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解锁七十二变,老婆小兕子 第14章

作者:知鱼小生

  李世民眉目微微挑起,神态放松,笑道:“世间哪有龙王爷转世,没有朕的首肯,哪个龙王敢转世?”

  “秦怀道之所以肯定下雨,乃是因为他擅长观测天象。至于为何只有秦家田地上头下了雨,他也说不明白,甚至觉得自己可爱,独得老天恩宠。”

  说到这,李世民忍不住笑了,百官也被这理由逗乐。

  会观测天象可能是真的,但怎么可能因为可爱,就独得老天恩宠?

  再说,那个秦怀道可是长安城有名的败家子,他若是可爱,那天底下还有谁不可爱?

  这不过是无稽之谈么?

  大殿气氛顿时轻松起来,就连程咬金与尉迟恭,都不由的多看了秦怀道几眼。

  这小子,居然还会观测天象?

  不错,还有得救。

  本来就不想被人注意的秦怀道,此时摸了摸鼻头,尽量忽略不时投来的目光。

  忽而,李世民语气一变,略微思索,沉声道:“是否独得老天恩宠,此事暂且不提。”

  “朕倒是要问问太史局。太史令李淳风何在?”

  李淳风道:“臣在。”

  李淳风?

  秦怀道循声望去,一个白发白须,气质特别的中年男子,穿着特制的官服,对着李世民微微施礼。

  果然是仙风道骨,与众不同。

  秦怀道没想到,自己居然见到了李淳风这位大神,他出名的推背图可是影响后世千多年。

  李淳风很有本事,能掐会算,被李世民特意招揽进太史局,为民谋福。

  奈何,自己更有本事,会降雨。

  不过没办法,秦怀道根本不想暴露自己,只得编造一个会观测天象的理由。

  这样一来,作为观测天象见长的太史局负责人李淳风,就得背锅了。

  人家毕竟是大神,偶尔背个锅应该问题不大。

  李世民望着李淳风,沉着脸道:“太史局之前判定,京畿道月内不会有雨,上奏朝廷早做准备,以备不时之需。可是...为何秦家田地上头,却是降了雨?”

  对于皇帝的质询,李淳风有些郁闷,他也想知道为什么。

  天象明明不是那样的啊...

  奈何事实摆在眼前,说再多都没用,还能咋办?用标准答案回复吧。

  李淳风微微低头,满是愧色道:“臣无能,还请陛下降罪。”

  李世民冷哼一声,面露不悦道:“降罪?降罪能解决问题么?”

  李淳风不知所措,面对天子的不悦,隐隐感到一股怒气,随即又躬身,忐忑不安道:“臣惶恐。”

  李淳风又想到今日出门一卦,不宜出门,不由额头冒汗。

  李世民脸色低沉,质问道:“近日观测天象,可又看出什么?”

  李淳风本想说,天象没变,依然不会有雨。但转念想起秦家...要是再出什么老天恩宠,这太史令也别干了。

  李淳风拱手道:“臣学艺不精,近来天象不明,暂时还未看出。”

  先模棱两可吧。

  “嗯...”李世民神情稍缓,沉声道:“昨日朕也命秦怀道观测了天象。”

  “嗯?这秦怀道难不成真会观测天象?”

  “看样子假不了,陛下让办的事情,基本上八九不离十了。”

  “太史令都看不出来的东西,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比太史令厉害?”

  百官交头接耳,再次时不时给秦怀道投来“关怀”眼神。

  李世民望了望百官,在人群中搜索了一番,这小子还真会藏,蹙额道:“秦怀道。”

  秦怀道一个激灵,连忙出来,对着李世民拱手施礼:“微臣,拜见陛下。”

  百官纷纷看向秦怀道。

  李淳风更是仔细看,生怕漏过一个细节,只是这小小的少年,在他眼里,却有着看不透的神秘,平生仅见。

  明明没雨啊,可为何?

  是自己学艺不精,真的不如这个小小少年?

  还是这少年有什么鬼神莫测的本事?

  李淳风念此,反而对秦怀道更加好奇。

  李世民微微点头,肃然道:“昨日你夜观天象,可有什么结果?”

  顿时,更多目光聚焦秦怀道身上.....

第17章:玩一把大的,吓死你们

  李世民让他观测天象时,秦怀道就已经打好算盘。

  现在面对李世民的询问,一本正经回道:“三天之后,夜里有雨。”

  闻言,李世民有些不可置信,再次确认道:“此话当真?”

  秦怀道神情自若,信心满满点头。

  这下不下雨,自己说了算,这要是不准,还有什么更准的?

  不然的话,李世民动不动就要用欺君之罪,谁吃得消...

  秦怀道虽在心里吐槽,神情却是一脸天真,十分笃定。

  李世民见秦怀道如此自信,喜笑颜开,大笑道:“好好好。”

  长孙无忌率先拱手道:“恭贺陛下,这京畿道的旱情可解了。”

  既然皇帝相信,自己还有什么理由怀疑?

  先恭贺一番,才是人之常情,皇帝高兴就好。

  百官虽有疑虑,却也不想落在长孙无忌身后,纷纷拱手拜喝。

  “恭贺陛下,京畿道百姓有救了。”

  “陛下洪福齐天,老天自然会保佑陛下。”

  “陛下圣明,此乃大唐百姓福气。”

  恭贺声一句接着一句,此起彼伏。

  这个时候,似乎没有人在意,一个十二岁小孩说的是不是真的,只要陛下认可,那就行。

  至于成不成,那又不是自己的锅。

  百官中,有一个人神情变幻不定。

  正是太史局太史令李淳风。

  李淳风看到秦怀道信誓旦旦点头,神色莫名。

  因为从天象来看,别说三天后,就是三十天后,也根本没雨。

  可一想到,前几日,只有秦家一家田地有雨,便心有余悸。

  他不敢多说,只是深深看了眼胸有成竹的秦怀道。

  天子面前,谁敢戏言?

  莫非吃饱了撑的,想要看看李世民雷霆之怒吧?

  或许这个神秘小家伙,当真比自己更会观测天象?

  听着百官道贺,李世民不再遮掩脸上欣喜,十分开心。

  此乃上天眷顾。

  本来李世民开始还担心,秦怀道也会说什么不下雨,不知道之类的话,这下好了,有了秦怀道的保证,这就能彻底打破天子失德的传闻。

  李世民自认为不是昏君,无时无刻不在心系百姓。

  说什么天子失德才导致灾害,根本是无稽之谈。

  事实就在眼前,他李世民没有失德。

  李世民一想到可以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闭上嘴,心情颇为畅快。

  秦怀道拱手施礼,继续说道:“三日时间,足够补种。还请陛下下令,命百姓迅速补种,待雨来时,庄稼可成。”

  京畿道的田地已经耕完,不用再耕,现在只需要直接补种就行。

  秦怀道这般打算,也是更有利于百姓,有利庄稼。

  秦怀道会祷雨之术,下雨不过是分分钟事情。但此之前,因为干旱,很多百姓并没有进行补种。

  秦怀道想要借着早朝的机会,让皇帝宣传一下,这样就可以让百姓们有时间进行补种,这才是真正的为百姓办实事。

  李世民微微点头,却并没有立即作答,神情显得有些犹豫。

  魏征上前一步,面色凝重,沉声道:“陛下,若是三日后下雨,倒也好说,但是若不下雨,这补种的种子将再无法利用。此事还得慎重,三思而行。”

  房玄龄跟着附和道:“陛下,郑国公所言甚是。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补种一事还需三思。”

  连着干旱这么久,百姓存粮本就不多,若是补种,三天后却没下雨,那损失可就大了,麻烦了。

  朝廷让百姓补种,要是补种完,没有雨,那背锅的自然是朝廷,甚至是李世民自己。

  百姓不会去怪罪秦怀道,谁让他只是个孩子。只会说李世民昏庸无道,让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李世民沉思片刻,环顾一圈后,目光紧紧锁定秦怀道,肃声道:“三日之后,可有几成把握?”

  秦怀道拍了拍小胸脯,两只食指在空中比划出一个手势,眼神坚定,笃定道:“十成。”

  此话一出,百官诧异。

  这...秦怀道说的也太满了啊。

  秦怀道还是太年轻了,就算你善观天象,也成功过一次,但老天的事情怎么可能说得准。

  就算是李淳风和袁天罡都不敢这般,一些事只是模棱两可。

  你一个十二岁的小鬼,说起来是秦县公,可事实上却是整个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败家子,脑子生了病的人。

  你说十成就十成?敢情龙王庙是你家开的呗,老天下不下雨都得听你的呗。

  众多官员摇头,撇了撇秦怀道,轻微叹息秦怀道年少无知。

  程咬金与尉迟恭互相对视一眼,仿佛在问,怀道这个样子,还有得救么?

  李世民闻言,也不知道该如何回复。

  叔宝这儿子,说话也太轻飘飘了。

  十成?怎么就那么肯定?要是不下雨,百姓播下去的种子怎么办?可要是真下雨了,那百姓不就错过补种了?

  正当李世民面露难色,暗自纠结之际,翰林院翰林崔化安,整了整衣冠,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站了出来。

  崔化安用一种悲天悯人,又颇具愤慨的语气,肃声道:“陛下,万万不可,太冒险了。”

  官员们纷纷附和。

  “陛下,崔大人说的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秦怀道撇了撇嘴,不乐意了,不悦道:“都说百分百下雨了,何来冒险一说。”

  崔化安看着眼前稚气未脱的秦怀道,只觉心中烦闷,冷声道:“你可知此事关系重大,若是百姓真的补种了,三日之后却是无雨,这可是欺君之罪…”

  崔化安语气森然,若是细听,竟然察觉到其中丝丝杀意…

  这朝堂之上,百官都在此,可不是随意一个少年就可以胡言乱语。

  天子面前,撒谎便是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