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赵洵给人的印象就是雷厉风行,不留情面。
教坊司的官员生怕自己犯了什么过错,小心翼翼的问道:“不知赵大人大驾光临有何赐教?”
赵洵也不客气,大手一挥道:“本官此来乃是为了燕王被刺一事。”
燕王被刺一事?
听到这里,那教坊司官员心中登时咯噔一声。
燕王被刺是在燕王府之中,跟教坊司有何关系?
赵洵的这板子是不是打错人了?
“敢问赵大人,这和我们教坊司有何关联?”
“当然有关系。”
赵洵毫不犹豫的说道。
“刺杀燕王的刺客用的乃是歌姬舞娘的身份,而长安城之中最好的歌姬舞娘不都归你们教坊司管理?”
赵洵的这番言论教坊司的官员可是不敢苟同。他苦笑道:“赵大人,您的这番话对也不对。若是放在三十年前,教坊司歌姬舞娘的水准那自然是最高的。可现在...哎,今非昔比了。”
赵洵见他话里有话,便径直道:“说话别遮遮掩掩的,有什么说什么。”
他最讨厌别人说话说一半,留着让人猜哑谜呢?
“遵命。”
赵洵的话还是很有威慑力的,那教坊司官员闻言只得实话实说道:“最近这三十年来京师教坊司受到了平康坊其他勾栏的冲击极大。各大勾栏依靠花魁节培养自家的花魁,还定期进行比拼,噱头可谓十足。”
那教坊司官员淹了一口吐沫继续叫苦道:“所以,客人们渐渐的也愿意尝试新鲜的东西,愿意去这些勾栏里寻求刺激。而我们教坊司因为一成不变,新鲜感不如这些勾栏,渐渐的就失去了优势。”
赵洵仔细一听,似乎有些道理。
教坊司虽然背景强大,歌姬舞娘的资质也有保证,但因为有朝廷影响,不可能变出太多的花样来。
毕竟朝廷也是要体面的。
但是平康坊里其他那些勾栏就不一样了。
他们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自然是变着花样来吸引客人。
客人们习惯了教坊司的古板,再被这些新鲜的东西一刺激,自然都奔向这些新式勾栏了。
“你的意思是,这歌姬很可能不是教坊司籍的?”
“回赵大人的话,下官只是觉得有这种可能性。不过下官只是会尽力去查。”
“很好,这是本官从燕王府调查时记下的歌姬名姓,你先去查吧。”
赵洵将记录的一个小条子递给了教坊司官员。
反正对他来说也无所谓,教坊司方向他来查,其他方向恩师青莲道长吴全义去查。
双管齐下,不可能有遗漏。
“赵大人请稍等,下官这就去办。”
那教坊司官员毕恭毕敬的转身离开,随即赵洵撩起袍子在衙门里坐下。
他知道查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所以也不焦急,就这么静静的等着。
教坊司上下自然是好茶伺候着,生怕赵洵因为不满意而挑刺找麻烦。
他们教坊司就是靠忖度人心伺候人生存的,对这些权贵更可谓研究了个明明白白。
赵洵虽然生在权贵之家,可还真的从没有像现在这样舒坦过。
教坊司上下,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动作实则都是有用意的。
如果赵洵无事的话还真想在这里好好享受一二。
可现在他身上有要事,丝毫不敢懈怠。
毕竟显隆帝那厮是无耻至极的狗皇帝,把责任压到赵洵身上就自然不会轻易的放过他。
如果赵洵不能给到显隆帝一个满意的答案的话,这家伙不定还会作什么妖呢。
…
…
第254章 诸方盘算
相较于别人的嘴,赵洵显然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教坊司官员把查无此人的结果汇报给赵洵时,赵洵的第一反应是亲自去检索卷宗。
但这个想法很快就被他按了下去,因为卷宗实在是太多了。
哪怕是赵洵这样曾经在案牍库之中游刃有余的人也有些顶不住。
罢了,赵洵最终还是选择相信教坊司。
教坊司实在没有理由蒙骗他,也没有胆量。
“看来姜还是老的辣。恩师果然没有骗我。”
赵洵当即便离开教坊司前去青莲观,他相信恩师青莲道长吴全义一定会有所收获。
…
…
终南山,浩然书院。
山长独坐竹楼之中,神情严肃。
龙清泉恭敬侍候在侧。
他从未见过山长如此严肃过。
印象中山长一直都是面上带笑的。
突然如此反常,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
龙清泉不敢打搅,静静的守在山长身旁。
这样不管山长有何吩咐,他都能及时响应。
“老三,如果有一天为师要与这天下前三鏖战一场,不知谁胜谁负,你会如何?”
“山长…”
龙清泉一时愕然,不知该如何回答。
“你能守得住书院吗?和老大,老二一起?”
“可…可以吧。”
龙清泉很不自信的说道。
“别紧张,为师只不过和你开个玩笑。”
山长面色变得轻松起来,淡若春风一般。
“便是天下前三又如何,便是天下前三加在一起又如何。只要我不想输,就不会输。打架,我书院天下第一。”
这是何等的霸气。
龙清泉听罢神情不由得一震。
对啊,这才是书院人该有的气势。
“近来大战在即,你小师弟应该是忙得很。你们几个做师兄师姐的,若是能够腾出手来便去搭一把手。”
“唔。遵命。”
别看龙清泉在人前傲娇不已,可在山长面前驯顺的就像是一只猫咪。
“这一次魔宗、西域佛门、东越剑阁甚至南蛮巫蛊师、东海妖兽国悉数进场,倒真是有几分意思。”
“我倒要看看,这些家伙能掀起怎样波澜。”
山长单手负于身后,神情傲然。
…
…
长安,齐王府。
齐王李象正在调香。
他的同胞兄弟燕王李炎刚刚被刺身亡,但是李象内心并没有一丝波澜,更不要提悲伤了。
甚至他还有些欣喜。
因为燕王李炎这个废物本身虽然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可燕王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太子党。
太子党和齐王党明争暗斗多年,双方极力拉拢各方资源。其中既包括了朝臣、武将,还有宗室的天潢贵胄们。
这些王孙公子也许本身没有什么能力,但地位卓然身份尊贵。
他们的支持会给皇位竞争者加分不少。
当然,最终鹿死谁手看的还是临场发挥。
燕王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东宫那边。
对此齐王心知肚明。
虽然是亲兄弟,但只要利益相背,也是可以拔刀相向不死不休的。
当然,齐王不会向燕王直接下手。
一来那样太明显了,二来在他看来燕王也不配他亲自出手。
不过燕王暴毙,齐王还是感到很开心的。
这样太子党便少了一块羽翼少了一个臂膀。
不过是谁行刺的燕王呢?这一点齐王李象很好奇。
是他的那些胞兄亲王?
还是朝中衮衮诸公?
亦或者是隐藏在暗处的野心家?
“我儿怎么看?”
齐王李象转向了世子李建业。
一直以来他都是把李建业当做接班人培养,言传身教毫不吝啬。
李建业也表现得很出色,学习能力极强,悟性极高。
“回禀父王,儿子以为或许真的是北方蛮族所为。”
李建业思忖再三,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
在他看来时机说明一切。
北方蛮族南下,妖兽肆虐长安。
一切都预示着一场大战在即。
这种时候北方蛮族一定是很希望搅乱长安城的。
只要长安城乱了,大周军队的整体布防就会跟着乱。
随之而来的,战争就会朝有利于北方蛮族的方向发展。
如此,内外夹击里应外合之下北方蛮族胜算会大增。
怎样才能搅乱长安城呢?
这种时候杀掉一万个普通百姓也不如杀掉一个亲王来的直接干脆。
“不容易啊不容易,我儿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