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鱼小生
就在今日黄昏时分,一则流言忽然在市井中传播开来。
人们口口相传,秦县公消失几日,竟是找到两种神奇的作物,亩产可以达到十石。
十石呐,现在即使最好的良田,亩产也不过三石,这世上怎么可能有这种作物?
这种流言当属无稽之谈。
于是有人不以为意道:“胡说八道,世间怎么会有亩产十石的作物?”
有人将信将疑,“可都在议论,传的可神了,有板有眼。”
更有人信誓旦旦道:“哪里是什么亩产十石,我听说了,亩产足足可达十五石。”
甚至有人纳闷:“不是二十石么?”
一时间流言四起,议论纷纷。
起初还是有人将信将疑,但传着传着,也就没人信了。
这传的神乎其神,已经到了无法理解的地步。
开什么玩笑……亩产十石已经匪夷所思,还有人说三十石?
最终大多数人认为这只是流言蜚语而已,根本不足以为信,矛头指向传播者,愤慨道:“也不知道哪个狗东西瞎传的。”
“没脑子的家伙,这种事怎么会有人信?”
....
太极殿内,李世民心情舒畅,神情放松,略带些倦意的看着奏折,忽然想起一事,瞥了一眼身旁的王升,随意问道:“秦府的下人,还没离开么?”
王升微微一礼,摇了摇头,稍显狐疑道:“还在外面等着呢,言之凿凿,请求陛下派兵三万护送祥瑞。”
李世民身子微微一颤,愣了愣神,随后无语一笑,无奈摇头。
三万...这个秦怀道还真敢要啊。
整个长安城可调用的守卫兵力不过五万,这是要把朕能调用的军队都给他了?
但凡正常一点的人,都断断不会同意的。
更何况,他是李世民。
如果是其他人,忽然要走长安三万兵,他有理由怀疑谋反意图。
但如果是秦怀道的话...刚刚解了京畿道的危机,行事风格又向来出乎意料、说作不靠谱都不为过,不予理睬就行。
念及于此,李世民随意摆摆手,有些无语,眸光一闪,淡声道:“让他走吧,告诉他,念在秦怀道有功,这次既往不咎。”
王升点点头,心神跟着放松下来,恭敬道:“陛下宽厚,卑下这就去。”
王升一开始也被那秦府下人唬的一愣一愣的,还要求陛下派出三万精兵?这是去守护呢?还是去攻打城池?
要不是陛下仁慈,念在秦怀道之前有功,恐怕早就问罪了。
呵,当真是胡闹。
他甚至有片刻担心,陛下也会相信这等说辞。
不过还好,陛下没有听信他胡闹。
王升躬身离开,很快去而复返,面色犹豫道:“陛下,那下人离开了,说是既然陛下不派兵,他只能回府里调集所有男丁。”
李世民微微点头,手上拿着大臣的奏章,正仔细查看。头也不抬,随意道:“知道了,让他胡闹便是。”
王升有些迟疑,还是决心拱手回道:“陛下,现在民间传的神乎其神,说什么那两种作物,皆能亩产三十石。”
昨夜下雨,李世民心情不多,倒也有了闲情逸致。
听到王升的疑惑时,他暂时放下奏折,笑了笑,转身颇有深意的看向王升,说道:“你信么?”
王升身子微微一颤,一五一十说道:“怎么可能,亩产三十石,恐怕是仙界才有的神物。”
虽然久居宫中,但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
现在的大唐粮食亩产不过三石,且是收成好时的良田,这和亩产三十石相比,相去甚远。
就算是三岁黄口小儿,也不敢如此夸张。
除非是仙界神物,否则怎么能让人相信,这世间会有如此神奇的作物?
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换了一个更加舒服的姿势,悠悠一叹道:“是啊,世间怎会有此神物,并且是两种。若是真的如此,这盛世,延续万代,亦不是奢望。”
或许是因为秦怀道的信誓旦旦,或许是因为秦府下人的一再请求,又或许是王升稍稍的困惑,李世民心中竟然隐隐生出一丝遗憾。
自从登基以来,他兢兢业业,一心开创盛世太平,尤其是这次干旱,为了百姓疾苦,不可不谓是忧心忡忡,日夜操劳,好在最终以一场降雨得以缓解。
但根本上的粮食问题,却还没彻底解决。
这个问题,已经一直困扰着李世民多年,想到当初为了赶走蝗虫,让百姓安康,写下罪己诏,自己又何曾没想过是否有神物,可以大大解决粮食问题。
别说两种,就是只有一种,都是大唐百姓幸事。
且民以食为天,吃饱穿暖是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倘若连这个都做不到,又何谈什么盛世延绵?
说实话,如果不是秦怀道所言过于夸张,他还是有些期待的,可一细想,又过于荒唐奢望了。
王升一见陛下如此神情,当即拱手一礼,十分诚恳道:“陛下英明神武,大唐自可后世无患。”
李世民摇头,轻声道:“朕穷其一生,不过短短数十载。后世子孙如何?谁又能说的清呢?”
当李世民说出万世千秋的话题时,王升被吓得根本不敢继续接了。
他不过一个太监,这大唐以后的事情,正如陛下所说,谁能说的清呢?又不是神仙。
王升只得诚惶诚恐,转移话题,略表好奇道:“陛下,恕卑下愚钝,秦县公此举,究竟意欲何为?”
“呵,那小子,不想挨打罢了。”李世民随口说道,似乎早就看透秦怀道心思一般。
闻言,王升身子微微怔住,随即恍然,有些哭笑不得,道:“秦县公不仅有观测天象的本事,脑子竟也如此灵活。如此一来,确实容易让人忽略良田置换荒地一事。只是……”
顿了顿,不由疑惑道:“只是...陛下,若是此事非实,秦县公岂不是成了欺君之罪?”
李世民伸了一个懒腰,漫不经心道:“秦府下人,亲口说亩产多少了么?”
王升摇摇头,一口否定:“那倒没有。”
李世民呵呵一笑,眼中露出一丝明亮,缓缓道:“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无论坊间怎么传,那个请求入宫的下人,却闭口不提亩产。到时随意找两种作物便可蒙混过关,至于民间怎么传,与他何干?”
王升此时心中已经了然,啧啧称赞道:“秦县公当真聪明,卑下不及也。有了作物一事,卢国公与鄂国公,即便想打,也得因此拖延几日。”
“是啊……”李世民喟然一叹,有些纳闷:“既然如此聪明,为何做出良田置换荒地的蠢事呢?”
有这等头脑的秦怀道,难道不知道换地带来的后果?
这家伙是真糊涂还是大智若愚?
想不通,索性不再去想。
李世民沉吟片刻,轻声道:“罢了。”
随即拿起身边的奏折,继续看了起来。
至于亩产被传出多种版本的祥瑞,他更是没有在意。
“终究是个孩子,既然有功,就任由他胡闹一次吧。”
第38章:两只野兔,一个好婆娘
次日,秦怀道早早醒来。
一夜的休息,充足的睡眠,秦怀道此刻再次精神满满,消耗的元气已经彻底恢复。
他舒爽的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起床用早膳。
一日三餐,当属早餐不可缺少。
吃过早膳,秦怀道随即命人将六口种植土豆地瓜的大缸装车。
下人们一个个满头大汗,哼哧哼哧的装上车。
他们根本不知道大缸中东西是何物,只是听闻,这几缸都是祥瑞,可以亩产三十石的神物,心中不敢有丝毫怠慢。
等到众人装完,已经累的满头大汗。
六大缸,加起来足有上千斤的东西,就这样被装在一辆辆车上。
不仅如此,在这些车旁边,还有两车不一样的物品。
早前按照秦怀道吩咐,日夜赶工制作出足足三百包奶糖,准备一起运往长安。
眼见一切妥当,秦怀道心满意。
此时的邓建蓬头垢面。
按照秦怀道叮嘱,如果陛下不相信他的话,没有出兵,那么就带着秦府男丁一起出来护送。
他中间不敢有片刻耽搁,带着秦府二十三名男丁苦哈哈的连夜赶来。
可因为生产奶糖,许多房间被占用,他们只能露天将就了一夜。
顾不得整理仪容,一大早,便依着秦怀道吩咐,将六大缸东西搬上了车。
此时秦怀道看着邓建,以及那二十多名男丁,微微蹙眉,沉吟着。
这才二十三人,庄子上还有四人,远远不够啊。
这点人的声势差远了,根本不够浩大。
秦怀道略作思索,随即看向庄子管事,淡淡问道:“村里有壮丁几何?”
庄子管事不知何意,一五一十拱手道:“共有五十八户,青壮七十二人。”
别的不敢说,庄子的大小事情,人丁多少,管事心如明镜。
秦怀道不假思索道:“去,把他们都找来,护送本公子回长安。”
“啊?”管事目瞪口呆。
都找来?
需要这么大的阵仗?
不过是几个缸,两车奶糖,这人数还不够护送?
总不至于还有人拦路抢这些东西吧。
把庄子上的青壮都加上的话,足足百人,这等规模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管事虽然十分疑惑,但公子吩咐,不敢违抗。
不过一炷香,庄子管事便去而复返,脸上的得意溢于言表,进展远比预期的顺利多了。
庄子上的佃户,一听到是秦县公有事需要帮忙,就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匆匆赶来,一个不落,并无半点推诿。
管事自己都感到惊讶,没想到自家公子的威望已经如此高。
不仅如此,管事的手上还拎着两只野兔。
再细细望去,他的身后竟然熙熙攘攘的跟着一群人,颇有气势。
那些人尽管衣衫破旧,却一个个精气神十足。
管事摇晃着两只野兔,笑呵呵的来到秦怀道面前,恭敬道:“公子,一共六十七人,都来了。”
秦怀道一听,面露不解,微微蹙眉道:“青壮不是七十二人么?”
管事说道:“公子,昨日张虎走了运,竟然逮了几只兔子,今日一早,就与四个乡亲去了长安,想要卖了,换得几个铜钱,给他婆娘扯一尺布,做身新衣。”
说着又拎起手中的野兔,指给秦怀道看,笑吟吟道:“公子,这两只是孝敬您的,乡亲们都很感激您,请您一定要收下。”
此话一出,秦怀道微微一怔,随即摆摆手道:“兔子就免了,稍后给张虎送回去。”
转头似乎想起来什么,又补充说道:“我记得不差,他婆娘有孕在身吧?让他留着,给婆娘补补身子。”
他对野味并不感冒,在他看来,不过是寻常之物,但对于佃户来说,却是难得的补品。
管事犹豫刹那,面露难色道:“公子,张虎婆娘和小的说了,无论如何,您都要收下。”
身后众人纷纷跟着附和。
“是啊公子,您就收下吧,我家母鸡昨日下了一个蛋,到时就给张虎送去,让张虎婆娘补身子。这兔子,您就收了吧。”
“公子,您今年免了我们一年租,大恩大德,无以为报,这两只兔子,虽说是张虎抓的,与我们没关系,但您务必收下。我们全村五十多户,一家拿出几粒米,也能将张虎婆娘养的白白胖胖。”
“秦县公,我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野味是张虎抓的,也代表我们村最大的心意了。”
上一篇:巫师:从漫威开始的超脱之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