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886章

作者:天榜八十天

  不惜引狼入室,割让风哭之原。

  出卖国家利益的丑恶行径,骂他是草原的败类,祖宗的罪人。

  檄文的最后,话锋一转。

  以振聋发聩的语气,号召所有真正热爱这片草原,血管里流淌着虎啸帝国荣耀之血的部族与勇士。

  无论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都应该暂时摒弃内部的纷争,团结起来。

  将枪口一致对外,共同驱逐西夏这些卑劣的入侵者。

  保卫家园,守护荣耀!

  兄弟阋于墙,而外御其侮。

  今日之虎啸,虽有内忧,但外患,更为致命。

  若任由西夏豺狼横行,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

  届时,我等皆为亡国之奴。

  又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

  这篇檄文,写得是何等的义正言辞,慷慨激昂。

  慕容战天,却从这每一个字的背后,都看到了玄机真人那张带着悲悯微笑的脸。

  这篇檄文,是一剂裹着蜜糖的剧毒,却也是他和他麾下数万将士,唯一的解药。

  一旦他以虎啸军神的名义,发布了这篇檄文。

  他就等于,在全天下人面前,彻底站到了大明的立场之上。

  他将不再是那个与容若争夺虎啸统治权的北方军阀,而是变成了大明联虎制夏这盘惊天大棋中,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他将用自己最后残存的威望,去为大明整合虎啸内部的力量,挑起一场虎啸与西夏之间的全面战争。

  而大明,则可以兵不血刃地,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

  这是阳谋。

  赤裸裸的,让你看得清清楚楚,却又无法拒绝的阳谋。

  慕容战天,再一次被逼到了忠诚与生存的十字路口。

  他可以选择拒绝。

  带着他麾下这数万忠心耿耿的将士,在这片冰天雪地之中,被饥饿严寒,以及南西两面的敌人,彻底吞噬。

  最终化作一堆连名字都不会被后人记起的枯骨。

  他也可以选择接受。

  背负着引狼入室、勾结外敌的千古骂名,用大明提供的粮草与火器,去打一场不属于自己的战争.

第1772章 浑身铜臭!

  他将成为一个傀儡,一个提线木偶,在玄机真人的操纵下,与西夏人拼个你死我活,血流成河。

  但至少,他麾下的这些弟兄,能活下去。

  能吃饱饭,能穿上暖和的冬衣.

  帐内,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慕容战天的身上,等待着他做出最后的,决定命运的抉择。

  “好。”

  许久,他终于吐出了一个字。

  “我签。”

  他从一名将领手中,接过了那方代表着他元帅身份,重于泰山的大印,蘸足了印泥,重重地盖在了那份《讨夏檄文》的末尾。

  朱红的印记,烙在洁白的宣纸上,触目惊心。

  从这一刻起,虎啸帝国的命运,草原的未来,便彻底滑向了一个由玄机真人,早已设定好的、深不可测的轨道。

  赵伯言小心翼翼地收起檄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对着慕容战天,再次深深一躬。

  “元帅深明大义,伯言佩服之至。三日之内,轰天雷与粮草,必将准时送达。告辞。”

  ……

  当北方的风雪正酝酿着一场新的血腥战争时,南方的应天府,这座大明王朝的心脏,却也正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致命的倒春寒。

  燕王朱棣那场惊心动魄的闭门思过,虽然让他暂时躲过了灭顶之灾,却也让他彻底认清了一个冰冷的事实。

  在军事实力的正面硬碰硬上,他已经失去了与玄机真人掰手腕的资格。

  神威大炮的研发与制造,被玄机真人像捂眼珠子一样牢牢掌控,他想在武力上有所作为,已是难如登天。

  然而,朱棣从来都不是一个只懂蛮干的武夫。

  一计不成,他立刻转换了思路。

  既然武斗不行,那就文斗。

  既然兵戈上无法匹敌,那便从朝堂之上,从大明立国之本的礼法与道统上,寻找妖道的死穴。

  他那看似平静如水的燕王府,在他闭-门思过的这段时间里,反而成了应天府内一个最为活跃的政治漩涡。

  一封封由他亲笔所书的密信,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如雪片般飞往了江南各地的士族门庭。

  信中,他不再谈论兵戈之事。

  而是以忧国忧民的口吻,痛心疾首地探讨着国本动摇,祖制废弛的现状。

  他将玄机真人推行的种种新政,如推广新币、开海通商、重用工匠、扶持商贾等,都描绘成与民争利,动摇农本,祸国殃民的滔天之举。

  这些言论,如同一根根精准的绣花针,狠狠地扎中了江南士族集团心中最敏感脆弱的那根神经。

  江南,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文风鼎盛。

  这里,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钱袋子,也是传统儒家思想与士大夫阶层的大本营。

  以东林党人为首的江南士族,他们世代以耕读传家,掌控着帝国绝大部分的土地与舆论。

  他们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信条,推崇的是士、农、工、商这套不可动摇的社会秩序。

  在他们眼中,商人重利轻义,浑身铜臭.

第1773章 玩物丧志!

  工匠奇技淫巧,玩物丧志,皆是下九流的末业。

  而玄机真人推行的新政,却恰恰是在刨他们的根,掘他们的祖坟。

  新币的发行,冲击了他们以土地和粮食为核心的财富体系。

  开海通商,让那些他们一向看不起的泥腿子商贾一夜暴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

  而野战医疗包、神威大炮等事物的出现,更是让格物致知这种他们眼中的歪门邪道,地位空前提高。

  甚至隐隐有与圣人经义,分庭抗礼之势。

  这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已经不仅仅是利益之争,更是你死我活的道统之争!

  于是,在燕王朱棣的暗中串联与推波助澜之下,一股强大到足以撼动国本的反对力量。

  在朝堂之上悄然集结,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

  这一日,太和殿早朝。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

  东林党的领袖,内阁大学士方孝孺,第一个出班上奏。

  这位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种子的大儒,面容清癯,神情肃穆,自有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

  他没有直接攻击玄机真人,而是从祖宗之法这面谁也无法反驳的大旗谈起。

  “启奏陛下!”

  “我大明承天命而立,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所依仗者,非是奇技淫巧,乃是圣人教化,仁义王道!”

  “以农为本,以士为先,此乃我大明立国之基石,万世不可易也!”

  他这番话说完,数十名以江南士族为主的官员,纷纷出列。

  如同事先排练好一般,齐声附和。

  “方大人所言极是!国之大本,在于农桑!”

  “如今朝中歪风邪气盛行,竟以商贾之富为荣,长此以往,人心不古,国将不国啊!”

  “陛下!那野战医疗包,耗费国帑无数,皆是民脂民膏。”

  “与其将钱粮用于此等小术,何如用以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此方为王道正途!”

  这群平日里高谈阔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

  此刻却像是打了鸡血的斗鸡。

  一个个同仇敌忾,言辞激烈,仿佛玄机真人刨了他们家祖坟。

  他们的矛头,看似指向的是新政。

  但殿内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他们真正要撕咬的,是站在新政背后的玄机真人。

  紧接着,都察院的御史,更是将炮火直接对准了玄机真人的身份,图穷匕见。

  “陛下!国师之位,乃是为君王祈福,为社稷禳灾之虚衔。”

  “我大明自有内阁六部,总理军国大事。”

  “如今,国师深居简出,却遥控朝政,凡军国大略,皆由其一人而决。”

  “此于理不合,于制不符!”

  “《礼记》有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师以方外之人,总揽大权,名为辅政,实为干政!”

  “长此以往,恐将重蹈前朝外戚、宦官专权之覆辙。”.

第1774章一片苍白!

  “臣斗胆恳请陛下,明定权责,削减真人府之特权,令国师回归本位,潜心修道,不问政事!”

  “如此,方能正朝纲,安天下!”

  “臣等附议!”

  “恳请陛下,明定权责,以正朝纲!”

  黑压压的一大片官员,齐刷刷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

  他们以祖宗之法为武器,以天下公理为旗帜,向玄机真人发起了自新政推行以来,最为猛烈,也最为系统的一次总攻。

  龙椅之上,年轻的皇帝朱允炆,面色已是一片苍白。

  他面对的,不再是一两个言官的劝谏,而是一个庞大的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发难!

  这些人,是帝国的栋梁,是地方的乡绅名望,是天下读书人的表率。

  他们所代表的,是这个帝国最强大、最顽固的传统与惯性。

  朱允炆知道玄机真人的新政,是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

  但他也无法忽视眼前这些老臣们那忠心耿耿、泣血上奏的谏言。

  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种被整个文官系统所孤立、所绑架的巨大压力。

  直到殿内的哭喊声,渐渐平息。

  玄机真人终于缓缓踱步而出。

  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了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了身旁的内侍。

上一篇:兰若仙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