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饺子蘸醋
现阶段的喜剧,香港无厘头和屎尿屁是一种,京味嘴贫是另一种。
《石头》则是第三种。
而且他一点也不尬。
很多电影的喜剧桥段都是扮丑式喜剧,演员通过扮丑或者特别夸张的情节从而达到搞笑的目的。
很刻意,而且很多时候你才做个开头,观众已经猜到结尾了。
这年代因为盗版泛滥,大家的阅片量都很惊人的。
一些导演的阅片量可能还比不上资深影迷。
但《石头》就没有这种情况。
他的每个情节都是正常的,只不过用巧合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就达到了搞笑的目的。
台词也很经典,而且颇具特色。
方言类喜剧其实很小众,但重庆话听上去就是有种莫名其妙的喜感。
观众基本上是笑着看完整部电影的。
这就是喜剧片的魅力所在。
其实,《石头》的题材和形式很适合放到贺岁档,贺岁档,优秀的喜剧就是大杀器,大家图的就是一个乐呵。
后世的《人在囧途》就是走的这个路数,只不过今年有《无极》,陈诗人这时候还是电影界的神,《石头》碰上他绝对讨不了好。
……
石家庄一家电影院
同样是开场后,一个带着帽子口罩的人才姗姗入场,坐在最后一排的隐蔽角落。
来人是陆钏。
为了避免被认出来,他不仅在炎热的七月戴上了帽子口罩,还专门跑到偏僻的石家庄来,找了一家非热门地区的非热门影院。
同样是几条线索交汇之处,陆钏不自觉的坐直身体。
“…嗯,有点东西……”
看到周围观众的反应,陆钏心底泛起一丝羡慕。
他自己就是搞电影的,和普通的观众看到的东西又不一样。
多线叙事在这个时候还真是稀罕玩意,连电影人都没怎么见过,更别说普通观众了。
难怪观众反应这么好。
不过宁昊的胆子也真是大,敢这么玩。
多线叙事这种风格看似故事巧妙,但其实很考验导演功力,拍的不好就会让人感觉故事散乱。
而且,弄不好观众会不买账。
别以为好电影观众就一定买账,《肖申克的救赎》是好电影吧,当年照样票房不咋的。
他的《可可西里》也是……
对宁昊,陆钏很是羡慕,《石头》就是妥妥的炫技,炫技就是装逼,搞艺术的哪有不喜欢装逼的。
他与宁昊是认识的。
早年间,宁昊也是拍文艺片的。
拍完了就带着自己的片子满世界参展,他与宁昊就是这么认识的。
转眼间这么多年过去,宁昊都开始拍商业片了,他还在文艺片领域打转。
想到这里,陆钏不仅又想起昨晚王中磊给他打的电话。
约吃饭,拉拢的意味很明显。
陆钏没有马上答应,颇有点过去你对我待搭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意思。
以前,陆钏和张辰都是华谊的拉拢对象,后来张辰的《鲨滩》破亿,陆钏又与他交恶,华谊就逐渐疏远了陆钏。
现在华谊要演员没演员,要导演没导演,又重新拉拢起陆钏来。
……
京城,同样一家电影院中,同样的装束,同样的角落,徐可看着电影很是感慨。
“老了老了,真是老了……”
“电影还能这么拍?”
“现在的年轻导演真是会玩~”
宁昊这人,徐可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但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就如此惊艳。
剧本巧妙也就算了,演员选的也恰到好处。
谢小萌,四眼,道哥,这些小配角他是从哪找来的?
每个角色都演的很好,徐可第一次觉得大陆也是人才济济。
张国利他知道,但没什么交集,冯小钢还是前两天首映礼上才认识的,唯一算比较熟悉的是吴镇宇。
但吴镇宇也一改以往自己的戏路,在这部戏里演了一名香港来的杀手,徐可从没想过靠演黑帮大佬出名的吴镇宇演起喜剧片来也这么出彩。
说起来,还是导演厉害。
是导演将这么一批优秀的人聚在一起。
第280章 文艺片怎么赚钱
夜晚,张辰一行人在簋街集合。
簋街,其实就是东直门内大街,90年代因为通宵营业,人们开始叫它‘鬼街’,后来又因为‘鬼’不太文雅,改成了‘簋’。
2005年,京城其他地方还在流行水煮鱼,馋嘴蛙,羊蝎子这些东西的时候,簋街已经掀起了一股‘麻辣小龙虾’热潮。
小龙虾分三种,按大小分为两元的,三元的,五元的……
在这里吃一顿不便宜。
这时候的京城,一般的饭店差不多人均60的样子,簋街就得人均100往上。
但这里的饭也的确好吃。
簋街是全京城最负盛名的美食街,没有之一。
全长只有一公里,150家店面里90%都是餐饮。
在这里,你做的不好吃,几天就倒闭了。
张辰他们今天就是过来吃麻小的,嗯,顺便等首日票房成绩。
陈曦是这里的常客,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来到金簋小山城。
金簋小山城是这条街上最火爆的店,一条街上连开三家,可见生意之好。
这时候的金簋小山城的地位有点类似与2010年后出现的胡大,制霸整条街的存在。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它是整条街最能打的。
“需要等座,咱们先点餐……”
陈曦拿着号码牌和菜单回来,将菜单递给大家。
现在是晚上9点,按理说早已经过了饭点,但到了簋街依旧需要排队。
京城就是这点不好。
这边无论什么饭店,只要稍微做的味道还不错,到了饭点都需要排队。
初来京城的人一开始会很不适应,劳资花钱来吃饭的,怎么还得排队?
等待了一段时间后也就慢慢适应了。
别说饭店,连路口卖道口烧鸡的,都得排队。
“听我的,小龙虾就来两元的,最合算,咱们这些人,先来100只……”
陈曦显然是个吃货,经验丰富,对这些早就研究透了。
小龙虾这种东西,可食用的部分很少,只有那个尾巴。
三元的和五元的看起来是比两元的大一些,但分摊到尾巴上其实也没大多少,所以吃货们都知道,两元的最合算。
这都是经验!
经常来簋街的那些吃货进门只要扫一眼就知道谁是生客谁是熟客。
常来吃的别管点一百只还是两百只,肯定都是两元的。
只有那些游客才会点五元的,看着是大一些,但实际上是冤大头。
三个店一起翻桌,很快就有了位子。
一行人坐在大厅里,这里根本就没有包间。
在这里吃饭,图的就是一个气氛。
闹哄哄的,每一桌都在嚷嚷,说话声音小了别人根本听不见。
菜上的很快,炒海鲜,烤肉串,剩下的就是小龙虾了。
100只小龙虾,听起来很多,真吃起来其实快的很,估计也就十几分钟的事。
啤酒,蛤蜊,小龙虾……
夏天三宝,也是通风三件套。
一行人推杯换盏,吵吵闹闹,吃的汁水淋漓。
宁昊说起了这段时间的感受:
“我发现拍文艺片和拍商业片完全是不同的两个套路……”
“怎么不同?”众人洗耳恭听。
“比如这次的《石头》,拍完之后送审,定档,然后开始做宣传。
这段时间张辰带着我上综艺,接访谈,还有网络上的造势,这与我以前拍文艺片时完全不同。
我还记得我拍《香火》的时候,拍完了,剪完了,根本不宣传,也没有任何资源宣传,就是带着电影参展,各种各样的展,国内的,国外的……
你们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电影节吗?”
不等周围人回答,他就自顾自的给出了答案:“700多个,哈哈,想象不到吧,居然有700多个。
当然,最出名的肯定是欧洲三大。
文艺片怎么赚钱,就是带着影片满世界的参加电影节,一边参加电影节一边卖版权。
700多个电影节,运气再差也能混几个吧,获奖了那都是有奖金拿的,虽然不多,但是积少成多啊。
而且不管大奖小奖,只要获奖了,你的电影版权就好卖许多。
我记得我那部《香火》,当时我就带着参加了许多电影节,其中包括欧洲三大和洛迦诺,当然,一无所获。
后来在东京FILMeX国际电影节上得了第一名,这个电影节你们肯定都没听过吧,我也没听过说,后来才知道这电影节是2000年才成立的,级别很低,他不把奖颁给我,估计也没有其他的候选者了,我们属于互相成就……”
宁昊的话立马引起一阵笑声,张辰注意到他们隔壁桌的一对年轻情侣,明明已经吃完了,却偏偏赖着不走,伸着脖子听他们这一桌聊天。
看那女生的样子,明显认出了他们,没准人家下午才刚刚看了《石头》也说不定。
看到张辰注意到她,女生有些不好意思,立马又招呼老板点了三十只小龙虾,也算是为八卦付费了。
宁昊继续分享:“别看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电影节,但获奖了就是获奖了,马上就会有人注意到你,然后他们会拿着资金来找你拍戏。
后来我就有点理解王小帅那批拍文艺片的导演为什么要那么拍电影了。
人家压根不考虑国内票房。
资金是国外的,电影也是拍给国外看的。”
“所以有时候总局封杀他们也不是无的放矢,你用的是国外资金,端的是外国人的饭碗,拍电影的时候怎么保证自己的屁股不是歪的……”
张辰在旁边补充,“所以我从不鼓励自己的师弟师妹拍艺术片起家,相比商业片,文艺片条路也未必就好走。”
宁昊深有同感的在旁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