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搂住油菜花
很多年以后,他在谭咏麟的帮助下,重新回到舞台,才得以澄清:其实当年是一个误会,他说话只说了一半,女主持人以为要出事,立刻截停了他的话,还强行进了广告。
“我当时不是在一个适当时候讲适当的话,当时卢敏仪截停我说话,令我打不到圆场,其实我想再讲一剎那光辉不代表永恒,但张国容的光辉是一直延续下去。”
人生啊,就是这么的操蛋!
接下来的奖项杨叶还是一无所获,最佳作词给了黄霑,最佳作曲给了顾嘉辉。
等到颁发最佳男歌手的时候,杨叶才终于得奖,淡定地上台领奖去了。
众人明白了,金曲奖这是不想杨叶一人独大,在玩端水啊!
尽管杨叶去年那张《武侠》过于超神,但黄霑顾嘉辉水平摆在那里,他们得最佳词曲实至名归,大家也无话可说。
话说回来,这年头的香港娱乐圈高手云集,竞争激烈,才可以玩端水这招。
不像千禧年后,香港乐坛人才凋零,致使陈奕迅一人蝉联十五次最佳男歌手,容祖儿一人蝉联十六次最佳女歌手。其实组委会也不是不想把奖项发给别人,实在是没人。
最后的金曲奖,杨叶以一首《不再让你孤单》获得国语金曲,粤语金曲则被叶丽仪以一首《上海滩》拿走。
本以为颁奖典礼到此结束,没想到主持人再次登台说道:“现在颁发本届金曲奖新设立的大奖,最佳音乐专辑奖。获奖专辑是……《武侠》!”
众人一阵惊呼,随后热烈鼓掌,最佳音乐专辑奖,这个奖一听名字就非常的重量级啊。
《武侠》得奖也完全没毛病,实至名归,这张专辑不仅好评如潮,而且销量爆炸,它不得奖谁得奖?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金庸先生为本届最佳音乐专辑颁奖!”
好嘛,金庸都请来了,他颁这个奖,还真挺合适。
既然是专辑奖,杨叶便叫上了专辑制作人郑东汉,在专辑中跟他合唱的邓丽珺一起登台。
领完奖之后,郑东汉转身就走,杨叶在后面喊道:“东汉,你跑那么快干嘛?”
郑东汉手一摊:“你俩在台上唱情歌,我何必要做电灯泡呢?”
郑东汉说完,跑得更快了!
“哈哈哈!”
台下一阵大笑!
歌还是要唱的,于是杨叶就和邓丽珺现场演唱了一遍《铁血丹心》。
“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抛开世事断仇怨,相伴到天边。”
歌声一起,仿佛久远的回忆一般拉开序幕,缓缓道出射雕的主题。
两人的歌声一高亢,一甜美,将侠之豪迈与情之缠绵交织在一起,悦耳动听,叫人如痴如醉!
……
金曲奖结束之后,第一届金像奖比原时空提前一年诞生了。
由于杨叶深度参与,向张敏怡提出了大量的建议,后来又邀请各大电影公司,电影行业的各大从业人士参与讨论,使得它从诞生之初,就成为了香港乃至整个华语电影人的盛会。
纵观世界各地的电影奖项,不得不承认,美国电影金像奖是相对来说最公正的。
它的获奖作品由拥有奥斯卡投票资格的电影制作者,资深影评人,演员,导演、摄影师……组成的评委团投票产生。
除了最佳电影之外,其他奖项采用赢家通吃制,即得票最多的电影获奖。
要获得最佳电影,得票数必须超过50%,如果首轮投票没有电影获得超过50%的投票,便剔除得票最少的电影,重新投票,直至选出为止。
早年奥斯卡评委人数较少,以老白男为主,还算比较容易公关,所以一直被人诟病。
到了后期,电影学院大幅提升评委的人数,提高女性、有色人种的比例。
使得评委团的规模多达万人,涵盖各种人群。除了美国本土之外,还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评委。
比如,许多大家熟知的中国电影人,许多都是奥斯卡评委。
于东(电影执行人员协会)、吴惊(演员协会)、姜文(导演协会)、顾长卫(摄影师协会)、严歌苓(编剧协会)……规模多达百人。
插句题外话:华人评委中,有人从不投票,比如陈凯哥。有人年年坐飞机去投票,比如邬君梅。
这时候就不太好公关了,因为会员太多,过于分散,又各有倾向性,导致公关成本直线上升,不划算了。
当然,想要公关还是可以公关的,任何奖项都有自己的黑幕和倾向性,这个是无法杜绝的。
在奥斯卡的评选机制下,特别好的电影仍然可以服众,能够拿到奖项。
但是在竞争胶着,影片质量相差不大的时候,公关的作用就会显现出来。
但是相对于欧洲三大奖,比如戛纳电影节的九人小团体,得奖全靠该届评委的口味而言,还是要有说服力得多。
至于国内的金鸡奖,辣鸡程度前文已经说过了,不再赘述。
本时空的金像奖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后世奥斯卡那种大评审团的模式。
由香港电台台长张敏怡牵头,《电影双周刊》的舒琪、陈柏生协助,和各大电影公司频繁地开会沟通,在香港电影的从业人员之中,推选了108人组成最初的评审团。
这108人涵盖电影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影师、剪辑师、武行、音乐人……各种门类。
为什么是108人?讨个彩头罢了。
反正评审团人数并不是固定的,以后每年都会增加,一旦成为评委,就是终身制,永久拥有投票权。
增加的方式主要是:每年入围金像奖的电影从业人员,自动成为金像奖评委。
除此之外,通过评委的推荐,也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加入评审团。
……
1981年3月3日,太平戏院门前星光熠熠。
经过长达一年的协商,准备,金像奖获得了香港各大电影公司的鼎力支持。
所有入围的电影从业者悉数参与,无人缺席,陈龙也从美国赶了回来。
比起原时空那寒酸样,牛逼了百倍不止。
本时空的金像奖也不像原时空那样封闭,只评选香港本土电影。
这一次,将台湾电影也纳入了进来,但凡1980年在香港上映过,达到了评选标准的台湾电影,都可以参选。
其实舒琪等人最开始并不希望台湾电影加入进来,认为香港的金像奖就应该只评香港电影。
杨叶知道后,反问:“既然金马奖可以选香港电影,为什么金像奖不能选台湾电影?不能光占别人的便宜,自己一点不付出吧?”
杨叶直接表示:“香港电影的主要市场在海外,为了维持影响力,就应该把海外的华语电影纳入进来,不仅仅是台湾电影,大陆、新马等地的电影,均可参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香港这座国际都市的包容并蓄。”
舒琪问道:“那这还是香港金像奖吗?”
“是不是香港金像奖,你说了不算。金像奖既然为香港电影公司拍的电影颁奖,那就应该维护电影公司的利益。”
“可是,只给香港电影颁奖,不正是为了维护香港电影公司的利益吗?”
“你还不明白吗?香港电影的市场在海外,为了长远的发展,就不能自娱自乐,我们必须让整个华语世界的电影人,还有海外的资本都参与进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这样才能维持港片长久的繁荣。
香港只是一座城市而已,玩‘闭关锁国’那一套,港片迟早暴死,如果你们一意孤行,那这个奖不用办了。说句不好听的话,我不参与,金像奖就是狗屎。”
卧槽,杨叶直接放狠话,让大家都惊呆了,如果白杨公司不参与的话,金像奖的确不用玩了。
谁知,杨叶语不惊人死不休,又继续说道:“其实说实话,根本就没有香港电影,只有华语电影。香港电影人是哪里来的?邵六叔是浙江人,邹先生是广东人,胡金铨导演是河北人,夏梦女士是上海人。就算我们年轻一辈,父母也都是从大陆过来的。
大家只不过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从天南海北聚集到了这座城市而已。这样的历史不会再现,所以,如果我们排外,封闭,那么一代人之内,人才就会枯竭,没有新鲜血液的香港电影就会死亡,在座的诸位,就是历史的罪人!”
有些人心想,你想得也太长远了吧?但杨叶在这件事上非常的霸道,要么就以开放的心态来办金像奖,要么就别办了。
他有霸道的资格,白杨影业的产量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却把持着超八成的港片海外市场,是港片的脸面。
他不参加,这个金像奖就不用办了。
出乎意料的是,其他电影公司并没有对杨叶的霸道表示不满,而是表示了支持!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如果只在港片内部评奖的话,白杨公司的实力过于强大了。
那么,还不如让海外的电影也参与进来,把水搅浑,反而可以阻止白杨公司在评奖上一家独大。
最终,金像奖变成了一个从举办伊始,就开放并蓄,以推广华语电影为宗旨的华语电影奖项。
类似于1991年至2018年时期的金马奖。
那段时期,金马奖是两岸四地最受瞩目的电影奖项,影响力和认可度远超金鸡和金像。
2018年之后,金鸡金像金马,就是三坨答辩了。
至于本时空的金像奖,它最终的影响力会变得如何,那就只能拭目以待了。
还有一点,舒琪、陈柏生等人虽然和原时空一样,也是金像奖的发起人,但由于本时空的香港金像奖采用了后世美国金像奖那种大规模的评审团机制,所以他俩并没有获得多少权利和好处。
由一本名不经传的破杂志来办金像奖本来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杨叶抹掉了这个笑话,舒琪、陈柏生只是两跑腿的,真正做主的还是香港电台。
……
数百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从红毯上走过的男男女女,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得益于杨叶、陈龙、许贯文等人这几年在海外提升的影响力,金像奖才办第一届,就已经有一些海外媒体跨海而来,进行相关报道了。
杨叶挽着林清霞一出现在红毯上,立刻被邀请停下来摆姿势拍照。
“杨少,第一届金像奖,有没有信心拿影帝?”
“哈哈,那就看评委团给不给面子了,不过我有投自己一票!”
杨叶直言会投自己一票,让记者们极为兴奋,明天的新闻标题有了!
“青霞,你呢,你有信心拿影后吗?”
“我也不知道啊,大家实力都那么强,看运气咯。”
两人和记者们聊了几句,看后面的人上来了,便挥挥手,走进了会场。
第265章 首位获奖者
无线台已经协办并转播了三届金曲奖,事实证明这玩意儿不仅是个收视神器,还能盈利。
所以,今年刚出炉的金像奖就变成了香饽饽,亚视和无线为了转播权争的很厉害。
最终香港电台还是选中了亚视,理由是无线已经转播了金曲奖。
张敏怡这个理由正大光明,她要在两家电视台中间搞平衡,无线无话可说。
不过,张敏怡随后又给出了两套方案。
一个就是以后无线办金曲奖,亚视办金像奖,一直持续下去;
一个就是每年轮换,今年是无线金曲,亚视金像;明年就亚视金曲,无线金像。
最终无线和亚视经过商议之后,选择了第二套方案,每年轮换着办。
……
杨叶和林清霞走进太平戏院,许多人便跑来和他俩打招呼。
杨叶一路客气的回应着,走过去和前来参会的香港政务司、市政局、广播处的官员寒暄了几句,才回到自己的位置。
这些官员自然都是张敏怡请来的,以表示港府对金像奖的支持!
这些年,香港电影发展得好生兴旺,港府又对娱乐业课重税,吃得满嘴流油。
因此,对杨叶这位促进香港电影走向世界的最大功臣,诸位官员都很是客气!
三个月前,张敏怡在杨叶的授意下,向港府提出了制定有关拍摄飞车爆炸镜头的相关法律的提案,现在已经进入到程序之中,相信不久就会有结果。
这件事一旦做成,所有的香港电影人都得感谢杨叶,因为杨叶身先士卒,替大家拓宽了道路!
杨叶这人,干大事还不惜身,讲义气还肯让利,整个香港娱乐圈,不管喜不喜欢他,对他都是极为佩服的。
还有就是,杨叶一般不会主动惹事,但你要是惹了他,肯定没啥好果汁吃。
前段时间无线的方逸华跳出来黑亚视的艺员,结果也不知杨叶使了什么手段。没多久方逸华就病退了。杨叶还反手从无线挖走了狄波拉。
说起这事,大家就有些憷,方逸华都惹不起杨叶,其他人也基本绝了和杨叶作对的心思。
而且,杨叶有一家经纪公司,手握大量的艺人资源,大家要拍戏什么的,从他那里请艺人方便又省事,自然更倾向于同他合作。
人员渐渐到齐,戏院里的灯光忽然一黯,大家知道颁奖晚会开始了,便都停止了交谈,安静下来。
一束光打在大银幕上,黑白画面中,一辆火车无声地从远方驶来,画面上几个外国人跟着火车奔跑。
画外音传来亚视主持人狄波拉的声音,声情并茂的说道:“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梦,开始了!”
台下的来宾一阵惊呼,他们虽然都是电影从业者,但是看过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人,还真是寥寥无几,想不到金像奖居然搞到了《火车进站》的片源。
接下来换了第二幅画面,一个京剧老生,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无声地唱了起来。
上一篇: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