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搂住油菜花
杨先生觉得她是可造之材,就说服面馆老板,将她带回香港,亲自培养。
几年之后,她果然一炮而红,成为日本乃至亚洲最负盛名的歌……唱家!”
考察团听了这段故事,大感有趣,汪枫笑道:“这么说来,咱们这位杨先生还是一位当代伯乐嘛!”
……
演唱会后台,中森明菜正在检查装造,做上台前最后的准备。
张国荣站在旁边撩得飞起,看在他是个大帅比的份上,中森明菜礼貌地和他聊着天。
至于杨叶,他正被少女时代团团围住,唧唧咋咋地聊个不停。
眼见张国荣在撩他的妹,但是分身乏术,也只能假装看不见!
毕竟这边有九个妹,那边才一个妹,杨叶还是识数的。
“叶哥哥,等下演出完,我们去吃宵夜好不好?”王组贤吃着薯片说道。
杨叶张了张嘴,王组贤乖巧地给他喂了一片。
杨叶“嘎嘣”一声吃了,问道:“可以啊,吃什么?”
“吃螃蟹好不好?”
“不是吧,我记得你去年吃大闸蟹吃到全身过敏,还打针!”
“这有什么关系?吃螃蟹当然要吃到爽,我这次准备了抗敏药!”
说起这事王组贤有些脸红,因为去年杨叶送给她们少女时代一筐从上海空运到香港的正宗阳澄湖大闸蟹,每一只都有巴掌大,真是太好吃了。
她狂吃六只,结果全身过敏,呼吸困难,幸好杨叶比较警觉,想到这玩意儿吃多了可能会出事,及时过来查看,正好撞见她出事,将她送进了医院。
杨叶扶额道:“你可真是个吃货!”
萧蔷最喜欢和王组贤抬杠,说道:“就是,她一个人狂吃六只,害我才吃一只。”
王组贤撇撇嘴道:“切,你萧大小姐吃个螃蟹还弄一套工具,又是剪啊又是戳的,有那工夫,我早啃完了。”
萧蔷本来想说乡巴佬才用嘴啃呢!忽然想到她跟王组贤都是台北的,王组贤是乡巴佬,那她也是,一时语塞。
杨叶连忙打个圆场:“好啦,别吵了。等下演出完,开船去南丫岛吃海鲜,所有人一起去!”
“耶!”
……
中森明菜坐着升降机登台,在歌迷的欢呼声中,献上一首首经典歌曲。
中途下场换装,张国荣、少女时代、杨叶等嘉宾便轮番登场,每人除了独唱一首歌,帮中森明菜串场之外,还有和中森明菜的对唱曲目。
张国荣和中森明菜唱的是山口百惠的名曲《再见的另一方》,有趣的是张国容是用日语唱《再见的另一方》,中森明菜则是用粤语唱《风继续吹》。
少女时代则是和中森名菜一起唱《青鸟》,十个美少女在台上大秀女团舞,让现场观众嗨得飞起。
杨叶最后登台,自然是演唱保留曲目《花海》,一时之间,漫天的花瓣从体育馆上空飘落,上万名观众举着荧光棒跟着歌声一起缓缓摇动……
三大歌手,一个组合,为红馆一万多名观众送上一场视与听的盛宴,让歌迷们如痴如狂,热烈的掌声此起彼伏。
最后,中森明菜用一首《东方之珠》圆满结束了本场演唱会。
众人一起返回舞台,向观众们鞠躬道谢之后,就带上这次演唱会的工作人员,开着杨叶的超级游艇出海去了。
……
央视考察团返回酒店,汪枫问道:“大家怎么看这场演唱会?”
黄易鹤道:“前段时间我们去南斯拉夫、意大利等国考察,在罗马也曾参加过帕瓦罗蒂的独唱音乐会。
在艺术水准上,杨叶、中森明菜等人当然比不过帕瓦罗蒂这样的老艺术家。
但是在演唱会的表现形式,灯光、舞台、服装,伴舞这些东西上,都有其独到之处。
尤其是演唱会的整个过程,观众和歌唱家能够不断互动,气氛十分热烈,真是闻所未闻!”
有人道:“虽然如此,就是太艳俗了一些。”
汪枫道:“参加这场演唱会的观众以年轻人为主。年轻人喜欢这些比较华丽的东西,可以理解嘛。”
有人道:“听那个黄台长说,这一场演唱会能卖出三百多万港币的门票,还要连开六场,那岂非能卖出两千万港币的效益?”
有人感叹道:“顶得上一些乡镇一年的生产总值了。”
黄易鹤若有所思地道:“台长,今天看了这场演唱会之后,我有一个想法。”
汪枫道:“你说。”
黄易鹤道:“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们都在演播厅搞,今年能不能更进一步,在体育馆搞呢?”
黄易鹤的想法让考察团的人全都眼前一亮,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啊!
有人道:“这个想法好啊,我们的工人体育馆比香港的红磡体育馆更大,如果把艺术家们都请到工体来表演,一定能办出一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春晚!”
有人道:“对,咱们央视的演播厅实在太小了,根本施展不开。工人体育馆能够容纳一万五千名观众,这样宏大的场面才能展示咱们国家的气派嘛!”
汪枫沉思了片刻,对黄易鹤道:“你继续说!”
黄易鹤道:“去年办春晚的时候我就想,能不能把港台同胞也请到春晚现场,和全国人民一起过春节。
可惜咱们地方太小了,不气派,请客嘛,不能太寒酸!
今晚的这场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唱会让我大受启发,我们也可以把舞台搬到体育馆啊!
舞台大了之后,咱们的节目也可以弄得更气派一些,比如,可以上更加大型的舞蹈。再比如,我们把编钟请出来,来一个编钟乐曲……”
黄易鹤侃侃而谈,将他心中的想法一一道来,说得天花乱坠。
实际上,1984年的春晚,已经有一些港台人士参加了,他们是台湾人黄阿原,香港人张明敏和奚秀兰。
(原时空陈思思很早就息影,移居上海,她参加了1984年春晚,但本时空她在香港混得挺好,没去!)
不过这都是一些小角色,黄易鹤想请真正有知名度的港台大腕去参加春晚。
黄易鹤的胆子很大,为了办好春晚,他常常跟领导拍桌子,他敢让歌手们在舞台上唱流行歌曲,李谷一的《乡恋》就是因此而解禁。
事实上,他真的做到了,1985年,真正的香港大咖罗文和汪明荃登上了春晚舞台。
舞台是搭得挺气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
但这是冬天的京城啊,夜晚零下十几度,让演员们穿着演出服上台表演节目,真是要人老命了。
汪明荃穿着裙子唱歌,在台上瑟瑟发抖。
陈佩斯表演的小品要表现冷水浇在身上还大汗淋漓的感觉,零下十几度啊,完事直接送医院,差点丢了一条命。
因为现场光线太暗,上台表演的美猴王一头撞在柱子上,还给播出来了,真是把猴哥的脸都丢尽了。
而央视当时连对讲机都没有。
现场还有上万名观众呢,大晚上的,冻死个人,这些人一脸懵逼地看着中间的舞台。
结果是啥玩意儿也看不见。
……
一群人听完黄易鹤的想法,个个都很兴奋,觉得这件事很有搞头。
果然还是要出国考察嘛,走一走,瞧一瞧,增长了见识,灵感这不就来了?
好在汪枫作为台长,还是比较谨慎的,他沉思了片刻,说道:“的确是个好主意,很有创意,也很有想法。
不过咱们既然是来学习的,那就不妨多交流,那位杨先生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他在海外又有非常大的能量。
比如这次的演唱会听说就是他的演艺公司举办的,咱们不如把这个想法说给杨先生听,请他提一下宝贵意见,你看如何?”
黄易鹤点点头,说道:“汪台长,您说的有道理啊!搞这样的大型晚会,我们毕竟没有经验,的确应该向人家虚心请教。
而且,我也希望能够邀请到亚视台的明星参加明年的春晚,这件事,当然是要和这位杨先生商量才对。”
第338章 救命大恩人
央视考察团该看的都看了,该了解的也都了解了。
第二天就跟着黄锡照去亚视的片库里面挑片子,带回去播放。
日剧在内地真是太火了,看得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这不行啊!
央视自己又拍不出能够与之抗衡的片子,只能用港剧来挽尊了!
亚视从丽视时期开始,每年都要拍摄大量的电视剧,其中不乏经典之作,真是让考察团挑花了眼。
不过杨叶早就告诉黄锡照,让他专门弄一些表达爱国主义的片子放给考察团看。
于是黄锡照旧给考察团放了一部《大侠霍元甲》。
《大侠霍元甲》在原时空是先在广东台播出,实在太哄动了,又拿到央视去播,进一步轰动全国。
考察团看了一集之后,果然很喜欢,一个个都赞不绝口。
汪枫道:“昏睡百年,国人已渐醒,这首歌写得很好,电视也拍得很好,表达了爱国思想,也很有教育意义!”
黄易鹤道:“这首歌的声音听着有点耳熟,莫非是杨先生唱的?”
黄锡照点点头,说道:“不错,这首歌也是杨先生写的。”
汪枫道:“杨先生大才啊,这部电视剧我们买了。”
哈哈,买!
原时空这部《大侠霍元甲》是亚视作为文化和交流之用,直接送给央视的,一分钱没要!
央视拿回去之后还嫌弃,因为电视剧里霍元甲有两个老婆,他们在审查之后,觉得,这不能播。
恰好赶上广东台为了办好自己的节目,找央视大哥求援。
然而大哥自己都穷得当裤子,能帮什么忙?
想着手里有一部香港电视剧,就说这个你拿回去吧!
《大侠霍元甲》被拿回广东,台里的领导们集体看了一遍,大家都认为这电视剧是讲爱国主义的嘛,可以播。
不合适的地方修改一下就可以了,比如两个老婆,要淡化处理。
最后就自己动手修改了一下,在广东台的粤语频道播出,结果引起轰动。
于是又配成普通话版本,重播了一次,还是收视率爆表!
其他电视台知道了,也想播,这就要收钱了。
最后以500美元一集的价格,收费一万美元给到亚视,由播出的电视台平摊,真是他娘的白菜价!
到了1984年,央视自己也坐不住了,在黄金时段播放了《霍元甲》。
那时候,人们为了看《霍元甲》,可以饭不吃,觉不睡,什么家务也顾不得做,看得如痴如醉。
据说,长春一家卷烟厂,有36名工人因为顶班时候看《霍元甲》,结果被厂里“通报批评”。
下一次又放《霍元甲》的时候,党高官、工会主席和团委书记都去跟班,防止工人溜号去看电视,《霍元甲》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黄锡照给到央视的价格也是五百美元一集,不过多了一个规定,央视只能自己放,不能转卖。
像原时空那样,全国电视台集资购买的事,杨叶是不干的。
虽然这点钱他不当回事,但不能坏了规矩。
黄锡照解释道:“这涉及到版权的问题,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如果随意转卖的话,文艺创作者的权益将无法保证。
事实上,贵台可以在播放电视剧的时候插播广告,创造大量的广告收益。”
黄锡照的言下之意就是这部电视剧买回去,你们赚的就够多了,卖片子那点钱就别惦记了,让我们也赚点。
考察团来香港之前,已经在欧洲的南斯拉夫、西班牙和意大利转了一圈了,自然不好揣着明白装糊涂。
而且来香港之前,上面打过招呼,杨叶是爱国港商,世界知名的艺术家,不能伤害他对大陆的感情。
稍做考虑之后,汪枫就答应了黄锡照的要求!
之后又继续看片,前段时间热播的《小娘惹》引起了考察团的注意。
这个片子讲的是海外华人顽强拼搏的故事,这个主题好啊!
黄锡照介绍道;“这部《小娘惹》是我们亚视和新加坡广播局合作拍摄的,播出之后,不仅风靡东南亚,掀起收视狂潮,还被引进到日本、韩国,广受欢迎。”
汪枫看了一集,又拿过剧情简介看了一遍,点评道:“这部电视讲的一个善良的女子在封建家庭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这个主题很好啊,毛主席说过,妇女能顶半边天嘛。这部电视剧我们也买了。”
“好的!”黄锡照很是高兴。
上一篇: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