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袖乾坤
便在这时吴全义疾步赶来。
赵洵睁开眼睛,见恩师来了便要起身。
“你刚刚苏醒,不必多礼。”
吴全义双手向下压了压,示意赵洵不必起来。
“唔,多谢恩师。”
赵洵坐在床上行了一记叉手礼,随后问道:“恩师,你休息的如何?徒儿听说这几日您一直和书院几位师兄在守着徒儿,徒儿真是羞愧难当。”
“这有什么。你是为师的关门弟子,为师当然要看紧一些。万一出了些什么问题,吃亏的岂不是为师。”
吴全义看的很是通透。
赵洵可是百年难遇的奇才。
一开始他就觉得赵洵在文修领域天赋异禀,现在更是证明他的眼光不错。
连山长都收入门下的文曲星,他有什么理由松手?
“恩师,徒儿听说您收集了那魔头的一丝残念?”
赵洵话锋陡然一转。
“唔,确实如此。”
吴全义微微颔首道:“为师抢在他元神寂灭前收集了一抹残念,不过这残念真的只是残念,要想温养到获取有用的信息,没有几个月怕是不行。”
“唔,有总比没有好。”
赵洵笑了笑道:“再说这次我们已经是挽狂澜于既倒。于朝廷于百姓都是一个交代了。”
本来他们只是路过黄州,结果还顺手解决了一个大魔头为民除害,怎么看都是值得庆贺的。
人嘛没必要对自己那么严苛,做人开心最重要啦。
“嗯这倒也是。还好这次为师跟来了,不然还真的有些危险。这几日你好好休息休息,之后还要赶路呢。”
赵洵心道接下来的路就要好走很多了。
他们只需要沿着运河南下即可,不必忍受车马颠簸之苦。
“休息一日明日便启程即可。已经耽搁了好几日,不能再耽搁了。”
赵洵心道他这次是去江南道办差查案,又不是游山玩水。
一路上若是拖拖拉拉的实在有些不像话。
“着什么急啊,即便晚几日那显隆帝又不会怎么样你。”
三师兄一脸不屑的说道。
赵洵心中苦笑,心道三师兄啊,你是真的不知道显隆帝是怎样一个人。
这皇帝最是刻薄寡恩,属于那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类型。
天子耳目可不止不良人,内侍监的暗卫处处都是。
若是让他们添油加醋把这里的情况报到显隆帝那里,赵洵可有苦头吃了。
所以赵洵才会坚持要明日立即动身。
不是他不想歇,而是不敢歇。
赵洵自己倒是可以鲤鱼一跃,海阔天空。
但赵家诺大一个家族可是都在长安,都攥在显隆帝的手中。
“江南风景好啊,咱们到江南去赏风景他不香吗?”
见三师兄如此态度,赵洵只得转换策略。
果不其然,这下三师兄眼神中闪过一丝渴望。
“若这样说的话倒是值得。就是小师弟你,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放心好了三师兄,我的身体我自己有数。”
赵洵说罢又转向了恩师吴全义:“师父,接下来去江南道您要跟我们同行吗?”
老实说赵洵还是希望恩师能跟着一起的。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吴全义虽然唠叨了一些,但是强啊。
两个二品强者在身边,赵洵的安全感会急剧上升。
“去啊,为什么不去?江南那么美,为师想去看看。”
唔…
听到这里赵洵长松了一口气。
原本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大票的理由去劝恩师,现在既然恩师自己愿意,那自然最好。
…
…
一夜无话。
翌日一早赵洵一行人正式动身启程。
赵洵的身体已经恢复到了七八分,虽然仍有些许不适,但已经没有明显的痛感。
当众人登上硕大官船,进入船舱之中后,赵洵望着运河两岸繁盛景象,一时间感慨无比。
一条运河连接南北,无数人的生计靠此维系。
“都说江南之大如西域一般。我们这第一站是去哪里?”
十师兄如同一个憨憨般的发问。
赵洵听的直想要翻白眼。
江南其实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概念,但江南道是。
即便如此,要想明确的划分江南道各州县的界限也不容易。
“先去贺州吧。”
赵洵笑声道:“我们是沿运河而下,其实没得选。贺州乃是入江南第一站,不可能避的开的。”
“听说贺州烧鹅很有名?”
这次轮到旺财接话了。
一开口就暴露了吃货属性。
“贺州烧鹅味道比长安的要特别许多,据说是因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酱料。”
旺财吞了吞口水,开始科普道。
“贺州烧鹅自然要搭配当地的梅子酒吃,这样风味更佳。”
“梅子酒乃是用青梅酿制,喝惯了黄酒、米酒的人尝一尝这青梅酒,应是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青团,这种小吃味道很甜,最适合饭后用。”
卧槽,旺财这是彻底把这次出行当旅游了啊。
他们是朝廷钦差团,不是吃货天团啊。
赵洵一时实在不知道该对这位金主爸爸说什么。
…
…
第172章 修行的意义
赵洵乃是朝廷钦差,所乘坐的官船自然是十分上档次的楼船。
这种楼船吃水极深,饶是在运河之中遇到暗礁也有搁浅的风险。
不过赵洵并不用太担心,因为有六师兄同行。
作为堪舆风水的大家,六师兄还有一项绝学,那就是能够透视物体。
六师兄可以全程开挂透视,合理的避开有暗礁的航道。
赵洵不得不感慨,技多不压身。
做一个斜杠青年有时候真的挺好的。
至少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种的可能性。
“明允兄,你看这航道周边多么繁华,应该有不少百姓人家靠此为生吧?”
“确实如此。”
赵洵点了点头感慨道:“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运河联通南北,沿岸百姓几乎都靠此为生。若是大运河有一天航道淤积泥沙断行,那影响的可能有上百万人之巨。”
大周帝国水路交通十分发达,主要分为漕运和海运。
所谓漕运指的就是通过大运河运输货物。
而海运,则是经由海路运输货品。
几百年前大运河刚刚开凿时漕运十分繁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多弊端也逐渐体现了出来。
最明显的就是泥沙淤积导致航道被堵。
朝廷和地方官府每年花在清淤上的银子不计其数。至于人力耗损则更是无法估计。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各级官府、豪绅层层设卡盘剥。
但凡有一处关系没有打点好,买卖生意都没法做。
如此一来,一趟漕运走下来能够赚到的银钱着实有限,甚至亏本都有可能。
渐渐的,背景关系不深的商贾不再愿意走漕运经商,而是选择了海运。
相较于漕运,海运运输速度更快,交的赋税更少,可以说全方位碾压。
若不是近来闹的沸沸扬扬的海妖海怪沿岸吃人伤人事件,怕是漕运会更冷清。
毕竟相比于赚钱,保命更重要。
有钱赚没命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
不得不说,坐船绝对是这个时代最舒服的出行方式。
自打从黄州乘船改走水路以后,就连那些抱怨不断的御史言官也开始安静了。
对这些家伙赵洵采取的是不理不睬的态度。
干啥啥不行,嘴炮第一名。
这是赵洵对这些御史言官的评价。
赵洵不求他们能够帮忙,只要不要添乱就好。
“小师弟,你心情不错啊。”
三师兄龙清泉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甲板上,朝赵洵悠悠走来。
赵洵回头一看,着实被吓了一跳。
原来三师兄把他束发的簪子取下,一头乌黑的长发随之飘散。
河风一吹,秀发飘飘,让赵洵不由得想到一个人...
没错,就是聂小倩!
之前赵洵一直觉得三师兄长得像一个人,可是一直说不上来。
现在好了,三师兄散发装扮简直像极了这个著名的女鬼。
好家伙,当时赵洵初次见到六师兄卢光斗的时候,六师兄一身儒生打扮,身后背了一个箱笼,像极了书生宁采臣。
赵洵甚至一度想要排一个戏剧,让六师兄本色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