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第433章

作者:橘猫抱鱼睡

  也正因如此,我才告病没有进京,他现在踏入了上三品,未来还可期,若是进京被陈墨给扣下了,那找谁说理去。

  “那姐夫打算怎么做?”章封问。

  “兵书上有个词叫示敌以弱,我打算将族中的私军转移到波琉国去,然后明面上我宣布解散,另外,将族中帐下的田地也分发出去一些。我们和他毕竟是亲家,我们做到这个地步了,他总得给我们点面子。”

  “姐夫英明。”

  ……

  金夏。

  京都。

  完颜夏吉的府邸,炼丹房内传出一道炸响,声音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可炼丹房外的护卫却像是早已习惯,见怪不怪了,只是如往常一般朝里询问了一句:“真人,您没事吧?”

  “为什么?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又失败了,到底是哪里不对,啊啊啊...”一道红温后的咆哮声从炼丹房内传出。

  外面的守卫一个个面露古怪之色。

  炼丹房内,一名脸蛋乌黑,头发披散,油油的好似一个月没有洗头的道人,看着面前的一片狼藉,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这么多天了,他已经仿制出了陈军中的“怪雷”,但他不知道自己哪一步出了问题,他仿制出的怪雷,无论如何都达不到陈军中怪雷的威力,甚至不及陈军怪雷的十分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他已经试过了数千种方法了,查阅了大量的古籍以及各种关于硝、硫磺方面的书籍,“怪雷”材料的配比,他也是试了又试,依旧没有头绪。

  不仅是他这里,完颜夏吉支持他秘密搭建的“怪雷工坊”,也全都以失败告终。

  这让岳朴子觉得自己很无能。

  为了逼自己一把,他把自己关在炼丹房一个月没有出门,吃喝拉撒都是在里面解决。

  然而,不行就是不行。

  仿制出来的怪雷威力,一直达不到自己心中的预估。

  外面的守卫见炼丹房里很久没有动静,以为出什么事了,正要进入查看的时候,只见一道漆黑的身影走了出来。

  守卫们都是一愣,有的还把脑袋往炼丹房里探,直到这身影开口,方才认出这身影就是岳朴子。

  “去告诉将军,贫道这又失败了,肯定是有什么材料让贫道忽略了,除非让贫道得到一颗完整的怪雷,不然仿制出来的,威力只能达到这个地步了。”岳朴子叹道。

  “诺。”

  ……

  大汗寝殿。

  刚刚结束朝会,身为金夏大汗的拓拔辉,便让人把完颜夏吉叫到了自己的寝殿里。

  “臣见过大汗。”完颜夏吉对拓跋辉行礼。

  “夏吉将军来了。”拓拔辉抬了抬手,让旁边伺候的太监给完颜夏吉赐座,继而温声道:“免礼吧。”

  拓拔与完颜是通家之好,完颜夏吉更是金夏的顶梁柱,拓拔辉对他很是敬重。

  “谢大汗。”完颜夏吉落座了下来。

  等拓跋辉屏退寝殿内的其他人后,完颜夏吉方才问道:“不知大汗找臣何事?”

  拓拔辉来到一张桌案前,拿起桌案上的信件,递给了完颜夏吉,并说道:“这是从北狄部传来的密函。”

  闻言,完颜夏吉一愣,等看到密函上的内容后,则是陡然一惊,脸上带着一丝震惊与怀疑:“大汗,这...这,北狄部落谋反,这不是真的吧?”

  虽然北狄的确对拓拔的统治有些阳奉阴违,但总体上还是臣服于拓拔的,毕竟以北狄部落的实力,根本难以抵抗拓拔,谋反,无疑于以卵击石。

  除非北狄部落的首领脑子被驴踢了才会谋反。

  “朕开始看到这封密函的时候,也很震惊,朕待北狄不薄,可他们却如此待朕。”拓拔辉痛心疾首的说道。

  “大汗,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要不要派人前往北狄部落调查,再不然宣北狄首领进京,进行对质,臣觉得北狄部落绝对没有谋反的胆子...”

  “不必了。”

  完颜夏吉的话音都还没完全落下,拓拔辉便抬手打断,继而道:“朕决定任命夏吉将军你为帅,率领一万兵马,前往北狄平叛。”

  闻言,完颜夏吉一震。

  他明白了,这不是北狄谋反,而是大汗心里已经容不下北狄了,国内经过两年休养生息,刚刚安定下来,大汗便要动手了。

  不过他也明白大汗为何会下这个决心。

  毕竟上次若不是北狄部落增兵磨磨唧唧的话,海宴关或许就不会被陈军拿下。

  对于这样一个“不稳定因素”,哪个君主能容。

  “诺。”完颜夏吉道。

  拓拔辉看了完颜夏吉一眼,害怕他胡思乱想,说起了关起门来的话:“朕也不想对北狄下手,可大宋那边刚传来消息,覆灭我们东路军的大宋安国公陈墨,已经勤王成功,铲除了丞相芦盛、崇王楚衍、淮王楚熠,以此晋封为了魏王。

  如今的大宋,已是他一人独大,要不了多久,大宋便能彻底终止内乱。而内乱平息,以宋人的脾气,必然会报复我们。

  若是到那个时候,我金夏还像现在这般,如何抵挡大宋?”

  听完拓拔辉的话,完颜夏吉直接怔住了,久久没有缓过神来,仿佛听到了一件难以置信的话一样。

  在完颜夏吉看来,大宋已经是积重难返,已经治不好了,虽然陈墨暂时击退了他们的侵略,但他们国内的局势,没个七八年根本好不了,而这个时间,金夏就可以治好东路军的伤。

  可他没想到,现在才过了多久。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平乱”的,居然是陈墨。

  他如何是芦盛的对手?

  攻打大宋之前,他们可是调查过大宋的。

  徐国忠、芦盛都疑似二品。

  完颜夏吉也知道拓拔辉不会拿这事来骗自己,那么这事只能是真的,如此一来,那陈墨,也有可能是二品。

  “难怪当时东路军溃败的这么快。”完颜夏吉觉得那个时候的陈墨,就是二品了。

  这时,他心中也完全支持拓拔辉灭北狄部落了。

  攘外必先安内。

  在应对即将要施行报复的大宋,必须先把北狄这个不稳定因素给剪除了去。

  “可那陈墨才多大啊...”想着想着,完颜夏吉又想到陈墨了,心中还是难以接受,最后甚至还道:“难道他真是仙神下凡不可。”

  关于大宋民间对陈墨是仙神下凡的事,自然也是传到了金夏。

  这有鼻子有眼的,完颜夏吉再联想到这一系列的事,连他都要信了。

  “他是二月份的生辰,不算虚岁的话,已经二十四了。”拓拔辉道。

  “才二十四岁。”完颜夏吉低喃道:“这般天赋,只有仙神才能达到吧。”

  ……

  四月底。

  大宋。

  天川。

  临近出发前,耿松甫找到陈墨,说了一件大事,要陈墨同意。

  “国库空虚...”

  关于这个,陈墨在洛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而当初查抄的那三百多万两,已经用完了。

  可朝廷却还等着银子用,还要很多。

  光四州之地和福泽酒楼的进账,根本没法填补。

  毕竟朝廷要面对的是全天下,而不只是单单的四个州。

  况且四州还要提供北边边军的粮草供应,士兵的军晌,也支援不了多少给朝廷。

  “耿相可有解决之法?”陈墨知道耿松甫既然提出了,肯定有解决之法的。

  “开海。”耿松甫斩钉截铁的说道。

  “开海?”陈墨眉头一挑。

  “王爷,臣近日在整理皇家内库的时候,找到了一个账本,此账本上记载了灵帝在位时,出海贸易的进账,光那一次出海,就足有一千三百多万两。”耿松甫道。

  陈墨一愣:“一千多万两,这么多?可本王若是没记错的话,灵帝时,每次出海不都亏了吗,还导致国库空虚,让当时的文武百官接连上书,停止出海,说这是误国之举,先帝继位后,百官依旧没有停止上书,迫于压力,先帝只能下令停下。”

  灵帝,先帝的父亲,大宋上上上任皇帝。

  “王爷有所不知,灵帝时期的出海,对朝廷来说是亏了,但对皇室却是赚了,还是大赚特赚。因为出海贸易所赚过来的钱,并没有进国库的账,而是都进了天子内库,可出海所需的一切花费,却都是国库出的钱,有出无进,可不亏吗?而且每一次出海,所耗都是巨大。”耿松甫道。

第637章 六八五:

  闻言,陈墨只能说好家伙。

  出海所需的一切花费由国库出,可出海贸易所赚回来的钱,则全进了天子的小金库,这文武百官能答应才怪,难怪不停的上书。

  “那依耿相之见?”陈墨问道。

  “灵帝时期,在川海、苍州两地设立市舶司,共建设了四个港口,如今各处都已关闭,只有王爷让陛下下旨重开这四处港口,重新建立市舶司,交由鱼鳞卫管制,不出一年,国库必定充盈,并且有足够的钱财来建设北方,恢复北方的民生。”耿松甫道。

  陈墨思索了一番,如今内部的局势,已经不需要水师了,将鱼鳞卫调去北方出海的确不错,道:“好,就这么办,耿相你写封折子,等下本王进宫交由陛下。”

  “下官已经写好了。”耿松甫从怀里掏出一本折子,递给了陈墨,旋即又说道:“下官曾听南宫献将军说过,南宫家在川海的潮平县开设了一个新港口,但并没有上报朝廷,属于私建,并且还开辟了海外航线,守着茫茫大海,日进何止斗金。

  王爷若是能找南宫家帮忙,或许只要半年,就能使得国库充盈。”

  陈墨明白了耿松甫的意思,就是那南宫家私建港口这个罪名,拿捏南宫家,乱世朝廷管不了,但不代表现在也管不了。

  而若是不用这个理由的话,让南宫家“合作”,传出去,会让人觉得朝廷欺负人。

  毕竟打仗还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呢。

  你犯罪了,朝廷自然有办法治你。

  耿松甫之所以没有明说,多少还是顾及南宫家跟陈墨的关系。

  陈墨点了点头,斟酌了一番后,道:“本王明白了。”

  说完开海的事后,耿松甫并没有离去。

  陈墨询问:“还有事?”

  “确有一事,是关于户部的?”耿松甫道:“左大人说,灵帝时期,全面有户18960032,人口估计在一亿二千万左右,可在先帝时期,根据户部的统计,已经不足一亿了。

  而到现在,北方十室九空,南方虽然波及不大,但人口最少减少了三成,人口凋零。”

  陈墨面色微凝,前世他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记载,东汉末年人口有5600万,可到三国时期,已经不足800万了,足足少了八成还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他到过北方,那尸横遍野,路边都能看到白骨的画面,如今大宋的人口,不知还有两千万吗。

  “左大人的意思是要恢复人口?”陈墨大致猜到了左良伦的想法。

  “不错,本来左大人要亲口跟王爷您说的,但得知国库没钱后,便暂且打住了。但下官觉得这事还是要跟王爷您说一下。”耿松甫道。

  “那左大人可曾说过解决办法?”陈墨重视了起来。

  人口的问题可马虎不得,那可是封建朝代的基础。

  “左大人跟下官提过一些。他说朝廷可以颁布律法,规定女子到了十六成年就一定要出嫁,如果到了16岁还没有出嫁的,那么朝廷就要向这户女子以及家人收取严苛的税。

  同时鼓励百姓生育,规定只要家中有新生儿的,那么这家人家就能免去一到两年的徭役和税收。

  最后就是允许百姓纳妾。”

  在大宋皇朝,普通百姓没有纳妾的权利,这是贵族阶层才有的特权。当然,虽然有这个规定,但民间执行的并不严,只有你有钱,不大张旗鼓的,还是可以钻空子纳妾的,就看当地的衙门想不想管你。

  现在允许百姓纳妾,就是放开来了,不用再偷偷摸摸的。

  当然,百姓若是没钱,就算可以纳妾,也没这个资本。

  听完,陈墨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揉了揉眉心,旋即道:“可,先制定出来,等各地都有官员走马上任后,就颁布吧。”

  “诺。”

  ……

  回到魏王府,陈墨让孙孟唤来了自己的大舅子吴长林,他现在是鱼鳞卫的丞。

  大厅里,吴长林向陈墨行礼,说道:“末将见过王爷。”

  陈墨连忙搀扶着吴长林的胳膊,温声道:“内兄,当真是折煞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