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不良人 第24章

作者:一袖乾坤

  不管是在刑部大牢还是在不良人的牢房,关押王忠益的牢房都是单间。

  这个是对待大员的规矩,没啥可多说的。

  但这只羊腿让王忠益有些出乎意料。

  “你怎么知道本官喜欢吃羊腿?”

  “这还不简单?王大人久驻边关,朔州又与漠北接壤。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大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还有无数的牛羊...”

  赵洵觉得自己描绘画面的本领着实很强,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啊。

  “跟中原不同,那里的饮食习惯喜食肉食,而且是牛羊肉。所以王大人喜欢吃羊腿应该是没什么疑问的。”

  王忠益微微颔首算是认同了赵洵的解释。

  “不过本官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不良人会派区区一个青袍来审问本官。”

  随即王忠益话锋陡然一转,语调之中透露出一丝不爽。

  这也很正常。

  在封建王朝讲究的是职位对等,哪怕是审问也是如此。

  好歹王忠益也是一方节度使,在他看来审问他的应该是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不良帅这样的大员,可最后出面的竟然只是一个青袍。

  不良人的官职体系很明确,除了不良帅高高在上以外,其下还有紫袍、绯袍、青袍、白袍四大类。

  除了白袍,青袍是地位最低的不良人,但白袍那是帮闲,也就是临时工。

  也难怪王忠益会感到不爽。

  这种不爽是隔着牢门都能感受到的。

  赵洵并没有急着作答,而是问了王忠益一个问题。

  “王大人,你觉得在长安混,什么最重要。”

  “自然是能力。有能力的人在长安才能立住脚。”

  赵洵点了点头道:“这便是了,因为我能力最强,所以冯大人会派我来审理此案。”

  王忠益一脸黑线,险些被赵洵呛到。

  其实赵洵这么问也是有套路的,因为不管王忠益作何回答,他都可以立即接上。

  王忠益觉得能力重要,赵洵可以说他能力很强。

  王忠益觉得家世背景重要,赵洵可以说他背景极深。

  王忠益觉得颜值重要,赵洵可以说他帅的令人头皮发麻。

  …

  …

第36章 讯问王忠益

  赵洵是一个不按照套路出牌的人,他的回答显然让王忠益十分惊讶。

  不过王忠益调整的速度很快,没过多久面色就恢复如常。

  “既如此,赵大人就请开始吧。”

  赵洵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可还是有些紧张,他深吸了一口气随后问道:“按照御史言官的检举,王大人任职朔州节度使期间与漠北胡族有很多接触,甚至贩卖盐巴、生铁等物资给漠北胡族,并暗中勾结魔教中人,图谋不轨。”

  “子虚乌有!”

  王忠益闻言很是愤怒,脸色涨得通红,胡子都吹向了两侧。

  王忠益一直想知道自己被逮捕的罪名是什么,可自打他被下狱刑部大牢,刑部的官员就一直避而不谈。

  王忠益也没有什么办法。

  不曾想竟然是这个罪名。

  王忠益又气又笑,双手冲北拱了拱道:“本官深受皇恩,怎么可能做出此等通敌叛国的事情。这是构陷,有人存心要构陷本官。”

  自打问出这个问题,赵洵就一直在仔细的观察王忠益的表情。

  刑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问讯。

  犯人的微表情往往可以出卖他的真实想法。

  有些事情装是装不出来的。

  尤其是左脸要比右脸更加容易体现出心中细节,若是左脸有异常那犯人多半是在说谎。

  而自始至终王忠益的脸上除了愤怒没有任何别的情绪。

  除了经过特殊训练的人,没有人能够在说谎的时候表现的如此真实。

  所以王忠益要么说的是真话,要么是个极有城府的老阴比。

  赵洵更加倾向于前者。

  不仅仅因为他的恩师吴全义看好王忠益,认为他不是凶手。

  而是因为赵洵在来大牢前去了一趟案牍库,把有关王忠益的卷宗全部调了出来通读了一遍。

  读完的结果是赵洵认为王忠益是个好官。

  如果是几个人说可能还有作假的可能,可案牍库的卷宗是无数不良人暗棋情报总结的结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当然,也不排除王忠益隐藏段位太高,太会演戏,避开了所有不良人耳目。

  但赵洵觉得这种可能性不高。

  如果王忠益是冤枉的,那么上书弹劾王忠益的那个御史肯定是受人指使,有所图谋的。

  他背后的人是谁?为什么要将矛头指向王忠益?

  这些都是赵洵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急不得。

  “王大人请稍安勿躁,如果你是清白的,我一定会还你清白。现在我有几个问题要问,还请王大人一定如实回答。”

  “这是自然。”

  王忠益能够感受的到来自赵洵的善意,因为如果赵洵不想秉公办案,完全可以诱导性的讯问。

  “第一,何御史的死的当晚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根据弹劾王忠益的刘御史的说法,何远山是因为掌握了王忠益的黑料想要上书弹劾王忠益,这才被王忠益派人杀死的。

  王忠益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但谁知何御史死前曾经把这黑料的备份给了刘御史一份,刘御史便连带着黑料和王忠益买凶杀人的恶行一概写在奏本里,上呈天子。

  这一套说辞很流畅很有说服力,也很合乎逻辑。

  但是赵洵并不轻信,因为这其中还是有破绽的。

  就是刘御史怎么证明何御史把王忠益的黑料告诉了他,而不是他自己杜撰出来的。

  毕竟这些言官就是幕后大佬的枪,为虎作伥也不是没有可能。

  “何御史身亡是哪一天?”

  王忠益有些疑惑的问道。

  赵洵脱口而出:“八月十三。”

  “那晚…让我好好想想。”

  王忠益揉着额角,距离八月十三已经过去快十日了,他得仔细想想。

  “那晚我应该是在东市和部下一起喝酒。”

  “东市…记下来。”

  赵洵冲身侧的文书吩咐道。

  何御史的家在西市附近,而王忠益说他当晚去的是东市。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话,至少可以证明王忠益有不在场的证据。

  当然,王忠益有买凶杀人,或者派手下杀人的可能,不过这些都是断定王忠益有罪的前提下做出的假设。

  大周朝奉行的是疑罪从有,而赵洵知道合理的模式是疑罪从无。

  而且赵洵印象中何远山的致死原因是中毒,只是被人伪造了妖物致死的假象。

  赵洵觉得武夫出手毒杀何御史的可能性很小,武夫都是直来直去的,没有那些弯弯绕。

  若是买凶杀人事后再伪造倒是很有可能,不过什么样的人能够让王忠益如此信任?他就不怕刺客拿了钱再把他卖了?

  这里面的疑点实在太多了。

  但是赵洵并不担心,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获得线索。

  综合汇总之后再进行系统的分析,这样就能得出合情合理的结论。

  “第二个问题,吴慈死的那晚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这是赵洵最关心的问题。

  吴慈是不良人,是贾兴文的好兄弟,不能死的不明不白的。

  如果证明凶手不是王忠益而是另有其人,那么王忠益身上的罪名基本就可以洗脱了。

  如果王忠益解释不好,那么他的嫌疑就会陡增,因为这证明不良人案牍库中之前有关王忠益的卷宗存在造假的可能。

  “吴慈…他是不良人吧。”

  王忠益的这个回答让赵洵吃了一惊。

  “你知道他是不良人?”

  王忠益点了点头:“他曾经在朔州给我做了两年的幕僚,后来辞别说是去了长安。”

  稍顿了顿,王忠益接道:“在朔州的时候本官就觉得此人不一般,因为他不仅谋略了得,还有一身武艺。如此文武双全之人,心甘情愿的给本官做谋士有些屈才了。不过本官当时也没有多想,因为后来他去了长安。”

  王忠益苦笑一声道:“谁曾想三年之后,本官在长安再次碰到他时会是在长乐坊,当时他说自己在一个五品郎中府上做事。可他身上有着无与伦比的煞气,这是不良人特有的。”

  赵洵瞬间怔住。

  王忠益能够感受到不良人身上的煞气,所以…他是修行者?

  …

  …

第37章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

  王忠益竟然是个修行者,这是赵洵没有想到的。

  堂堂大周帝国朔州节度使,修行武道,这应该也会出乎衮衮诸公意料吧。

  不过赵洵并不在乎这些,他更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本官知道他是不良人后,他似乎也有所察觉,刻意的与本官拉开距离。”

  王忠益顿了顿,面上带着苦笑:“本官甚至知道他暗中在打探本官的消息,不过本官也没有声张。”

  “所以吴慈死的那天你在做什么?”

  赵洵突然意识到王忠益并没有正面回答自己的问题,重复了一遍之前的问题。

  “本官在府中休息,当时并未得到消息,也是事后才知道的。”

  王忠益的面色上写满了疲惫。

  “本官也很想知道是谁杀害了他,若是有了结果请尽快告知我。”

  赵洵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我相信大周的律法不会错怪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说罢赵洵离开了大牢。

  他一出牢房,旺财和贾兴文就主动凑了过来。

上一篇:仙官有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