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望长川
辽国虎视眈眈,西夏吐蕃乃至你大理,皆各自为政,纷争不断,长此以往,神州沉沦,汉室倾颓之大祸,恐不远矣。”
他目光如炬,看向高升泰:“我乔峰,欲终结此乱局,一统天下,重塑一个比昔日盛唐更为强盛、更为辽阔的帝国!
让四海宾服,万邦来朝,让我华夏子民,再无外患内乱之苦!”
高升泰虽然已有预感,但亲耳听到乔峰说出一统天下这四个字,仍是心头巨震,倒吸一口凉气。
这野心,实在是太大了!
大得让他头晕目眩!
这已非诸侯争霸,而是真正的帝王之志!
乔峰不管他的震惊,继续道:“如今,西夏已算是在我掌控之中,吐蕃国师鸠摩智,亦是我埋下的一步暗棋,假以时日,吐蕃亦可入手。”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高升泰身上:“而大理,便是我下一步的关键,通过你高升泰,以及我与段氏的关系,将大理彻底纳入版图,兵不血刃,稳定过渡。
届时,手握西夏吐蕃和大理三国之力,对苟安怯战的北宋形成三面合围之势,或蚕食,或鲸吞,天下大势,便将由我主导!”
他描绘的蓝图太过宏大,高升泰只觉得心跳如鼓,血液仿佛都加快了流动。
他原本只想着如何在高家与段家的权力游戏中占据上风,最多也就是想着如何让高家在大理世代显赫,何曾想过这等囊括四海、并吞八荒的格局?
这乔峰,不仅是武功通神,其心志其谋略,简直非常人所能及!
震惊之余,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也涌上心头。
有恐惧,有茫然,但隐隐的,竟也有了一丝被卷入历史洪流、参与开创前所未有之伟业的激动与荣耀感。
虽然这上了贼船的方式极为痛苦和被迫,但既然已经无法下船,那么跟随一个如此强大的主公,去搏一个青史留名、封侯拜相的未来,似乎也远胜于在大理这弹丸之地提心吊胆的做权臣,最终可能难逃清算的命运。
更何况,那生死符的滋味……
高升泰猛的一个激灵,刚刚消退不久的恐怖记忆再次清晰起来,让他瞬间掐灭了任何一丝不该有的念头。
他连忙收敛心神,再次深深一揖,语气无比郑重:“主公雄才大略,志存高远,非常人所能及!属下能追随主公,参与此千秋伟业,实乃三生有幸!高升泰暨大理高氏,必倾尽全力,助主公成就大业!”
这一次,他的话语中少了几分纯粹的恐惧,多了几分认命后的决然和一丝微弱的期待。
到了他这个位置,怎么可能一丁点野心都没有的。
只是一直被现实压制,不敢膨胀而已,现在乔峰给了他希望,高升泰觉得左右也没法子了,不如就看看乔峰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乔峰对他的反应很满意。
恩威并施,如今威已足够,这恩,便算是未来的前景,也算暂时种下。
他点了点头,话锋一转,问起了之前听到的细节:“很好,现在,你将你所知的关于明教之事,详细道来给我听听。”
高升泰不敢隐瞒,连忙将自己所知和盘托出:“回禀主公,这明教,其实并非近年才出现,他们原本被称为摩尼教,源自波斯,传入中原已有年头,只是近些年来,才逐渐改称明教,活动也似乎比以往频繁了一些。”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此教与其他江湖门派大为不同,少林和主公的丐帮等,名动天下,行事或正或邪,总在江湖留有显名。
但这明教,却极为低调隐秘,其教众行事诡秘,组织严密,若非他们主动接触,寻常江湖势力,甚至许多名门大派,都未必清楚他们的底细,只当他们是个不甚起眼的小教派。”
“据属下所知,大约在五六年前,明教曾派人与我接触。”
高升泰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他们意图寻求我高家的支持,确切的说,是希望将来他们起事时,大理能在物资,甚至兵力上给予一定的便利。”
“起事?”乔峰眉头微挑。
高升泰点头:“他们直言不讳,说数年之内,便计划在两浙路一带举事,目标是推翻大宋朝廷。
他们承诺,若事成之后,愿割让广南西路等大片土地给大理,作为酬谢,这片土地,可比现在的大理国都不小了,可谓是十分大方。”
第208章 方天明和乾坤大挪移
乔峰心中暗道:“果然如此,时间地点都对得上,就是方腊起义的前奏,看来这个世界的明教,此时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了。”
只听高升泰语气带着几分当时的不以为然,说道:“属下当时听闻,只觉得此议简直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
大宋虽在武功上不如前唐鼎盛,军备或有松弛,但其文治之盛,物力之丰,根基之厚,绝非一江湖教派所能撼动。
况且北方还有强辽在侧,连辽国都难以灭亡北宋,他明教何德何能?
属下担心若与之牵连过深,一旦事败,必受池鱼之殃,故当时便婉言拒绝了。”
高升泰说到这里,脸上露出一丝心有余悸的神色:“然而,那明教前来联络之人,武功却高得吓人,为首者,据说是他们的教主,名叫方天明。
他施展了一门名为乾坤大挪移的诡异武功,招式奇特,劲力挪移变幻,玄妙非常。
我高家当时在场的几位好手,包括我亲自培养的两名高手,在他手下竟走不过几招便被放倒,全然没有还手之力。
属下自问,若与那方天明交手,恐怕也远非其敌,甚至十招之内,属下就有被杀的风险了。”
他叹了口气:“属下虽不愿与之合作,却也不敢轻易得罪这等人物和势力,最终,只得采取了折中之策。
表示愿意与明教保持联系,算是结个善缘,彼此可算作友善,但具体支持与否,需视将来情况而定。
说白了,便是不主动交好,也绝不轻易得罪,虚与委蛇罢了,这也是我大理一贯的手段了。”
“那明教对此似乎也并不十分在意。”
高升泰补充道:“或许在他们眼中,我大理终究是边陲小国,只是他们多方下注中的一环而已。
他们当时的态度,更像是知会一声,展示肌肉,让我等知晓他们的存在和实力,为他们日后真正起事时,预留一个可能的合作通道。
言下之意,似乎是待他们控制了南方,再与我大理详谈合作不迟。”
乔峰听完高升泰的叙述,缓缓点头,心中已然有数。
方天明…乾坤大挪移…在浙江起事…看来,这便是方腊一系无疑了。
这方天明看样子不会是方腊本人,但多半是方腊至亲或教中核心人物。
他眼中闪过一丝冷芒:一群躲在暗处,妄图搅动风云的家伙,若老老实实待在角落里便罢了,若是将来跳出来,耽误了他的大事,那便顺手捏死便是。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乔峰并未立刻深究。
眼下,整合大理才是首要任务。他看向高升泰,沉声道:“明教之事,我已知晓,你此前处置,也算稳妥。
日后他们若再与你联系,虚与委蛇即可,一切动向,需及时报我知晓。”
“是!属下明白!”高升泰连忙应道。
“好了,今夜之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乔峰语气转冷:“明日该当如何,你自行斟酌,段氏那边,该退让的退让,不必太过份,但高家的基本盘,我可允你保留。
具体分寸,你自己把握,若有难处,可来寻我,记住,稳定是当前第一要务。”
“属下谨遵主公之命!定将此事办妥,绝不让主公失望!”
高升泰再次躬身,态度无比恭顺。
乔峰不再多言,身形微动,已如一阵清风般消失在书房之内,来无影,去无踪。
屋内只留下高升泰一人站在原地,回味着今晚这如同梦幻却又无比真实的经历。
抚摸着脖颈处那已然消失却仿佛仍在隐隐作痛的位置,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敬畏与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感情。
夜色深沉,乔峰如同暗夜的一部分,毫无惊动他人,悄无声息的回到了镇南王府为他安排的客院。
屋内陈设雅致,烛火早已熄灭,只有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洒下一片银辉。
他脱下夜行衣,动作利落,神情平静无波,仿佛刚刚出去并非进行了一场足以颠覆大理国本的秘密行动,而只是寻常地散了个步。
对于控制高升泰,他心中并无多少波澜。
在他如今的格局和实力面前,高升泰这等人物,固然是大理的权臣,却也只是一块需要被妥善安置,纳入版图的拼图而已。
生死符一出,便已注定了结局。
他甚至没有过多思虑高升泰是否会阳奉阴违,在绝对的力量和无法承受的代价面前,聪明人知道该如何选择。
然而,乔峰的谨慎并未因实力强大而减少。
他深知,控制一个掌权者,最好连其继承人也一并掌握,方能杜绝一切可能的变数和死灰复燃的可能。
在高升泰书房外听到高泰明与其父的对话时,他便已有了计较。
在高升泰彻底臣服,并详细交代了明教之事后,乔峰并未立刻离开。
他如同暗夜中的主宰,轻易地寻到了高泰明所在的院落。
相较于其父,高泰明的武功和警觉性更是不值一提。
乔峰以同样的手法,甚至更为迅速利落,将一枚生死符打入了尚在睡梦中的高泰明体内。
高泰明自然也享受到了一番高升泰的待遇,但这厮更是个没骨气的,想到自己的性命已然操于他人之手,直接顺滑的投降了。
做完这一切,乔峰才真正离去。
他相信,当高升泰发现连儿子也未能幸免时,那最后一丝可能存在的不甘和侥幸,也将彻底烟消云散。
果然,次日清晨,当高升泰心绪不宁的召见儿子的时候,高泰明就把事情和他说了。
得知此事之后,高升泰整个人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他最后一点倚仗没了。
他之前想的是,哪怕自己出事,高家血脉和权力还能由儿子继承延续。
但现在,这一点希望,也被乔峰无情地掐灭了。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高升泰坐在太师椅上,半晌无言。
他看着一副心有余悸的儿子,心中最后一点不甘和怨怼,彻底化为了乌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敬畏,以及一种奇特的释然。
既然反抗已是绝路,连传承都被牢牢捏在对方手中,那么,除了死心塌地跟随乔峰,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再回想昨夜乔峰那吞吐天地、囊括四海的气魄与蓝图,高升泰忽然觉得,自己以往在大理这一亩三分地上的争权夺利,是何等的可笑与狭隘。
若能跟随这样的雄主,参与那开创千古未有之伟业,他高升泰的名字,或许真能摆脱权臣和奸佞的史笔。
甚至还有机会,以开国功臣,辅弼良臣的身份流芳百世!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竟让他有些热血微微沸腾。
权力,他追求权力,不也正是为了青史留名,为了高氏一门的荣耀吗?
如今,一条看似更为艰难,却也更为辉煌的道路就摆在眼前,虽然上车的方式极为被动和痛苦,但似乎也不坏。
想到这里,高升泰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神变得坚定起来。
他仔细叮嘱儿子,昨夜之事绝不可对外人提起,身体异样也莫要声张,只当是寻常不适。
随后,他整理衣冠,脸上恢复了往日身为相国的威严,但内心深处,已然完成了从大理权臣到乔峰麾下马前卒的彻底转变。
第209章 段正淳:我做梦都不敢啊!
与乔峰的心如止水、高升泰的复杂心路相比,镇南王府的另一端,段正淳等人却是度过了一个无比煎熬的夜晚。
段正淳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对乔峰的担忧。
他已经猜到几分,乔峰必然是要用暴力手段让高升泰屈服,可这又谈何容易?
他虽然知道乔峰武功盖世,但高升泰身居大理宰相,掌一国兵权,岂是等闲之辈?
高升泰本身武功就不在他之下,府中护卫高手更是无数。
乔峰虽然在小镜湖击败段延庆的时候,给了他极大的冲击,但江湖之事,和庙堂却又怎能一样?
他几次想派人去询问乔峰的想法,又觉得不好,只得强自按捺,心中七上八下,几乎一夜未眠。
然而,让段正淳乃至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来了。
第二天一早,他刚刚用过早膳,准备去寻乔峰问问情况,下人便匆匆来报:高相国求见!
段正淳心中一惊,暗道:难道高升泰兴师问罪来了?
他硬着头皮来到前厅,却见高升泰一身朝服,神色平静,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恭顺?
更让他愕然的是,高升泰见到他,并未提及昨天的任何事,反而是拱手一礼,语气颇为诚恳的说道:“镇南王,昨日之事,是老夫孟浪了。
思前想后,深感不安,有些话,想与王爷一同面见陛下,陈说清楚,还望王爷成全。”
段正淳完全摸不着头脑,这高升泰唱的究竟是哪一出?
他狐疑地打量着高升泰,见对方眼神清澈,态度端正,完全不似作伪,更无半分兴师问罪的迹象。
他心中疑虑重重,但高升泰主动要求见皇兄,他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只得满腹疑云的答应,与高升泰一同进宫。
皇宫之内,保定帝段正明听闻高升泰与段正淳一同求见,也是有些意外。
上一篇:从照顾师娘开始,武道成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