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饺子蘸醋
“哈哈,我不介意,其实国立叔如果想的话,也可以……”
张辰还没说完就被张国利打断:“我可不是那短视的人,投资嘛,肯定有风险的,你小子投《五月槐花香》也不见得就能挣钱啊……”
张辰听明白了张国利的意思,哈哈一笑,心里还有些小感动。
“张叔,我也和你透个底,其实我和总局之间已经没事了。”
“真的?”
“比珍珠还真。”
“得,还能开玩笑,看来是真没事了,那是我多管闲事了。”
“不不不,国立叔一片好心,拿我当子侄辈,我心里都清楚。”
“哈哈,你小子……”
知道人家领情,张国利也很高兴。
二人又聊了几句,张国利突然问道:“对了,前几天我看你博客上说你有一部电视剧要杀青了,在寻找买家?”
张辰知道他说的是《武林外传》,点点头:“对,是有这么回事,一部古装情景喜剧。”
“回头拿给我看看,我帮你参考参考哪家电视台会感兴趣,在电视剧这个圈子里,你国立叔还是有点能量的。”
“那太好了。”
张辰本来托了光线帮忙联系,但多一个渠道,当然更好。
二人挂断电话后,张辰冲众人道:“张国利和冯小钢闹掰了,恐怕是因为我们,冯小钢卖份额可能也跟这个有关。”
陈曦撇撇嘴:“他们都卖掉才好,我们全收回来,到时候等电影上映,票房大卖的时候,我倒要看看他们错过了一个亿是什么表情……”
“哈哈哈~~”
一句玩笑话逗得大家直乐,也成功将有些压抑的气氛缓和。
“那李叔,晚上就麻烦你再跑一趟,他要卖份额,你就收了他的~~”
“那当然的,份额我老李觉得越多越好。”
第二天,老李打来电话,冯小钢的250万份额被他以八折的价格拿下,现在他手里的份额高达750万,比光线手里的份额还高,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大投资方。
外面的流言愈演愈烈,反正很离谱,甚至有小道消息说张辰已经被封杀了。
至于老李,他一点都不担心。
虽然不知道真相,但他的价值观很朴素的。
他就是相信,张辰和星辰娱乐都不急,那肯定是有后手,所以他也不急。
又过了两天,王常田还有中影的人再次齐聚星辰娱乐,这次他们过来是为了商量《石头》的宣发事宜。
《石头》成本800万,其中制作成本500万。
张辰给《石头》的宣发预留了足足300万,目的就是要让《石头》一炮而红。
《石头》别看是小成本,但它的类型放在现阶段的国内绝对是另类,宣传好了,破亿都有可能。
“两天后,我们约了各大院线的经理来看片,到时候《石头》绝对能带给他们震撼,但我依旧建议,尽量避开《七剑》。”
说话的是中影的宣传负责人,他当然提前看过成片了。
对片子的质量,他非常认同,多线叙事的结构绝对亮眼。
但徐可的名声太大了,香港三大导演之一,出品过无数的武侠经典,《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系列,还有《新龙门客栈》之类的。
这次徐可重操旧业,又搞起了武侠,改编的还是梁羽生的名著《七剑下天山》,给了所有人极大的压力。
大家不自觉的就想要避开他。
张辰倒不觉得,他知道《七剑》是大烂片。
徐老怪的心很大,《七剑》是仿照《指环王》想要弄三部曲的,所以第一部才会拍成那样,大量的科普。
但可惜,他光有三部曲的心,没有三部曲的本事。
《七剑》第一部直接扑街,后面两部也就流产了。
其实董建强他们紧张很正常,如果张辰不是有后世的记忆,他肯定也紧张。
徐可是谁啊。
香港电影界公认的鬼才。
香港电影那么多厉害的家伙,只有他被称为鬼才,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而且他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宗师,在武侠片这个领域,徐可的地位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金庸。
他开创了香港新派武侠,并推动了它的发展。
在他之前,香港的动作片基本都是平铺直叙。
就是镜头摆在那,两个演员在镜头里打。
讲究的是动作连贯,构图工整……
这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演员本身必须有功夫的底子。
动作设计当然也有,但都没什么特点,像个木偶一样站在那里拆招,能有什么特点?
那时期的武打片基本都是这么个套路。
大家也都是一个风格,所以显不出谁好谁差来。
但徐可不一样,他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通过大量的镜头快速剪辑,将动作拼接在一起,达到更好的观影效果。
这一套其实是从好莱坞学来的,好莱坞就很喜欢用快速剪辑增加动作的可看性,只不过好莱坞是现代动作片,而徐可将之用在了武侠片中。
而且徐可片中的人物普遍高来高去,动作潇洒飘逸,且主要人物普遍具有家国情怀,颇有点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意思。
这就无形中跳出了传统武侠片的恩仇套路,将电影升华,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票房大爆也在情理之中。
徐可的这套与传统武侠大相径庭,所以他的这套被称为新派武侠。
新派武侠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需要专业的功夫演员才能出演,一个没有基础的普通人也可以完美的演绎武林高手。
所以那两年,武林高手遍地走,梁佳辉这么一个专门拍文戏的演员,在他的片里也成了天下闻名的周淮安。
第259章 《石头》定档
想想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影坛,真是人才济济的。
光是功夫片就涌现出好几种风格。
程龙,洪金宝的杂耍式功夫,一出现就引发热潮。
徐可的快速剪辑和家国情怀,又是另一种风格。
连带着其他导演学习后功夫片也拍的似模似样,王景就改编过金庸的名著,《鹿鼎记》《倚天屠龙记》都拍的还算不错。
武指团队更是出现了一大批,成家班,洪家班,袁家班,刘家班……
香港才多大点地方,居然出现四支武指团队,真的是百花齐放。
想想徐老怪的作品,《黄飞鸿》三部曲真的是宝藏,从立意上来看,比后来的《叶问》系列要高出不少。
其实二者的内核是一样的,但《黄飞鸿》做的更高明。
《叶问》做的就很直白,不加掩饰的利用情绪对立,从开篇开始就一直在拉扯大家的情绪,痕迹很明显。
欲扬先抑,不断的憋屈,将观众的情绪压抑到极致,最后叶师傅上场,打服外国人。
但《黄飞鸿》就没有。
整个系列处处透露着对国家民族的思考,感情浓烈而又不做作。
光是这点就甩《叶问》几条街。
他其实也有压抑观众的情绪,但你就感觉不到。
因为导演将电影本身的格局做的足够大。
所以徐可确实是个好导演。
但这人后期的操作也很让人迷惑。
《新龙门客栈》的时候那么潇洒飘逸,简直就是武侠巅峰,江湖大乘,完全可以指着其他的鼻子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然而三年后的《刀》却是完全相反的风格,走了写实路线。
各种压抑,各种悲壮……
反正就是不好看。
就搞不懂怎么想的。
要给一般人,肯定是延续之前的风格,大专特转。
但徐老怪就没有,要不他被称为徐老怪呢。
你要是现在的网文读者,肯定觉得徐老怪被夺舍了,他么的,风格转变的这么强烈,根本就不像是同一个人。
按道理说,一个导演的导演风格是不应该转变这么强烈的。
“《七剑》什么时候上映?”张辰问。
“7月29日。”
“没在国产电影保护月?”
中影的人耸耸肩:“没有,今年的国产保护月是6月7日-7月7日,一大堆电影扎堆,其中最有名的是《头文字D》。”
张辰一听就明白了,今年的国产保护月日子不太好。
一般暑期档指的是7月8月两个月,因为就这两个月是学生的暑假。
6月还没放假,9月就开学了。
国产电影保护月是2004年出现的,电影局口头下达的通知,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
基本上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
当然,这玩意官方肯定是不承认的,否则会留下了行政干预市场的把柄。
别看是去年提出来的,但张辰对这玩意其实不是太熟悉。
因为上辈子他一开始在网大转悠,等他真正接触电影行业的时候,华夏电影已经腾飞,票房动不动几十亿起步,该保护的已经变成那些引进片了。
“那7月8月都有什么电影?”
“7月8号是《史密斯夫妇》,15号《马达加斯加》,29号《七剑》,紧接下来的8月份11号是《世界大战》,我建议《石头》放在8月底或者国产保护月……”
中影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出建议。
“理由呢?”
“《史密斯夫妇》有大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票房肯定不差的。
《马达加斯加》是动画片,但距离它半个月后就是《七剑》,八月份则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世界大战》,斯皮尔伯格不用我说了吧。
《世界大战》11号上映,10天差不多势头也就过去了,《石头》放在8月底,受不了多少影响,如果放在六月的话,就需要和《头文字D》竞争……”
《头文字D》,轮子哥出演的电影。
国内票房6300万,说是扑到姥姥家,但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轮子哥哪有演技,《头文字D》这漫画在国内也没什么受众,能有这个票房成绩,完全靠的是轮子哥的影响力。
说白了,就和后世杨小蜜拍的《孤岛惊魂》一样,薅粉丝羊毛的。
张辰不怕和它竞争,但并不准备竞争,6月还是太冷了。
他是想把《石头》做成现象级的,6月肯定不是合适的档期。
“我觉得8月20号可以。”董建强看向众人。
但马上就被张辰否了。
“不行,8月太晚了,我们只能是7月,就7月15号吧。”
“为什么?”所有人都不理解,7月份有两部好莱坞大片,月底还有《七剑》,为什么还要赶这个热闹。
“相信我,我们必须在7月上映,8月会死得很惨,因为有《超级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