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从照顾嫂嫂开始修行 第378章

作者:橘猫抱鱼睡

  若是能达到陈墨前世复合弓的威力,再大批量的制造,争取后期能武装到全军。

  襄阳弓箭制作的总工匠叫做白泉民,看完图纸后,见不是太难,便向陈墨保证,一个月时间出样品。

  陈墨大喜,许诺成功后大大有赏。

  等白泉民走后,陈墨便让孙孟把陈修、左良伦、耿松甫、魏临春他们叫来。

  孙孟办事效率很快。

  半个时辰不到,便把人全都给请来了。

  书房中,丫鬟给他们一人倒了杯茶后,就退了下去,并带上了房门。

  刚开始聊,自然是少不了一番客套,先是关心了一下陈墨在江南的遇刺情况后,方才进入了正题。

  因为科举在即,陈修先开口:“这是这段时间来,下官和耿大人、左大人还有一众官员拟定出的乡试考卷,安国公您看看。”

  陈修拿出后,先是让左良伦、耿松甫他们先看一眼,证明是未拆封过的,方才拆开后,将代表机密的乡试考卷递给了陈墨。

  陈墨接过后,看了起来。

  科举题目,和陈墨前世的高考题目,大不相同。

  它没有选择题和填空题。

  上面的题目,全都是作诗、策问、策论、史论等问题?

  比如作诗的题目有,【赋得:云补苍山缺处齐。得山字,五言八韵。】

  因为江南的考生,也可麟州报考,故还有诗题为【望观山湖夏荷】。

  史论题有【行赏忠厚之至论】。

  策论题有【安国全军之道】。

  策问题有【浮费弥广】。

  【同天子共同治理天下的,是士大夫。如今士风不正,欲求无边而见识短浅。想要正士风以复古道,何法可解?】

  【永安元年,安国公奉旨北上抗击金夏蛮族,首战告捷,七月时,金夏蛮族为挽回颓势,于高州幺儿城驱赶百姓为先锋抵挡我军,而摆在我军面前的选择有两个,一个是……,一个是……,你选哪个,为何?】

  除了这些外,还有以借当今朝廷腐败之问题,问如何恢复吏治清明。

  还有如今北方百废待兴,如何恢复民生、秩序的问题。

  说实话,上面很多问题,陈墨看都看不懂。

  但当着这么多属下的面,陈墨肯定不会表露出来,道:“不错,若是我没猜错的话,这是南方的试题吧?北方的呢?”

  左良伦上前一步开口道:“回安国公,因为从麟州过去虞、青两州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您当时还没回来,于是下官便做主将北方的考题定了下来,然后让神勇卫运去虞、青两州了,免得耽误了乡试。这是北方的题卷。”

  左良伦同样拿出一个未拆封的文件,递给了陈墨。

  相比于南方的考题,北方的就相对容易一些,起码题目陈墨全都看懂了。

  “没什么要改的,就这样吧。”陈墨道。

  陈修点了点头。

  这时,魏临春上前汇报起了麟州的招兵情况。

  这次的招兵,比前两次可要顺利的多。

  截止到今年八月份,麟州地区共招募新兵两万一千人。

  魏临春给了陈墨一个册子,册子上精准的记录了哪个县多少多少人,哪个是武者,是几品...

  而这些情况,是军队整理出来,汇报给魏临春的。

  因为陈墨离开麟州的时候,把麟州交给魏临春代管。

  说完招兵情况后,魏临春忽然变得有些犹犹豫豫了起来。

  陈墨让他不用顾及,说出来。

  魏临春轻吸了一口气,低着头沉声说了起来。

  总结一句话,那就是麟州的财政赤字了。

  今年的麟州财政支出太多了。

  大头自然是在军队北上抵抗金夏蛮族,花费太多。

  古往今来,打仗打的都是钱。

  而这方面,虞、青两州帮不到什么忙。

  之前淮王入侵青州,为了给淮王一个空青州,陈墨让人把青州的军备作坊毁了,人口和资源都搬到了麟,尽管后面又搬了回来,但这么短的时间,怎么缓得过来。

  而虞州,又遭到了金夏西路军的入侵。

  除了军费的大头外,研制红衣大炮、开花弹、陶罐炸弹的钱,也是麟州的财政出的。

  还有招兵给的安家费,基础设施,胥吏的俸禄等等。

  而麟州的赋税一年就这么多,哪够用的。

  虽然陈墨用自己的钱,也就是福泽酒楼赚的钱,也补贴到了军费和财政里了,但这些毕竟是陈墨私人的钱,没有陈墨的开口,魏金春哪敢私自去取福泽酒楼的钱,用于麟州的财政。

  “多大的缺口。”陈墨问道。

  “最少差一百万两。”

  “这么多?”

  陈墨皱了皱眉,旋即说道:“钱我来想办法,你列个总给我。”

  魏临春早就准备好了,将账本递给了陈墨查看。

  “嗯,我会尽快处理。”他得回去问问宁菀,看看福泽酒楼的账面上还有多少。

  若是不够,只能动用她们的嫁妆了。

  魏临春的事说完后,左良伦上前说道:“安国公,青州那边来信,说夏林、南阳等县闹了蝗灾,颗粒无收,清亭、平庭两县进行了救灾,能够度过今年的难关。”

  闻言,陈墨眉头又皱紧了起来,但很快又习以为常的舒展开来。

  北方近些年来,时常闹蝗灾什么的,只要规模不是特别的大,就没事。

  “多注意一下,若是到了关键时刻,可以让平庭县开仓放粮。”陈墨这里说的开仓,是储备的军粮。

  “诺。”左良伦点了点头。

  等他们把事说完后,陈墨跟他们聊起了“退休士卒待遇计划书”,还有“荣誉勋章”的事。

  得到支持后,陈墨希望他们能尽快研究出一个章程出来。

第585章 五八九:宴州有禁军的行踪

  时间拉回到七月二十五日。

  宴州盛县管辖下的一个小山村。

  此村也名为桃村,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桃树,每当春季桃花盛开的时候,犹如一片十里桃花海,此时正值盛夏,万树桃花已然落尽,取而代之的是满眼郁郁葱葱。

  此村坐落在一座大山的山脚下,名为贺兰山,离山脚下最近有一个篱笆小院,院里两间茅草屋安静肃立,之前整洁茁壮的苗圃长满了杂草,篱笆也爬满了藤蔓。

  院里的两间茅草屋看起来有很长时间没有住过了,屋檐下挂满了蜘蛛网,看起来略显荒凉。

  踏踏踏...

  一组轻缓的脚步由远及近,两道步履蹒跚的身影,来到篱笆墙外停下。

  两道身影看起来是一对五十岁左右的老夫妻,穿着极其朴素的衣裳,两人都佝偻着腰,看起来很是憔悴,其中的老妇人抱着一个陶罐,双眼泛红,面带悲伤,嘴里嘀咕着:“儿啊,到家了,到家了...”

  “你们是?”

  就在这时,一名扛着锄头,看起来刚从田地里忙活回来的老汉,看着停在篱笆墙外的两道身影,皱着眉头仔细过来打量,片刻后,老汉惊讶道:“石根、英子?”

  听到声音,这对老夫妻抬起头来,偏头看去,其中的老头怔怔的看了老汉一眼,旋即道:“...有田叔?”

  “石根,真是你啊。”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崔有田放下锄头,惊诧道:“你们不是被小花接到城里享福去了吗,怎么回来了?刚子没回来?”

  听到这声“刚子”,这对老夫妻更加碰伤了,老妇人低着头看着抱在怀里的陶罐,有些语无伦次的说道:“儿啊,有田叔叫你呢,快醒醒,有田叔叫你呢...”

  崔有田惊愕地盯着老妇人手中抱的陶罐,讶异道:“石根,英子这是?”

  “走了,刚子走了,都是小花那野种害得,都是她,若不是她,刚子怎么会死,怎么会去自尽,刚子...”被崔有田叫作石根的老头一脸悲伤的抽咽着,旋即看向身旁的老伴,骂道:

  “都怪你,若不是你生出那个野种出来,小刚怎么会死,怎么会死...”

  说着,石根冷不丁的朝着一旁的老妇人一脚踹了过去。

  老妇人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直接被一脚踹倒在地,身上的衣服掀开了一些,露出里面满是伤痕的皮肤,但其手中的陶罐却是抱得稳稳的,就这样躺在地上哭咽道:“都怪我,都怪我,我的儿啊,娘对不起你...”

  “你还我的刚子...”

  “石根,住手。”崔有根赶忙一把拉住崔石根,可能是年纪大了,一时间,他的脑子也有些反应不过来,后知后觉地道:“你们说,刚子死了?”

  崔石根没有理会自己的这位老叔,一把挣脱开崔有田后,他弯下腰,要去拿老妇人抱着的陶罐,可后者却死死的不松手。

  “拿来...”

  他一把夺过老妇人手中的陶罐,拿着陶罐,打开篱笆,朝着茅草屋走去,老妇人爬起身来,赶紧跟上。

  崔有田看着两人的背影,有些懵逼,但通过刚才的只言片语,也能猜测到,石根家怕是遇上了天大的事。

  他把锄头放在外面,也跟了上去,他和崔有根同是本家,看着二人的可怜样,同了恻隐之心,帮着二人收拾起了院子。

  收拾地过程中,他得知,那罐子里装的是崔刚的骨灰,是撞墙自尽死的,好像还是因为崔石根的大女儿小花。

  崔石根离开桃村多年,期间一次都没回来过。

  当初离开的时候,村里的人都在传,是小花接着他们进城过好日子了,有人说,小花给城里的老爷当了小妾,乌鸦变凤凰了。

  也正因如此,崔石根跟村里的关系变得更淡薄了。

  崔刚入土埋葬的那天,只有崔有田一家,还有跟崔石根有亲戚关系的来送了崔刚一程。

  崔刚就埋葬在贺兰山上。

  在崔刚入土后的第二天,崔刚的娘亲也走了。

  村里有人说是崔刚娘太想念儿子,悲伤过度走的。

  可给崔刚娘入殓的一名老婆子知道,崔刚娘的死因没简单,因为她知道崔刚娘的身上全都是青一块肿一块的伤痕,拳打脚踢造成的。

  她怀疑是崔石根打死的。

  他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就没少打崔刚娘,村里的人都是有目共睹的。

  不过多一事不如小一事,老婆子也是桃村的,夫家也姓崔,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说什么。

  时间进入八月,崔有田去看望崔石根的时候,发现后者正吊在房梁上,等他把崔石根放下来的时候,崔石根早就没气了。

  崔有田叹了口气,把崔石根自尽的事告诉了村里。

  可能出于以前没少议论崔石根家,心里有愧,这次村里居然每一家都出了点钱,将他安葬在了崔刚和崔刚娘坟墓的旁边。

  八月五日。

  几名身材魁梧的壮汉来到了桃村,向人打听崔刚,也是凑巧,找到的人正是崔有田。

  崔有根皱着眉:“你们是刚子什么人?”

  “我们是...崔刚姐姐的朋友,是她姐姐托我们来这里找他的,崔刚他回来了吗?”壮汉中,为首的人说道。

  “小花的朋友?”崔有田眉头一皱,继而换了副面孔道,隔空挥舞着锄头道:“快走,桃村不欢迎你们,小花就是个害人精,再不走,别怪老汉我叫人了。”

  闻言,几名大汉对视了一眼,出发前,上面可是交代过,宴州不是自己的地盘,要小心、低调的行事。

  为首的壮汉斟酌了一番,笑道:“老人家,别误会,我们是好人,是崔刚的姐姐让我们接他过去享福的,我们没有恶意?”

  “享福?”崔有根冷哼一声:“刚子都死了,就是被小花她害死的,享什么福?”

  这时,崔有根看到了有村民过来,忙大喊道:“快来人啊,这些都是小花找来的恶人,要找刚子他们一家麻烦的。”

  “什么?”

  “都入土了还不让人为安。”

  “快来,快来。”

  村民们闻言,义愤填膺,将这些壮汉团团围了起来。

  “老大,怎么办?若是就这样回去,可没法交差呀。”壮汉们一看就是训练有素,看着涌过来的百姓,纷纷背靠着背,结战斗队形,其中一名壮汉小声的对首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