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显隆帝摆了摆手,郑介立即识趣的行礼告退。
离开紫宸殿后,这位内侍监太监径直回到了内侍省。
“命人暗中盯着不良人的动向,如有情况立即回来禀报我。”
对于不良人郑介不是完全放心的,故而打算布下后手。
这样即便中间出现了什么差池,郑介也能够及时补救。
...
...
赵洵离开不良人衙署之后先后去了两个地方。
一个是青莲观,一个是浩然书院。
他去这两处的目的是去场外搬救兵。
如果他的猜测没错的话,宣怀公主是芙蓉园案的幕后凶手,那么他要面对的将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高品修行者。
对方的品级可能是四品,甚至可能是三品。
而赵洵只有八品,拿什么跟对方硬刚?
即便正面对上,赵洵感觉也是死路一条。
所以赵洵必须要去找场外援助。
所幸的是,赵洵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大佬庇护。
青莲道长吴全义乃是二品强者,理论上讲已经足够护佑赵洵了。
不过赵洵觉得保险起见还是应该找个双保险。
在钦天监和书院之间他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书院。
主要是钦天监的整体实力集中在头部。
除了袁天罡和李淳风,其他人的实力赵洵不大信得过。
至于书院方面赵洵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山长乃是儒圣,战斗力爆表,自然不用多说。
山长座下又有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
用赵洵的话说,书院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他超喜欢在里面的。
要不是他有公务在身,隐居在终南山,在书院修行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今赵洵遇到危机,想到书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即便山长不出手,他还有那么多的师兄师姐可以倚仗呢。
赵洵可不觉得自己动用书院的关系有什么丢脸的。
这是合理利用资源嘛。
他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书院少年团被赵洵悉数动员,甚至连大师姐和二师姐都承诺若赵洵遇到危险,她们会第一时间赶到解救。
如此赵洵就放心多了。
书院入室弟子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即便单打独斗比不过宣怀公主,可合起来总归是有优势的。
接下来就是布好局等着对方上钩了。
宣怀公主啊,你不是想要调虎离山嘛,我就来个将计就计。
...
...
天子降下圣旨,节度使京师会宴如期举办。
这或多或少让众人感到有些惊讶。
毕竟芙蓉园刚刚出现命案,案情尚在追查之中。
在这个节骨眼上陛下宣布会宴照旧,一时间人心有些不安。
但他们再怎么不安,也不可能违逆圣旨。
既然陛下这么决定了一定有陛下的道理。
他们只需要陪王伴驾即是,剩余的事情不需要多想。
或者说他们多想了也没有什么用处。
退一万步讲,神武军、龙武军、金吾卫、五城兵马司,这么多人都不是吃干饭的,到时一定会把会宴现场围的水泄不通,便是一直苍蝇也飞不进来。
何况,不是还有不良人呢吗?
最近不良人给他们的惊喜着实不少。
几个大案都是不良人侦破的。据说芙蓉园案目前也是不良人在追查。
陛下应该也是得到不良人的最新追查进展才会胸有成竹的吧。
既然陛下都不感到害怕,他们又有什么好怕的。
会宴照旧举行,他们这些陪王伴驾的朝臣也该表现出应有的气度,不能在一众节度使面前堕了朝廷的威仪。
朝廷就是朝廷,哪怕现如今节度使尾大不掉,号称土皇帝,但实际上和天子还是完全无法比拟的。
陛下应该也是想要借助这次宴会敲打这些节度使吧,让他们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九五之尊。
朝臣们要做的就是配合陛下演好这出大戏。
…
…
第134章 风雨欲来
赵洵将一枚炸花生米送入口中,缓缓咀嚼着。
早饭要吃好,这是他上辈子就明白的道理。
今日是各大节度使参加朝廷举办的京师会宴的日子。
准确的说,是在今晚。
赵洵明知道自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可还是毅然决然的早起。
在他看来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早点让自己进入状态,也能够早些适应节奏。
他又喝了一口白粥,觉得味道寡淡,顺手夹了一刀咸菜。
幸福感瞬间爆棚。
有的时候幸福不需要锦衣玉食,广厦万千。
幸福有的时候或许就需要那一筷子,一勺子。
至少赵洵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保持下去就是最理想的。
“明允兄,来尝尝这个,伙房如今的这炸油饼味道越来越正了。”
旺财自然十分享受吃早餐的过程。
虽然衙门伙房的早点比不了自家小厨房做的,但总体而言还是在水准之上的。
这种时候就不要苛求太多了,吃饱喝足就好。
贾兴文就更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十数年如一日养成的习惯,让他的作息习惯十分的规律。
准点起床,准点吃早点,准点去衙门公署办差。
一切显得那么平凡,又那么的伟大。
当然,这一次三人吃过早点之后并没有前去公署,而是径直离开了衙门,前往南城而去。
三人打马扬鞭,去的正是曲江池芙蓉园。
...
...
这一次不仅仅是赵洵等三人抵达了芙蓉园,整个不良人衙门有一大半人都赶到了这座皇家禁苑前。
这也是不良帅冯昊的命令。
冯大人有令,一切不良人听候赵洵调动差遣,不得有任何怨言。
所以哪怕这些不良人心里有想法,也不敢表露出分毫。
赵洵命他们负责外围的警戒,防的也是一般的刺客和低品级修行者。
若是遇到高品级强者,这些家伙也不见得有用。
关键时刻还得看恩师吴全义以及书院少年团的师兄师姐们。
在任何时候,都是领导张张嘴,下属跑断腿的。
明明宴会是在黄昏时分才正式举行,可赵洵他们一大早就赶到了芙蓉园。
忙前忙后大半天,转眼就到了正午。
行宫的留守太监温良命人送来了吃食,赵洵等人欣然接受。
毕竟皇帝也不差饿兵嘛。
说白了赵洵他们的工作就是踩点,确保不要出现大的问题。
至于一些细节问题可以慢慢的调整。
“这次宴会有劳赵大人了,可千万不要再出任何差池了。”
如今的温良可谓是惊魂未定,而赵洵就是他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温公公请放心,这些是我的职责所在。”
赵洵说了一句很暖心的话。
“有我在,芙蓉园就不会出事。”
与人为善是赵洵从小受到的教育。
赵洵一直坚信,对比你地位高的人好不算什么,因为那是天经地义。
但一个人能够对比你地位低的人好,才真正体现出了这个人的素质。
“多谢赵大人了,有赵大人这句话老奴也就放心了。”
…
…
“起驾!”
大明宫丹凤门正门开启,一辆通体鎏金的华盖马车在八匹雪白毛色的骏马的牵引下缓缓启动。
显隆帝端坐在马车车厢之中,闭目凝神不发一言。
今日是一个很重大的日子,显隆帝认为甚至不亚于祭天。
祭天重要的是仪式感,但显隆帝很清楚本质上这并不会对帝国的未来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但这次宴会则不同。
各大节度使齐聚长安城,为的便是这一次宴会。
显隆帝布局良久,如今真的到了落子的时刻了。
虽然显隆帝面上不悲不喜,但他内心已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若能借此机会一举根除陈珂痼疾,则大周帝国会由他显隆朝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