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410章

作者:臊眉耷目

  论及指挥军队和能征惯战,吕布在马腾与韩遂之上,但问题是,韩遂和马腾是主场作战,他们了解凉州的地貌,与羌族又有往来,再加上叛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所以可以说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其实,若是换成全盛时期的吕布,是绝对不惧马腾和韩遂的,但是关键,就在于吕布先前在司州与河北军一战,损失了不少精锐兵将,伤及了元气,因而在与韩遂等叛军的交手之中,反倒是处于被动的局面。

  然吕布毕竟不是凡人,虽然西凉本地的叛军实力强大,但他依旧能够守住阵脚,他将兵马屯扎在冀县,招兵买马,征调粮草,同时派人往长安,向朝廷求援。

  吕布与叛军胶着,虽然未曾大胜,但也绝对是没有败绩,不过是不胜不败之局,对于朝廷来说就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凉州这些年来,磨光了朝廷多少积蓄,耗尽了朝廷多少物力和财力,这点大家心中都有数。

  吕布和牛辅在凉州陷入僵局,这对刘辩而言非常的被动,毕竟远征凉州是他继位之后,所颁布的第一条战略,这关乎天子的威严也关乎天子的声望。

  刘辩在接到消息之后非常着急,他急忙找董卓商议,希望董卓能够赶紧想想办法!

  董卓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对于他来说,唯一的办法,就是他亲自率兵抵达凉州。

  相比于牛辅,董卓在凉州有更高的威望,相比于吕布,董卓更熟悉叛军的作战方式与他们的手段,眼下这种情况,董卓若能够亲自去凉州坐镇,指点吕布与牛辅,一定可以使他们打败马腾和韩遂,挽回局势……

  只是,董卓不太敢走。

  长安朝廷这边,董卓实在是不放心。

  其实,只要留下李傕,郭汜等人,董卓倒是不害怕长安朝廷这边会军事造反……问题是,政治上的事情,董卓怕刘辩一个人在长安兜不住。

  不是他小瞧刘辩,朝堂之中的这群老混蛋,不靠杀伐手段,董卓自己都未必能摆得平他们,又如何能够指望刘辩呢?

  果然,董卓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朝会之上,光禄大夫黄琬开始对凉州的战事发表了意见。

  “陛下,西北战事胶着,牛将军与吕都尉之军屯于冀县不得劲,非国之福。”

  刘辩坐在上首没说话,他看向董卓:“相国觉得如何?”

  董卓狠狠地瞪了黄琬一眼,随后道:“一时之战,不足矣定论。”

  黄琬丝毫不给董卓面子:“胜负定时,怕是会拖垮了国家。”

  黄琬当着满朝文武,直接反驳董卓,使董卓面子尽失。

  他握了握拳头,按下了将黄琬拉出去斩杀的冲动。

  “鼠辈也知兵也?”

  “董卓,你、你骂谁来?!”

  董卓毫不在意地道:“谁该骂,老夫就骂谁!”

  这一下子,惹恼了以黄琬为首的一票人。

  “奸邪小人!”

  “无耻之徒!”

  “边郡莽夫!”

  “祸国殃民!”

  董卓的脸色变了,变成了猪肝色。

  他拍了拍手,就见以华雄为首的一众西凉锐士冲进了大殿。

  “老夫宰了你们!”

  “都住手,陛下在此,尔等又骂又杀,成何体统!凉州没乱,我大汉朝堂,自己倒是先乱了!”

  众人扭头看去,说话的,乃是现任的射声校尉马日磾。

  马日磾虽承接的是校尉之职,但其家族脉络在关西之地极深,马家在士林之中的声名也是如同惊雷,马日磾本人在士族之中的声望极高。

  他此刻站出来说话,以黄琬为首的一众公卿顿时都愣住了。

  毕竟,马日磾虽然家渊颇深,但是在朝中却一向不怎么出风头。

  今日黄琬带队当众与董卓为难,早就已经是将生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就是要借着凉州之事逼迫天子收回成命,当然,若是能引得董卓发飙,让他露出本来面目,那对朝臣们来说再好不过。

  黄琬本来琢磨着,今日就是惹董卓杀了自己,也得让他原形毕露。

  哪曾想,马日磾居然站出来打断了自己的“求死好事”。

  董卓也颇为惊讶的望向了马日磾。

  却见马日磾向着刘辩郑重的拱手道:“陛下既已定下了西征国策,那便应行之彻底,若是因少许挫折便退却,那朝廷威望何在?陛下威望何在?如何安抚人心,如何得四海之望?”

  “当下,依臣度之,当紧急着令太仓和少府,仔细核算朝中以及各地库府钱粮盈余,并做出规划,还有,当仔细核算出今后三年,朝廷方面若往西北用兵,投入有多少,按照历年营收,会有多少结余,若是不够,又当从何处出这个军费……”

  刘辩听到这里,顿时眼睛发亮。

  “马卿此言有理,朕已经命人铸兴平钱,行之于世,待一定时日之后,定然可为长安积累大量军用财富。”

  谏议大夫赵岐突然笑了两声。

  马日磾皱起了眉头,扭头看向了笑声的来源。

  “赵公为何发笑?”

  赵岐颇有些玩味的看着马日磾。

  “若是旁人向陛下谏言理财之策,我等觉得还倒是可以采纳,可是以马公平日用钱之度,这理财二字与马公只怕是没什么关系。”

  这话说完,立刻惹的马日磾脸色变红,显然是有些羞愧。

  只要是士林中的人都知道马家之人花钱用度之巨,他们的奢靡之风在整个大汉都是名列前茅的。

  如今马日磾当着朝臣的面谏言天子审查用度,平衡开支,节约出西北军费,这话说出来确实有点好笑……他连自己家的财务都没管明白呢,居然来向陛下谏言管理国家财务?

  马日磾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他对着赵岐说道:“某既然向陛下谏言,就自然有某谏言的道理,陛下也觉得马某所言符合当事实情,况且马某虽不善理财,但朝中依旧有别的英杰可以承此大任。”

  说到这儿,就见马日磾向着刘辩拱手道:“臣请陛下选一位汉室宗亲,再派一位在士林之中有德行威望的能人与之共同处理此事,如此,可保陛下军费无疑。”

第五百三十九章 大汉水师,出发

  董卓一直在冷眼旁观,看着马日磾今日在朝堂上的表演。

  董卓对马日磾虽然不熟悉,但是对他的行事风格也很了解,很显然,今日的马日磾与往日有些不同。

  不过,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但是董卓知道马日磾今日的所作所为是向着自己的,这很和他意,所以董卓就冷眼旁观,并不吭声。

  直到马日磾向刘辩陈述让刘辫选择一名汉室宗亲,再选择一名士林中有威望的人共同执行此事时,董卓的脸上不由露出了笑意。

  虽然不知道马日磾今日犯的什么邪风,但是,他确实是为了这个朝廷,也是为了天子着想的。

  看起来关西马氏的格局还是很高的呀。

  与太原王氏,还有弘农杨氏那些自以为是的大家族相比,着实是有格局不少。

  刘辩也对马日磾今日的表现非常满意。

  “马爱卿说,推荐一名良臣,还有一名汉室宗亲共同处置此事,那依照马爱卿看来,谁人能够当此重任呢?”

  马日磾急忙说道:“臣,推荐荀侍中以及五官中郎将刘景升。”

  “五官中郎将乃是汉室宗亲,更有八及之名,这些年来在关中负责官学、私学的兴学之事,其功勋建树人人皆知。”

  “至于荀侍中,更是名满天下,如今慈明公刚刚故去,其子已来京城服丧,公达虽然也是荀家子弟,但并非慈明公直系儿孙,慈明当年引公达入长安,也是对其抱以厚望,今日,正是让公达继承其辅国之志,有所建树,以慰慈明公在天之灵的好时机,还请陛下酌情重用公达……以他的才干和能力,处理此事定然不在话下。”

  一个刘表,一个荀攸,都不是刘辩讨厌的人。

  特别是刘表,还是他的母亲何太后现在所重视的人。

  虽然上一次在推举抚远大将军这件事上,刘表的意见与皇室相左,但是他毕竟是汉室宗亲,跟天子一样,都姓刘啊。

  荀攸也继承了荀爽的处事风格,并不如其他的那些世家经学高官子弟一样,行事只顾一己私利。

  让这两个人担当责任,还是非常符合刘辩的心的。

  刘辩看向了旁边的董卓,问道:“相国以为如何?”

  董卓正在思考之间,没有立刻回答。

  就见司空淳于嘉站了出来:“陛下,对于此事,臣不敢苟同。”

  刘辩又看向淳于嘉:“为何?”

  淳于嘉道:“荀公达虽然是海内名士,但毕竟只是侍中,事关朝廷征伐西北之大事,整顿财务估算用度,捋顺脉络,工程何其浩大何等重要,非得是熟悉朝中诸务,以及历年朝廷运作用度,在其位者,方可行之!”

  “另外,五官中郎将刘景升,虽有功勋,却也只是精于学术,其人入朝时间比公达还短,虽有八及之名,却终归与执政没什么关系,臣推荐大宗正刘松与司徒王允共同履行此事。”

  “王司徒位列三公,声名冠天下,宗正刘松乃是昭烈之子,如今更是位列九卿,乃是汉室宗亲中的佼佼,以此二人执政能力,度量国家财务,定然可信!”

  荀爽死了之后,王允在众臣的推荐下,继任司徒的职位。

  而刘松则是刘宽的儿子。

  马日磾表示反对道:

  “王司徒身为三公,刘宗政为九卿前位,可谓是责任重大,两位平日里皆公务繁忙,执掌万千诸事……这些事情交给三公和九卿前位者,如何又能做的仔细,做的妥当?”

  “还请陛下三思。”

  刘辩没有答应任何人。

  他略一沉吟,随即说道:“此事,且容后再议……”

  还未等刘辫的话说完,就听董卓朗声道:“老臣保举侍中荀攸担任太仆,替陛下执掌舆马!”

  只是一瞬间,刘辩就明白了董卓的意思。

  不是说荀攸职位太低吗?

  那就索性给他提升到九卿的位置,如此一来就可委任其重任!

  届时,看眼前的这些人还有什么好说的。

  他是前司徒荀爽留在长安的后辈,是荀家的嫡系子孙,承载着颍川士族的厚望,朕重用他,提拔他,你们若是反对,那就是与整个颍川士林还有清流系为敌!

  果然,淳于嘉听了这话,有些犹豫了。

  刘辩见状,嘴角挂起了笑容。

  ……

  ……

  就在长安方面针对西北之事议论不停的时候,刘俭,关羽,张飞等人已经登上了渤海湾边的大海船上。

  河北建造的海船很大,每一艘海船都耗费了许多的钱财,如今船队的规模不大,只能运载关羽这四千辽东精锐,但若是搞奇袭的话,这些兵卒已经是足够了。

  正所谓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

  这一次的海运,载运了关羽的四千精兵,再加上刘俭,关羽,张飞三人,虽然人数不多,但这样的阵容,却足可大用!

  港口边上,荀彧遥望着乘船渐行渐远的刘俭,许久没有离去。

  他只是眺望着无尽的大海,眉头紧锁,口中念念有词。

  刘俭也是站在甲板上,看着逐渐遥远的荀彧,若有所思。

  直到完全看不到海岸边了,刘俭方才转身回去。

  甲板上有一方小案几,张飞和关羽坐在案几的旁边谈天,看见刘俭来了,急忙起身请刘俭坐下。

  随后,兄弟三人围绕着这方小案,一边谈天说地,一边观海景。

  张飞还算是不错,虽然是第一次登船上大海,但却并没有不适的感觉,相反,他似乎还非常的享受这种感觉。

  大海之上,一望无际,海风阵阵,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之感。

  只有驶入大海之中,人类才知道自己是有多么的渺小。

  看着大海,人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心胸是多么的狭隘。

  张飞感慨了好久之后,缓缓言道:“大海如此壮阔,却不知我大汉的海对面,又都有些什么?”

  刘俭微笑着:“等到哪一天,中土平定,翼德若是能够独掌一支海军,派你去大海的对面,探查一下,也并无不可。”

  张飞闻言先是一愣,接着嘿嘿干笑了几声。

  他的笑声中,似乎有几分胆怯,但同时也有几分向往。

  关羽问道:“兄长,今日临行之前,文若先生与你详谈多时,难道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刘俭轻轻地搓着手掌,道:“确实是有事情,不过不是关乎我们徐州之战的,而是长安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