发行方通常会获得大约40%的份额,一般发行方的费用是7%,那么制片方的最终收益是35%……

  按照2亿票房的话,大概是7000万的样子,成本是2000多万,所以利润只有4000多万,这4000多万是所有的投资人瓜分,所以分到我手里,其实就没多少了~”

  “哇哦,那岂不是说你在内地做一部破两亿的大片,收益甚至有可能比不上美国那边一部小成本的编剧收益?”

  “差不多吧。”

  “那北美那边呢,那边票房如何?”

  “总票房我不知道,首周末票房好像是3000多万~”

  这个数字是瞒不住的,因为有媒体已经报道过了。

  “相当于是成本的10倍,那岂不是大赚了?”

  张辰摇摇头:“不是这么算的~”

  张辰觉得太高调不是什么好事,还是要藏拙。

  俗话所,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北美那边电影票房主要看前两周,综合下来最终票房大概在7000万-8000万之间~

  北美采用的是阶梯分成,就是第一周高,之后每周递减,综合平均下来就算是50%吧,也就是4000万美元。

  但北美的发行费可不是国内的7%,而是20%,所以制片方最终只有2600万美元,再和其他投资人按比例分,最后到手也就几百万美元,可能比国内的多点,但也多的有限~”

  张辰已经在尽力藏拙了。

  什么版权售卖之类的他根本没说,可即便这样也把对面的两人惊到了。

  算明白了这个账,两人立马就不淡定了。

  “做电影这么挣钱吗?”

  这么算下来,张辰做一部电影,多了不敢说,大几千万肯定是有的。

  这赚钱能力,太恐怖了~

  梁文道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为什么国内的分账比例那么低?北美最高能达到60%,国内却只有固定的41%……”

  张辰早猜到对方会这么问:“这个我解释一下~”

  他清了清嗓子,看周围的观众们也一个个都露出感兴趣的神色,这才开口道:“国内41%的比例的确是最低的~

  但这个是有原因的。

  北美的电影市场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他们的分账方式包括比例都是经过多年的博弈后定出来的。

  但我们国家不一样。

  内地的影视行业刚刚抬头,电影院的数量根本不够。

  为什么让院线拿大头?

  因为要鼓励院线发展啊。

  给院线实惠,让院线挣到钱,才会有人源源不断的建设院线~

  而只有电影院的数量上去了,电影的总票房才能上去,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

  你们恐怕还不知道吧,政府对院线的荧幕数量是有指标的。

  不是影院数量,不是影片数量,也不是影片质量,更不是总票房,而是荧幕数量……

  电影产业改革,唯一的指标就是荧幕数量。

  所以影院会长期霸占影视产业链中的上游地位……”

  “所以嘉禾一直在内地兴建电影院?”

  “是的,至少十年内吧,电影行业都会高速发展,电影院都是朝阳产业~

  在美国,院线是人尽皆知的夕阳产业,重资产,损耗高。

  但在国内,却是货真价实的朝阳产业,闭着眼捡钱~”

第435章 冰释前嫌

  所有谈话类节目,张辰最爱上的就是《锵锵三人行》,因为这节目是真的谈话,没有台本,也没有提词器,最多有个谈话范围。

  窦文涛很喜欢在节目里假装猥琐,现在就是:

  “我是‘私心大使’,我其实就是不知道这些名导拍一部戏能挣多少钱,所以今天想问通透。”

  “哈哈,难怪我有一种被逼在角落里的错觉,原来不是错觉~”张辰也跟着开玩笑。

  “嘿嘿,张导这么说,那就不能再接着问了,否则张导一投诉,我就得没工作了……”

  “不至于,不至于啊,我没那么大能量,而且我还指望着你帮我宣传电影呢~”

  张辰挺喜欢窦文涛这个人,说话风趣幽默,而且什么都敢说。

  你看他一直在节目中装怂,好像很怕聊high了丢工作的模样,其实什么都敢聊。

  他总是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却真敢把这些事情摊开了聊。

  所谓的姿态够低,选题够硬就是他了。

  《锵锵三人行》播了二十年,保守地说,把前五年的内容整理整理,窦文涛所说的话,如果放到今天的舆论环境里公布出来,基本肯定,节目下架,广告商解约,全网封杀,社会性死亡。

  聊的都是敏感话题,表达的观点也都很前卫。

  张辰前几次来还没感觉到,但这次感觉到了。

  窦文涛:“那我们换个话题,聊聊你前段时间的骂战吧~”

  “可以~”

  张辰无所谓,反正骂都骂了。

  “媒体报道,你和很多人都发生过骂战,以前的吴雨森,曾智伟,导演陆钏,陈诗人,马处成,还有最近的第六代……”

  “为什么和这么多人都产生过冲突呢?”

  “看不惯呗~,香江弯弯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因为他们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你也在香江讨生活,应该有切身体会吧?”

  窦文涛推推自己的黑框眼镜:“的确是~”

  他是石家庄人,虽然主要在香港混饭吃,地位不低,但香江人的那种高傲也是或多或少能感觉到的。

  “我觉得主要还是两地的差距,香江这边发展的要早一些,收入也高,就看不起不如自己的内地~

  主要还是社会地位,这个领域,内地没有厉害的人才,那肯定就被看不起,可有了,你还继续高傲,那就是没有眼色了~”

  窦文涛大概说的是他自己。

  梁文道在旁边打岔:“我觉得也不全是这个原因,也有信息差的缘故,两地交流太少了,我是土生土长的香江人,可我根本不知道内地是什么样的,所有认知还停留在很久之前那个落后的中国,自然就会有这种反应……”

  “我觉得这其实是个人的问题,你们不去主动了解,或者内心不愿意去主动了解。

  香港都收回了,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如果还是落后的中国,你觉得昂撒人会归还吗?”

  对自己人,窦文涛的言辞依旧犀利。

  张辰说道:“我也倾向于文涛的观点,因为我自己遇到的都是这种人,比如香江导演很迷信,认为他们是最懂商业片的,看到内地电影看都没看过,一律是贬低。

  就比如马处成那事。

  本来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大家的电影同期上映,竞争罢了。

  偏偏他们就要组团骂我,把我的片子贬的一文不值,还摆出一副老前辈的模样。

  我说你,你得听着~

  也不知道谁给他的勇气,梁静茹吗?

  这样的货色,我肯定不能惯着。

  何况他们自己屁股都不干净。

  吴雨森那个老杂毛,我说他是被好莱坞扫地出门的,说错了吗?

  你看他反驳过这一点吗?

  自己成功过,就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

  所以我才要在他最擅长的领域打败他,他最大的成就不就是拍了《碟中谍2》吗,那我也搞一部特工片,大家拿电影说话。”

  “是的,是的,《飓风营救》确实厉害,即便放在香港,也是年度票房冠军……”窦文涛助攻。

  梁文道在旁苦笑,现场就他一个香江人。

  很想反驳,但实在找不到太好的理由。

  “不是针对你啊,张辰骂的那些人里不止有香江人,也有不少都是内地的~”

  窦文涛不想让老搭档难堪,主动解围,只是,梁文道的苦笑更苦了。

  “那你前阵子和文艺片导演的骂战,是不是也准备拍一部文艺片教教他们?”

  刚安慰完老搭档,窦文涛又开始给张辰挖坑。

  张辰才不上他的当:“文艺片就算了,这玩意其实没什么难拍的,但我很讨厌这种套路。”

  “文艺片好拍?”

  “那有什么难的?文艺片唯一的变现方式就是获奖,只要照这个这个目标拍就行了。”

  窦文涛和梁文道对视一眼:“是啊,别的文艺片导演也是这么想的,可他们拍出来的也不一定就能拿奖啊,甚至卖出去都很难~”

  张辰不屑一笑:“那是他们不懂这里面的套路。”

  “文艺片还有套路?你给我们说一下~”

  见二人表现的兴致满满,张辰也不想扫兴:“很简单啊,照着目标反向推就行了。

  电影节是不是掌握在西方手中?

  那要获奖是不是就要迎合西方?

  你拍中国的故事,只要知道西方喜欢什么样的中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