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72章

作者:知鱼小生

第96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大殿上,众人神情出奇的一致。

  望了望眼前这个十二岁少年,颇有些无语。

  谁给他的自信?

  尉迟恭面色肃然,军国大事上,他不再嬉皮笑脸,语重心长道:“怀道,莫要胡言。”

  “你这想法太过天真了。”

  “那吐蕃倘若真攻打过来,怎么会靠你那一千屯田兵?”

  在场之人,无一不知,秦怀道早在三个月前,就让大部分屯田卫离开,以致十不存二。

  后来,又从百姓中,招募了大量士兵。

  比起当初禁军出身的屯田卫,从百姓中招募而来的兵,能有多少战力?

  李靖在一旁,微微蹙眉,循循善诱道:“怀道,你那一千士兵,左右不了战局,没必要去。”

  “倘若真要开打,卢国公那两万人马,都未必够,我也得过去帮忙。”

  “你就好好待在长安,给大唐多造点神物出来便可。”

  李世民亦是如此想法,两万人都不一定能打的过,一千人能起到什么作用?

  李世民随即沉声道:“药师说的没错,你莫要再胡闹了。”

  然而,秦怀道却不吃这一套,恭敬作揖,义正言辞道:“臣为大唐屯田卫郎中,奉陛下旨意统领一千士兵。”

  “倘若大唐有难,怎可独善其身?”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何况臣也是陛下亲封的翼国公?”

  乖乖,秦怀道说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

  在场的长孙无忌、魏征、李靖等人,纷纷被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震撼到。

  眼眸中皆是震惊与钦佩。

  李世民身躯微微一颤,仿佛心中一股久违的年轻热血,此刻再次被点燃。

  “哈哈,好一个,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秦怀道,你当真想让一千屯田卫随军出征?不后悔?”

  李世民眼眸微垂,藏进无尽思索。

  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个秦怀道,不撞南墙不回头。

  若是年轻时候的他,想必一定会跟秦怀道这般吧。

  “回禀陛下,臣不后悔。”秦怀道挺了挺身子,眼神坚定回道。

  “好,既然怀道有心护卫大唐,那朕便同意了。”李世民点点头,眸光闪动,充满欣赏的看着秦怀道。

  小小年纪,还能有此志气。

  倘若真有大战,让李靖、程咬金多多护住一二,倒也无妨。

  随即,李世民起身,沉声道:“药师,传朕旨意,若那吐蕃真侵犯大唐,屯田卫可随行作战。”

  “诺。”李靖不再阻拦,内心思索着届时如何护住周全。

  一旁的尉迟恭,对着秦怀道挤眉弄眼,伸出一个大拇指,给了大赞。

  秦怀道,一番话,把他弄的热血沸腾起来。

  单论气魄、胆量,秦怀道颇有将才风范。

  至于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等人,亦是没有阻拦,反而对少年翼国公,摸了摸胡须,给出肯定眼神。

  秦怀道眼见目的达成,可依旧保持着一份泰然自若。

  ...

  不知不觉,便是初冬了。

  京畿道的百姓,脸上藏着笑容。

  “幸亏翼国公当初预测了下雨,否则,咱们今年就吃不上饭了。”

  “对啊,要不是五月的那两场雨,俺们家五口,怎么活哦。”

  “今年的庄稼收成不错,我们家还能存点余粮出来,看日子,今年这冬天我们家可以挺过去。”

  得益于秦怀道的祷雨,今年庄稼大部分收成不错,很多百姓也有余粮过冬。

  百姓们一边感谢那次补种,一边感慨寒冬来临。

  初冬的第一场大雪,来的比往常早了很多,雪片哗哗的往下落,似乎没有停止的意思。

  只不过几个时辰,长安城的积雪就已有数尺厚。

  路上的行人来去匆匆,尽管已经尽可能将自己裹紧,依旧冻的瑟瑟发抖。

  随口一个呼吸,便是大片白白雾气散发开来。

  ...

  早朝上,初冬带来的寒气,让大殿上的氛围显得更加沉重。

  李世民端坐在大殿上,眉头紧锁,眼眸深邃,阴晴不定。

  他有些无奈的斜着身子靠在座椅上,一手攥着一份过冬奏章。

  长孙无忌忧心忡忡道:“陛下,今年估计是个寒冬了。”

  “这雪,来的比往常都早。”

  户部尚书戴胄,面容憔悴,附和道:“不知多少百姓要冻死了。”

  李世民微微蹙眉,沉声道:“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解这寒冬之危?”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摇摇头,暗自叹息。

  只要是寒冬的年头,一直如此。

  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时间越长,冻死的人就越多。

  朝廷一直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解决。

  李世民为此颇为头疼。

  房玄龄面色凝重,看向戴胄,问道:“戴尚书,木炭与木柴,还能核算出来,有多少可以供给百姓?”

  戴胄苦笑,摇了摇头道:“寒冬来的太早,木炭与木柴,朝廷还未来得及储备多少。”

  “况且,木炭向来昂贵,即使朝廷平价供给,百姓也无力购买。至于木柴,也不能保证保证每家都够用。”

  长孙无忌附和道:“这还不是主要,若雪还这么下下去,每年被压垮的房屋,都不知多少。”

  “房屋一旦垮了,百姓也就受冻了。”

  “冻死之人,届时又将会无以计数。”

  长孙无忌长叹一口气。

  李世民有些恼火,厉声道:“难道,诸位爱卿,就不能想出什么解决办法么?”

  初冬以来,这类的讨论,就不绝于耳,但是讨论来谈论去,根本商讨不出什么结果。

  这样的情况,显然不是李世民想要见到的。

  作为大唐天子,李世民此刻,无奈、愤怒等各种心情交叠在一起。

  文武百官,竟无一人可以解决此事。

  早朝讨论出的结果,与历次寒冬几乎没有变化。

  李世民最终暗自叹了口气,沉声道:“那就依辅机所言,各部官员,密切关注百姓过冬情况。”

  “如若遇到房屋倒塌,亦可汇报给户部,由户部裁决拟定搭建救助。”

  “若是有冬天房屋被压垮的百姓,各部官员需通力合作,尽量集中起来,能救一人是一人。”

  “至于住在偏僻处...”

  李世民摆摆手,没有继续说下去,准确的说是心疼的无法开口。

  但百官心中已经了然,面露哀色。

  那些住在偏僻处,尤其是深山老林的百姓,只能自求多福了...

第97章 这位夫人,你也不想家里人被冻死吧

  早朝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但已经算是最好的结果。

  寒冬乃是天灾,非人力可为。

  李世民以及诸位大臣,已经把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

  就连一向抠抠搜搜的户部尚书戴胄,此刻亦是把尽可能能调动的钱帛,仔细核算好,打算能救一个百姓是一个。

  但尽人事,顺天命而已。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世家贵族官员,对此丝毫不放心上,甚至还在盘算如何狠捞一笔。

  大多数官员,都是心事重重,神色悲悯,想着如何应对这次的寒冬。

  百年后的少陵野老,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最好的形容。

  李世民呆呆的望着殿外天色,沉吟道:“这个寒冬,于百姓而言,不好过啊。”

  “希望,百姓能顺利挺过去。”

  ...

  退朝后,巨鹿郡公魏征并没有去值所,而是心事重重的去了万年县。

  “老爷,天冷,您注意点身子。”下人搀扶魏征下了马车,小心提醒。

  “无妨。”魏征随口道。

  一场大雪,让整片京畿道都变得寒冷彻骨。

  魏征放心不下百姓,这才匆匆赶来万年县街道上。

  “老爷,您说这天寒地冻的,又得有多少人无家可归了。”贴身随从感慨道。

  “是啊,老夫这次出来,就是想要看看百姓情况,了解一下房屋受损,好跟户部等商议商议。希望,百姓们没有遭受太大的罪,咳咳...”魏征咳嗽几声,不无感慨道。

  “可是您这身体...要不,咱们换个天气好点的日子再出来?”贴身随从望着魏征略带佝偻的背影,微微心疼。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翼国公都知道的道理,老夫怎能不知?国家兴亡,匹夫亦是有责,更何况,老夫感念皇恩浩荡,就是病倒在路上,也值了。”魏征语气凝重,言语中,具是为大唐鞠躬尽瘁之心。

  自从几次早朝,受秦怀道言语影响,魏征似乎又找回了当初那个一腔热血的青年模样。

  纵然他身体有恙,也义无反顾。

  秦怀道小小年纪,尚知忠君报国,他魏征岂能落于后辈?

  魏征带着几名随从,小心翼翼走在马路上。

  大雪后的道路,到处都是泥泞,湿滑的很。

  他一边走着,一边仔细观察万年县状况,看一看百姓疾苦,了解下房屋受损情况。

  可没走多久,便听到远处有人大喊。

  “卖煤啦,卖煤啦。”

  “上好的煤,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闻言,魏征嘴角有些抽搐,一脸懵逼,内心暗自惊讶道,卖没了你还喊?

  当真是活久见了。

  东西卖没了,不就该收摊回去了么。

  可叫喊声,不曾停止,反倒是引起魏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