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猫抱鱼睡
纳兰伊人跟他说过,驻颜丹的效果,并不只是在皮肤的表面上,让肌肤变得年轻,整个身体的活力也会变得年轻,而不是外表年轻,内里却仍在衰老、腐朽。
陈墨本来是有些不信的,现在信了。
正如几年前,还在平庭县福泽村时一样。
...
不多时,书房中,陈墨会见了宋清。
宋清拱手道:“王爷,派去宴州桃源县的人回来了,桃源县的确是有个叫戴图的,去年开春离开的宴州,这部分和黄招娣说的一样,这是从桃源县带回来的戴图一家的户籍档案,还有衙门里的婚书登记信息。
另外,黄招娣所说的族老,也一并请到衙门里来了。现在只要把“郭先”带到衙门验一验,对峙一番,一切就能真相大白了。”
陈墨点了点头,旋即询问:“上次本王交代你做的事,你可有透露?”
“下官已经按照王爷您的吩咐照做了,张将军不愧是王爷您信任的人,当场表示不会徇私,让下官公事公办。”
“去宴州调查的时候,可有遇到阻力?”
“没有。”
“那就好。”陈墨松了口气,这些天,张河也一直没有来找他说“郭先”的事,求情什么的。
这样一来,这事就牵扯不到张河。
陈墨背负着手,道:“既然都已准备妥当,那就去带人吧。”
“诺。”
……
福泽酒楼。
自从那日晚宴上,陈墨说的那番“不日随本王进京面圣”的话后,那群殿试上榜的士子,便留在了襄阳,整天流往于酒楼、酒馆之间,不是吟诗作画,就是饮酒议政。
而今日,秦施这富家公子就把福泽酒楼包了场,邀请各位士子来酒楼茶谈。
除了殿试上榜的,落榜的,秦施也邀请了,“郭先”便在邀请的人之中。
若是换做之前,戴图是不会来的。
可是距离“彭四儿被抓”之事已经过去大半个月了,戴图放松了不少,加之张府今日有些沉闷,戴图也想出去散散心。
还有一直躲着郭宁也不是回事,这样反而显得自己心虚。
而且马上就要奔赴官场了,这些士子,可都是人脉,指不定将来的某一天就能帮到自己,是得去结识结识。
而今日茶谈,最开始是围绕自己心中的抱负、宏愿及心中理想。
最先开口的自然是状元郎孙城,他的理想没有那么假大空。
很现实,就是光大门楣。
让江东孙家,也变得和江东的吴家一样。
他希望留京进翰林院。
当然,他也有心中抱负。
匡扶天下,发挥自己的平生所学,让百姓安居乐业。
等他讲话结束,周围的士子们都是鼓起了掌,发出欢呼。
不管他们日后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起码在一刻,他们的心中,都想发挥自己平生之所学,为百姓们做一番实事。
之后,便轮到榜眼郭宁了。
他走到所有世子的中央,神情很平静,不亢奋,窗口照射进来的阳光打在他的后背上,渲染出一层光晕,又像是初升的骄阳:
“我想去北方。和我之前认识的好友林衷兄一起,建设北方,恢复北方的民生,希望尽我之所能,在北方开设县学,因为我发现,不管是会试上榜的考生,还是殿试上榜的考生,来自北方的,远远要少于南方……同样的,这也是为了追随魏王的脚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此话一出,周围的士子们先是一阵沉默,继而爆发出了一阵比孙城更大的欢呼声。
同时,他们对郭宁感到敬佩。
郭宁可是榜眼啊,若是他想,绝对可以留京,当一名更有前途的京官,可他却希望去北方的破败之地当官,这和去受苦有什么区别。
若换做他们是郭宁,在有的选的情况下,绝对选择留京。
毕竟在京师,同样可以为民做主吗。
但他们也被郭宁的话所感染,尤其是那最后说了两句诗。
孙城更是拍掌叫好:“郭兄,说的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好诗,好诗,吾不及郭宁兄远矣。”
孙城是一个很骄傲很自负的人,尤其是高中状元后,这时说出这句远不及郭宁的话,足以说明他对郭宁所生的话感到敬佩,自愧不如。
第664章 七三六:戴图末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诗是当初郭宁随林衷上魏王府的时候,陈墨给他们留的话,至此,郭宁也知道了陈墨心中宏愿,立誓要追随陈墨的脚步,然这些当初郭宁可没有告诉别人。
因此,当郭宁念完后,在场的士子都以为是郭宁所作,暗道其大才,不愧是榜眼,从此诗中他们能感受到郭宁那作为儒者的胸襟,器识与宏愿,他们自叹不如,纷纷夸赞了郭宁起来。
郭宁不敢居功,表示这诗是魏王所作,是对他的教诲。
说着,郭宁把当初拜见陈墨的事,跟大家说了。
众士子都是一惊,有些讶异,但很快就恍然了。
以他们的才能,自然能觉察这句诗的立意极高,若是没有一个极高的眼界,是作不出来这种诗的。
魏王底层出身,经历了北方大乱,天师军祸乱,逐步成长起来,设县学,抗淮王,平崇王,驱外敌,除逆贼……
这句诗,就好像是魏王这些年的经历。
而如今恢复科举,让官员前往各地上任,不就是对应了那句“为万世开太平”吗。
“对了,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乡试还是会试,又或是这次殿试的题目,都和百姓还有当地的治理有关,这是魏王想要建立一个太平盛世。”一名士子想到了什么,突然开口道。
听到这话,众人浑身都是一震,魏王在他们心中的形象骤然拔高了许多,变得无比的伟岸。
“我决定了,我也要和郭宁兄一样,追随魏王的脚步,为后面的太平盛世,尽自己的一份力。”
若是之前,他们读书赶考只是为了当官,改变命运、光耀门楣的话,此刻,他们忽然有了一种崇高的目标,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奋斗。
“魏王真乃圣人也。”孙城带着敬仰的说道,魏王这已经是达到了知行合一的地步。
至于民间所传的魏王好色,好人妻,那都无伤大雅。
毕竟圣人有言,食色性也。
就在众人被这种氛围所感染的时候,一队捕快来到了福泽酒楼外,将出入口守好后,左刚带着两名捕快走了起来。
众人看到衙门的捕快,面色都是微微一变,不过他们倒也不惧,作为举办者的秦施上前交涉:“在下秦施,在此举办茶会,几位有事?”
“原来是此次的传胪秦公子。”左刚对着秦施拱了拱手,旋即说道:“衙门有件案子,要请郭先回去问问,郭先郭公子可在?”
左刚在大厅扫视了一圈。
话音落下,众士子的目光,全都汇聚在了“郭先”的身上。
本就做贼心虚的“郭先”,见在场的众人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自己的身上,心中莫名的一慌,他硬着头皮上前道:“在下郭先,不知大人找我是何案子?”
“左某也不知,这是大人的意思,还请郭公子随我们回衙门一趟。”左刚说道。
“郭先”心里已经有了惧意,道:“我乃举人,魏王门生,就算随你们回衙门,也得朝廷恩准,你们无权带我回衙门。”
这不是“郭先”无理取闹,而是朝廷给举人、进士的特权,毕竟他们的身份不一般,若是能随随便便带去衙门的话,会对他们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响。
“此案是魏王点头命大人钦办的,这是文书,上面有魏王的大印。”左刚从怀里掏出相应的文书,拿给“郭先”看。
众士子看到这一幕,顿时一片哗然,由魏王点头查办的案件,这是这大的案子。
等“郭先”随左刚他们走后,众士子都纷纷猜测了起来。
有人猜测可能是跟科举舞弊有关。
毕竟“郭先”这看起来一副人畜无害的读书人,能跟他牵扯到的案子,估计只有这个了。
此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还有人说会不会影响到他们,万一真的是科举舞弊,那他们是不是要重考。
只有郭宁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是不是,我们去看看就知道了。”秦施提议道。
在大宋,审理重大案件时,知县都会允许百姓到大堂前围观,以示其秉公执法。
秦施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毕竟他们和“郭先”也算是朋友,若是“郭先”被冤枉的话,他们也可以帮忙。
“那就一同前去吧。”
“郭宁兄,你想什么呢?”
孙城拍了下郭宁的肩膀。
“没...没想什么。”郭宁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扫了眼大厅:“他们人呢?”
“都去衙门了,我们也去看看吧。”
“好。”
……
另一边,张府。
“郭先”被带去衙门的事,很快被张珠所知。
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张珠对“郭先”其实已经有了感情的,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的她,第一时间找到张河,想要得到父亲的帮助。
可对此,张河却置若罔闻,知道“郭先”这是到审判的时刻了。
这时,他才把“郭先”被告的事,告诉了张珠。
张珠得知情郎有妻子、孩子,被找到后还想杀妻灭子,整个人惊愣在原地,双眼睁得大大的,不敢相信。
片刻后,她想到了之前“郭先”的亲眷,来府上找“郭先”的事。
本来在眼眶里要滴下来的泪珠,此刻打起了旋儿。
...
襄阳衙门。
此案,宋清原本是打算公开审理的,毕竟“郭先”即是魏王的门生,又是张将军的女婿,传出去影响不太好。
可得知状元郎、探花郎他们来了,想要围观的时候,宋清眉头微微一皱,不好阻拦,便让衙差将他们放了进来,到大堂前围观。
“升堂。”
大堂上,一名衙役开口,这是提醒大家主审官要出来了,请保持安静。
郭宁、孙城他们这些围观的人,当即闭上了嘴巴。
随着宋清的出现,大堂两边的衙役都是十分默契的沉声道:“威...武。”
宋清来到堂上坐下后,一拍桌上的惊堂木:“带两曹。”
两曹,也作“两造”,指原告和被告。
很快,黄招娣母子、戴令,还有“郭先”,分别被捕快带了上来。
孙城他们见状,都是无比的讶异,他们原以为衙门带“郭先”过来,询问他几句话,没想到他竟成了两曹之一。
事情比他们想得还要严重。
“郭叔,黄大姐?!”刘桃树看到戴令和黄招娣,都是微微一惊。
“刘兄认识他们?”秦施问。
刘桃树点了点头:“他们三人是来襄阳找人的,可最终发现是认错了人,后家父收留了他们一晚...”
说着,刘桃树面色一惊,后知后觉的他意识到黄大姐他们要找的人,应该就是“郭先”了。
大堂上,黄招娣一看到“郭先”的那一刻,大骂对方是畜生,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
戴令大骂其猪狗不如。
而“郭先”看到黄招娣的那一刻,整个人如同五雷轰顶一般,怔住了,脑瓜子嗡嗡的,听不到外界传来的声音。
上一篇:穿越帝辛,作死的我横推了洪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