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榜八十天
……
徐达的长枪如同腾龙出海,破空而出,击穿敌人的防线;
常玉春则宛如一头猛虎,掌力震天,一掌下去,便有儒汉战士被震得飞起。
战斗愈演愈烈,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但也知道此战关系重大,必须亲自力挽狂澜。
他的武艺,他的刀,都将成为大明军队的胜利之匙。
在城墙上,守城将军颤抖的手揭开锦囊,霎时,一道耀眼的光芒从中迸发,天地间似乎都为之颤抖.
光华散去,一个巨大的上古凶兽影像在城墙上方盘旋。
吼声震撼云霄,其形状狰狞,尾如铁鞭,爪若钢钩,一时间,战场上的气氛达到了沸点。
大明士兵们初见此景,有的惊恐失色,但在朱棣的鼓舞下,士气渐渐稳固。
?
朱棣提刀而立,他的三尖两刃刀上雷光缭绕,凛然不惧。
朱棣大步冲向凶兽,刀光伴随着雷霆之力,直斩向那凶兽。
但是凶兽的形态似幻似真,每一次刀击都穿过其身,未能将其伤到分毫。
朱棣连续数次攻击,均被凶兽轻易避开,反而在与凶兽的战斗中屡屡受挫。
战场上的大明士兵们在凶兽的肆虐下死伤惨重,朱棣见状,心知今日若强行继续下去,必将损兵折将。
“撤!”
朱棣立即发出撤退的命令。
他挥舞着三尖两刃刀,制造出一片雷电阵阵,为部队掩护,随即寻找机会撤离战场。
大明军队在朱棣的指挥下,迅速收拢队形,有序撤退。
朱棣在后方断后,他每一步都稳如泰山,尽管心中焦急,但面上依旧镇定。
他们退回到营地,朱棣的眉头紧锁,他没有想到会出现变数——董仲舒的锦囊里隐藏的上古凶兽。
朱元璋看着儿子回来,虽然心中有失望,却更多的是担忧与安慰。
“棣儿,你做得已经很好了,这上古凶兽非同小可,今日能够全身而退,已是不易。”
徐达和常玉春此时走来,徐达沉声说道:“此战我们虽然未能胜利,但也让我们看清了敌人的底牌,我们会有对策的。”
常玉春则分析道:“此凶兽虽强,但总会有弱点,我们需找出它的破绽。”
朱棣点了点头,望向远方的国都,眼中雷光渐渐平静:“董仲舒,我必将找出击败你的方法,儒汉国都,早晚会是大明的。”
在远方,儒汉学宫内,董仲舒静静地坐在棋盘前,棋局已经摆得深不可测。
而此时在大明的战略帐篷内,朱元璋与朱棣、徐达、常玉春凝视着沙盘,讨论着对策。
面对上古凶兽的突如其来的威胁,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困境。
“此兽非比寻常,我们常规的武力似乎难以对付它。”
常玉春的眉头紧锁,一时间,帐篷内的气氛凝重。
朱棣握紧三尖两刃刀的手柄,沉默不语,他的内心在迅速思索着解决之道。
就在此时,朱元璋忽然眼前一亮,灵光一闪,“我们忘了,还有雄英可寻。”.
第517章 定风珠!
朱棣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是的,玄机子有真仙称号,或许他有法子压制此兽。”
徐达和常玉春闻言也是一振。
决定之后,朱元璋与朱棣立即启程,向朱玄机隐居的山峰进发。
山路蜿蜒,云雾缭绕,两人行至半山腰,便见一座古朴的道观隐现于云雾之中。
朱棣与朱元璋进入道观,只见朱玄机正盘膝坐在一枚巨大的莲花之上,闭目修炼,周围缭绕着淡淡的仙气。
“玄机子,如今大明出现一难,还请指点迷津。”朱棣恭敬地行了一礼。
朱玄机缓缓睁开眼睛,眼中仿佛有星河旋转.
他的声音宛如大钟长鸣,回荡在道观之内,“汝等所遇何事?”
朱元璋将战事一一道来,提及那上古凶兽的强大,朱玄机听后,微微点头,他的手掌轻轻一翻,出现了一件古朴的法器。
?
“此乃‘定风珠’,可定百兽,压邪魔。”
朱玄机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深沉的威严。
朱棣接过法器,感受到它上面强大的力量波动,心中不由得一凛,这法器的确非同凡响。
朱玄机继续道:“此珠虽强,但用之需得时机,非万不得已,不可轻用。”
朱棣与朱元璋领命,谢过朱玄机后,便下山归营,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
返回营地后,朱棣立刻召集诸将,展示了定风珠,并传达了朱玄机的教诲。
朱棣立在指挥台上,目光犀利,身后的大明精兵如同暗夜中的猛兽,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
他高举三尖两刃刀,刀尖指向苍穹,仿佛与天地共鸣,令人震撼的气势让所有士兵都感到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集结!”
朱棣的声音如同雷霆,回荡在营地之中。士兵们立刻穿戴好铠甲,拿起兵器,严阵以待。
朱元璋在一旁轻声道:“记得使用定风珠,不可大意。”
朱棣点头,他把定风珠紧握在手中,那珠子内蕴含的力量在他的掌心悄然跳动,仿佛有生命一般。
随着夜色的深沉,大明军队悄然出发,朝儒汉国都快速而静默地进发。
朱棣站在队伍的最前方,他的第三只眼睛时刻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儒汉的守军虽然没有预料到大明会如此迅速地回来,但反应也极为迅速,迅即组织起人手反击。
尽管他们勇猛,但在大明军队的铁血之下,仍是节节败退。
守城将军见状,面露狞笑,再次打开了董仲舒给予的锦囊。
那上古凶兽再次现世,其凶猛的气息令周围的空气都为之颤动。
朱棣见此,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提刀迎战。
这是大明军队的关键时刻,绝不能退缩。
他身上的雷电能量与三尖两刃刀完美结合,刀势所到之处,空气都仿佛被撕裂。
激烈的战斗再次爆发,朱棣与凶兽的战斗堪称惊天动地。
每一次的攻击都像是要撼动山河,每一次的回避都准确无误.
第518章 不容有失!
但是凶兽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朱棣虽然英勇,但依旧处于下风。
在千钧一发之际,朱棣深吸一口气,定风珠在他的手中发出一道光芒,照亮了整个战场。
凶兽的动作突然一滞,那霸道的力量似乎被压制,动作变得迟缓。
朱棣抓住机会,用尽全力一刀斩向凶兽。
这一刀集合了他全部的武学精华和内力,雷电刀芒直接刺入凶兽的要害。
与此同时,大明军队也抓住机会,发起了猛烈的总攻。
一时间,儒汉国都的战斗进入了最为激烈的时刻。
最终,在朱棣的带领下,大明军队打退了凶兽,儒汉的守军开始溃败.
朱棣站在烽火连天的城头,目光如炬,他身后的大明将士们浴血奋战,斗志昂扬。
手中三尖两刃刀仿佛有了生命,雷光缠绕,电闪雷鸣。
“集结!”
朱棣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犹如冬日的霜。
大明的将士们迅速响应,凝聚成攻城的钢铁洪流。
守城将军面对着大明军队的强势攻势,虽然心中惴惴不安,却仍催动着手中的力量,指挥着守军奋力反击。
一时间,城墙上剑影如织,战鼓如雷,但在大明军队的雷霆万钧之势下,儒汉的防线开始出现裂痕。
朱棣挥舞着三尖两刃刀,每一刀落下都伴随着雷电之声,他的身影在战场上划过一道道闪电。
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军队如入无人之境,攻城如破竹,守军节节败退。
不久,大明的军队攻破了城门,如狂潮般涌入城内,儒汉的士兵们无法阻挡,只能在混乱中寻找生路。
朱棣身先士卒,率先冲进城内,开始搜寻董仲舒的踪迹。
在城内的战斗中,大明士兵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一路向儒汉皇宫进军。
而儒汉的士兵在家门口的战斗中,虽然拼死抵抗,却仍旧无法阻止大明军队的铁蹄。
城内的居民在战火中惶恐逃窜,朱棣眼见此景,心中虽然是为了国家,但也不忍百姓受苦。
下令尽量避免无谓的杀戮,尽量保护无辜。
随着战斗的推进,儒汉的士兵在逐渐减少。
城内战斗告一段落,朱棣立即派信使回营地,向朱元璋汇报情况。
信使骑着快马,穿梭在夜色中,星光为他指引方向。
朱元璋在营地接到消息,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他知道,儿子已经做得很好。
他对手下将领说道:“棣儿已经打开了儒汉国都的大门,接下来,我们要稳固胜果,不可大意。”
随即朱元璋立即下令,准备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国都,与朱棣会合,巩固战果。
徐达和常玉春接到命令后,立即前去执行。
徐达沉声道:“此次行动,我们必须迅速、果断。”
常玉春则紧握拳头,点头应允:“不容有失。”
在朱元璋的统一指挥下,大明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向国都进发。
队伍中充满了士兵们雄壮的战歌,每一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胜利的火焰.
第519章 直捣黄龙!
而在儒汉学宫中,董仲舒得知国都沦陷的消息后,他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怒色。
他的手轻轻敲击着桌面,声音冷厉:“朱棣,你毁我大计,今日,我便要你血债血偿。”
董仲舒的弟子们接到师傅的命令,一个个神色肃然。
他们知道这是一个不容有失的任务,每一个人都调整了状态,准备前往国都。
在国都的城墙之上,朱棣正在指挥着士兵加固防御,准备迎接可能到来的反扑。
他的第三只眼不断扫描着四周,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危险。
很快,董仲舒的弟子们就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城墙,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朱棣。
在月光下,他们如同幽灵一般,接近了朱棣的所在。
但是朱棣的感知力非同一般,他几乎在敌人动手的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妥.
在一次闪电和雷鸣中,朱棣手中的三尖两刃刀已经挥出,迎向了潜藏在黑暗中的敌人。
激战瞬间爆发,朱棣与董仲舒的弟子们交手。
每一次的交锋都是雷电与风暴的碰撞,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法力的火花。
董仲舒的弟子们每一个都有着深厚的内功和独步天下的武艺,他们与朱棣的战斗异常激烈。
但朱棣毕竟是大明军中的猛将,他的武艺已达化境,每一刀都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将对手逼得节节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