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67章

作者:知鱼小生

  算这小子好运,既然陛下有心袒护,那么到时候就等着看笑话吧。

  好端端的一个屯田卫,不知道会折腾成什么样子。

  到那个时候,一旦出了问题,就算天子,定然不会多加袒护。

  还想着用自己的钱当军资,养一千人的兵?

  真是有钱没地方花。

第89章 宣吐谷浑使者觐见

  早朝的氛围,再次微妙。

  原本等着看戏的众人,此刻只得咽下这口气,默默等着后续,再去嘲笑一番。

  几乎没人会相信十二岁的翼国公,当真能训练出什么兵来。

  能不把屯田卫搞奔溃,就谢天谢地了。

  只是苦了那些,自家子弟在屯田卫当当差的官员。

  原本早朝之前,就已经互相通气,要狠狠参秦怀道一本。

  现在,只得耐着性子。

  即使是能征善战的李世民,亦没有觉得秦怀道当真可以训练一支兵出来。

  给一百匹战马,不过是想安抚下秦怀道情绪,免得再生事端。

  这小子,不给他点甜头,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到时候,又是一阵麻烦。

  好不容易顺心几天,李世民可不想被秦怀道一直缠着。

  就在众人偃旗息鼓之时,正议大夫眸光一闪,冷声道:“听闻翼国公语言,岁末吐蕃会功打大唐?”

  既然滥用职权,训练士兵,讨要军资等事被陛下有心袒护,那么这件事,看你秦怀道还能怎么办?

  秦怀道认真点头道:“是的。”

  正议大夫拂了拂衣袖,冷然道:“胡言乱语!”

  “翼国公可知,陛下被尊称为天可汗,可知如今大唐兵锋之强盛?”

  “别说一个小小的吐蕃,就连以前的突厥,放到此时,也没那个胆。”

  秦怀道一脸从容道:“那也会打。”

  面对正议大夫的斥责,秦怀道丝毫不乱,一如既往的颇具大将风采。

  秦怀道的六首诗至今还在一些文官脑中回荡,且文官多有才情。

  长孙无忌、魏征等文官,更是多次拜读,研究,领略着秦怀道诗中风采。

  此刻朝堂上,秦怀道的淡定反倒再次引起长孙无忌、魏征等人的赞赏。

  不过,正议大夫不依不饶道:“哦?到请问,为何会打?”

  打仗是需要理由的,可不是胡说一通。

  此问一出,所有人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秦怀道。

  大家都很清楚,吐蕃乃弹丸小国,甚至没有多少交集和印象。

  而眼前这位翼国公,常常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前已经被他多次打脸。

  这一次,如果秦怀道当真能说出一番道理,可就当真刮目相看了。

  深谙兵法的李靖,久经沙场的程咬金、尉迟恭,还有坐在大殿上的李世民,全都竖起了耳朵,想要听听秦怀道的见解。

  心中不免有些期待。

  秦怀道坦然道:“吐蕃现任赞普,松赞干布曾向陛下求过婚。”

  “不过陛下拒绝了,那个松赞干布气不过,所以来打,想要通过此等手段,证明自己的武力罢了。”

  “况且现在吐谷浑不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么?打完吐谷浑之后,就会进兵大唐。”

  说完此话,李世民有些茫然。

  这个吐蕃还向大唐求过婚?

  努力思考了一下,并未记起,又看向长孙无忌,微微皱眉道:“这个吐蕃,还向大唐求过婚?”

  长孙无忌沉吟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随即笑道:“不过,咱们大唐与吐蕃没有什么往来,当时陛下认为吐蕃并无此资格通婚,故而拒绝了。”

  “哦,辅机这么一说,朕想起来了。”李世民恍然大悟,大致想起了那个吐蕃求婚过程。

  毕竟是一个小国,平时也没什么存在感,李世民根本没放在心上。

  倒是秦怀道居然还这么了解,颇有些好奇。

  然而,不等正议大夫说话,大殿内便有人直言道:“陛下,臣弹劾翼国公,妖言惑众,祸乱军心。”

  “这吐蕃乃是不入流的小国,除非那个松什么布找死,否则怎敢如此跟大唐作对?”

  一人说话,多人附和。

  “陛下,此事定然是翼国公妄议国事,胡乱猜测之言,臣以为理应按大唐律法予以惩处,以定民心。”

  “臣也以为,吐蕃进攻大唐一事,纯属无稽之谈,翼国公无端造谣,倘若今日不处理,不可服众啊。”

  众人再次回到了弹劾秦怀道一事上来,再次喜闻乐见。

  那些弹劾之人脸上,得意神情,藏也藏不住。

  李世民微微蹙眉,眼神中飘过一丝凌厉,看向长孙无忌问道:“吐谷浑是不是有使者来了?”

  长孙无忌点点头,回道:“回禀陛下,吐谷浑使者来了已有月余,只不过国事繁忙,还未能得到召见。”

  李世民深深的望了眼秦怀道,看着他自信的眼神,跟当初语言下雨,何等相似。

  随即说道:“传吐谷浑使者。”

  与其纠结秦怀道怎么得来吐蕃与吐谷浑大战,又为何能如此熟悉吐蕃情况,倒不如直接问吐谷浑使者更方便。

  说来也是,最近为了下雨,为了矿盐,为了土豆地瓜等一些事情,不仅是李世民,就连长孙无忌等一众官员,都快忘了使者这件事。

  片刻后,传旨太监奉命出宫去了鸿胪寺。

  ...

  此时的鸿胪寺,几名吐谷浑使者,正在为要不要离开大唐,做着最后的挣扎。

  他们早已没了刚来时的意气风发,凌乱的头发,还留着许久不曾打理的胡子,处处透露着心酸。

  “大汗那边还在等着我们的消息,我们要是再不回去复命,以大汗的性格,恐怕咱们命不久矣啊。”

  “要不咱们撤吧?这大唐如此不待见我等,我等又何必摇尾乞怜。再等下去,吐谷浑就完了,吐蕃就要赢了。”

  “不行,咱们必须得等,没有大唐的援军,咱们回去也没什么用。”

  “这鸿胪寺,号称最有礼节的地方,看样子也不过如此。每次问他们,都说让我们等,可等来等去呢?根本没人接见我们。要留你们留,我回部落去或者咱们只能以死明志了。”

  就在一人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一人拿刀准备以死明志时,房间虚掩的大门忽然被人轻轻推开,一束光从门外照了进来。

  原本还有些阴暗的房间,顿时明亮些许。

  一道身影从门外走来。

  接着便听到他们期盼已久的声音。

  “传陛下口谕,宣吐谷浑使者上朝觐见。”

  几名使者呆呆的看向门口,由于遮挡角度的原因,几人看不清面庞,只能看见那人头顶光芒,犹如圣主降临。

  透过那道身躯,正义的光最终照射到他们脸上。

  大唐皇帝终于召见他们了。

  吐谷浑有救了!

  他们也不用以死明志了。

  做使臣这么久,他们头一次觉得,被人接待是多么荣幸的事啊。

  几人激动的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天知道他们这一个月经历了多少次挣扎。

  好在,他们等到了。

  大唐皇帝终于想起了他们。

  然而,这一场面,整的鸿胪寺与传旨的太监有些懵,传旨太监甚至再三确认他们使者的身份。

  毕竟就连鸿胪寺的官员,也是头一次见到别国使者,因为一次召见,而这么...呃...喜极而泣?

第90章 这小子一点也不傻

  鸿胪寺,在传旨太监的一再提醒下,几位吐谷浑使者,终于缓过神。

  他们面色尴尬的收起了行囊,放好了佩刀,彼此顺带简单剃了下胡子,换了身正装,方才跟着来人赶往大殿。

  鸿胪寺本身离皇宫不远,为的就是方便各国使臣与皇宫的来往。

  可这一次...传旨太监,足足用了半个时辰,这才返回皇宫复命。

  吐谷浑使者几人互相对视了一眼,把之前早就排练无数遍的台词,悄悄对了一遍,这才稍微放松了下。

  虽然表面上恢复了使臣的云淡风轻,但内心依旧心事重重。等了这么久,真担心吐蕃与吐谷浑的战争已经打完了,而他们此刻要做的,就是孤注一掷,让大唐皇帝全力支援。

  ...

  早朝上,等了许久的众人,终于见到了几名吐谷浑使者。

  传旨太监,刚领着吐谷浑使者迈入大殿,那几人便一把冲向前拜倒在大殿内。

  不知道的,还以为吐谷浑使者正在行大礼呢。

  不等众人反应,一名吐谷浑使者顾不得体面,哭天喊地道:“求天可汗派兵救救我们。”

  “我吐谷浑已经归属大唐,然西域吐蕃狼子野心,无端挑起事端,势要吞并我族。”

  “望英明神武的天可汗,赶紧派兵救救我们。”

  “那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仗着兵强马壮,已然吞并了很多地方,我吐谷浑危在旦夕了。”

  一边匍匐说着一边哭着。

  声泪俱下,响彻整个大殿。

  就连吐谷浑使者都分不清,这是哭他们等了一个月,还是哭吐谷浑危在旦夕。

  此刻,他们将心中不平与委屈,一股脑抛出,丝毫没有使者风范。

  许久,才平复下来,呆呆的等着李世民回复。

  李世民攒眉沉思,他还没见过哪家使者能哭的这么惨。

  这是被吐蕃欺负成什么样了?

  一个小小的吐蕃当真这么厉害了?

  只是他不知道使者,还有一部分是因刚刚鸿胪寺没有哭够,现在悲喜交加而已。

  武将一看这使臣哭成这样,一个个摩拳擦掌,有仗打不就是代表有功劳可以赚?

  而且一个吐蕃而已,能猖狂到哪里去?

  这不妥妥滴送功劳来了?

  程咬金第一个大咧咧道:“陛下,这使者都哭成这样了。那吐蕃欺人太甚,你给俺一万精兵,俺定把他老窝端了。”

  尉迟恭附和道:“陛下,小小的吐蕃,给俺八千精兵,俺就可以一股脑吃掉他们。”

  陈国公侯君集冷哼道:“何须八千,给我五千精兵,定可平复吐蕃,打的他们满地找牙。”

  贞观九年,侯君集可是亲自参与吐谷浑一战,跟李靖二人大破大破伏允军,长途奔袭自不在话下,此刻亦是志气满满。

  作为手下败将的吐谷浑前来求救,还能坐视不理?

  武将一列,即使是勋国公张亮,亦是如此,急不可耐的想要得到陛下恩准,灭了吐蕃,好赚取一番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