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修士来自地球 第124章

作者:爪爪此世之锅

  陆远很幸运,是其中之一。

  “有一类术型对于修士特别重要:增压术型”

  “在体内使用术型提升灵压,这就是【丹田法】”

  丹田法对于修士有着重大意义。

  首先,极大的提升了身体吸收环境灵力的速度。

  原本身体吸收灵力是一种自然吸收,当内外灵压平衡时,吸收也就停止了。

  这就是为什么高考前很多考生只有100灵多一点点的真元,因为内外已经平衡了,神州世界的灵压底值只有10封。

  但丹田法是一种主动吸收,是用灵力吸收灵力,速度飞快。(定律三,灵力激发为熵减)

  其二,提升灵压的同时,也提高了体内可以储存真元的上限。

  陆远一直饱受灵压过低之苦。他有系统可以上限加点,理论上现在八万多点功勋可以把真元加到一千多灵,这已经是三品中段的标准。

  是灵压限制了陆远的发挥。

  以前陆远一直在寻找提升灵压的方法,没想到正确的方法居然是构筑丹田!

  其三,灵压还决定玄法的释放速度,甚至决定能不能成功释放。

  到后期,有许多玄法的术型极端复杂,动辄几万笔。

  修士们用【一】【乚】【乙】【乁】【丿】【〇】这六个基础形编写术型,每使用一个,都叫做【一笔】。

  比如在俞正的课堂上释放的风动术和流火术型,都是简单的【六笔术型】

  数万笔的大型术型,需要极高的灵压才能激发。

第178章 内视

  总的来说,丹田是一位修士的能量核心。无论补充能量还是释放能量,都围绕着丹田进行。

  所以构筑丹田,是修士修炼己身的第一项工作。毕竟没有能量,其他都是虚的。

  不过身体中,也不是随便什么地方就适合构筑丹田的。

  综合考虑到体内经脉结构,施法原理和防御能力,绝大多数修士会很传统的在小腹处构筑自己的丹田。

  “当然,别的地方也不是不可以!”

  “有人为了彰显个性,在屁股上构筑丹田!”

  宋玉婵说的自己都捂嘴笑起来。

  全场哄堂大笑,有人问:“学姐,是谁啊这么有才?”

  宋玉婵回答道:“死者为大,就不说名字了。你们想知道,可以自己去战堂找牌位。”

  确实,这不死真没天理了。

  增压术型是一个大类,包含很多单独的术型,有起吸收灵气作用的,有起辅助稳定结构作用的,有防止真元外溢的,林林总总。

  其中有一半是【艮山模拟型】,也就是从灵物中观想得来的,也有一半是后来的玄法修士自己写的。

  按照功能需求从这些术型中挑挑拣拣,组合成一个复合术型,这就是丹田法。

  不过到陆远这里的时候,已经不需要这么麻烦了。

  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不断的改进,华族已经开发了三个非常成熟的丹田型号。

  以急速吸收为卖点的【葬雪型】

  以超级容量为卖点的【圣阳型】

  以平衡吸收和容量为卖点的【玄松型】

  葬雪丹田,72笔复合术型,标准运转神念8念。基准灵压385封,真元容量1400灵。基准吸收速率14灵/息。

  圣阳丹田,94笔复合术型,标准运转神念4念。基准灵压305封,真元容量2800灵。基准吸收速率5灵/息。

  玄松丹田,61笔复合术型,标准神念5念。基准灵压342丰,真元容量2100灵。基准吸收速率7灵/息。

  宋学姐在黑板上挂起图标,向同学们分析三个型号丹田的优劣。

  陆远捏着下巴思索,总觉得自己有可能修了个假仙。修炼是这样的吗!丹田踏马的还有型号?还是“成熟的型号”供人挑选!

  你确定这是丹田不是发动机?

  这些丹田数据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修士们在三品丹田大成时的平均数据。

  修士选择什么型号的丹田进行修炼,是修士个人的自由。不过宋玉婵在讲解的时候特别推荐大家选择圣阳型。

  因为低品的时候吸收速率其实区别不大,反正真正战斗的时候也没多少时间给你回灵。

  “但2800灵的超大杯是实打实的!能来好多好多发!”

  一般战修都会选择修炼圣阳丹田。而且还有另外一个隐藏的好处,圣阳型只占用4念。如果选择神念占用大户葬雪,会让本不富裕的神念更加捉襟见肘。

  尽管学姐热情推销,学员们还是陷入了沉思。最后李桃开口问道:

  “老师,请问丹田选择,对今后高品的修炼有没有影响?”

  如果可以,李桃三个型号都想要。

  但是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那么她需要的是到高品之后最厉害的型号,她可不认为自己在低品位置上会待很久。

  其他学员其实也都是类似的想法。

  宋玉婵笑笑,她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群小家伙的想法,于是开始解释。

  三种型号的丹田到后期区别不是很大,因为这三种型号都是基础型号。

  到了中品时,修士可以从炼修那里得到特定【插件】改善丹田的性能,这叫做【外丹法】。

  高品之后,修士可以自己调整丹田。到那时候,基础型那点点的数据差别就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如果实在对自己的丹田不满意,其实也可以卸了重新修炼一种。

  不过这是一个大工程,旷日持久,而且得在专人的指导下进行。

  如果自己不懂还瞎逼折腾,十有八九就是一个字

  这么一说,大家心里就有底气了,开始盘算三选一的问题。

  不过并不需要现在选择,因为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战斗风格,战修还需要考虑和队友的搭配问题。

  介绍完丹田的基本概念之后,宋玉婵开始讲解构筑丹田的方法。

  原理说起来很简单。

  构筑丹田,就是将丹田的完整术型,铭刻在自己的经脉中。

  炼修在炼制玄法装备的时候,一般使用玄金细线进行术型铭刻。不过玄金毕竟是外物,丹田这么核心的东西,不能这么玩。

  修士操纵高强度的灵力,反复通过某条经脉,久而久之,这条经脉会有结晶化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经脉的强度和灵力传导会大幅提高,最终超过玄金线条的性能。

  这被称为灵力的【记忆效应】,是丹田铭刻的基本原理。

  现在大家已经拿到丹田的术型结构,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怎么操纵体内的真元。

  在此之前,学员们其实已经可以凭借感觉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真元操作。比如将真元凝聚在拳头上,增强自己的攻击力——胡定华就是这么玩的。

  但是涉及到精细操作,比如“操纵2灵的真元,在5秒内通过直径为0.1mm的经脉”这个操作,抱歉真是无能为力。

  真元的精细操作,需要学习一种特殊的观想法:

  这是修士观想自身的方法。

  很多天才在初涉观想法时就会尝试观想己身,但如果用错了方法,视角就会被卡在身体里出不来——李桃当初就是吃了这个亏。

  方法其实很简单,只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

  在宋玉婵的带领下,战院学员们开始自己的第一次内视体验。

  内视的第一步,进入深度空想。

  只有视角无观想对象的观想,叫做【空想】。这是一种提升神念的训练,学员们大多已经掌握。

  不过因为空想对真元的消耗不低,对神念的提升也并不明显,所以大家练得不是很勤奋。

  作为课堂练习,大家很快进入状态,一时礼堂里安静落针可闻。

  “保持空想状态,摈除杂念,直到能够看到空气中的灵光。”

  观想中,学姐的指导从世界深处传来。

  陆远目光失神,念头飘渺,灵台空明,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看到周围的空气中,有一个个细小的灵光浮现。

第179章 引念

  在俞正教授的课堂上,当教授提问灵力的本质是什么时,黄泓曾回答灵力的本质是一种气体。

  因为他在观想状态中观测到这种空气中闪烁灵光的现象。

  当时俞正教授解释过,这叫做空气的沈氏辉光现象。

  现在,陆远也看到了这种现象。一颗颗灵气的粒子悬浮飘荡在身体的周围,有点像夜晚的萤火虫。

  有的灵气粒子飘荡碰到皮肤,咻一下被吸收进体内。

  黄泓当时以此为依据,认为灵力是一种气体。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但他的这个发现很重要,他已经摸到了内视的门槛。

  “现在,以一颗灵气粒子为视角,跟随灵气粒子进入体内。”

  学姐的声音再度飘渺的传来。

  陆远将专注凝聚在一颗灵气粒子上,这颗粒子已经快要贴到皮肤上,在某个瞬间,整个视角一黑。

  紧接着,他仿佛看到了宇宙空间,无数闪着灵光的玄奥线条,一颗颗的星辰,整个宇宙的底色是暗红色。

  和当初加试时莽撞观想自身不同,这次有了引导。以灵气粒子的视角,可以明显感觉到有方向性有温度。他大致感觉到,自己正在沿着一条道路前进。

  这条道路,大概就是经脉吧。

  陆远的视角随着灵气粒子一直向上,进入到一个线条无比密集的区域。陆远知道这是大脑。

  当然,在修炼中,这叫灵台。

  在灵台的深处,有一个纯黑的洞,那是系统所在的位置。

  陆远瞥了一眼,赶紧挪开视线,这玩意给他的心理阴影太大。

  当初要不是左灵在现场,他人直接湮灭了。

  系统远不是他现在可以观想的神物。

  这时学姐的声音再度飘渺的传来:

  “注意,最关键的步骤来了。”

  陆远再次摒弃那些有的没的杂念,专心的在灵台中观察。在视角中,所谓灵台就是大丛大丛闪亮律动的线条,他现在还完全无法理解其中代表的意义。

  不过这些线条似乎和灵气的粒子有了一些互动,陆远注意到有些线条的律动受到了影响,改变了原有的形态。

  这是什么意思呢?陆远心想,不由自主的想靠近一点。

  这时令他惊讶的事情出现了,灵气粒子随着他的想法移动,他的视角真的靠近了一些。

  这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观想法是一种虚拟的想象,只有视角的转换而无实质。比如陆远将自己的视角切换到一片树叶上,他可以看到树叶看到的一切。

  但不是说,陆远可以控制树叶飘落或者摆动,他毕竟不是树叶。

  原本,他只能随着灵气粒子移动,但现在他却可以控制这颗灵气粒子,就像控制自己的身体。

  学姐的指导再次传来:

  “灵力耦合精神,诞生神念。这是我们得以操纵灵力的基础。”

  “你们现在所在的这一念,叫做【引念】,现在,控制引念下降到小腹处。”

  陆远按照学姐的指导操作,他发现不仅这道引念在下降,周围许多真元受到引念的牵引,也在随之向下。

  感觉上,就像自己在前面走,全班同学在后面跟着。怪不得叫做【引念】,真是形象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