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橘猫抱鱼睡
就在这时。
“姐夫,好消息,好消息。”王氏的弟弟从不远处一路跑过来,田埂的路不宽,让他摔倒了好几次,可每次他都兴奋的爬起来,继续跑。
这一幕,也是引来了周围百姓的目光。
“你慢点,别摔伤了。”王氏皱着眉头担心道。
“什么好消息啊。”林衷刚上田埂,正在一旁的水渠里清洗脚上的淤泥,心里没把对方的话当回事。
“天大的好消息,姐夫,科举恢复了。”王氏的弟弟可是听他姐说过,林衷每天晚上爬起来读书的事,定然是很在意这事的。
“这事我早就听别人说了,要去洛南,太远了,没有盘缠,路上也不安全,我跟你姐说了,不去。”林衷头也不抬的说道。
“姐夫,不是朝廷的科举,是安国公。”
第537章 花钱买安心
“安国公?”
林衷看着自己的这个小舅子,疑惑道:“到底怎么回事?”
“听说是淮州的易县张贴了科举投考的告示,具体的姐夫你去问福叔吧,他现在正在你家跟轩叔说话呢?”林衷的小舅子王重二道。
而他口中的轩叔就是林衷口中的父亲,林轩。
“表舅?”
林衷肯定是知道这人的,此人名叫马福,是马王村唯一的行脚商人,年轻时给县里的秀才家打过杂,受过启蒙教育,会认一些字,后来干起了行脚商人。
在淮王还统治淮州时期,经常牵着骡子,背负沉重货物,来返于淮州和丰州之间,偶尔还会去江南,可谓是见多识广,是林衷的娘亲马氏的表弟。
说来,林衷落户在马王村后,可没少受到马福的接济。
事关科举,林衷也没有闲情跟王重二多聊了,甚至脚上的淤泥都还没完全洗干净,穿上鞋就马不停蹄的赶回家中。
“亲家,俺跟你说,那告示上黄纸黑字,说的清清楚楚,只要在此次乡试中榜上有名,即可做官,而且俺听人讲,最低都是当县太爷呢,俺看衷儿那孩子聪明,一定能高中。”马福对林轩说道。
马福虽只是地位低下的行脚商,但对读书人是很敬重的。
听到马福这信誓旦旦的保证,林轩这才重视了起来,然后又有些疑惑道:“前段时间朝廷下达的圣旨,不是说要去洛南参加乡试吗,现在这又是什么情况?”
“这种大人物的事,俺就不清楚了,不过俺回来的时候,曾听一老先生说过,安国公以前是潜龙在渊,待时而动,如今这时机到了,不过俺没太听懂这话是什么意思,那老先生也总打马虎眼,不过等衷儿回来了,问下他就知道了。”
说着,马福脸上的笑容一收,沉吟道:“不知这几年,衷儿可荒废了学业?”
“不曾,不曾...”
马福的话音刚落,屋外就响起了林衷的声音,只见着林衷一路小跑过来,来到家门口,有些跑不动了,站着弯着腰,双手放在膝盖上,大喘着粗气道。
“衷儿回来了。”马福看到林衷回来了,当即笑着起身走过去。
“表舅,这易县的科举,到底是怎么回事?”林衷迫不及待的说道。
“你自己看吧。”马福从袖子掏出一张刚折好的白纸,道:“这是俺专门请人抄录的易县告示的内容,衷儿你是读书人,看完后肯定比俺更清楚。”
林衷点了点头后,看完后,拿着纸张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见林衷不说话,林轩和马福都忙问他怎么了。
下一秒,林衷直接抱着纸张跪了下去,喜极而泣了起来:“天不负我啊,天不负我啊...”
“儿啊,你这是怎么了?”这时,马氏端着一些刚出锅的玉米走了进来,看到跪在地上的林衷,紧张的问道。
刚宣泄完内心情绪的林衷,看到母亲进来,直接起身抱住了马氏,热泪盈眶的说道:“娘,儿要去参加科举了,去易县投考。”
...
两天后,易县。
衙门。
“姓名?”
“林衷,衷肠的衷。”
“年龄?”
“23。”
“哪里人士?”
“丰州胫县马王村。”
“好了,已经登记好了,这是你的牒书,收好了,八月八日准时前往淮州城参加考试,莫错过了时间。”衙门的书吏将属下林衷的牒书给了他,并仔细的叮嘱一番后,道:“下一个。”
从衙门出来,林衷感觉有些不真实。
从进衙门到出来,才一刻钟不到的时间,他就投考完成了,这效率简直太快了,快得他不敢相信。
在外焦急等待的马福,看到林衷这就出来了,心里当即咯噔了一下,道:“衷儿,你怎么就出来了?可是没投考成功,俺给的银子你可给了小吏,还是对方嫌少了?”
马福作为行脚商,知道衙门里的这些官员都是什么德行,为此林衷进衙门前,他还特意给了林衷一两银子,让对方行贿给小吏,免得小吏为难。
林衷摇了摇头:“表舅,我没给银子,我一进去,他就问了我姓名年龄之类的,就说我投考成功了。”
说着,把自己的牒书拿给了马福看。
闻眼,马福有些讶异的瞪大了眼睛,仿佛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真实性,还道:“该不会是衙门糊弄咱们的吧?”
“应该不是,刚才进去的时候,我看前一个投考的考生,和我们拿的是一样的牒书。”林衷道。
“那也太顺利了...”
太过顺利了,反而让马福觉得有古怪。
于是两人硬生生等到衙门放衙,看到白天登记的书吏从衙门出来后,两人瞬间跑了过去。
这时,二人发现,和他们有着同样目的,还不少。
十几人瞬间把书吏围了起来,书吏还吓了一跳,以为遇到了贼人,心中还惊呼这贼人也太过大胆了,在衙门前就敢行凶。
但他们却把一堆白花花的碎银子递到了他的面前,一口一个大人。
等知道原因后,书吏有些哭笑不得。
这些人给他送银子,既然只是想让他交个实底,原因就是白天投考太过顺利了心里不安心。
说实话,面对这白花花的碎银子,书吏还是比较动心的,若是私底下,他就收了,可是这么多人看着,还人来人往的,他哪敢收。
他冷哼一声,一甩袍子,道:“你们将某当什么人了,衙门前贴的告示黄纸黑字说的清清楚楚,白天之事,也做不得假,尔等既然已经投考成功,这时应该好好回去复习功课,争取八月高中。”
说罢,书吏又冷哼一声,离开了。
等来到一处没人的地方后,书吏顿时露出一副肉疼的表情,同时心中又觉得刚才自己那副视金钱如粪土的举止,简直帅呆了。
之后,他乐悠悠的哼着小曲回家了。
那林衷和马福回到马王村后,两人依旧有些不放心,最终决定去淮州城一趟。
而路上的盘缠,马福表示自己来出。
林衷颇为感动,心中暗下决心,如投考是真,将来高中,定要好好报答表舅。
第538章
宜早不宜迟,下定决心后。
林衷收拾好书籍,告别父亲妻儿,同马福前往了淮州城。
到达了淮州城后,林衷顿时被眼前的繁华吸引了。
马福也是愣住了。
近两年,随着丰州和淮州发生对峙,淮军和陈军的冲突不断,马福已经很久没有来过淮州城了,所以他对淮州城的印象,还停留在淮王掌权的时候。
不过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繁华、热闹。
两边的街道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布幔,悬挂在各个摊位之间,百姓穿着各式各样的服饰,有的身穿华丽的锦衣,有的则是衣着朴素,但无论怎样,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以及对未来生活期盼的神情,
吆喝声、唱曲声、叫好声等混成一团,好不热闹。
“我虽未去过京都,但书上所言的京都,也不过如此吧。”林衷惊声道。
“现在的京都,可比不上淮州城。”
就在这时,林衷身旁响起一道声音。
林衷闻声看去,开口的那人年龄看上去与自己一般无二,一副书生打扮,背着一个行囊,他对着林衷拱了拱手,道:“在下宴州宿县人士,二十有一,姓郭名宁,阁下也是来淮州城投考的学子吧。”
林衷也赶紧回了一礼,道:“在下林衷,衷肠的衷,年长阁下两岁,丰州胫县人士。”
说着,林衷又补充了一句:“在下已在易县投考过,此次来淮州城,只是前来确认一件事。”
“原来是林兄。”郭宁再次拱了拱手,旋即说道:“在下也是初到淮州城,人生地不熟,所谓相见即是有缘,若不然我们三人找一酒楼,边喝边聊。”
闻言,林衷顿时面露窘迫之色,看了旁边的表舅一眼,这一路上,已经花费了表舅太多钱了,若是确认牒书是真的,估计还得在淮州城住到八月考试的那天,后面还得用钱,他实在不忍表舅再掏一笔钱和一个刚相识的人去酒楼吃喝。
正要拒绝时,郭宁似是看出了林衷的窘迫,笑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有事要问林兄,所以能否请林兄还有林兄的表舅去酒楼喝一杯。”
说着,也不管林衷答不答应,郭宁拉着他的胳膊,朝一酒楼走去。
马福还是有识人的眼力,此人的谈吐打扮,出身应该不低,衷儿若能和他认识,也不是一件坏事,他忙跟了上去,笑道:“应郭公子那句话,相见就是有缘,即是喝酒,岂能让郭公子请。”
“这位...表舅不必客气,区区浊酒一杯而已,在下还是请得起的。”
说话间,郭宁在一家名为福泽酒楼的铺子前停下,道:“在宴州时,就听闻这福泽酒楼的大名,没想到这淮州城也有,林兄,走,咱们进去边吃火锅边喝酒。”
说罢,直接拉着林衷进了福泽酒楼。
马福跟在后头。
现在还不是饭点,虽然福泽酒楼的客人依旧很多,但还是有空座的。
三人落座后,小二走了过来,递来了菜谱,并一边询问道:“几位要吃微辣的,还是中辣的,还是特辣的?”
林衷:“?”
郭宁:“?”
马福:“微辣的。”
“好勒。”小二对着楼下吆喝了一声:“三楼鸳鸯锅微辣一份。”
说着,小二对马福道:“锅底马上就来,客官点完菜后,直接叫小的便是。”
说完,小二便退下了。
“表舅吃过火锅?”郭宁是个“社牛”,直接跟着林衷的称呼叫马福。
“在武关的时候吃过一次,没想到这淮州城也有分店。”马福笑道。
“也不奇怪,淮州城如此热闹,人又多,没有理由不开。”郭宁道。
“表舅,郭兄,这火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林衷还是第一次听说过火锅这个词,好奇询问道。
“听说是从虞州那边传过来的,是安国公所创,是安国公府的产业。不过具体是什么东西...”说着,郭宁目光看向了马福。
没有吃过,他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简单来说,它就是一个大杂烩,但又有所不同,等咱们点完菜,菜上来后,就知道了。”马福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林衷暂且按下好奇,然后跟郭宁聊了起来:“听郭兄之前话的意思,郭兄去过京师?”
郭宁点了点头,然后又特意解释了一下:“在下口中的京师,是天川,而不是现在的洛南。爷爷曾是礼部的员外郎,后不满徐国忠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便告老还乡回到了宴州,所以当时我也在京师生活过一段时间。”
闻言,林衷肃然一敬,忙起身对着郭宁拱了拱手。
要知道礼部的员外郎,可是从五品,在他的眼里,可以说是平日里接触不到的大官了。
说话间,楼下传来一道拍案大叫的声音:“诸位,这赵子龙七进七出,还有这火烧赤壁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腻,今个老夫不说赵子龙,也不讲这曹阿瞒,就说说咱们这位安国公的事迹,可好?”
“好。”大家都是纷纷附和叫好,百姓来福泽酒楼,大多是来吃火锅的,听故事只是顺便。
林衷、郭宁、马福三人也是把目光朝着楼下望去。
只见那说书先生又拍了下桌案,道:“最近朝廷恢复科举一事,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吧?”
“那是自然,这可是天下震动的大事。”
“那各位可知道,这恢复科举的事,是谁提出来的?”
“谁啊?”
“就是安国公。”说书先生再次一拍案,道:“老夫听说,此次安国公北上抗击外敌,一路走过,哀民生之多艰,多州多县官员不作为,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安国公当时就想,要为北方的百姓重新选一位父母官。
上一篇:穿越帝辛,作死的我横推了洪荒
下一篇:返回列表